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

ID:33950089

大小:2.19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02

上传者:U-24835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_第1页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_第2页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_第3页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_第4页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姓名:杨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赵玉燕201205 摘要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更有效地构建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是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问题。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构建牵涉很多方面,其中方言资源对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影响及方言资源应用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尝试在旅游的大背景下,从方言应用的角度探讨旅游地文化形象,对填补此一空白点做一定的努力。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内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游客与本地人的视角,以湖南长沙的方言与其旅游文化形象的关联为考察个案,立足于长沙方言的应用现状,探讨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关系,并运用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的有关理论,论证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而得出结论:方言是构成旅游地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确有必要性,方言资源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最后,对如何利用各种渠道对方言资源进行运用以提升旅游地文化形象提出建议并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主要概念、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个案研究分析。首先在了解长沙方言研究与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并提T 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方言,旅游地文化形象,感知研究,长沙II AbstractAsaneweconomicimpetus,thetourismhasdrawnincreasingattentionandhowtobuilditstourismimageofatouristattractionmoreeffectivelyiswhatmanyscholarsareexploring.Thetourismimageiscomposedofmanyaspects,amongwhichtheinfluenceandapplicationofdialectcorpustotheculturalimageofatouristattractionisoftenoverlooked.Onthecontextoftourism,thepaperattemptstoapproachtheculturalimageofatouristattractionfromtheperspectiveofdialectapplicationandfillthegap.Basedonthesurveyofrelevantresearchesathomeandabroad,whileconnectingwiththedomestictourismdevelopment,thepaperfocusesonthestatusquoofChangshadialectapplication,explor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ialectandtheculturalimageofatouristattraction.Byemployingsuchtheoriesasculturallinguistics,globallocalizationconcemed,thepaperapproachesthenecessityofapplyingdialecttotheculturalimageconstructionofatouristattractionandfurtherconcludesthatbeinganimportantelementinbuildingatouristattraction’Sculturalimage,dialectcorpuswasavitaltourismresourcewellworthexploiting.Thepaperfinallymakessuggestionsonhowtoexploitvariouschannelstotheapplicationofdialectresourcesinboostingatouristattraction’Sculturalimageandsomependingresearchesareproposed.Itconsistsoffourchapters:ChapterIistheintroduction.Itmainlyintroducesthesubjectmatter,background,aims,significance,andmethodsoftheresearch.ChapterIIisthemainconcepts,relevantliteratureandtheoreticalbase.ChapterIIIisIII theexperimentalandanalyticalstudy.OnbasisofChangshadialectresearchanditsgeographicalculture,aquestionnairewasdesigned.Aftermakingprocessandstatisticsofsurveydata,itanalyzesfromthreeaspects:theperceptionofChangshadialectbylocalresidentsandtouristsfromotherplaces,therecognitionofChangshaculturalimagebylocalresidentsandtouristsfromotherplaces,andattitudeoflocalresidentsandtouristsfromotherplacestowardsrelationshipbetweenChangshadialectanditsculturalimage.ChapterIVisconclusionandexpectation.Itconcludeswholepaperandproposessomeresearchespressingforfurtherstudy.Keywords:dialect,culturalimageofatouristattraction,perceptiveresearch,ChangshaIV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1.绪论1.1选题背景2003年国务院批复长沙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沙的城市性质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长沙方言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许多旅游目的地进行形象构建,仅仅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却忽略了方言资源应用对旅游形象感知的重要性。方言作为方言民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中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旅游开发与规划中逐步受到重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构建产生影响。方言由于自身的特性,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中的应用顺应了旅游地发展要求。但是,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方言的应用究竟有无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如何产生作用?各相关社会群体如旅游目的地居民及游客对方言在其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认可程度与评议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以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的理论为指导,以湖南长沙市为案例地,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长沙方言资源在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并尝试对方言资源应用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作用及方式进行拓展研究。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2.1研究目的通过本项研究,达到以下两个目的:(1)进一步完善旅游地文化形象研究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构建牵涉很多方面,从方言资源上去构建旅游地文化形象①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17号②长沙晚报/20i0年/6月/i2日/第A03版《长沙方言也成非遗》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历来不被重视,从方言的角度深入探讨旅游地文化形象是旅游地形象构建的一个空白点。本项研究选取湖南长沙市为例,了解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中的方言资源应用现状,以及不同群体如长沙市居民、游客对待在其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应用方言资源问题的态度和期望,在对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而结合地方特点探讨相关策略,以期提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运用长沙方言资源构建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建议。(2)为方言资源应用对城市旅游文化形象构建提供指导目前,方言资源应用对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的影响及如何应用尚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对湖南长沙市方言资源应用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为其他城市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进而指导其成功构建城市旅游文化形象。1.2.2研究意义本项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供了一个典型而深入的案例研究湖南长沙作为中国很有影响力的省会城市之~,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人运用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当地方言资源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个性对该案例地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希望以此丰富目前方言资源应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案例研究,为进行理论概况和提炼奠定基础。(2)拓展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理论研究从方言资源上去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不被重视,目前的研究探讨了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缺乏从当地方言资源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构建的研究。本文所提的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旨在全面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基础上,以城市为背景,创新性地提出以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运用来提升旅游地形象。因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理论研究。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3.1研究思路本文首先根据现实和理论的需求,提出研究主题,在已有文献分析及方言资源应用的基础上介绍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理论,引申出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指出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组成部分吸引旅游者的同时也对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构建起着一定的作用。然后以长沙为例,引入方言在旅游地中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结合理论对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运用进行阐述,提出方言应该如何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加以运用。1.3.2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主要概念、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个案研究分析。首先在了解长沙方言研究与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查阅并梳理国F勺#I-的相关文献资料,以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寻找研究空白点,最终确定论文选题;MB,C,在本研究中参阅了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的有关理论、著作、论文以及相关的统计资料。通过仔细研读这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些资料,加深了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地域文化等深层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本项研究奠定基础。(2)深度访谈法方言应用对长沙市知名度的传播,以及方言在旅游地的应用对旅游地文化形象带来什么影响?作为长沙市居民和游客对长沙方言应用的态度等采取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旅游地居民、游客、方言传播的各种机构的工作人员。(3)问卷调查法对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中的应用情况及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中方言应用的态度等,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4)内容分析法本文立足于方言的实际,运用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的有关理论,在以长沙方言为实例研究的基础上,论证方言在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构建中应用的必要性及方言在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构建中应用的意义。实地调研长沙方言使用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方言应用在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旅游地居民和游客对待方言应用等问题的态度和期望,并提出可行的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方言应用的建议。1。4.2技术路线本研究的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4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图1研究技术路线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2.主要概念、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2.1主要概念2.1.1形象“形象”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于汉代,意指人、物的相貌形状。《辞海》将“形象”定义为:①形状相貌;②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选择、综合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现代汉语词典》对形象的解释为:①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②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③指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国外文献中,“形象”即“image”,“image”是一个广泛使用又定义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image是人们对所认识的事物个人的、主观的、概念性的理解,或者是建立在人脑信息处理过程基础之上的,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信念和印象。与旅游形象所研究的概念最接近的是《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image的定义,即“公众对某事物或某人(例如政界人土、政党、商行、制品)之观念,可译为心象、意象、形象、观念”。在心理学上,形象指的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对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称之为知觉(各种感觉的再现)。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在大脑中形成的反映。综合以上概念,所谓形象是指人们感知到的某一客观事物的总信息量,并经过大脑加工后形成的印象。它可以反映现实生活所具有的具体、可感、生动、能唤起人们感情的属性。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象就是由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文化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2.1.2文化在西方语言中,“文化”一词原意为“耕作”,引申为培养、教育、个人素养、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社会知识等含义;汉语中文化一词,“文”同“纹”,指装饰花纹相互交错,“化”则意为引导从善,“文”与“化”合之表示文治教化。《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解释为: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文化是一个涵义复杂、歧义很大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研究文化,从而对文化产生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文化的内涵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来界定。从广义上讲,文化包括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物质文化。在旅游中表现为作为旅游客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配套的娱乐设施设备,为旅游文化主体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和其他设施及旅游纪念品等。第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这里的制度文化是指旅游主客体所在的旅游管理机构或部门以及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旅游商制定的各种法律、规章及职业道德等约束机制。第三,精神文化。它是旅游活动参与者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上的表现,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是每一种文化中最核心、最稳定的。而最外层一般都是文化的物质层面,也是文化体系中最不稳定的一面。从狭义上说,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其核心是潜藏在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下的观念系统。一般认为,狭义文化是广义文化的核心部分。换言之,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灵魂。2.1.3旅游地文化形象旅游地形象是人们对旅游地的感知、印象、观点的综合,是对该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观念的综合。如今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塑造好独特的旅游地形象必将使之受到世界的瞩目,也将有利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于旅游地的发展。文化是吸引注意力的最有效的资源形式,是旅游地形象的核心,通过具体可感的旅游地文化来认知旅游地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旅游地文化形象,就是在旅游地形象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文化的因素。在树立旅游地形象的过程中,文化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已经越来越被区域文化建设所重视。方言是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之一。作为汉语的地域变体,它记录着当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文化,承载传统民情风俗的作用。合理挖掘和开发方言中具有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元素,能够有力地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增进民族的和谐与稳定,形成文化形式多样、地域特征鲜明的旅游环境。所以,在新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利用方言现象反映和代表着其地域空间的本土文化形象,把握旅游地文化精神的发展特征及其运动规律,进而通过对旅游地文化的认识来塑造我们的旅游地文化形象。2.2相关文献综述2.2.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国外对旅游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Hunt,J.D.撰写的博士论文”Image:afactoroftourism”被认为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开山之作。随后各种对旅游形象的研究大量涌现。人们从探讨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感知到讨论如何塑造旅游地的形象实现对游客的更大吸引发展到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客体和主体两方面对旅游地形象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索。随着旅游地形象研究不断地成熟,研究者发现旅游地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因素都会影响旅游者感知,于是国外对旅游形象的研究开始从享受旅游景观资源转向旅游形象时代对于旅游审美情趣、旅游地文化品位等的精神享受阶段。使得旅游形象研究拓展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中。2.2.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国内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左右。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可搜索到的最早的记录是1995年发表的三项研究。此时的理论研究大多是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外同行的理论来解释旅游形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1999年李蕾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旅游形象的专著《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丰富了旅游地形象的理论,为建立旅游地形象提供了可操作的系统模式。之后出现很多关于旅游形象的研究,在研究方向上,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对旅游形象感知宏观要素的描述;探讨某些因素会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深入某一具体要素对旅游地形象感知规律及形成过程的分析;旅游形象传播策略;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形象口号设计;对城市旅游形象及其塑造;区域旅游形象;探讨构建旅游地文化等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外对旅游形象的研究更偏向于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角度。国内对旅游地形象的研究更偏向于对旅游形象传播策略及传播口号设计的角度,虽然对文化形象的研究陆续涌出,但是鲜有从方言的角度去研究旅游地文化,而目前已有的方言与区域形象的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对传统媒介的研究上。随着旅游多元化需求和文化旅游的盛行,方言将成为文化旅游中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长沙方言为研究对象,不但从理论意义上能够弥补旅游地文化形象感知对方言的空缺,完善文化中关于旅游形象塑造的研究,而且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还能为长沙打造新的方言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提供必要的参考。2.3理论基础2.3.1文化语言学理论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辩水平发展到经验科学水平。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anthropology)和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1inguistics)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内的广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地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语言学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思考,使语言学研究不止于语言形式,而且也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文化的过去和将来。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这些理论昭示了语言的文化属性或人文性,使当代语言学家反思语言研究游离于社会,游离于人文世界的缺陷。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所主张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方言是本区域文化的记忆,是本区域文化的底蕴和灵魂,是本区域文化的个性魅力所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城乡交流、地区交流、民族融合和境内外文化交流的普遍加深,方言正经历着巨大的冲击。传统语言一旦流逝,该民族或地区成员会感到身份认同危机以及缺乏归属感,解密民族文化的钥匙将不复存在。因此,加大重视和挖掘方言文化的力度,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2.3.2全球本土化理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日本经济学家提出了“全球一本土化”(globalization),强调将产品或服务推广到全球其他地方时,需要设法与当地的本土文化结合,这样成功的几率就更大。90年代,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Roland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Robertson)让这个术语引起了广泛重视。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全球化同样也进入了“精神”领域,即文化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种交流也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日趋密切。“Globalization”(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10calization)的结合,意在强调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在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将本地域文化的资源形成某种一致的、共通的、被大家认可的全球性文化。文化的本土化,是指各个民族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根源于自身历史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这一整套认知体系重新得到尊崇。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各种民族文化的消失,它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基础,为本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指导;文化的本土化在全球化的指导下,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实现创造性转化,重新适应新的全球化环境。这种全球化一本土化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本质内涵,以及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中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护和发展本土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总之,正如奈斯比特所说:“我们越是承认全球化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我们就越是做着符合人性的事情;我们越是承认我们的特性,我们就越想紧紧依靠我们的语言,越想紧紧抓住我们的根和文化。”方言资源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资源,它能体现旅游地的文化、风俗、民族、宗教等人文资源,是旅游地特有的历史遗产。这种唯一性的文化资源决定了旅游地形象的个性特色,是塑造旅游地形象的本土表达方式。同时,这种文化资源也成为区分和辨别一个旅游地的基本符号。一个没有文化特色和个性的旅游地就没有差异竞争的优势,就会没有内涵,没有灵魂。方言是一个旅游地的文化起点,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全球化文化的浪潮从内容和形式上,从生产模式到受众欣赏习惯、解读策略等方面对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应用形成了很大冲击。而方言应用在旅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新尝试和探索也正是在全球化、本土化的双重语境中展开的,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加深目前对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应用所处态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3.个案研究: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3.1长沙方言研究与地域文化3.1.1方言及长沙方言的基本研究方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长沙方言属于湘方言新湘语的一支,也是整个湘方言的代表。作为湘方言的代表,长沙方言很早就有研究。清同治6年(1867年)修《长沙县志》和光绪3年(1877年)修《善化县志》的风土卷中,就有一些关于长沙方言词语的记录和解释。1925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开始陆续发表《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他援引古籍数十种,根据音同、音近、音转的关系考求长沙方言本字,共考长沙方言词125条。经过几代学人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成果颇丰,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十篇。1935年,前历史语言所对湖南方言作了普遍调查,1974年在台北出版,书名是《湖南方言调查报告》,长沙方言部分由杨时逢整理;1937年8月长沙锦文印书局出版了李旦莫的《湘音检字》;50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前期,为配合当时在全国开展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以语音为重点对长沙方言又有若干记录与研究;80年代以后,研究重点由语音逐步转移到词汇和语法。近年来有关长沙方言的研究日益繁荣,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方面的论文相对较少,方言与文化形象的研究更少,而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文章还无人涉及。鉴于此,本论文就有了存在的意义。以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等理论方法来指导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研究,这就丰富了传统旅游目的地形象,把方言的应用放到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大背景中来,与旅游紧密相连,体现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意义。③所谓长沙方言一般是指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县大部所使用的语言(而且长沙县和望城县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至于宁乡县和浏阳市的方言则与市区差异较大,其中浏阳东部的方言还属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不能与长沙方言互通。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3.1.2长沙方言与地域文化斯科佩克认为,一个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言语形式”的使用。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而反映区域文化最鲜明的组成部分,就是该地居民的性格,这一性格会在方言的音和义中体现出来。经过访谈和大量文献的综合理解,笔者发现“霸蛮[BanMan]”是长沙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霸蛮”有褒贬二义,褒义指特别能吃苦,舍得干,[例]咯只伢子霸得蛮,两百多斤的担子他担起就去哒。贬义指横蛮不讲道理,[例]你要霸蛮是啵?那我就不得怕你!与“霸蛮”相关的方言词语如:蛮、蛮人子、蛮子、蛮汉子、蛮婆、蛮力子、蛮绊筋(蛮横、不讲道理)、蛮攀武筋(同“蛮绊筋”)、霸脑壳(霸道的人)、厉霸(能干、强悍)等。使用频率较高的另一词语“哦该/何解[OGai】”,其义为:为什么;怎么了,不服气。[例]咯是何解哕,横直不对数哒。[例]你何解哕?你又何解哕?!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过:“我相信,从一个人方言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的性格来。”长沙方言声调透露出当地人什么样的性格呢?访谈中,访谈对象根据长沙方言的音和义认为长沙人具有蛮、倔、强悍等性格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地域性格是地域文化特质的表征,也是地域文化模式的外在显现。凝结在长沙人性格中的蛮、倔、强悍的传统性格,造就了长沙“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等文化形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一方面体现区域性格,另一方面反映区域文化。方言的形成与其特有的地域文化有关,二者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长沙文化源远流长,从最早生息于此的原住民地域文化及后来陆续迁徙进来的“九黎”、“三苗”等多民族创造的古越文化到以秦汉为降作为主流文化传入的汉民族中原文化发展到荆楚文化直至今天的湖湘文化。方言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能够直接、全面、客观地体现本区域内的文化。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方言作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14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资源的合理利用能传承地域文化,突出地方语言及文化地位,对我国的文化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3.2问卷设计与调查3.2.1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3.2.1.1问卷设计本问卷在设计之前,主要围绕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联的有关问题,分别对随即抽查的长沙市民及旅游景点的外地游客等28人进行非结构式访谈交流。此外,在网上使用微博、QQ漂流瓶的方式对网民随机调查访谈。在访谈调查中,对访谈对象的选择尽量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市民和游客对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看法。并在橘子洲头等景点针对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词语的感知及获知渠道等做了试调查。最后综合各种方式了解到的情况设计问卷。问卷的设计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长沙市民的调查,另一方面是对外地游客的调查。对长沙市民的问卷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其问卷设计的第一部分是长沙市民对长沙方言的了解、应用与传播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态度与认知调查,第三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长沙市民的调查问卷共有15个题目,其中:第4题列出了长沙方言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方言词汇,请长沙市民选择有哪些是长沙典型的方言;第5题列出了大家眼里的长沙人的性格特征,请长沙市民选择;第6题根据长沙方言在本地中已有运用状况的试调查,列出了可能被大家了解或接触方言的渠道,请长沙市民选择渠道;第8题是根据最近长沙要求市民投票的关于湖南精神的十条描述语,请长沙市民来选择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此外,请被调查人选择方言使用频率及目的、长沙方言对外来游客是否具有吸引力、当地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否有影响及旅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何影响等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关系方面的信息,并最后勾选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用以分组以及核验问卷的有效性。对外地游客的问卷调查分为三个部分,其问卷设计的第一部分是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了解、应用与传播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态度与认知调查,第三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对长沙外地游客的调查问卷共有15个题目,其中:第1题列出了长沙方言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方言词汇,请长沙外地游客选择有哪些是能够理解的长沙典型方言;第2题列出了大家眼里的长沙人性格特征,请长沙外地游客选择;第3题根据长沙方言在本地中已有运用状况的试调查,列出了可能被大家了解或接触方言的渠道,请长沙外地游客选择了解长沙方言的渠道;第6题是根据最近长沙要求市民投票的关于湖南精神的十条描述语,请长沙外地游客来选择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第9题选取了有关方言是否能够构建旅游地形象的6个提问,用李克特5分量表来计分。此外,请被调查人选择长沙方言对外来游客是否具有吸引力、长沙最突出的旅游文化形象、当地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否有影响及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何影响等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关系方面的信息,并最后勾选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基本信息,用以分组以及核验问卷的有效性。3.2.1.2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对长沙市民及长沙外地游客进行调查,调查日期为2012年3月lO日至3月13日,历时四天。发放问卷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网络发布问卷,二是在旅游景点和酒店等外地游客相对集中的地方发放纸质问卷。网络问卷发布于hI;tp://www.djaoch邳ai.(·ore/,并在天涯社区的网站上发帖,链接调查问卷。为保证每一份问卷的质量,调查者尽量对每一个被调查者进行适当地解释,协助其完成。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K沙为例本次网络调查问卷共收回193份。长沙市民的问卷122份,收回的全部是有效问卷;外地游客的问卷71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本次纸质调查问卷共收回349份。长沙市民的问卷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外地游客的问卷发放170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159份。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41份,其中长沙市民的有效问卷有312份,外地游客的有效问卷229份,所有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09%。3.2.2被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本调查对象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对312位长沙市民的调查(表1),另一方面是对229位来长沙旅游的外地游客的调查(表2)。表中反映了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样本的随机性比较理想,囊括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人群收入状态等。表1被调查长沙市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项目类别频数(人)百分比(%)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男,●女15岁及以下16~23岁24~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l岁以上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职员54.545.51.316.338.127.912.23.21.00.010.925.351.312.511.217.O18.3Ⅲm4nⅢ盯镐m3o弘约蛾∞踮弱盯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表2被调查长沙外地游客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项目类别频数(人)百分比(%)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男女15岁及以下16~23岁24~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l岁以上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职员民营企业职员个体职业者农民军人181309916677521581009501571355202835242556.843.20.428.833.622.76.63.54.4、0.03.921.868.65.724.O8.712.215.3lO.50.92.2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3.3调查问卷分析3.3.1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对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的认可程度分析,首先要衡量旅游地居民对方言的感知应用程度和游客对方言的感知了解及获知渠道情况。3.3.1.1长沙市民对长沙方言的感知为了得知方言在长沙市民心中的感知应用程度,在调查长沙市民的问卷里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您使用方言的频率?2.您使用方言的目的是为了?3.您认为长沙方言中比较典型的方言词汇有哪些?4.您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或接触长沙方言的?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图2长沙市民使用方言的频率其他保护地方文化语言习惯为了体现个性为语言幽默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0%10%20%30%40%50%60%图3长沙市民使用方言的目的㈦;雾。。蠢i一鬟甏“一一躞。‘一、藏。鬻j“;鬟鬻鬻徽?戮。。=簟溺搿’?r舞%糍i羹鼗目I|I董,jl||||1o《鏊羹1il麓瓣l鞠、cI#十》囊。±鍪攀褥鬻:i:iiiiiil羹黉一萋翼篓¨l蘩霞誊黍黧、∞耐ii§蕤。嚣j冀‘狲囊i嚣薹曩■篱妻i*l搿蔓嬲∞《一l嚣j麓孱《鬻l┃i┃i{┃霍黍┃鬻┃酬┃薹┃扯逗接筐扳呆堂娱妹哈撮了哦潦不下跸带瓢俏滞客母也陀利把难该撇服不式笼样长沙典型方言词汇的感知20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方言区域传媒节目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影视、戏剧语言文学语言/文化旅游诗词、楹联、游记等商品注册商标语、本地方言招牌旅游广告语、景区标识语、精美的旅游宣传手册口语形式的导游讲解民歌民谣、笑话、谜语神话、传说、史诗方言、谚语、俗语0%10%20%30%40%50%60%70%80%90%图5长沙市民接触或了解长沙方言的渠道根据长沙市民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长沙市民经常使用方言(图2)的占54.8%,偶尔使用的占26.0%,基本不使用的占16.3%,从不使用的占2.9%;使用方言为拉近交际双方目的(图3)的占36.2%,为了语言幽默的占20.2%,为了体现个性的占1.9%,语言习惯的占53.2%,为保护地方文化的占2.9%,其他的占8.3%。通过以上两题的分析可以得知:由于语言习惯,长沙有一半以上的市民经常使用方言。长沙市民选择比较典型的长沙方言词汇的统计(图4)如下:认为长沙最有代表性的方言词汇是“宝”和“呷”,其支持率达到了85.6%和84.6%,在所列的25个词语中,支持率最低的“不服行”都达到了45.2%。由此可见,长沙市民对长沙方言的感知程度较深。在对长沙市民接触或了解长沙方言渠道的统计(图5)中得知:选择频率最高的是“方言、谚语、俗语”这一项,达到了79.5%,其次是“节目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选择率达到了72.4%,再次是“方言区域传媒”,选择率达到了54.2%,其他各项渠道也都有选择,说明长沙市民对长沙方言传播渠道的感知范围比较宽广,尤其对影响力较大的“方言、谚语、俗语”、“节目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方言区域传媒”等渠道感受很深。3.3.1.2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在调查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了解及获知渠道情况时,在问卷里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1.您能理解这些长沙方言吗?2.您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了2l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解或接触长沙方言的?目。_、氍一。、,、,J篓。’,,。j,i一⋯¨『。iii:iiiiiiiiii害.誓、“、臻骥鏊霪》※篱辫蠢《篱l’。颧。一tl#%“扇‘。兰誊$#⋯70%ii臻盘。§誊.;~臻1黛鬻l§|l_l《匿薹囊l纛隧60%≈。{11:冉?一虢。50%§i臻錾.《l蘩薹薹《⋯荆“。||一j一1“:i嚣藿||萋i薹薹il慧l喜薹萋萋立鬓羹薹菱i鬻露lfn;’》l碟匿带l萋震麓爿薹蒌1;_:蓦lz“;篡;11二尘-竹十l|||“舞露雾盖∥40%鼍囊30%。。20%薹il10%i冀H策宝呷霸里灵韵扯逗接筐扳呆堂嫔妹哈撮了哦潦不下绊带蛮手泛味淡霸陀瓢俏滞客驰陀利把难该撇服不式笼油子/行得样子何地解图6长沙外地游客能理解的长沙方言词汇方言区域传媒节目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影视、戏剧语言文学语言/文化旅游诗词、楹联、游记等商品注册商标语、本地方言招牌旅游广告语、景区标识语、精美的旅游宣传手册口语形式的导游讲解民歌民谣、笑话、谜语神话、传说、史诗方言、谚语、俗语0%lO%20%30%40%50%60%70%图7长沙外地游客了解或接触长沙方言的渠道根据长沙外地游客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虽然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比较典型的方言词汇感知程度不及长沙市民深(图6),但是从问卷的情况来看,感知程度较好,支持率最高的是长沙近几年的时尚方言词语“策”,选择率达到了67.7%,其次是“堂客”和“妹陀”,选择率分别为62.5%和59.O%,选择率最低的也有24.0%,以上数据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沙方言词语传播的效果。在长沙外地游客选择接触或了解长沙方言渠道的选项中(图7),选择频率最高的是“节目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选择率达到了64.6%,其次是“方言、谚语、俗语”选择率为45.4%,再次是“方言区域传媒”,选择率为44.5%,其他各项渠道也都有选择。从长沙外地游客接触或了解长沙方言渠道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得知,关于对长沙方言的感知渠道,长沙外地游客与长沙市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前三项是一致的。说明在这三种渠道上,长沙对外传播方言的力度较大,效果较明显。3.3.2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旅游地文化形象是旅游者信息加工在大脑中的反映,但大脑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和不同步骤来完成。3.3.2.1长沙市民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本研究针对长沙市民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分两个问题来体现:1.从长沙方言的音和义来看,您认为长沙人的性格特征可能是怎么样的?2.您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是怎样的?。』{、?一r薤§,,l瓣j髫鹚。§““’’。+”。OU_7b溅萋i“§”。。潮每“萋≥。鞲⋯÷-.一1=窝一+”x《髫l70%‘’。瀚羹》i曩“。}霪麴60%、■■商“剿j’蓊鬯戮飘鬟萎;鬻孙茸#。删。一、”lg蕞“l50%l霉鬻霎l莲嚣鬻羹麓i羹疆雾£《藏”、麓lgo。搿j{“一。‘霎il。;辫;。≯I||:|!tj曩|40%彰。。镰芝鎏藕囊燃‘-;鬻lg嚣“,,t#拳甍。,;;|;摹糍’霉筵囊黉:l鬻鬣碱麓30%≈)鬻馥-—I势j。‘$目i黑l鬻鍪黼瓣觜20%!—堂州%、l戮i。i-叠_二4上薹。¨|i.叠i譬嚣蠢露ij。“F一。.1、n。象.量。;-。¨。l10%_纛疆震*溢妻橱露jt渤§;≯翻瀚爹i譬荟露鬻黧Um精能火热好爱善敢勇重坚倔强特兼明干辣情客面图争担大韧强悍立容子新先当义执霸刚独并著蛮烈行蓄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图9长沙市民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根据长沙市民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长沙市民从长沙方言音和义感受到长沙人的主要性格特点(图8)依次为“火辣”、“爱面子”、“热情”、“精明”、“能干”、“好客”、“倔强霸蛮”等。根据这些性格特点,我们感受到了长沙几千年来文化传承的深深烙印,对长沙市民选择“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作为长沙文化印象(图9)这点是意料之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区域文化体现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展现什么样的文化形象。3.3.2.2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本调查针对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感知分三个问题来体现:1.从长沙方言的音和义来看,您认为长沙人的性格特征可能是怎么样的?2.您认为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最突出的是?3.您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是怎样的?24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图11长沙外地游客认为最突出的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7鲻|?。。{一j攀×E。一。,,1||;}《黪F"m‘_,鼍鬈jj}『ji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嘲滞《$■镕箍摹I¥∞《#《目辫%女《臻∞∞∞#《###∞#※∞※镕《*∞&∞滞辩《#∞%#≈目搿8冁∞Ⅺ赫镕#∞$※8《§§W1重大义勇担当敢争先乐奉献。警ij。?心忧天下脚踏实地一Fi“}弘。.羹I一。i。i:_。。麓,州≥7{r,囊蝌鞴黼铡蛳戥黼糍蝌鞴醐嬲獬瑚搿始擀躲槲艘翻一}i、_。。i,嚣蕈j。¨≮誊。¨{,爨一i静⋯尊。々爱国奉献勤劳友善坚韧果敢务实创新#蚴d№Ⅻ#《※※∞《戮嗽《8鞘%%煳I{’i:orixof_i≈蔓_,·。j·}jjj“。I”。。。薯、i—警jj:叠*__^、。爱国忧民尚德重智勤劳务实创新图强∞##■m∞《*#Ⅻ∞端l∞Ⅻ*g%∞№《∞#镕㈣%豁§%《《《鞠、~_、,1j-。一{¨一}鲋博、卜;¨t≯,i;r#。1~一-_{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开放包容#《《*%%#≈&#∞#镕槲;∞#@w《僦∞侧■%#∞”Ⅻ《m《《∞镕∞#女###}氍《$a,≈*。一_。薹鬻“。i心忧天下厚德致远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一孽*。毫,矗‘}.槲⋯。参薯jiliji{t:4鞯茹∞《#獬ⅫⅫ糍0№ⅫH∞《“∞端目《∞w#稿%#辅}黼∞∞Ⅻ∞*#}黼%5。¨il忠诚坚韧求实创新j|1:}⋯私。}.羹。攀攀⋯攀攀掣缨攀掣攀獬黼■l菱i:i囊蟛‘曩j{鬻l‘、。¨.赤诚担当务实图强⋯⋯辫黼≯⋯⋯鬻簿”“”g洋⋯⋯““;埘O%5%10%15%20%25%30%35%40%45%50%图12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根据长沙外地游客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长沙外地游客从长沙方言音和义感受到长沙人的主要性格特点(图i0)依次为“火辣”、“热情”、“倔强霸蛮”、“好25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客”、“能干”、“爱面子”、“精明”等。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文化形象印象(图12)的选择也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长沙外地游客与长沙市民对长沙人主要性格特点的选择一致,对长沙文化形象印象的选择也一致,这充分表明几千年来长沙本土文化对本地人性格熏陶的印记明显,这种区域文化它不仅为长沙本土人所知,还能被长沙外地游客深深感知。在统计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感受最深的文化形象时发现(图11),在游客的心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形象却不够突出。这个题目各选项的比例分别为:娱乐休闲文化66.8%,饮食文化48.5%,语言文化45.O%,历史文化26.6%。众所周知,作为中国娱乐之都的长沙在娱乐休闲这块影响力很大,这个选择率最高是大家很能接受的;在饮食文化这块,湘菜影响力很大,通常在外省外地我们都随处可见湘菜馆;在语言文化这块,选择率紧随饮食文化之后,这个结果让我们看到了长沙语言文化的魅力,说明通过各种渠道的方言传播让很多人对长沙形成了一个潜导性印象。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一块加强力度,合理开发规划方言资源,更加完善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为什么在游客心里没有突出的形象,我们在考虑利用方言资源完善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历史文化一起来思考如何整合文化资源整体构建长沙旅游文化形象。3.3.3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3.3.3.1长沙市民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方言是否能体现旅游地文化,从而影响着旅游地文化形象?本研究为了能够调查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对长沙市民设置了三个问题进行调查:1.您认为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游客来长沙旅游有没有吸引力?2.您认为一个地方的语言资源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形象有影响吗?3.您认为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什么影响?26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图14长沙市民看待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的影响力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图15长沙市民看待当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程度根据长沙市民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长沙市民看待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游客来长沙旅游有没有吸引力(图13),其回答的比例分别为:非常有吸引力21.47%,有吸引力35.90%,一般35.58%,没有吸引力7.05%。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长沙市民认为长沙方言对游客来长沙旅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关于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影响的回答(图14),其比例分别是:48.08%的长沙市民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形象;41.67%的长沙市民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对于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有一定影响的;7.69%的长沙市民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和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什么影响;2.56%的长沙市民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长沙市民表示当地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影响的比例占到了89.8%,将近一半人表示当地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并能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形象。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长沙市民表示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能给长沙旅游形象加分(图15)的占13.46%,能使外来的朋友增进对长沙了解的占66.67%,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没什么太大影响的占11.54%,长沙方言资源的使用会干扰旅游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占8.33%。以上数据客观反映了:方言确实可以起到了解当地文化的作用,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是游客了解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渠道之一。3.3.3.2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关于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是否存在关系,我们对长沙外地游客设置了四个问题来进行调查:1.您认为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游客来长沙旅游有没有吸引力?2.您认为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形象有影响吗?3.您认为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什么影响?4.关于是否赞同方言资源运用于旅游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图16长沙外地游客看待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游客的吸引力状况29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图18长沙外地游客看待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程度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文化的差异性是吸引游客的一个因素,根据长沙外地游客调查问卷的结果,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外地游客来长沙旅游有没有吸引力的回答(图16),其比例分别为:非常有吸引力的占18.34%,有吸引力的占36.24%,一般的占34.50%,没有吸引力的占lO.92%。因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而能吸引前来旅游的就有54.58%,不言而喻,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长沙方言成了外地人感知长沙文化的一个窗口,进而吸引他们前来旅游。关于地方语言资源是否影响当地旅游文化形象(图17)?37.99%的长沙外地游客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形象;46.29%的长沙外地游客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对于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有一定影响的;11.79%的长沙外地游客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和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什么影响;3.93%的长沙外地游客认为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84.3%的外地游客表示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影响,这足以说明方言是在旅游地旅游文化形象塑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是否会影响游客旅游体验(图18)?长沙外地游客的态度分别是:认为长沙方言能给长沙旅游形象加分的占17.47%,认为长沙方言能使外来朋友增进对长沙了解的占52.84%,认为没什么太大影响的占20.52%,认为长沙方言资源的使用会干扰旅游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占9.17%。同长沙市民一样,对这个问题,大家都一致认为长沙方言能使外来的朋友增进对长沙的了解。综合以上三个问题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方言虽然只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表3长沙外地游客对方言资源应用的赞同程度陈述平均值赞成率我希望导游使用一定的方言来调节气氛3.5355.9%我希望导游适时向游客传授一些有关当地方言的知识3.2848.91%我认为,导游用原汁原味的方言讲解时,会给游客带来兴致和情趣3.2240.61%我认为,长沙的方言资源能成为大家来长沙旅游的一个因素3.2845.41%我认为,方言资源可以好好利用开发以达到塑造旅游地形象的作用3.2945.85%我认为,长沙的方言资源能成为大家来长沙旅游的一个因素3.2955.9%长沙外地游客对方言资源应用的赞同程度的分析是依据Likert量表等级评分平均值在I-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赞同。由上(表3)可知,尽管长沙外地游客只对一项问题的态度表示赞同,但对其他各项问题态度的均值都接近赞同。我认为,用长沙方言节目等方言形式能起到提高长沙知名度的作用我认为,方言资源可以好好利用开发以达到塑造旅游地形象的作用我认为,长沙的方言资源能成为吸引大家来长沙旅游的一个因素导游用原汁原昧的方言讲解时,会给游客带来兴致和情趣我希望导游适时向游客传授一些有关当地方言的知识我希望导游使用一定的方言来调节气氛0%5%10%15%20%25%30%35图19长沙外地游客对方言资源应用的赞同程度32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关于是否赞同方言资源运用于旅游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赞同导游使用一定的方言来调节气氛的共有55.90%:赞同导游适时向游客传授一些有关当地方言知识的占48.91%;赞同导游用原汁原味的方言讲解时,会给游客带来兴致和情趣的占40.61%:赞同长沙方言资源能成为吸引大家来长沙旅游因素的占45.41%;赞同方言资源可以好好利用开发以达到塑造旅游地形象作用的占45.85%;赞同用长沙方言节目等方言形式能起到提高长沙知名度作用的占55.90%。以上各项表示赞同的数据中,都达到了40%以上,可见方言资源运用于旅游中显然是可行的。通过对比分析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看待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可以发现,方言资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应加大方言资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权重,充分利用作为文化代码的语言资源来开发旅游产品。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4.结语与展望4.1主要结论及建议4.1.1结论根据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感知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长沙方言对外传播的渠道,帮助并加深了长沙市民与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根据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感知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几千年来长沙本土文化对本地人性格熏陶的印记明显;通过各种渠道的方言传播让很多人对长沙形成了一个潜导性印象。根据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认知和态度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长沙方言可以使外来的朋友增进对长沙及当地文化的了解,是外地人感知长沙文化的一个窗口,长沙方言资源不仅对游客来长沙旅游有一定吸引力还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并能提升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根据长沙外地游客对方言资源应用赞同程度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方言资源运用于旅游中显然是可行的。总而言之,方言是构成旅游地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确有必要性,方言资源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语言也是“硬实力”,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资源,而且是经济资源,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的载体。方言因其无形性,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吸引旅游者前去某地旅游,但若没有这类风土民情,旅游者会与当地社区缺乏“沟通”,旅游精彩程度将会大大减损。在旅游场合中,当地导游讲述一些趣味方言或以各种途径传达给旅游者时,可调节气氛,增强趣味性;可以使旅游者得到充分的听觉享受,进而提高旅游者审美情趣;同时能够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并吸引旅游者参与更多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切身感受到当地旅游文化形象的魅力。④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8—72.34 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4.1.2建议要塑造好旅游地文化形象,方言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方言资源等各种渠道来提升旅游地文化形象的传播效力。以长沙为例,建议如下:第一,多举办一些方言文化活动来塑造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充分利用长沙传媒的优势,将趣味方言、神话、传说、史诗、谚语、俗语、民歌民谣、笑话、谜语等通过娱乐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在轻松娱乐的同时了解长沙本土文化。例如长沙方言的“谩唾”为批评的意思,这个词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谩骂到唾液要漫出来了。又如长沙方言的“流时(流是)”普通话为连忙、赶紧的意思,其实这个词语应该写成“流逝”,来自于《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些方言词语里承载的都是很浓厚的文化。我们对本土文化的继承保护就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可。第二,通过旅游广告语、景区标识语、商品注册商标、语言符号书写形式、文字、书法等方言形式来传播旅游文化形象。例如,长沙“四娱母也”的口味虾、“伍嫔母电”的臭豆腐、“咯咂味”槟榔等。这些以方言为商标的品牌商品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也是塑造地方旅游文化形象的一个途径。第三,发展以方言为基础的各种艺术文化来加强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影响力。例如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长沙花鼓戏,是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以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其中《打铜锣》、《补锅》、《烘房飘香》、《双送粮》、《骆四爹买牛》、《牛多喜坐轿》、《八品官》、《啼笑因缘》等剧目影响力很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再如长沙弹词,是城市曲艺的一种,曾是城市的宠儿,它源于道情,用方言说唱,也称长沙道情。经典曲目有《林英自叹》、《湘子仕图》、《宝钗记》等。另外本土相声演员奇志、大兵把生动又犀利的长沙方言相声讲到了春节联欢晚会,聚焦了全国观众的眼球。本土笑星周卫星、何晶晶等也把长沙方言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此外广东的粤语歌和福建、台湾的闽南语歌曲也曾风靡全国被大家所了解,这个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职教师在职硕士学位论文第四,借助方言影视文本、节目等传播方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将一些喜闻乐见的生活通过方言表达搬上屏幕,将长沙的地域文化特征、乡村风情展示给大家,以方言文化来塑造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一家老小向前冲》、《故事会》,湖南影视的《红胖子哈哈秀》等。这些方言节目在其使用方言作为传播语言的同时,受众的体验不再是虚幻的且充斥着消费主义的全球文化,而是流溢于街头巷尾的地方文化,为凝聚地方文化和提升旅游文化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方言的传播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要展现地方性语言的特点需要应用者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理解和实践。4.2后续研究展望旅游地与文化,如影随形。任何旅游地都是一个有灵魂和个性的生命活体,方言是旅游地的灵魂和个性所在,灵魂个性就是旅游地固有的文化特征。因此,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继承和发展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于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关系,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何利用好方言使之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城市生活的小孩很多都不说方言了,这无疑会影响方言文化的传承。如何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中,保护珍贵的方言资源,本土文化该如何保护和开发?如何在继承本土方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创造城市的新文化内涵,塑造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总而言之,方言资源在旅游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本土文化,结合旅游地的方言文化脉络,重视方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刻画旅游地文化形象,更好地为旅游所用。 参考文献[1]姚湘.城市形象的主题文化定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3—25.[2】百度百科.形象[EB/OL].http://baike.baidu.corn/view/245411.htm,2012-03-31.[3]莫凡.从旅游文化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探讨[J].山西科技,2009(3):71—73.[4]管文虎.中国文化形象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16—22.[5]刘杨.旅游地民族文化形象及品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通辽市为例[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8:1.16.[6]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6.[7]EehtnerCM,RitchieJR.Themeansurementofdestinationimage:Anempiricalassessment.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3,31(4):3·13.[8]ChonKS.Theroleofdestinationimageintourism:Areviewanddiscussion.TheTouristReview,1990,45(2):2—9.[9】9BalogluS,McClearyKWAmodelofdestinationimageformation.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4):808-889.[10]GartnerWC.TourismDevelopment:Principle,Polies,andPolicies.NewYork:VanNostrumReinhold,1996.[11]HunterWC.Atypologyofphotographicrepresentationsfortourism:Depictionsofgroomedspaces.TourismManagement,2008,29(2):354—365.[12】MolinaA,EstebanA.Tourismbrochures:Usefulnessandimage.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33(4):1036—1056.【13]TasciADA,GartnerWC,CavusgilST.Measurementofdestinationbrandbiasusingaquasi—experimentaldesign.TourismManagement,2007,28(6):1529—1540.【14]CromptonJL.AnassessmentoftheimageofMexicoasavacationdestinationandtheinfluenceofgeographicallocationupontheimage.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79,18(4):18.23.【15]PearcePL.Perceivedchangesinholidaydestinations.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2,9(2):145-164.[16]PhelpsA.Holidaydestinationimage—Theproblemsofassessment:AnexampledevelopedinMenorca.TourismManagement,1986,7(3):168·l80.[17]LewisBR.Servicequality:Anintemationalcomparisonofbankcustomers’expectationsandperceptions.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1991,7(1):47-62.【18】MercilleJ.Mediaeffectsonimage:ThecaseofTibet.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5,32(4):1039-1055.37 【19]CohenCB.Marketingparadise,makingnation.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5,22(2):404—421.[20】SilverI.MarketingauthenticityinThirdWorldcountries.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20(2):302—3l8.[21】DannGImagesofDestinationPeopleinTravelogues.London:InternationalThomsonBusinessPress,1996:349·375.[22]MellingerWM.Towardacriticalanalysisoftourismrepresentations.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4,21(4):756—779.【23]HughesGTourismandthegeographicalimagination.LeisureStudies,1992,11(I):31—42.[24]PritchardA,MorganNJ.Privilegingthemalegaze:Gennderedtourismlandscapes.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0,27(4):884-905.(25]FriasDM,Rodriguez.MA,CastanedaJA.InternetVs.travelagenciesonpre—visitdestinationimageformation:Aninformationprocessingview.TourismManagement,2008,29(1):163—179.[26】ChoiS,LehtoXY,MorrisonAM.Destinationimagerepresentationontheweb:ContentanalysisofMacautravelrelatedwebsites.TourismManagement,2007,28(1):118·129.[27】KimSS,AgrusaJ,LeeHeta1.EffectsofKoreantelevisiondramasontheflowofJapanesetourists.TourismManagement,2007,28(5):1340—1353.[28]KingsburyPT,BrunnSD.Freud,tourism,andterror:Traversingthefantasiesofpost-SeptemberIltravelmagazines.JournalofTravelandTourismManagement,2007,28(1):118-l29.[29]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1):60—63.[30]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1):63—67.[31]黄震方,李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与推广模式[J】.旅游学刊,2002(3):65—70.[32]刘睿文,吴殿延,雷引周,等.旅游形象认知的时间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研究——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1):145—149.[33]刘睿文.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过程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6:5—25.[34]毛嘉薇.论语言对都市旅游形象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8):217—218.[351周东华,许晓洁.西安方言剧与城市形象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1—74.[36]邝金丽.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对策研究[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2):73—75.【37]邓明艳.峨眉山旅游形象定位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4):177—179.[38]周玲强,白鸥,周永广等.杭州国际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对杭州国际旅游发展的思考[J].经济38 地理,2004,24(3):127-130.[39]林兴良,文吉.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一以广东省台山市(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3,22(3):52.55.[40】韦复生.南宁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26(6):137.140.[41]李山,王铮.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口号[J].人文地理,2006,23(2):5.10.[42]何美丽,李进.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新思维[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2—174.[43]郭廷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刍议【J].甘肃社会科学,1998(1):75—77.[44]成伟光.论城市旅游形象战略[J].学术论坛,2006,(1):48.【45]张建忠.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J].泰安师专学报,2001,23(3):81—89.【46]欧绍华,徐亚纯.湖南区域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J].中国流通经济,2006,24(5):46.49.【47]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21(4):496.512.[48]汪德根,陆林,陈田,等.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63.67.[49]王强,吴齐.从城市文化定位中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82.485.[50]丁永刚.西安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思考【J】.理论导刊,2005(7):51.54.【51]周东华,高筱洁.电视谈话节目与西安城市形象塑造关系刍议【J].理论导刊,2008(9):100.102.[52]百度百科.文化语言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03065.htm,2010.12.23.[53]田苗.浅议民族文化的全球本土化发展[J].内江科技2009(5):34,45.[54]姚峰.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全球本土化”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82.87.【55]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56]刘采邦,张延珂等.长沙县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0.[57]赵元任.语言问题[M]一匕京:商务印书馆,1980.【58】李慎波.《方言传播现象的多元解读》[EB/OL],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4.03.30.[59】李旦莫.湘音检字[M].长沙:长沙锦文印书馆,1937.[60】周铁铮.长沙人学普通话手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7.[61]李永明,长沙方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62]鲍厚星,现代汉语方言音库·长沙话音档[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3]鲍厚星等,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64]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M】一匕京:语文出版社,1995.[65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39 社,1989.[66]湖南省公安厅.湖南汉语方音字汇[M].长沙:岳麓书社,1993.[67]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8]钟奇.湘语的音韵特征[A].詹伯慧等.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集[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69]李永明等.湖南省志方言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70]彭逢澍.湘方言考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1]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2]索绪尔[瑞士]高名凯(翻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7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4】王本瑛.湘南土话的比较研究[D].台北:国立清华大学,1997.[75]王恩泉等.人文地理学[M]一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6]王福堂.汉语方言的语音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77]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78]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第2版)[M].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79][美]丹妮斯·k·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M].话语意识形态和政治.陈德民,曹庆,薛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2.[80]季羡林.世态炎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81]王爱丽.黑龙江人的地域文化性格特征及其再塑[Ⅱ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6):65—69.[82】桂万保.论电视媒体的方言传播与文化和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2):73—75.[83】刘国强.电视方言节目的文化成因与文化意义[J].新闻爱好者,2009(12):38.[84]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85]00d,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6]高永晨.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1999(04).22-26.[87][美]杜维明,刘德斌译.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J].史学集刊,2002(01).1-13.[88]吴玫,郭镇芝.全球化与中国寻求文化身份:以方言电视节目为例[J】.新闻大学,2008(3):11—17.[89]范徵,苏丹.跨国经营中的全球化与地方化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20.21.【90]王宁.“全球本土化”语境下的后现代、后殖民与新儒学重建[J】.Philosoph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08(1):68—77.[91]贾玉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试思考[J].社科纵横,2004(4):101—102.【92]刘辉,肖祥.全球化视野下的广西民族文化认同思考[J】.南方论刊,2010(6):84—88.[931[美]乔奈德·弗莱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商务印书馆,2003:48. 【94]钟真.全球本土化下的跨文化交际一试述全球本土化下对本族文化的重视[J].科技资讯,20079(1).188.【95]杨有忠.“移民文化”与大连性格[N].中国经营报,2009-9—7(A16)[96]李如龙,林天送.从方言和地域文化看海峡两岸的文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8-75.【97][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一一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44.[98】[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译林出版社,1999:37.【99]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32.【100】张寿春.地域文化对性格的影响——以吕梁人为个案研究【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14.[101]李向阳.地域文化与郭沫若叛逆性格的形成[J】.郭沫若学刊[J】.1998(4):47-48.[102】赵晓.地域文化与商人性格[N].中华工商时报,2003-01-15(企业内刊):1_4.【103]田渊.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与性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292-293.【104】刘云波.论湖湘性格的二重性【J].船山学刊,2007(3):25-28.[105】梁娟娟.齐文化与齐人性格的形成[J】.管子学刊,2004(4):51—56.[106]张军.移民与湖湘文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3):13—17.[107]卜长莉,梁梅.再塑吉林人的文化性格[J】.新长征,2003(8):54—55.[108】斯舜威.诸暨的地域文化性格及文脉墨迹[N].美术报,2010-4一IO(W01).【109】方允璋.从方言俗语看地方人性格——兼谈福州人性格对闽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24-28.[110]赵玲.关陇方言与秦人性格研究——关陇区域方言差异与演变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63-66.【111]贺菊玲.陕西方言中“燎”、“蒇”、“完也”的文化内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3.16.[112]熊姝闻.成都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D].山东:山东大学,2011:17—33.【113]唐英.地域性文化在现代酒店市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市星级酒店为例[D】.西安:西安建设科技大学,2010:17.21.【114]董珍慧.敦煌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7:8.23.【115]别丹.基于旅游文化学的城市滨水游憩[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23—79.【116]蒋淑娟.九寨沟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6:3-47.[117]李文明.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5.74.[118]聂卉.南宁城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11:1.62.【119]迟妮娜.青岛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6:3-45.41 [120】郝凌霞.试论内蒙古民族歌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D].河北:河北大学,2010:5-51.[121]胡星.武汉市文化软实力研究[D】.武汉:武汉工业学院,2011:4.57.[122]丁玲.《城市形象与本土文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7.15.【123】邓丽,马琳.东北影视剧与地域文化形象的传播与构建[J].文化学刊,2010(4):161—165.[124]纪丽萍.国外旅游形象研究综述[J】.四川林勘设计,2006(2):15—19.[125】汪倩雯.国内旅游形象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4):122—126.[126]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28.[127]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9—14.[128]李宇明.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述要[J].世界汉语教学,2008(3):5—6.[129]王辉.语言规划的资源观[J].北华大学学报,2007(4):69-72.【130】范俊军,肖自辉.语言资源论纲[J].南京社会科学,2008(4):128—132.[131]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0.[132]文灿,张兴华.重庆方言熟语调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07-109.【133]陈丽君,胡范铸.语言资源: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J].旅游科学,2010(12):22·27.[134]胡萍.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5):140·141.[135】周萍.开发海南方言资源保护文化的多样性[J].新东方,2011(6):32—35.[136]朱依念.语言类民俗及其旅游应用浅析【J】.沧桑,2007(2):174—175.【137]和立勇.电视方言节目与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J].新闻界,2007(6):124—125.42 附录A长沙市民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认知调查亲爱的朋友:本调查旨在对方言资源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长沙方言和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塑造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促进长沙旅游业的发展,特恳请您协助我做好这次调查。奎达调查逝堕塞的塑堡堡佳盟宜查旦:旦绝型堡蜜:请放心填写,衷心感谢您的帮助。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第一部分对长沙方言的了解、应用与传播情况调查1.您在长沙生活过多少年?①1.5年②6.10年③11.15年④16年以上2.您使用方言的频率?①经常使用②偶尔使用③基本不使用④从不使用3.您使用方言是为了:(可多选)①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②为语言幽默③为了体现个性④语言习惯⑤保护地方文化⑥其他4.您认为长沙方言中比较典型的方言词汇有哪些?(可多选,请在格子里打“√”)①策②宝③呷④霸蛮⑤里手⑥灵泛⑦韵味⑧扯谈④逗霸0接陀①筐瓢@扳俏。呆滞@堂客。嫔驰。妹陀0哈利油@撮把子。了难。哦该/何解0潦撇O不服行0下不得地@跸式样0带笼子5.从长沙方言的音和义来看,您认为长沙人的·|生格特征可能是怎样的?(可多选,同上)①精明②能干④火辣④热情④好客④爱面子⑦善图新④敢争先④勇相当。重大义①坚韧执著@倔强霸蛮。强悍刚烈@特立独行。兼容并蓄6.您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或接触长沙方言的?(可多选)①方言、谚语、俗语⑦神话、传说、史诗④民歌民谣、笑话、谜语④口语形式的导游讲解⑤旅游广告语、景区标识语、精美的旅游宣传手册④商品注册商标语、本地方言招牌⑦诗词、楹联、游记等⑤文学语言/文化旅游(山水诗膳记散文/故事/对联/碑文)⑦影视、戏剧语言(花鼓戏/长沙弹词)o节目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方言相声小品)①方言区域传媒(电视新闻/电视短剧/谈话节目/影视剧/动画片/报纸∥一播/网络:FLASH/歌)7.您认为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游客来长沙旅游有没有吸引力?①非常有吸引力②有吸引力③一般④没有吸引力43 第二部分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态度与认知调查8.您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是怎样的?(请选择一项在格子后面打“√”)您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是怎样的?①森诚相当务实图强④忠诚坚韧求实创新③心忧天下厚德致远实事求是敢为人先④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开放包容④爱国忧民尚德重智勤劳务实创新图强⑥爱国奉献勤劳友善坚韧果敢务实创新⑦心忧天下脚踏实地④重大义勇相当敢争先乐塞献⑨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曰月换新天9.您认为一个地方的语言姿源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形象有影响吗?①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形象;②地方语言资源对于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有一定影响的;③地方语言资源和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什么影响;④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10.您认为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什么影响?①长沙方言能给长沙旅游形象加分;②长沙方言能使外来的朋友增进对长沙的了解;③没什么太大的影响;④长沙方言资源的使用会干扰旅游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第三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11.您的性别:①男②女12.您的年龄:①≤15岁②16—23⑧24—30@31-40⑤41.50⑥51.60⑦61.70⑧≥7l岁13.您的教育程度:①初中及以下②高中/中专③大专/本科④硕士及以上14.您的职业:①学生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③国有企业职工④民营企业职工⑤个体职业者⑥农民⑦军人⑧离退休⑨待业、下岗及其它职业⑩其他职业①无业15.您的月收入:①、<1000元②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7000元⑤>一7001元 附录B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调查亲爱的朋友:本调查旨在对方言资源运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长沙方言和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塑造长沙旅游文化形象,促进长沙旅游业的发展,特恳请您协助我做好这次调查。奎达塑查逝蝗塞的麴堡堡佳盟窒查旦!旦绝盟堡鳖!请放心填写,衷心感谢您的帮助。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第一部分对长沙方言的了解、应用与传播情况调查1.您能理解这些长沙方言吗?(可多选,请在格子里打“√”)①策⑦宝④呷④霸蛮④里手④灵泛⑦韵味④扯谈⑦逗霸。接陀。筐瓢。扳俏O呆滞@堂客O嫔母也。妹陀。哈利油@撮把子0了难0哦该“可解0潦撇0不服行0下不得地0跸式样0带笼子2.从长沙方言的音和义来看,您认为长沙人的性格特征可能是怎样的?(可多选,同上)①精明⑦能干③火辣④热情④好客④爱面子⑦善图新⑦敢争先④勇相当。重大义O坚韧执著0倔强霸蛮。强悍刚烈@特立独行。兼容并蓄3.您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或接触长沙方言的?(可多选)①方言、谚语、俗语⑦神话、传说、史诗④民歌民谣、笑话、谜语④口语形式的导游讲解④旅游广告语、景区标识语、精美的旅游宣传手册④商品注腮商标语、本地方言招牌⑦诗词、楹联、游记等④文学语言/文化旅游(山水诗/游记散文/故事/对联/碑文)⑦影视、戏居0语言(花鼓戏/长沙弹词)0节目主持语言风格、方言广告、节市活动、表演艺术(方言相声小品)0方言区域传媒(电视新闻/电视短剧/谈话节目/影视剧/动画片/报纸,广播/网络:FLAsH/歌曲)4.您认为长沙方言各种传播方式对您来长沙旅游有没有吸引力?①非常有吸引力②有吸引力③一般④没有吸引力第二部分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态度与认知调查5.您认为长沙旅游文化形象最突出的是?(可多选)①语言文化(方言熟语/方言节目/方言剧)(萤历史文化(汉文化/湖湘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③娱乐休闲文化(演艺/酒吧)④饮食文化(湘菜/特色餐饮)6.您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是怎样的?(请选择一项在格子后面打‘‘√”)45 您对长沙文化形象的印象是怎样的?①赤诚相当各宴图强⑦忠诚坚韧求实创新③心忧天下厚德致远实事求是敢为人先④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开放包容⑤爱国忧民尚德重智勤劳务实创新图强⑥爱国奉献勤劳友善坚韧果敢务实创新⑦心忧天下脚踏实地⑧重大义勇担当敢争先乐奉献⑨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7.您认为一个地方的语言资源对当地的旅游文化形象有影响吗?①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形象;②地方语言资源对于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有一定影响的:③地方语言资源和当地旅游文化形象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什么影响;④地方语言资源对当地旅游文化形象会产生负面影响。8.您认为旅游地居民使用方言对游客的旅游体验有什么影响?①长沙方言能给长沙旅游形象加分;②长沙方言能使外来的朋友增进对长沙的了解;③没什么太大的影响;④长沙方言资源的使用会干扰旅游体验,产生负面影响。9.您是否赞成以下的陈述?(卜5这5个数字程度逐渐加强,1非常不赞同,2不赞同,3一般,4赞同,5非常赞同。)对下列陈述的赞成程度12345①我希望导游使用一定的方言来调节气氛②我希挈导游适时向游客传授一些有关当地方言的知识④我认为,导游用原汁原味的方言讲解时,会给游客带来兴致和情趣④我认为,长沙的方言资源能成为吸引大家来长沙旅游的一个因素⑤我认为,方言资源可以好好利用开发以达到塑造旅游地形象的作用④我认为,用长沙方言节目等方言形式能起到提高长沙知名度的作用第三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10.您的性别:①男②女11.您的年龄:①≤15岁②16—23③24.30④31.40⑤41.50⑥51.60⑦61—70⑧≥71岁12.您的教育程度:①初中及以下②高中/中专③大专/本科④硕士及以上13.您的职业:①学生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③国有企业职工④民营企业职工⑤个体职业者⑥农民⑦军人⑧离退休⑨待业、下岗及其它职业⑩其他职业①无业14.您的月收入:①≤1000元②1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7000元⑤>17001元15.您的旅行方式:①个人参团②个人自助游③情侣④约集网友⑤与朋友或家人自助⑥与朋友或家人参团⑦单位组织参团⑧其他 致谢回顾两年多以来的硕士学习,我在学业上得到了众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首先,今日论文的完稿,承蒙赵玉燕导师诲人不倦的悉心指导,赵玉燕导师给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多极其有益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大到选题立意的确定、文章结构的框架以及调查问卷选项的设置,d,N遣词用句、数据查核,赵老师均悉心指点;赵老师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指导,更是精神上的鼓励。赵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的处事作风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此深深感谢赵玉燕导师在我读研期间对于我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照顾,同时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其次,非常感谢郑焱教授、刘焱老师倾力指导,他们对我论文的思路给予了很大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在我的论文撰写中,他们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还要感谢我的师妹魏瑞娟、阳黎,感谢她们对我论文的大力帮助。还有在问卷调查中,我的朋友李诗洋、李战勇、辛亚兵、李海峰、李玉、吕松涛、骆朝晖等在问卷调查发放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终回收541份有效问卷,给我的论文提供了真实、宝贵的数据。问卷调查后期,湖南大学牛华伟博士及其学生帮忙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在此,一并感谢他们。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感谢所有帮助过的人!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章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以便于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47杨铭二。一二年五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