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ID:33916761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2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_第1页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_第2页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_第3页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_第4页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内容摘要: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颠覆了明末清初的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和审美方式,为中国书法美学史打开了一条新的审美通道。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中的“四宁四毋”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书法审美关系做出了独特的说明和阐释,具有鲜明的审美立场。傅山提出的“丑”、“天”、“支离”等审美范畴,呈现出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根本特征。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清代以及当代的书法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傅山时代背景丑媚对立天以书论政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又号啬庐。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论学与南方学人颇有异同,批评理学,鄙视宋儒,提倡博雅之风,致力于诸子、文字

2、、声韵、诗文、史部、书画、医药等领域研究,格局开阔,蹊町自辟,在晚明及清初名望甚著。本文拟从书法美学这一角度切入,力求对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中“丑”、“天”、“支离”等审美范畴的解读,进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时代背景,以及傅山书法美学思想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做一尝试性探讨。一、时代背景与傅山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葛承雍先生说:“在清初的文化领域里出现了三种书法家:既有在死神面前铮铮骨气的独立人格,也有在屠刀底下委曲求全的依附人格,还有在朝廷笼络之下堕落为奴的自毁人格。”【1】而傅山则属于前者。傅山如果不经历明亡清兴的历史事实,他也许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文人,也不会产生“挽既倒之狂澜”的美学思想。傅山作

3、为明朝遗民,家国之恨,沧桑之变,与现实社会的抵牾,以及心理上的压抑,使他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变化。他的文艺观、书画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形成他反叛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傅山的一生中,经历了明朝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以及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两朝,贯穿了17世纪的近80个春秋的岁月。傅山生活的明末清初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都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情况异常复杂。从明朝中叶至清初的这一时期,原有的社会制度、思想意识、艺术审美以及百姓的生活习俗,也正悄悄地改变和打破,而新的生活观念、审美观念、价值观也正在

4、逐步开始建立、完善,在这种新与旧的交替过程中,各种观念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矛盾尤为突出。就明末清初时期大的思想背景而言,一个较为突出的方面,就是矛盾对立意识的强化,反映在美学思想上,就是对崇高美理想的追求和崇高美形态的独立;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传统的反思,即对古典和谐美的总结和极端化地表现。傅山所处的这一时期,在审美思想上,开始由古典的和谐之美向近代的崇高之美过渡。周来祥先生认为,崇高是与和谐不同性质的一个美学范畴,是审美走出古典时代的一种发展形态。“所谓古典和谐美,就是把构成美的一切元素,素朴地、辩证地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具体地说,就是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内容与形式在实践

5、的基础上形成的和谐自由的关系中所呈现的对象性属性,或者说是由和谐自由的审美系统所决定的对象的系统性质。与和谐美所不相同的崇高美就是要在这种有机体中,突出、强调、发展矛盾对立的性质,打破和谐统一的格局,不但要使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等各种因素处于尖锐的对立斗争的关系之中,而且,往往是在对立因素之间,强调一方,忽视一方;肯定一方,否定一方,各因素之间便逐渐走向分裂和两极化发展的道路。【2】元代书坛以赵孟頫书法为宗,所有学书者以帖学为指针,晋唐延续,近亲繁殖,从而形成了专求技巧圆熟的元代书风。至明时,从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到董其昌,都继元人遗绪,由元入唐入晋,因师

6、法所限、审美观念所限,少有新变。赵孟頫成为当时品评书法的惟一标尺,而真正有创造性的书家如宋克、陈宪章、张弼、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人,反被时人所讥贬。清初时,康熙皇帝又酷爱董其昌书法。帝王喜好,文坛、书坛竟以习董体书法为干禄正体,进而寻求功名。这一时期的书坛甜软凋疏,百般做作,失尽真态,故使书风每况愈下,比之元明又过之而无不及。傅山以其政治上的积愤和艺术上的敏感,针对此种恶俗书风,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四宁四毋”。傅山的“四宁四毋”书法美学思想并非随意讲来,他的一些美学思想、语法句式,受宋人陈师道《后山诗话》:“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的影响。傅山不但继承

7、了陈师道这种选择复句形式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而且直接继承了那种推崇拙朴一类风格特征、鄙弃巧媚一类风格特征的思想,尤应指出的是,陈、傅两人的第一句还是相同的。至于陈氏“诗文皆然”一句,到了傅山这里,则换成了“何莫非然”。因此,傅山的一些书法美学思想,首先应看作是对陈师道诗歌思想的继承和生发。解读傅山的“四宁四毋”书法美学思想,应联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傅山的遗民思想来综合考量。他的“四宁四毋”把书品、人品、美学、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