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

ID:33884909

大小:220.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3-01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_第1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_第2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_第3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_第4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识规矩颂讲记 于凌波居士讲述 第一讲解释颂题第二讲唯识大意第三讲八识心王第四讲六位心所第五讲种子、四分第六讲九缘生识第七讲三境、三量第八讲修行五位第九讲前五识颂第十讲第六识颂第十一讲第七识颂第十二讲第八识颂 第一讲   解释经题 一   识者心之别名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八识的行相、业用、性别、识量、所缘、相应等,全包括在颂文之中。唯颂文辞约

2、理著,言简义丰,每一颂中都有许多佛学专有名词,若不详加讲解,一般人很难了解。因此,乃有八识规矩颂讲座的开设。 八识规矩颂这五个字颂题,重点在‘八识’二字,尤其是这个‘识’字,要特别加以诠释。识是什么? <大乘义林章>曰:‘识者心之别名’。因此、识就是‘心’。在唯识学上称识而不称心,只是一种方便,因为心与识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大乘广五蕴论>上说:‘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这样看来,心、意、识三者,也全是一样东西了。那么,或有人问:‘心又是什么呢?’依照佛经上说,‘心’是我们精神作用的主体。原来依照佛教的教义,所

3、谓‘宇宙] (物质世间,我人赖以生存的环)和人生(有情世间,我人的生命体),不是神(大梵天或上帝)所创造,不是无因而生,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存在的。 照佛经上说,构成宇宙和人生的质料有五类,叫做色、受、想、行、识。这在佛经上叫做‘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积聚许多同一性质、同一系列的事物或心理活动,把它归成一类,就叫做蕴。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现象、和我人的心识活动,可以归纳成五类,就是前面所说的五蕴。由五蕴的‘因缘和合’,而有‘有情世间’——有情识、情见的众生,和‘器世间’——我人所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生起和存在。兹再分释五蕴如下: 一、色蕴:色蕴

4、的色,是物质的意思(不是颜色、美色的色)55,组成色蕴的内容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其实真正所指的不是地、水、火、风四种实物,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物性。由此四种物性,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著我们物质性的身体在内,此即所谓‘色身’。 二、受蕴:受蕴是我人感官接触外境所生起的感受。此感受,有使我人愉快的乐受,有使我人不愉快的苦受,和既无愉快亦无不愉快的舍受。其实这就是感情作用。 三、想蕴:想蕴是知觉作用,也就是我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外境,心识上生起分别、认识的作用。这在现代心理学上,相当于‘知’,由知而形成概念。 四、行蕴:行蕴是我人的意志活动,这是心识中‘

5、思心所’的作用。思心所作了决定,由身(动作)和口(语言)去执行,这就是身行、语行、意行。行就是行为,也称为‘造作’,行为的后果就是‘业’——身、语、意三种业。 五、识蕴:佛经上说,识蕴是‘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事实上就是我人认识作用的主体,也就是心识。在小乘佛教时代,只说‘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识,大乘佛教发展为八识。就是在六识之后,发展出末那识、阿赖耶识。这在唯识学上称为‘八识心王’,也就是‘八识规矩颂’中八识二字的来源。 佛经上说,我人的身心,是由五蕴组合而成的,即所谓;‘五蕴假合之身’。五蕴又称‘名色’,色是物质的组合,名是精神的组

6、合,如下表所示:        色——————————物质组合——物——色       受——————————┐       想——————————┼精神组合——心——名       行——————————┤       识——————————┘ 五蕴是构成宇宙万有的质料(包括物质世界和各类有情——一切生命体),识蕴是‘主观的能认识的主体’,色、受、想、行四蕴是‘客观的所认识的物件’,如下表所示:        识——————————主观的能认识的主体——我       色——————————┐       受——————————┼客观的所认识的物件—

7、—我所       想——————————┤       行——————————┘ 识者心之别名,识就是心,亦名为意,也就是我人精神活动的主体。 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以正圆,矩以正方,所以古人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与矩,本来是木匠正方圆的工具,引申出来的意思,有轨范、法则的意义。所以八识规矩,表示八识行相,各具境、量、性、界的不同,有其规矩井然而不可杂乱者,于此,先抄录出全部颂文,再依次解释颂题: 55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

8、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