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95297
大小:54.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提升区域发展新优势争当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排头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升区域发展新优势争当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排头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招商引资的主窗口、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必须扛起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的大旗,率先走出一条产业互动互融互补的转型之路。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巩固提升好中快进的发展势头,坚持以转型升级、特色发展为抓手,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区域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市为
2、实现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新突破,争当苏中“三个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一、把产业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新调整、产业格局新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把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任务,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传统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
3、量。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增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自觉性,特别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强化需求导向,努力使产业发展更好适应市场变化。要以装备升级、产业配套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深入实施企业升级计划,引导企业加大技术装备、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二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既是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也是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经济开发区要坚持产业规模化、技术高端化、发展
4、集约化方向,密切跟踪对接国家、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政策,大力发展高分子聚合物、新型碳、有机氟、电子化学品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以及医药原料药、农药、特殊化学品、塑料助剂、塑料加工及特种化学品等相关产业,以新的增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较快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涉及领域广、带动就业多、消耗资源少、拉动增长作用强等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要充分发挥临江区位优势,确立“港口、仓储、加工、交易”四位一体发展思路,发挥“省级
5、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重点物流基地”品牌效应,用好城镇化、“营改增”机遇,大力构建现代物流基地,促进化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推动结构调整。当前,要围绕已开工的6个服务业项目,依托科技城的开发与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及融资担保、科技与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向港口型经济综合区转型,加快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二、把招商选资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开放型经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6、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要创新招商理念。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把招商的重点放在招引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产出效益好的项目上,放在污染治理设施先进、清洁生产水平高的绿色环保项目上,放在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产业和终端产品上。要通过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和择商选资,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提高超亿美元重大项目在项目投入中的比重
7、,提高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在新上项目中的比重。二要优选招商对象。立足园区现有企业、产业优势,主要针对欧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化工龙头企业重点出击,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化工行业内知名的重大项目,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形成20家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优质欧美企业。三要完善招商领域。坚持化工产业与非化工产业并举,更加重视重大非化工项目的引进,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平台,以科技城合作项目为抓手,围绕新一代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集中力量招“强”补“短”、招“特”补“缺”,努力实现龙头型非化工项目成功落户。三、把
8、生态环保作为转型发展的倒逼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要以破解能源资源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为出发点,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要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一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