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

ID:338779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5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_第1页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_第2页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_第3页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_第4页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内容摘要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德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而普遍推行的外交政策。本文就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出台的这一政策的深刻原因进行了分析,尤其从社会厌战思潮的推动、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外交策略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英国绥靖政策原因AnalyzethereasonsoftheBritaincarriedoutappeasementpolicyduringthe1930sAbstractPolicyofapp

2、easementwascarriedout,againsttheinvasionofFasciststatesbymostwesterncountries,beforeTheWorldWar(Ⅱ)brokeout.TheBritainwascarriedoutthispolicyduringthe1930s,sothisarticlewillanalyzetheprofoundreasonswhytheBritaintookthispolicyduringthe1930s,especiallyfromth

3、esocialideologicaltrendofWar-weariness,pressureofeconomiccrisis,resultofnationalpoliticalstruggle,andrequirementofdiplomacystrategy.【KeyWords】Britainpolicyofappeasementreasons目录一、社会厌战思潮的推动1二、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2三、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3四、外交策略的需要4五、小结5参考文献6致谢7试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

4、原因“绥靖”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一开始就有把事情压下去的意思。而它的的英文为appeasement,可翻译为“‘讲和’、‘调解’、‘安抚平息斗争’以及‘用满足要求的办法息事宁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7页。20世纪30年代国际上流行的绥靖政策(policyofappeasement),经常用来指以牺牲他国利益甚而至于本国人民的利益,来向侵略者妥协的政策。到目前为止,这一政策最彻底的充分的运用表现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

5、等为代表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奉行软弱的外交政策。1938年《慕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这一政策的典型表现,同时也让这一政策达到了最高峰。随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的全面爆发,从根本上暴露了绥靖政策的弊端,它不但不能满足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野心,反而养虎为患,终使英法自食恶果。由此可见其影响恶劣,那么英法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就英国方面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外交等领域的特殊情况进行一下分析。一、社会厌战思潮的推动首先,对战争厌恶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的流行是有一定

6、原因的,一方面,一战本身的破坏力使英国的各方面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再加上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使英国的经济状况极为惨淡。所以英国政府就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休养生息、恢复整顿经济上,而经济发展更加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所以就极度排斥战争。另一方面,一战中人员财产的巨大伤亡和损失,引起了人们心灵的阵痛,“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英]麦克米伦:《麦克米伦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89页。所以从内心深处广泛地产生了对战争的极度抵触的社会情绪。当这种心理状态形成一种

7、强大的社会思潮时,就会影响钳制整个舆论走向,进一步作用于国家的决策。“如果有哪个政党或政治家敢于采取不同路线都会无形中有大的潜在的压力,在政治就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64页。特别是历史的车轮进入30年代以后,伴随着《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反战求和的社会运动也走向了高潮。“1933年2月9日,在牛津大学俱乐部组织的一场约有500人参加的辩论中,凯内林·迪格比提出了‘绝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动议。表决结果,这项动议以275票赞成,15

8、39票反对而通过”。[美]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1936年英国的一个组织‘国际联盟’举行了民意调查,而近100%的人不原意加入战争”。[苏]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英国现代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第247—248页。如此声势浩大的运动,必然会使政府的对外政策受到牵制,进而带来决策的压力。当时鲍尔温就有这样的言论“我以自己的名誉向你们保证,将不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