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ID:33892939

大小:64.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_第1页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_第2页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_第3页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_第4页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城市竞争力变化驱动因子研究内容摘要: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出口拉动型的经济模式,本文选择国际化视角作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切入点,丰富以往关注产业视角、流通视角、区域视角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同时,以往研究多数关注城市竞争力评分高低的横向比较,本文增加对驱动城市竞争力变化的要素的定量挖掘。具体思路是:选取深圳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综合现有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国际视角下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的针对性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开放程度较高的14个城市作为对比,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2002、2004、2006、2008、2010五

2、个年度深圳城市竞争力得分位序,进而分析不同因子如何驱动其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的建议。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国际化视角驱动因子提升策略深圳市城市竞争力反映一个城市吸引资金、争夺市场和调配资源的效率和能力。以往研究关注产业视角(王志球与汪治等,2008)、流通视角(姚红,2004)、区域视角(孙勤与董金玲等,2012;马李,2013)等,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出口拉动型经济模式,比较城市竞争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视角即国际化视角。同时,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不仅需要定量的评价以及与其它城市的横向对比,亦需要分析某一城市竞争力变化的内在机制,以便

3、更加清晰的把脉城市发展路线。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依托毗邻香港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经济发达和快速城市化的一线城市。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强化深圳在世界经济网络中的竞争力成为关键命题。本文的重点是分析深圳城市竞争力随时间纵向变化的驱动因子,但由于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文选择国内其它外向型经济城市与深圳市进行对比分析。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竞争力的概念源自企业管理,体现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中比其他竞争者更具价格优势和产品质量的能力(宁越敏、唐礼智,2001)o国外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较早,比

4、较著名的有波特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以及丹尼斯关于大都市地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目前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背景下城市竞争机制、影响因素、定量评价和战略提升等4个方面(于涛方,2004)o国内学术界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张京祥与朱喜钢等,2002;张庭伟,2004)、城市竞争力定量评价(倪鹏飞与刘高军等,2003;袁国敏,2004)、城市竞争力变化的影响因素(王发曾、吕金嫌,2011)和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叶珊珊、翟国方,2010)的关注。由于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立足特

5、定视角,例如区域竞争、产业发展、流通等,不同研究差异较大,已有指标体系无法直接运用于本文。本文立足国际化视角,指标体系项目层考虑城市自身素质及国际经济联系两大方面。城市自身素质用整体经济、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生态宜居、人力资源、科技能力、政府能力七个目标层进行表达,这是由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与之相关的科技、人力资本、生态宜居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对城市集聚效应的贡献日益显著;国际经济联系则选取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资本联系进行表达。数据选取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五个时段的

6、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共计39个具体指标(见表1)。为了更好反映国际化视角下深圳市与国内其它的城市的差异,选取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上海、无锡、苏外、杭州、武汉、广州、东莞、重庆和成都13个城市与深圳市进行比较研究。选取理由为:这些城市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国家战略区,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好;这些城市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较高,属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这些城市均提出建设国际城市或者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发展战略。深圳城市竞争力得分与位序(一)主成分选取与命名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对各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计算,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大于80

7、%的原则,共选取7个全局主成分(见表2),累积贡献率为80.13%o其中,KM0检验为0.717,Bartlett检验的卡方估计值为4211.37,自由度为741,显著程度Sig.=0.000o说明选取的指标体系整体能反映14个城市竞争力情况。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略),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2.408,贡献率为31.816%,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电信业务总量、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人均邮政业务总量、每万人医生数量、人均绿地面积、当年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指标上具有较高的得分,故命名为城市经济因子;第

8、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9.159,贡献率为23.486%,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全社会用电量、教育支出、科学支出、供水总量、国际互联网用户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