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69081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锥颅碎吸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锥颅碎吸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锥颅碎吸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赵文卿1赵俊21.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济南250022;2.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01[摘要]目的探讨锥颅血肿碎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2011年4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锥颅血肿碎吸组与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锥颅血肿碎吸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死亡率大大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锥颅血肿碎吸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关键词]基底节区;高血
2、压脑出血;锥颅碎吸[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4(a)-0108-02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危及中老年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病残率[1]。该院自2007年1月—2011年4月,共收治120例血肿量在30~50mL基底节区出血的HICH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锥颅血肿碎吸组和保守治疗组,分别给予锥颅血肿碎吸和保守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HICH病人共计12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锥颅
3、血肿碎吸组62例,男48例,女14例,年龄42~79岁,平均65.6岁;保守治疗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42~73岁,平均63.1岁。以上病人均有5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在发病3~24h内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1.2出血部位及出血量120例病人的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右基底节71例,左基底节45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并于颅脑CT示双侧脑室、三、四脑室高密度铸型15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在31.8~51.4mL之间,平均38.8mL。锥颅碎吸组平均40.1mL,保守治疗组37.8mL。1.3临床表现12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偏瘫,失语,对侧肢体Barbi
4、nski(+)等。两组病人的意识障碍如表1所示。根据χ2检验,两组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4治疗方法按神经内科疗法对保守治疗组进行治疗,即降低颅内压,应用抗生素、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补液、防治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症处理;血肿碎吸组除降颅内压药物用量少、时间短之外,其他用药完全相同。62例病人均在发病7~24h根据CT片定位。选择的锥颅点位于血肿距皮质最近处,进行局麻,将头皮做0.5cm长切口至颅骨,使用的钻头锥颅直径为0.45cm,使用自行设计的颅内血肿碎吸仪,依据CT片所测定的距离和血肿碎吸仪套筒外壁的刻度,准确地将碎吸仪进入血
5、肿中心部位,固定碎吸仪,外吸引孔接吸引器,左手拇指堵住外端开口,持续负压吸引,此时有陈旧性不凝血吸出,一般约占血肿量的30%~40%,然后,插入血肿搅碎棒,边吸引边搅碎,将血肿块搅碎吸出,该过程一般持续20~30min。此法可吸出血肿总量的80%~90%。然后,拔出血肿碎吸仪,将4号硅胶脑室引流管插入,切口缝合一针固定引流管。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本组仅有5例病人血肿清除量在80%,术后应用尿激酶,其他病人均未应用尿激酶,48h拔管,7~10d血肿完全吸收。锥颅血肿碎吸组病人无一例死亡,但有5例病人均于术后
6、6h内发生再出血,其中2例血肿量大于术前,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4例保守治疗痊愈。保守治疗组有5例死亡,所有存活的病人均获得半年以上的随访。在术后半年时,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如下。为了统计方便,作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将ADL1-3级定为预后良好,ADL4-5级定为预后较差,死亡病人定为预后极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据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死亡病人,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大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讨论HICH临床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尽管对HICH手术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
7、.手术方法和评价亦众说纷纭,但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HICH的重要手段之一[2]。HICH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HICH是脑内微小动脉瘤破裂后的一次性出血,大多数于发病后20~30min停止,但6h内仍有80%的血肿继续扩大,与脑出血后频繁呕吐、继发性血压再升高、过度脱水及呼吸道梗阻等诱因密切相关[3]。脑血管破裂后,脑实质内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代谢紊乱,其代谢产物改变血管通透性,发生水肿和缺血,水肿在出血灶周围最严重。出血和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