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

ID:33849432

大小:280.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8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_第1页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_第2页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jiXUjiaoyuyanjiu67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曾丽(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下,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技能是制约其顺利转移的内在根本因素,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使其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桥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由西方经济学的“木桶原理”可知,一个木桶的容技术、会

2、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实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纵观我国的发展历程,现农民更快更好地转移,就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那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进而也促进社会主块重要的短板,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重中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当前我国农民素质与建设新农之重。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村所需要和所追求的新型农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因展,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样,要统筹城乡经此,在新农村建设时期,为了促进农村实现农村剩余劳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也在加快农业动力更

3、好更快地向二三产业转移,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大量新型农民。动力转移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三)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培养新型农移提供了机遇民,增加其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企转移和就地转移和向非农产业和农村经济内部转移的业,在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及政策的压力下,进行产复合转移,而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职业教育则业结构调整,正在向中西部等其他地区转移。由于我是解决这

4、一问题的有效的途径。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中西部农村,东部城一、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新问题市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为广大农村特别是当地(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性供求矛盾农村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这有利于促进农村劳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这无疑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了。我国农村剩余劳渠道。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相互拉动作动力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就业空间狭用: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劳动力,而反过来劳动力资源优小,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远远不能

5、适应沿海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但是,农村劳动力只有提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出现了雇不到工人的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民工荒”现象,其实质就是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所面临的新问题,值得我严重缺乏知识技术型民工——“技工荒”。农村剩余们深思并追本溯源,找出真正制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究其原因是农村的因素。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而在就业过程中又难以接二、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受再培训。由于我国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制约(二)培养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剩余

6、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多方面而复杂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首先是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相当程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度地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户籍制度限制、用建设新农村,同时强调新农村建设要“培养有文化、懂工就业政策限制、没有法律社会保障等一直以来存在收稿日期:2009—09—02作者简介:曾丽(1979一),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南京农业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主要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研究68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的诸多弊端。其次是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就业服务富,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

7、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信息机构不健全,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盲目性。为了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提高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国家已经下决心推行户民的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自主创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市户籍壁垒;针对民工就业遇业,发展地方农村经济,不但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到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保障措施和优惠就地转移,也满足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政策,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提供了前所未另一方面拥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才能更好地共建文有的良好条件。但是,进城的民工依然处于“漂泊”状明和谐的新农村,进而才

8、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态,并没有迅速地实现身份的转变。(三)职业教育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输送人才,促进探寻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