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

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

ID:34071850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_第1页
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_第2页
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高考考前的策略指导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孟拥军211300在高三复习已接近尾声时,高考前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工作,但考前指导什么,怎样指导,确是令人困惑。分析近十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每年的试题中均有这样的一些考题:设置了迷惑和干扰性的问题,它恰恰是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忽视而失分的地方,它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变通能力。笔者认为抵抗试题中的迷惑和干扰因素是高考致胜的关键。考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引起其注意。一、条件的干扰:MNPQRABF高考中出现的条件干扰主要有:隐含条件、模

2、糊条件、多余条件(迷惑条件)及不确定条件等干扰因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何从下手。不能发现和分辨这些条件,解题将陷入困境:例1:如图示,电阻R为定值电阻,两端的导线电阻可忽略不计,MN、PQ是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导体棒,它们水平放置,MN与PQ平行并放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粗金属棒AB与MN、PQ垂直,可在框架上无摩擦地滑动,现用外力匀速拉动AB,使它沿MN、PQ平行的方向向右运动,则力F做功的功率将:()A、保持不变B、越来越小C、越来越大D、无法确定分析:该题中,电阻R两端的导线电阻忽略不计

3、是迷惑条件,“MN、PQ是由同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导体棒”隐含着二者电阻不能忽略,这恰恰是学生不能发现的,学生的直觉有“电阻不变和匀速运动”两个条件,做出了选择“A”,错误判断。实际上随着MN、PQ接入电路的长度增加,整个电路的电阻R↑→I↓→F↓→P↓,应选B123456789OACCABB隐含条件的挖掘必须仔细审题,特别是对高度概括的含蓄词语要斟字酌句,如题设中替伏的关键词语:“缓慢、即将、至少、恰恰能、最大等”,若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分析其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就能迎刃而解。当然条件隐含的方式是多样

4、的,如:现象隐含、过程隐含、模型隐含等。抓住隐含条件的前提是确切理解常见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模型的含义,如:匀变速运动隐含加速度不变;理想气体隐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定质量的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定值电阻隐含着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等。例2:(2002年全国)如图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镱ABC、两端的AC面平行放置,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线中:()A、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何一条都可能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何一条都可能C、7、8、

5、9(彼此平行)中的任何一条都可能D、只能是4、6中的某一种分析:该题意中的“两直角三棱镜的AC面间的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实际上AC面间的介质可等效为平行玻璃板,其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必定平行,所以选B,其次,不确定条件在数学方法中还有假设与讨论的思路方法。-3-二、思维定势的干扰:ABVAVB7m例3:如图示A、B两物体相距S=7m,物体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为10m/s,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

6、所用的时间为:()A、7sB、8sC、9sD、10s分析:众多的学生因为形成了解决追及问题的习惯而思维定势,于是认为:SA-SB=7则;由题意可知4t-(10t-at2/2)=7,得:t=7s或t=-1s(舍去)从而欣然选择了A。从数学的角度看似乎可行,然而恰恰忽略了物理公式意义,没有注意到题意物理过程的分析。仔细想一下,B物体停下来只要5s,则:其位移为25m,A追上B时的位移为SA=SB+7=32m,则t=SA/VA=8s,应选B在考试中,做事粗心、审题不细的学生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解答的错误。三、

7、主次因素、真伪结论的诱惑:例4: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将一物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一端使之以从静止开始运动,若物体与传送带的摩擦系数为0.1,则小物体放后3s内小物块对地面的位移为:()A、6mB、4mC、4.5mD、10.5m分析:由于对运动过程认为过程认识不清,则学生中会出现4种解法:(1)认为小物块做匀速运动,则:S=Vt=6m(2)认为小物块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则:S=at2/2=4.5m(3)认为小物块做初速度为2m/s的匀加速运动,则:S=Vt+at2/2=10

8、.5m(4)认为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则:S=S1+S2=4m,由过程分析可知:应为第4种解法:所以应选B解题时,若思维不深入、规律、过程及公式的意义认识不清就会顾此失彼,对解答的结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四、解题思维策略的转换与结合:所谓解题的思维策略是指在解题时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是带有原则性的思维方法,是主体接触考题后的思维决策的选择。主体面对物理题目时,通常是分析习题、分析过程,抓住其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