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57817
大小:61.0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拆装与调整》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拆装与调整》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娄洁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教学实践,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在《汽车拆装与调整》学习领域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并提出了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的解决方法。【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工作任务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3-0023-03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多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基于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汽车拆装
2、与调整》是高职汽车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以汽车整车和总成部件为学习对象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和基于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是汽车类专业教改实践中遇到的首要问题。一行动导向教学法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项目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企业里的出现,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职业教育界逐渐传播开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乃至整个教育界炙手可热,被认为既超越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又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门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
3、模式,其目的是针对许多职业不断提高的复杂度和抽象性,学生可以通过激活和独立掌握专业和跨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牛的职业行动能力,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结构范式。行动导向的教学遵循职业教育指导与建构主义融合的原则。行动导向的每一个学习过程都是职业能力建构的过程,同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导与建构融合的原则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基于主动、建构、情境以及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在主动存在与受动存在间转换;二是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解释性意义的“教”,教师在反应存在和主动存在间转换;三是基于项目、案例、问题意义的“境”,情
4、境整合存在。[1]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与兴趣。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工作,以及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在《汽车拆装与调整》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以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不单纯地看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排名,而是通过培养过程中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2・以任务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片面的汽车构造知识,而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的知识的整合体,如《汽车拆装与调整》课程的内容就整合了原来《汽车构造》、《汽车材料
5、》、《机械零件》等课程内容。3.以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一改以往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包括信息收集、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等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过程”。4.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组织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学习,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自主学习;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工作的成就感,将传统的分数激励转变为工作质量控制和过程评估。行动导向的教学,其主要内涵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根据先期确定的目标,通过主动行动来学习,是一个行动即“做”的过程,并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
6、评估的过程顺序。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者、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整个教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以及评估,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获取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构建个性化的经验和知识体系。[2]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汽车拆装与调整》教学中的实践在《汽车拆装与调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该课程的地位和性质,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并在实施过程中配合四步教学、团队合作、演讲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1.设计教学任务根据专业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结合岗位任务分析,对25个
7、来源于汽车装配及维修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经过学习性转换后作为教学(学习)内容,并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目标、内容、要求给岀了详细的描述。教师在设计工作任务吋精心规划,使任务具有综合性并包含多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师要设计一份工作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设计工作任务时,应着重考虑下列问题:(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2)授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