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66979
大小:58.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很容易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采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卜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OOIU/kg体重,1次/12h皮下注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
2、效。【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doi:10.3969/j.issn.l004-7484.2014.04.545文章编号:1004-7484-04-2234-01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有关,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提高,给予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9年1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共7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
3、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其中男47例,女25例,平均年龄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心绞痛类型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诊断标准疾病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3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卜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100IU/kg体质量,1次/12h,腹部皮下注射,连用7do无论血脂是否增高均
4、给予阿托伐他汀lOmg,晩间顿服,1次/d,连服两周,以14d为1个疗程。1.4监测指标第一患者入院后立即做心电图检查,每天做一次心电图描记;第二,心绞痛发作时记录次数及每次心绞痛持续发作的平均时间。1・5疗效判定显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两周内未发作,ST段恢复50%以上,T波恢复直立;有效:胸闷、胸痛缓解或消失,两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但频率减少2/3或以上,ST段恢复50%以上,T波双向或变浅;无效:胸闷、胸痛稍微缓解或未缓解、仍反复发作、ST-T未恢复、甚至加重或进展为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6统计学方法记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5、两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2治疗效果经过按照规定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者。3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与粘附性增强,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管腔不完全阻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病理过程。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为主。他汀类药物被
6、证明不仅可降脂,而且有消除炎症,稳定斑块,迅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向性效应。他汀类降脂药可以通过稳定内皮、上调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减少斑块内脂质,尤其是胆固醇的含量、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介质释放、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以及血栓形成等途径使斑块保持稳定。故不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是否升高,均可应用他汀类药物,且越早越好。低分子肝素是肝素通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法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断,保留了与抗凝血酶III的结合能力,导致抗凝血酶III的结构改变,从而加快对因子Xa的抑制作用产生较强抗凝效果,有助于解除和减轻冠状动脉管腔阻塞,改善心肌
7、缺血状况。且低分子肝素抗Xa活性强,抗凝血酶Ila作用弱,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等副作用相对较小,故不需要监测或调整剂量。低分子肝素钙不易被血小板第IV因子灭活,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减少、呈剂量依赖性,且半衰期长,对血小板结合了的Xa亦有抑制作用,与普通肝素相比抗凝效果增加而副作用较少。因此不稳定型的心绞痛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托伐他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