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

ID:28061312

大小:242.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2-07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_第1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_第2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_第3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_第4页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识规矩颂唐 三藏法师 玄奘 作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

2、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八识规矩颂》乃法相唯识宗精髓,唯识宗巨匠玄奘大师所作。奘师留学印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声震五印,获“大乘天”之美称。回国后组织宏大译场,潜心从事翻译,同时授徒释疑。在

3、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八识体系融会贯通、倒背如流,中文表述字字珠玑、得心应手,在此炉火纯青之时,用四组十二首七绝,将这包藏宇宙、探玄窥微之庞大哲学体系,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式地和盘托出,令无数后学获宝鈅如探囊取物,抄捷径直趋金矿银山。《八识规矩颂》讲记-----------------------------------------------------------------------于凌波居士讲述总目录:第一讲解释颂题            第二讲唯识大意第三讲八识心王            第四讲六位心所第五讲种子、四分           第六讲九缘生识第七讲三

4、境、三量           第八讲修行五位.....第九讲前五识颂            第十讲第六识颂第十一讲第七识颂           第十二讲第八识颂第一讲解释经题一识者心之别名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这是玄奘大师於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後,对於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八识的行相、业用、性别、识量、所缘、相应等,全包括在颂文之中。唯颂文辞约理著,言简义丰,每一颂中都有许多佛学专有名词,若不详加讲解,一般人很难了解。因此,乃有

5、八识规矩颂讲座的开设。  八识规矩颂这五个字颂题,重点在[八识]二字,尤其是这个[识]字,要特别加以诠释。识是什麽?<大乘义林章>曰:[识者心之别名]。因此、识就是[心]。在唯识学上称识而不称心,只是一种方便,因为心与识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大乘广五蕴论>上说:[云何识蕴,谓於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这样看来,心、意、识三者,也全是一样东西了。那麽,或有人问:[心又是什麽呢?]依照佛经上说,[心]是我们精神作用的主体。原来依照佛教的教义,所谓[宇宙](物质世间,我人赖以生存的环)和人生(有情世间,我人的生命体),不是神(大梵天或上帝)所创造,不是无

6、因而生,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存在的。  照佛经上说,构成宇宙和人生的质料有五类,叫做色、受、想、行、识。这在佛经上叫做[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积聚许多同一性质、同一系列的事物或心理活动,把它归成一类,就叫做蕴。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现象、和我人的心识活动,可以归纳成五类,就是前面所说的五蕴。由五蕴的[因缘和合],而有[有情世间]----有情识、情见的众生,和[器世间]----我人所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生起和存在。兹再分释五蕴如下:  一.色蕴:色蕴的色,是物质的意思(不是颜色、美色的色),组成色蕴的内容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其实真正所指的不是地、水、火、风四种实物,

7、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物性。由此四种物性,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著我们物质性的身体在内,此即所谓[色身]。  二.受蕴:受蕴是我人感官接触外境所生起的感受。此感受,有使我人愉快的乐受,有使我人不愉快的苦受,和既无愉快亦无不愉快的舍受。其实这就是感情作用。  三.想蕴:想蕴是知觉作用,也就是我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外境,心识上生起分别、认识的作用。这在现代心理学上,相当於[知],由知而形成概念。  四.行蕴:行蕴是我人的意志活动,这是心识中[思心所]的作用。思心所作了决定,由身(动作)和口(语言)去执行,这就是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