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经股动脉穿刺取血行血气研究检查方法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股动脉穿刺取血行血气研究检查方法和体会【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血气分析;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90-02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血气分析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患者,对危重症患者尤其重要。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必须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气分析对于判断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酸碱度(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分压(PaO2),碱剩余(BE),标准碳酸氢盐(SE),碳酸氢根(HCO2-),二
2、氧化碳总量(TC02),血氧饱和度(SaO2),可辅助临床诊断,是重要的抢救治疗依据[1]。1采血方法1.1穿刺血管的选择众所周知血气分析检查所需要的血样为动脉血,常用的采血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楼动脉、足背动脉等,其中股动脉使我们最常选择的取血部位。因为其具有血管粗大,血流丰富,容易定位,取血迅速等优点,因而特别适用于幼小的患者及循环衰竭的危重症患者。1.2穿刺方法1、准备洗手、戴口罩。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治疗项目等,向患者或者家属解释股动脉注射目的、方法,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
3、直略外展外旋。4、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5、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略下方内侧,左手食指和中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人动脉或者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按需要采集标本;6、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梢毒棉签或纱布加压按5分钟以上。7、立即将针头刺入软木塞内封闭针管;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9、消毒洗手。1.3穿刺的禁忌症(1)局部皮肤炎症感染;(2)动脉痉挛,血栓形成;(3)有出
4、血倾向。1.4穿刺并发症(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常常由压迫时间不足引起;(2)假性动脉瘤,压迫部位偏差,局部渗血引起;(3)动脉痉挛,穿刺一次不成功,反复穿刺刺激血管引起;(4)动脉血栓、闭塞,长时间过度局部压迫引起;(5)血管迷走反射,患者表现为血压降低,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打哈欠,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①与患者情绪紧张有关;②血管痉挛及血容量低有关。2血气分析检查应该注意的事项2.1患者准备:抽血检查前由于患者对于检查的不知情可能造成患者的情绪紧张,这种紧张往往会造成患者的呼吸急
5、促,心跳加快,引起过度换气,这种过度换气的结果会造成动脉血PH值和Pa02的增加,PaC02会减少。另一些患者会出现憋气,引起动脉血PH值和Pa02的降低,PaC02会增加[2]。所以在抽血前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说明操作中的配合事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2.2采血过程:股动脉采血过程前面已经叙述,釆血量lml,采血管为肝素管,肝素量为1000u/ml,肝素量要合适,太多容易稀释血液,太少容易凝血,采血后要转动采血管1分钟以防止凝血。采血后采血管要立即封闭因为:
6、①空气中PaO2高(150mmHg)于血液,PaC02低(0.3mmHg)于血液,一旦血液与空气接触,大气中02会从高压的空气中进入血液,造成血液Pa02高的误差;C02又会从高压的血液弥散到大气中,使血液PaC02测出结果偏低。大于标本10%的空气气泡会明显影响Pa02值。②与空气接触,易造成空气污染血标本。2.3标本放置时间:采出的全血中有活性红细胞,其代谢仍在继续进行,02不断地被消耗,C02不断地产生。有报道标本于体外37T保存,每10分钟Pa.C02约增加ImmHg,pH值降低约0.01单位。血
7、样于保存1小时内,其中pH、PaCO2值没有明显变化,Pa02值则有改变。按要求,采取的血标本应在30分钟内检测完毕,如30分钟内不能检测,应将标本置于0£冰水中保存,最多不超过2小时,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血Pa02值是个怀疑值,仅供参考。总结以上特点血标本存放lh、2h后PH值,Pa02逐渐下降,PaC02逐渐升高。与及时测定结果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显著意义[3]。2.4患者体温的影响:体温会影响PH值,PaCO2、PaO2的测定值[4]。患者体温37T时,每增加IT,PaCO2将增加7.2%,Pa
8、O2增加4.4%,PH值降低0.015。体温低于37°C时,对PaC02和PH值影响不明显,而对Pa02的影响较明显,体温每降低11,PaC02降低7.2%,所以检查时应在化验单上注明体温,测定时可应用仪器上的"温度校正”按钮校正到患者的实际体温,检查结果才会更加准确。总之想要保证检查质量就要注意采血和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检验数值的误差,才能给临床提供可靠,更科学的数字依据[5]。参考文献:[1]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