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

ID:34090720

大小:8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3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_第1页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_第2页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_第3页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_第4页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_第5页
资源描述:

《楊坤:三晉銅器札記兩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47三晉銅器銘文札記兩則(首發)昜申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一、合陽鼎器、蓋非原配合陽鼎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鼎銘最先著錄於《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簡稱為《集成》),定名“二十三年槀朝鼎”,編號2693。黃盛璋黃盛璋:《魏享陵鼎銘考論》,《文物》1988年11期,第45-47頁。以下簡稱“黃文”。、李朝遠李朝遠:《合陽鼎拾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第230-239頁。

2、以下簡稱“李文”。、吳良寶吳良寶:《戰國魏“合陽鼎”新考》,《考古》2009年第7期,第61-63頁。以下簡稱“吳文”。等先生先後撰文對該鼎的銘文及相關問題進行過考證。這裡主要談談我們對該鼎器、蓋是否原配問題的一點意見。爲了便於討論,根據去銹後的新拓本李朝遠:《合陽鼎拾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第238頁。,先將銘文重新釋寫如下:十九年,邛干爲合陽,(容)半,囗(五?)。(器蓋刻銘)二十=四年,槀朝爲合陽鑄,(容)半,二。(器身刻銘)黃文認為該器屬魏,但鼎的年代不能確定。李文將“享陵”改釋為“合陽

3、”收稿日期:2014年4月3日發佈日期:2014年4月3日頁碼:8/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47,是鼎銘釋讀上的重大進展。李文認為蓋銘晚於器銘,鼎蓋十九年刻銘可能是合陽鼎從魏國歸於趙國以後為趙所刻,時間大致在戰國晚期。吳文根據地名、文字的寫法及量制單位等因素確定蓋銘和器銘均屬於魏刻,時代在戰國中期魏惠王時期。至此,銘文的主要問題大都已經解決。但是該鼎器、蓋關係仍然值得探討。學者們認為合陽鼎器、蓋配套,可能

4、是個誤解,這是因為:該鼎蓋銘的刻鑿時間早於器銘李朝遠先生曾認為蓋銘為趙刻且年代晚於器銘,吳良寶先生已經做了很好的辯駁。吳良寶先生論證“二十四年”為魏惠王前元紀年,可信。從合陽最晚在魏惠王後元五年(公元前330年)入秦的史實來看,十九年蓋銘的年代只能在二十四年器銘之前。“梁十九年鼎”為魏惠王前元時器,其銘文尚遺存“銘功紀德”形式。十九年蓋銘無此形式,年代當不能早於梁十九年鼎。因此,十九年刻銘的年代也為魏惠王前元時。參看李朝遠《合陽鼎拾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第235頁。吳良寶《戰國魏“合陽鼎”新考

5、》,《考古》2009年第7期,第63頁。,與常見戰國銘文刻鑿習慣相悖。先刻器身,後刻器蓋是戰國銘刻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可以從如下現象中得到證實:a.在為數眾多的器、蓋完整銅器中,常見銘文僅刻器身的例子,如上樂廚鼎(《集成》2105)、內黃鼎(《集成》2308)等,卻幾乎不見只刻器蓋的銅器;b.當銘文內容有簡省時,往往是器銘信息完整而蓋銘有所省略,如三十二年坪安君鼎(《集成》2764)。如果合陽鼎器、蓋原配,則說明合陽鼎是先刻器蓋,五年之後再補刻器身,與刻鑿習慣不符。更重要的是,器、蓋銘文明確揭示了二者鑄造時間的不同。一般認為,

6、銘文結構“年代+囗囗+鑄”是表示當年的鑄造活動,如鼎銘“梁二十又七年大梁司寇肖亡智鑄”表示鼎的鑄造年代為魏(惠)王二十七年。準此,合陽鼎器銘“二十四年槀朝為合陽鑄”收稿日期:2014年4月3日發佈日期:2014年4月3日頁碼:8/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247說明器身鑄造於魏惠王二十四年。而器蓋卻不是二十四年所鑄,因為蓋上有年代更早的十九年刻銘。“邛干為合陽”應是“邛干為合陽鑄”之省,表明器蓋於魏惠王十九年

7、鑄造而成。器、蓋分別鑄造且時間間隔較長(五年),當無原配之可能。由上可知,合陽鼎器、蓋並非原配,應是後來重新組合而成重新組合有可能是依據器蓋尺寸而另鑄器身,也有可能是器蓋與其他失蓋銅鼎“拼湊”而成等,具體情況不可確知。。銅器原器、蓋因故失散,後又與它器重新組合的情況不僅見於合陽鼎,還有如下兩例。現存二十三年襄平鼎(《新收》鍾柏生,陳昭容等編著:《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1488)和沫廚鼎(《集成》2103)器、蓋均完整,其銘文作:湏(沫)(厨),一斗半。(襄平鼎·蓋銘)二十三年铸,襄平董珊

8、先生讀作“襪(鄶)平容少半鼎”。按,釋“襪(鄶)”可商榷,“平”的用法也很可疑。此處仍當以“平”連讀作地名為是。參看董珊《讀清華簡<系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1年12月26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