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83252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许建萍一、教学设计思路: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
2、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本框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也是为了体现第一单元的引领和导入作用,需要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消费切入。同时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主要的消费心理(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怎样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3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个人零花钱的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2、能力目标: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
4、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5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由于这一教学内容涉及“适度消费”、“艰苦奋斗”等问题的理解,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因此,这一内容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难度。3.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本框的又一教学难点。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客
5、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旧教材没有涉及的,又是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理论,所以,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难点。四、教学过程设计:从呱呱坠地之日起,人们就开始了消费,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以鞋子为例来谈谈消费。情景一屏幕展示:这几年流行板鞋,高一学生王强,心理也非常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板鞋,这几天吵着要买款式更新,品牌更好的板鞋,连什么是板鞋都不清楚的父母很是烦恼。(注:王强父亲月收入1500元,母亲月收入1300元,家庭最低日常开支为2000元。)问题探究1:王强会挑什么鞋子,王强父母
6、又会挑什么样的鞋子,谈谈各自的选择理由,反映了怎样的消费心理?问题探究2:这些消费心理可取吗?探究一:下面我们帮助王强一家来挑选鞋子,挑好鞋子后还要简单说说挑选的理由。请大家分别进入角色。我们来看看各位都挑选了什么鞋子,从他们的理由中我们能看到各位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结合书本来分析,通过各自简单的理由表现出学生在消费上的各种心理。时尚独一无二贼有面子经济实惠探究二:这些消费心理可取吗?(辨证对待各种消费心理,分析清楚各种消费心理)教师然后问学生:从众心理可取吗?教师稍停顿,说:什么样的从众是盲目的,是不足取的,什么样的从众是合理的,
7、主要看什么?教师:要考虑是否家庭能承受,是否自己真的需要,这样才是健康的科学的消费方式,反之,就是盲目的,不足取的。因此,我们对从众心理要具体分析,尤其我们不能怎样(学生回答盲目)。5教师书写(不盲目)教师边说边写:求异心理好不好?(学生思考)确实,人们并不喜欢购买与别人一模一样的商品,这种心理必然会使厂家商家去生产经营更新的产品,这样会推动我们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但我们过分求异,如我今天穿的服装与大家不同,这是求异的表现,但我如果穿得满身叮当响就不行了,男老师养着长发给大家上课(学生笑)也是不行的,因而求异要考虑社会的认可度,不
8、能——过分。教师书写求异心理(不过分)教师边说边写:攀比心理,我们怎样看待攀比心理?学生说:不好!教师:为什么不好呢?(稍停顿)一方面,攀比一定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会助长攀比心理,反而养成贪图享受,懒惰的不良习气。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