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15659
大小:205.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03
《元代文学概说以及元代的戏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绪论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元朝是以我国蒙古族上层贵族集团为主要统治者掌握国家政权的时代。如果从蒙古王朝灭金(1234),统一北方算起,至惠宗妥欢帖木儿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军攻下大都(今北京)为止,计有134年;如果从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大元”算起,则为97年;如果从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占领临安(今浙江杭州),宋室投降,元王朝统一全国算起,只有92年。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一般定为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从公元9世纪以后300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
2、政权长期并立。元朝的建立则结束了这种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统一。当时中国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西藏、云南、台湾、澎湖等都纳入中国的版图。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扩大了国内各地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例如北方少数民族乐曲、音调的广泛流行,就促使北曲产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戏曲音乐。元代还出现了一大批精通汉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学家、艺术家,在文坛艺苑上辛勤劳作,为中国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发展的结果,使元代在许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棉花种植的推广和捍、
3、弹、纺织技术的传播和提高;航海线路的改进,航标的设置,潮汛、风向、气象规律的摸索和总结;郭守敬的《授时历》早于《格里哥里历》302年,达到基本一致的水平;朱思本的舆地图丰富了地理知识的宝库,完备了计里画方的方法;朱震亨的医学破除了《和剂局方》的束缚,创立了独立的制剂方法;马端临的史学重视社会经济,否定了五行、灾祥等迷信思想;等等。这些文化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东西交通的一度畅通,在元代,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较之以往更为密切。中国的罗盘、火药、印刷术等文明的结晶先后传入西欧,西方的天文学、算学等哲人的智
4、慧也陆续传入中国,这都促进了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发展。因此,法国历史学家格鲁塞(RenéGrousset)在《蒙古帝国史》中说:“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益。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上与之比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278页)71元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基本上沿袭宋朝和金朝,同时也保存了蒙古族的某些旧制。这种政治、文化制度的建立,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蒙古族本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
5、在辽、金统治时期逐渐形成了松散的部落联盟。金泰和六年(1206),蒙古各部落首领在鄂嫩河源头举行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领袖,号“成吉思汗”,创立了奴隶制的蒙古帝国。金大安三年(1211),成吉思汗誓师伐金,开始了大规模南侵。到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灭了金国,蒙古王朝统一了北方,开始着力倚用金朝降臣和汉族地主武装的首领人物,在原金朝统治地区逐步建立适应中原封建制度的统治秩序,这就是当时人们所说的实行“汉法”。在这期间,曾为金臣的耶律楚材(1190-1244)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建议窝阔台推行了
6、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封建经济的政策、措施,并致力于搜集和保存传统文化。宪宗蒙哥即汗位后(1251年),任命他的弟弟忽必烈执掌漠南汉地军政大权。此后近10年间,在忽必烈周围形成一个儒士幕僚集团,他们极力说服忽必烈接受和实行中原政治、文化制度,以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忽必烈也有意通过这些有影响的儒士来争取汉族地主、军阀和士大夫对他的支持。忽必烈即位后(1260年),进一步信用儒臣,更加坚定地实行“汉法”。在灭宋(1279年)时,江南地区封建经济没有像灭金过程中北方经济那样遭到很大破坏,南方地主阶级的利益也基本上受到了保护。忽必
7、烈很快采纳儒臣程钜夫的建议,大量起用南方儒士。这样,南方地主阶级对蒙元王朝的态度也由反抗逐渐变为拥护。成宗铁木耳大德(1297-1307)以后,更多的原先持不合作乃至敌对态度的南方儒士,纷纷转变态度,出仕食禄,这实际上表明南方地主阶级对蒙元王朝统一中国的最终承认和拥戴。当然,由于元朝是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它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例如,在任职制度上,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诏令“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即第一把手),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元史》卷6《
8、世祖本纪》)。此外,府、州、县达鲁花赤也都必须由蒙古人充任。各级地方官中的达鲁花赤,即使素质低下,即使不实际理事,也成为高居在上的特殊官员。在选官制度上,元朝仕进多途,或由荫袭,或由科举,或由吏员;即便是由科举入仕,其名额也由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均分,这实际上不利于人数众多的汉族士子仕进。而元朝统治者一般都重实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