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

ID:34015437

大小:11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3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_第1页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_第2页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_第3页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_第4页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追寻符号的魅力到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李学勤访谈录陈颖飞陈颖飞:李先生,《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委托我给您做个访谈,以便向学界介绍您的学术道路和贡献,我们现在能开始吗?李先生:可以。一符号的魅力:从逻辑学到甲骨文——步入学术殿堂陈颖飞:李先生,学术界都知道您学识渊博,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先秦乃至秦汉文献、先秦史、思想史等众多领域皆有杰出的贡献,那么,您小时候就爱读书吗?李先生:我小时候,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那时候读书全凭兴趣,什么书都读,完全没什么文理科之分,爱读一些理科类书,也爱读哲学家培根、罗素以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的著作,还爱读侦探小说。比如,《科学画报》这

2、个杂志对我影响很大,我七八岁就开始读,每期必买,我的很多自然科学知识都来自这份杂志。所以我对理科比较有兴趣,读中学时理科成绩还不错。跑旧书店是我的一大乐趣,新书比较贵,不能总买新书。当时,我家住北京的东城区,离东安市场较近,东安市场西部的“丹桂商场”聚集了不少书店、书摊,不过那里的书都比较贵。“丹桂商场”东侧有条胡同,也有很多书摊,卖的书比较便宜。另外,东安市场东部,杂耍场和润明楼饭庄附近的二、三道街,也有一些书摊。我去得勤了,店主、摊主都熟了,称我“李学生”。我想要什么书,他们都会帮我留心,《科学画报》的创刊号,就是一位摊主刘珣先生赠送给我的。除了近处的东安市场外,我

3、有时也去远处的隆福寺和琉璃厂,那是北京古旧书业的中心。那时我没钱坐车,每次都是步行去,每次去琉璃厂都从西琉璃厂的商务印书馆开始,穿过东琉璃厂,直到杨梅斜街的中华书局,逐个书店看。陈颖飞:李先生,您少小时这些阅读,和您的研究领域没有直接关系,对你的工作有影响么?李先生:小时候的一些阅读兴趣我一直保持着,像是对科学、哲学的兴趣等等。近年我还是继续看《科学画报》。这些专业外的阅读激励和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视野也随之大开,其实,对我的工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陈颖飞:李先生,您理科成绩很好,那个年代又很推崇理工科,您有没有考虑学理工科呢?李先生: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意外,我可能已

4、经学了工科,成为厂长之类的人了。我初中毕业后,曾经报考“国立北平高等工业学校”,这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考进这个学校的学生后来很多留苏了。当时我是电机系榜首,但入学体检时,却检测出有肺病。当时肺病是很难治,很严重的,不能入学。我便去另一个医院复查,才发现上一个检查是误诊,他们把X光片弄错了。可是,经过这个风波,我便对这个学校没有兴趣了,就继续读高中、考大学。陈颖飞:李先生,您入大学时,应该有很多选择,当时您选了进清华大学哲学系,想学逻辑,为什么呢?李先生:我学逻辑,纯粹是个人兴趣。我父亲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我小时候,他和我母亲都希望我当医生,可是我不喜欢,我觉得自己不适

5、合。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不懂的符号。有一回我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书,是英国人印的,样子像个皮夹,用非常好的羊皮包着,书里全是看不懂的符号,实际上还是英文,是本小说,只是把二十六个字母用键盘上的符号代换了,目的是练脑子。我如获至宝,在书包里搁了很长时间。逻辑学就是一种用符号建构的学科。有一次,我读金岳霖先生写的《逻辑》,里面有一章叫“介绍一个新逻辑系统”,其实就是介绍数理逻辑,金岳霖先生是介绍数理逻辑这个学科到中国的第一人。我一看,都是不认识的符号,这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决定以后学这个,然后就计划报考清华。1951年,我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陈颖飞:李先生,既然读逻辑学

6、是您自己的兴趣,那为什么仅仅一年之后您就放弃了这个学科,转而研究甲骨呢?李先生:1950年,也就是考入清华的前一年,甲骨文引发了我的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甲骨文是另一类符号,也像逻辑符号一样,非常难懂,令我着迷。我小时候读书有个特点,越看不懂就越有兴趣,也就越喜欢,数理逻辑是这样,甲骨文也是这样。那时候,甲骨文的书很贵,我就常常骑自行车到文津街上的北京图书馆去学习甲骨文。当时,北京图书馆查书很方便,通过查阅甲骨书刊,我结识了馆中负责金石资料的曾毅公先生。曾先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不仅让我看已编目的书,还使我有机会看到不少馆中特藏的书籍、拓本,开阔了眼界。二破解中国古代文明

7、的谜团:多领域的建树研究轨迹(一):从甲骨文到思想史陈颖飞:您的第一部甲骨学成果是参与编著的《殷虚文字缀合》,这和您1952年离开清华大学而转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有关吗?李先生:有关系,我进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就是因为要参与《殷虚文字缀合》这项工作。当时,《殷虚文字乙编》出版,董作宾先生在这部书的序中提出,30年代第十三次殷墟发掘发现的YH127坑甲骨一部分是“文武丁卜辞”,并据此创立了将殷墟甲骨分为新旧两派的说法,这引发了学界对“文武丁卜辞”问题的争论。国内的陈梦家先生和日本的贝塚茂树、伊藤道治先生反对这一说法,认为“文武丁卜辞”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