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39324
大小:54.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引发思索-数学活动必然旨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发思索:数学活动必然旨归《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和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体验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一、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在“画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画圆。有的学生沿硬币的一周画圆,有的学生沿尺上的圆洞一周画圆,也有的用线系一支铅笔画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么多画圆方法中圆规是受到哪
2、种方法的启发而发明出来的?用这种方法画圆,要注意什么?进而让学生对圆的本质特征(定点和定长)有直观的形象体验,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针尖的那只脚不能动,对这个道理就会有深刻认识,同时还会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二、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小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日常生活让其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教师在创设数学活动时应该尽量贴近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帮助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梳理、甄别和重构,把感性经验加以整合提升,形成科学理性的数学思维。如教学“可能性”时,大部分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一定”“可能
3、”“不可能”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还能运用它们来描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然而,学生的这些认识很多是主观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数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撇开主观的、模糊的干扰,形成对可能性的准确、系统、全面的把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组织这样的数学活动:出示三个袋子,每个袋中都放6个球,第一个袋中全是红球,第二个袋中放3个黄球和3个白球,最后一个袋中放3个红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一次,一定要摸出红球,可以从哪个袋中摸?如果从第一个袋中取走1个或2个球,再任意摸一个,还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不从第二个袋中摸?因为第二个袋中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到红球。最后一个袋中也有红球,为什么也不从最后
4、一个袋中摸呢?最后一个袋中有红球也有白球,摸出的就有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白球。如果将最后一个袋中的1个红球换成1个白球(连续3次),任意摸一个,还可能摸到红球吗?第一次、第二次学生仍然认为有可能摸到红球。第三次袋中一个红球也没有了,所以不可能摸到红球。活动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学生概念理解和掌握的考量。只有这样,数学活动才能引导学生从朴素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走向理性、缜密的数学思考。同时,教学中把数学活动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自觉接纳所学知识,积极动脑思考。如“加、减数接近整
5、十、整百数的简便运算”的教学,首先出示4摞练习本,其中3摞每摞100本,另一摞64本,现要从364本中取出198本奖励给学生,可以怎样取?鼓励学生想出不同方法。学生通过操作、互动,体会到先取100本的2摞再放回2本的方法最简便。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有效地解决问题,深刻领悟到“多加要减”的数学思想。三、具有鲜明的数学内涵数学活动是具有数学意义且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具有鲜明的数学特性,能引发学生对数学思考。同样是折纸,可以是手工活动,也可以是美学欣赏,还可以是数学行为操作活动。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后,组织学生
6、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它的上颜色。学生展示操作结果,有的是竖着对折,有的是横着对折,还有的是斜着对折。大家折的方法不同,折出图形的形状不同,涂的颜色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过程,理解了纸的折法、涂色部分的形状和颜色没有关系,"都平均分成了2份”才是本质内涵。这样的折纸活动带有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数学特性,学生没有仅仅停留于具体的操作上,而是通过比较、分析等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不仅仅是认识了更深入把握了它的内涵以及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责任编辑:刘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