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72191
大小:50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单元高中二级历史选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二年级历史选修一练习二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 )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右图所示之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在北宋进行的改革是( )A.王安石变法B.庆历新政C.仁宗变革D.军事改革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2、”这段材料说的是(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C.市易法 D.青苗法4.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强国防力量B.改变更戍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经济基础6.右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兵器的是( )A.户部 B.盐铁部C.军器监 D.度支部7.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
3、之处是( )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都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8.通过王安石变法我们可以总结和吸收的一个重要教训是( )-4-/4A.赏罚必信 B.戒急戒躁C.从善如流 D.用人得当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2011·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宋史》卷173材料二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材料三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
4、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材料四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敝,将无从而制也。——《张载集·丈集佚存·边议》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7分)(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7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6分)10.(2011·盐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食贱
5、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4-/4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
6、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7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社会现状,很早就
7、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他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材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材料三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
8、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