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

ID:34066642

大小:60.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_第1页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_第2页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_第3页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_第4页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邓竟红(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由于边缘化的社会地位、频繁的地域流动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产生了焦虑、孤僻、敏感、封闭等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厌学、逃学等越轨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他们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关爱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平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关键词]农民工子女社会流动人际交往心理调适社会融入中国的改革开放催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2011年4月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流动人口达2亿多人,

2、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及其子女。农民工进城,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就读城市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干预农民工子女的不健康心理,推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社会融入,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农民工子女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影响所致。“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1]心理问题也是如此。综合起来,影响进城就读农民工子女心理变化的环

3、境主要有:1、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进城农民工由于不在传统的体制之内,被视为“边缘人”,无缘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鲜少在主流产业和朝阳产业就业,在城市从事的主要是低端服务业、建筑业,还有为数众多的农民工是“收破烂的”,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工作,居住在简易房、工棚、出租屋,在城市人看来“低人一等”。这种社会地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2、频繁的地域流动。“逐利迁徙”是农民工流动的重要特征。他们总是频繁搬家,跨地区、跨省流动。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工是最庞大的群体,总是在一个工程完工后换到另一个工地,继续

4、从事他们熟悉的工作,子女也随之流动。他们的子女也总是在刚刚熟悉了一个环境后,被迫迁往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重新适应环境,从而导致了地域认同的困惑。3、城市与乡村的反差。农民工子女大部分都是在乡村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随父母迁往城市,他们熟悉乡村生活,认同乡村文化。乡村邻里之间的关系相对亲密,可以随意串门,乡村的风俗习惯、舆论评价,无形中对成长中的儿童发生影响,规范他们的行为,不知不觉地使他们完成童年阶段的社会化。而在城市这些环境都消失了,农民工子女在德化方面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在缤纷多彩的城市空间很容易迷失,导致心理问题。

5、4、人际关系复杂多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相对固定的“玩伴”,在与“玩伴”的合作、冲突、沟通过程中,形成人格特质,学会人际交往,更重要的是学会让步和妥协。而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他们与城市同龄儿童交往存在困难。他们在一个学校或相对固定的住处刚刚有了交往,形成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找到了自己的“玩伴”,可能不久就要搬家,中断刚刚建立起来的“人脉”,这对他们是非常残酷的,心理上的震荡不是成人所能理解的。5、学习任务重要求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和乡村配置不均衡,农村小学一般对学生的要求低,再加上家长重视程度不同,乡

6、村环境和城市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各异,就知识面来说,农民工子女远远赶不上城市孩子。而进入城市学校后必须要在相同的起点上竞争,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农民工子女的弱势就显得比较突出,学习的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必然造成不良影响。二、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不适应,必然反映在心理上。一些孩子应变能力强,可能会安全度过各种“关口”,也有相当部分孩子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往往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心理问题:(一)情感应对方面。首先,缺乏归

7、属感和自我意识。“归属感是指社会成员把自己归入某一人群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既有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也带有个体对该地域的投入、喜爱和依恋等情感体验”。[2]在此基础上产生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厘清自己的与周围的关系。而就读城市小学农民工子女在认知自己方面是迷茫的,他们在农村没有了根,而在城市又象“浮萍”,找不到自我,从而产生上述心理反应。其次,心理脆弱。由于得不到情感方面的支持,一旦遇到挫折,就有可能承受不了打击,容易自暴自弃。(二)适应环境方面。“心理适应在心理学里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

8、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3]农民工子女的家长一般都比较忙,有些家长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无暇帮助子女适应环境,至多是刚到城市带他们去公园走走,看看动物园。城市的其他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少儿活动中心、博物馆等,基本上难有他们的足迹。城市对他们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