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

ID:33843627

大小:1.39 MB

页数:134页

时间:2019-03-01

上传者:U-25918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_第1页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_第2页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_第3页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_第4页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_第5页
资源描述:

《臺灣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邁入電子商務紀元,迎向數位經濟時代-行政院iAeB推動小組編印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序八十八年三月本人應美國貿易暨發展署與美國在台協會的邀請,率領一個代表團赴美訪問多家企業與機構。代表團對於美國各界推動產品資料管理、企業資源規劃、供應鏈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等發展與成效印象深刻;深信對於美國最近幾年在新經濟的表現有直接正面的貢獻。返國後隨即向行政院蕭院長提報具體建議並獲得立即的支持,六月三日行政院院會就通過將原「產業自動化計畫」擴大為「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將過去以企業內自動化、電腦化作業,擴大到企業資源規劃與企業間供應鏈等電子化作業。推動方案的目標是在五年內推廣五萬家企業採用企業間電子化,建立二百個以上的供應鏈體系,其中有百分之八十是中小企業。政府的推動策略是由民間部門主導產業自動化與電子化的發展,政府配合產業的需求,加速建置電子商務所需的法制環境;同時政府也加強推廣與宣導,並以政策引導產業的重視與投入為主。自本年七月推動以來,推動小組成立指導委員會與民間諮詢委員會,並通過資訊業電子化標竿計畫以及製造業、商業、農業、營造業、金融業、政府採購電子化等七項推動計畫;推動期間受到蕭院長與劉副院長的關切與支持,產業界反應更是熱烈,紛紛配合展開相關的活動與計畫。然而產業電子化推動伊始,各方面對推動的重點與內涵了解的程度不一,乃建議推動小組編撰一本白皮書,一方面向社會大眾說明政府推動的目的與做法,另一方面也鼓勵產業界積極與正確的參與。本書編輯期間,承蒙各相關單位通力合作以及幾位專家學者指導,謹此致謝。惟資訊科技發展快速,電子商務的應用日新月異,本書內容如有疏漏之處,尚祈諸先進讀者不吝指正,並提供建議作為再版之參考。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總召集人行政院政務委員謹誌八十九年五月十日 編輯報告中華民國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簡稱EB白皮書)編輯的目的一方面在彙整我國產業電子化發展之背景、政策、方案與相關推動計畫,對國內民眾與產業說明國內外發展趨勢、環境與法制,以利產業投入相關經濟活動與民眾因應數位經濟時代之生活;另一方面本書也將出版英文版讓國際社會瞭解我國產業電子化之全貌,以促進國際投資、貿易與商務發展之機會。推動小組自本(八十九)年一月依指導委員會決議負責彙編EB白皮書,即邀請各相關計畫執行單位籌組編輯委員會,並由編輯委員會議訂與編審各章節名稱與內容概要以及推薦適當撰稿人員組成撰稿小組。編輯委員會決議依據去(八十八)年行政院通過之「產業自動化電子化推動方案」作為編撰白皮書之綱要,並以推動方案之相關計畫執行單位為主要撰寫單位。白皮書內容預定包括國內外相關事項之發展、趨勢與評估、我國政府之相關研究、政策與作法以及執行相關政策之源由。撰稿小組依據審定之章節、內容概要、撰寫指引,進行白皮書內文的撰寫。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總論涵括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世界主要國家因應數位經濟之作法及我國因應數位經濟之策略,由台經院、中衛中心、資策會及推動小組聯合執筆;第二章推動方案涵括產業電子化的內涵、推動方案之目標、策略以及推動架構與組織,由推動小組執筆;第三章配合措施涵括政府獎勵輔導措施、資訊通信基礎建設、產業電子化與商務法規、標準規範、人才培訓等及研究與調查等工作重點,分別由工業局、電信總局、商業司、推動小組及資策會分別執筆;第四章結語涵括我國推動產業電子化的關鍵議題與展望;附錄一涵括行政院核備之標竿產業、製造業、商業、農業、營建業、金融證券業以及政府採購等電子化計畫之要點,分別由工業局、商業司、農委會、營建署、金融局、證期會、工程會與國營會等單位執筆;附錄二和附錄三增列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有關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發展趨勢等分析報告,由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執筆。本案經由編輯委員會工作小組彙整撰稿單位文稿,經彙編、順稿、校稿後呈報指導委員會通過。EB白皮書自本(八十九)年出版後,預計爾後每一年更新一次;並將據以編譯印行英文版。本書編輯期間承蒙編輯委員與各撰稿小組成員通力合作及編輯工作小組的努力,方能如期出版,在此特別誌謝。最後,尚祈各界不吝指正,以供後續出版之參考。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執行秘書謹誌八十九年五月十日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目錄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時代1第一節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1第二節世界主要國家因應數位經濟之作法................................................................................................3第三節政府所應扮演之角色........................................................................................................................10第四節我國因應數位經濟之基本條件.......................................................................................................11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21第一節產業電子化之內涵與範圍................................................................................................................21第二節產業電子化發展背景........................................................................................................................26第三節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之內涵...........................................................................................................28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32第一節獎勵與輔導配合措施........................................................................................................................32第二節產業電子化相關法規........................................................................................................................33第三節標準的研究與推動.............................................................................................................................39第四節人才培訓...............................................................................................................................................42第五節資訊通信基礎建設.............................................................................................................................47第六節產業電子化相關研究與調查...........................................................................................................55第四章推動產業電子化,發展台灣資訊市集58第一節推動產業電子化時所面臨之關鍵議題.........................................................................................58第二節未來展望...............................................................................................................................................59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61第一節標竿計畫-資訊業電子化................................................................................................................61第二節製造業電子化推動計畫....................................................................................................................62第三節商業電子化推動計畫........................................................................................................................67第四節農業電子化推動計畫........................................................................................................................73第五節營建業電子化推動計畫....................................................................................................................76第六節金融業電子化推動計畫....................................................................................................................82第七節證券業電子化推動計畫....................................................................................................................85第八節政府採購電子化推動計畫................................................................................................................89第九節國營事業電子化推動計畫.............................................................................................................93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目錄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99第一節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99第二節全球B2BEC線上服務經營形態..................................................................................................99第三節我國企業導入B2BEC應用現況................................................................................................101第四節我國B2BEC線上服務業發展現況............................................................................................108附錄三我國B2B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與服務市場成長趨勢112第一節國內B2BEC資訊服務市場發展現況.......................................................................................113第二節國內B2BEC資訊服務市場成長預估.......................................................................................116指導委員會委員編輯委員會委員撰稿委員117118119 產業電子化白皮圖、表目錄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時代圖1-1數位經濟報酬遞增法則..........................................................................2圖1-2數位經濟發展影響層面..........................................................................2圖1-387~88年業務電腦化之應用種類比較..................................................14圖1-41999年各國上網人口數比較................................................................17圖1-587~88年網際網路應用的業務內容比較.............................................18表1-1加拿大政府推動電子商務的目標與策略...............................................7表1-2產業自動化發展歷程.............................................................................12表1-3業務電腦化的情形.................................................................................14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圖2-1圖2-2圖2-3圖2-4構成我國成為全球產品運籌中心的主要能力要素.............................23電子化企業之主要應用範圍示意圖.....................................................24我國產業發展與競爭基礎.....................................................................27產業電子化方案推動組織架構.............................................................30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圖3-1電子商務法制架構圖.............................................................................33表3-1國內各產業電子化之人力培訓表.........................................................43表3-2產業電子化人才培訓量估算表.............................................................43表3-3ATM網路建設量.....................................................................................52表3-4SDH網路建設量.................................................................................53表3-5局間光纜建設量....................................................................................53表3-6用戶光纜建設........................................................................................54表3-7無線寬頻接取網路建設計畫一覽表....................................................54表3-8民國85年~89年網路光纖化比例.......................................................54表3-9民國85年~89年公眾電話網路(PSTN)數位化比例...........................54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圖、表目錄第四章推動產業電子化,發展台灣資訊市集圖4-1台灣資訊市集示意圖.............................................................................60附錄一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圖附1-1製造業電子化應用產業.....................................................................64圖附1-2BtoC電子商務推動計畫架構圖......................................................70圖附1-3商業電子化計畫架構圖....................................................................71圖附1-4營建電子化推動架構圖.....................................................................78表附1-1商業電子化之績效指標.....................................................................69表附1-2營建業電子化之目標.........................................................................77表附1-3金融交易分類表................................................................................84表附1-4政府採購電子化各單位分工表.........................................................91附錄二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圖附2-1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估.............................................................99圖附2-2B2BEC資訊服務新興經營模式......................................................100圖附2-3資訊仲介提供內容以建置產業社群...............................................100圖附2-4線上配銷整合企業流程與採購服務...............................................101圖附2-5國內大型企業應用B2BEC時程推估............................................102圖附2-6國內大型企業導入B2BEC之目的................................................102圖附2-71997與1998年國內大型企業導入B2BEC現況比較..................103圖附2-8國內大型企業導入Extranet應用瓶頸............................................104圖附2-9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比例............................................105圖附2-10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時程推估(依規模別分析).......106圖附2-11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環境面問題(依規模別分析)....107圖附2-12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個別問題(依規模別分析).......108圖附2-13國內B2BEC線上服務主要業者分布..........................................109圖附2-14國內B2BEC線上服務主要業者服務分析..................................110表附2-1EC市場規模現況與預測...............................................................111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圖、表目錄附錄三國B2B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與服務市場成長趨勢圖附3-1B2BEC資訊服務市場架構圖..........................................................112圖附3-2國內B2BEC解決方案市場主要業者分布....................................113圖附3-3國內B2BEC解決方案主要業者之產品分析................................116圖附3-4國內B2BEC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預測............................................116表附3-1國外B2BEC主要資訊服務業者....................................................114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時代長期以來,資訊和通訊科技一直是全球企業提昇營運效率的策略工具。從西元1950年第一波資訊革命以來,大型主機和自動化設備扮演了近30年企業提昇營運效率的關鍵工具;1980年代個人電腦的出現,不僅取代了大型主機,也強化自動化設備,徹底改變了企業的日常營運方式,一般稱之為第二波資訊革命。1990年代隨著資訊與通訊科技的日新月異,出現了另一波驅動企業經營環境徹底轉變的關鍵技術-網際網路(Internet)。企業大幅運用Internet創新顧客及夥伴間的服務、交易與合作模式,進而促使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這一波的資訊革命稱之為網路革命,預期將顛覆傳統經營模式由強調賣方主導的市場反轉成為買方決定的市場。產業競爭力提升之關鍵在於能否有效利用資訊與通訊科技以提供全球買主適時(RightTime)、適質(RightQuality)、適量(RightQuantity)、適所(RightPlace)及適價(RightPrice)的產品與服務。由於資訊與通訊技術的持續進步,讓世界的經濟體系由傳統快速邁向數位經濟(DigitalEconomy)時代。數位經濟比傳統經濟法則更強調資訊、知識、品質與速度,企業經營益漸重視將資源投注在資訊與知識密集的企業活動,並運用網路與通訊技術將資訊及知識以數位化的形式創造、傳遞及儲存,並與顧客及合作夥伴間形成緊密之合作關係,以提昇整體產業供應鏈之競爭力。衡盱國際間數位經濟體制逐漸成形,我國不論政府、企業乃至個人實有必要對其所帶來的各個層面的影響有所認知。爰此,本章擬以數位經濟時代來臨為題,闡述相關的定義與策略意涵、各國因應數位經濟之作法與政府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國因應之策略與推動願景,作為國人掌握數位經濟相關發展趨勢之參考基礎,進而形成共識並配合政府推動數位經濟之方案。第一節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1996年著名的經濟學家DonTapscott出版「數位經濟時代(TheDigitalEconomy)」一書,反應出資訊高速公路普及化後所產生的新經濟體制,也宣告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其中網際網路的策略應用則扮演支撐數位經濟體制的關鍵核心,其所帶動的電子商務更是下一世紀經濟活動的主流。本節對數位經濟之內涵與法則、對產業之衝擊與影響以及創造數位經濟之獨特價值等方面說明如下,協助國人瞭解數位經濟之基本意涵與價值。一、數位經濟的內涵與法則網際網路興起後,電腦、資訊及傳播整合為一體,即形成所謂的「網路化智慧時代(TheAgeofNetworkedIntelligence)」,「數位經濟」(一般又稱新經濟)即是網路化智慧時代的經濟法則。相較過去各界所熟知的經濟法則,以電腦與1 網際網路為支撐基礎的數位經濟衍生了不相同的主體思想與社會反應。比如:傳統經濟學上所論述的「報酬遞減法則」(LawofDiminishingReturns),意指在物質世界裡相同的生產投入終究會得到遞減的報酬。但在數位經濟下,所有的資訊終究可被以數位形式予以創造、傳遞及儲存,網際網路的出現把許多產業在某種程度上都轉變成「知識產業」,如網路上的文章、新聞、或某種娛樂內容,當它的讀者愈多,力量就愈大,利益也愈大;當越過某一門檻後,其報酬即可隨每個單位的投入而不斷增高(如圖1-1)。「報酬遞增法則」(LawofIncreasingReturns)遂成為數位經濟時代一個普遍的現象。臨界線35報酬30傳統經濟2520151050數位經濟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時間圖1-1數位經濟報酬遞增法則二、數位經濟對產業的衝擊與意義隨著網際網路應用的普及,徹底改變人類資訊傳遞方式與商業交易形態,並造就電子商務的盛行進而催化了數位經濟的形成。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BtoBEC)更衝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並衍生無限的商機。根據國際顧問公司IDC的估計,2003年時全球B2BEC市場將達到美金3,270億美元;ForresterResearch更預測到了2003年,B2BEC將有1兆3,7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平均成長率(CAGR)高達99%,相較於企業與消費者間電子商務(B2CEC),企業間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與成長空間更大。企業在此風潮下必須重新檢視其目標與功能,並以資訊與通訊科技為促發組織變革的策略性工具,以提昇企業為合作夥伴及顧客不斷創造價值的能力,並進而提升企業之經營績效。因此,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和組職質變再造,乃是數位經濟發展的核心,而其影響的範圍將逐漸擴及整體經濟與社會文化(如圖1-2):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經濟社會衝擊組織質變圖1-2數位經濟發展影響層面2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三、數位經濟中創造的獨特價值檢視數位經濟體制所形成的新競爭環境,由於企業財富的創造、資訊的儲存與傳播、交易與合作、配銷與服務等營運活動逐漸由實體世界移轉至網際空間(Cyberspace),成就了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消費者間、企業與政府間及政府與民眾間等之數位化交易與合作之網路平台,進而模糊了企業的疆界。未來企業生存乃至成功經營的關鍵在於具備數位經濟中的創新營運管理的觀念(Concept)、為顧客及整體供應鏈價值夥伴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Competence)及與全球化之數位交易與合作網絡產生充分鏈結(Connections)與合作的能力。我國產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產業結構逐漸轉型。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從已往傳統經濟強調的成本與勞力的競爭基礎,移轉至近期數位經濟所強調的品質、速度、服務及價值的競爭基礎。政府為協助我產業生存及成功於新經濟體制,並鞏固我國產業在全球交易網絡中具備獨特且不可取代之策略地位,應積極規劃良好的創新及市場環境,協助產業應用數位化科技創造及流通專業知識以強化兼具彈性及效率的研發、製造、服務等能力,以提昇我國產業之全球化專業化的形象。第二節世界主要國家因應數位經濟之作法世界主要國家近年紛紛以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作為因應數位經濟之首波政策方案,本節簡述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與香港等推動電子商務政策報告內容。一、美國所推動之全球電子商務美國政府在1997年率先提出「全球電子商務架構書(AFrameworkforGlobalElectronicCommerce)」,其中界定了美國政府在架構全球電子商務上的原則、主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使政府以具備前瞻性且配合得宜的政策,並佐以參與國際性的電子商務論壇與研討會,為該國產業拓展全球性虛擬交易的空間與其背後所蘊含無窮數位商機。美國政府在不干預電子商務市場機能的前提下,擬定了相關的推動原則與具體作法:(一)電子商務推動原則,包括:1.政府部門必須負責基礎設施的完備,至於發展的方向,則須依照市場機能交由民間部門發揮活力引導之。2.針對電子商務,政府部門應該避免增加新的或不必要的法令限制。3.當政府部門為了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而須介入電子商務的管理時,應該是建立一個可預測性、最少介入、整體性、且簡單明瞭的法規環境,來達到保障智慧財產權、隱私權、以及避免詐騙等目的。3 4.政府部門必須體認到Internet的特性及其對既有法規的種種衝擊。5.電子商務必須建構在全球性的基礎上發展。(二)各主要議題的具體建議為:1.在金融方面(1)稅賦上:美國政府應該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及其他國際組織中提議推動將Internet建立為一個無關稅的交易市集。(2)電子支付系統:由於安全且被普遍接受的電子支付系統仍在發展階段,所以政府在短期的角色應是對各種發展中的電子支付系統進行管理。但長期而言,政府仍應採取主動性的行動以確保電子支付系統的健全發展與消費者權益。2.法規方面(1)一貫性的執法標準:政府應將電子商務行為納入既有的商業法令之中,並推動設立國內外對電子商務的一致性的執法架構。(2)智慧財產權保護:對電子商務的交易行為立法,以充分保障包括版權、資料庫、專利權、商標及網域名稱(DomainNames)等,不因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傷害。(3)隱私權:為了保障使用者,在其資料被蒐集與利用時,使用者有被告知與限制轉用的權利。(4)交易安全性:政府將進行跨國性合作,特別是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研發加密及解密技術,以維護電子交易的安全性。同時,維護資訊基礎設施的穩定性與可信賴性。3.技術方面(1)電信基礎設施:政府利用鼓勵民間投資、開放或民營化電信市場及促進電信市場競爭等種種政策,來保障民眾上線連結Internet的便利性。(2)網站內容管理:對於維護網站內容之合法性、符合外國資訊管制、網路廣告及預防網路詐騙等行為的目的,政府鼓勵民間進行自我管制以取代政府管理,利用相關技術(如內容篩選軟體),來達到線上管理。(3)技術標準:美國政府相信由市場的力量將決定最適合產業的技術標準。二、英國所推動之電子商務政策英國內閣辦公室針對英國發展電子商務策略,也在1999年發表了名為「E-commerce@its.best-uk」的報告書,希望讓英國成為全球最佳的電子商務環境。4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一)電子商務推廣的三大方向:1.提昇各界對電子商務的認知:讓企業、個人及政府部門,適時的體認到電子商務所帶來機會以及可以採取的策略方針。2.促進各界參與電子商務:讓企業、個人及政府部門,可以運用資訊科技所研發的技術參與電子商務。3.培養各界對電子商務的信賴:讓企業、個人及政府部門,願意利用電子商務的各項新式交易模式與工具。英國政府以上述三大推廣方向為基礎,以期使在2002年塑造英國成為國際間擁有最佳電子商務經營環境的國度。(二)推動電子商務的策略建議,依據對策略之影響類型,共分為四類:1.「立即影響類策略」:此類策略可被快速的採用,且相關的影響效果立即可見,故稱之為立即影響類之策略,其中英國所採取的相關配合措施包括:(1)刺激並協調政府進行資訊化,建立電子化政府。(2)提供誘因刺激產業界推行電子商務。(3)經由電信費率設計與頻寬服務,降低進入電子商務的門檻。2.「長期優先類策略」:此類策略雖然同樣重要,但其影響需要一些時間才會出現,故稱之為「長期優先類策略」,其中英國所採取的相關配合措施包括:(1)推廣企業間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知。(2)應針對企業間的成功範例進行推廣,並輔導其他廠家。(3)鼓勵私人部門提供具金融功能之智慧卡以便利電子商務之推行。3.「擴大利潤類策略」:此類策略可被用來擴大電子商務的利潤,故稱之為「擴大利潤類策略」,其中英國所採取的相關配合措施包括:(1)在最少法令管理原則下,鬆綁既有相關法規,以鼓勵研發創新。(2)加強宣導政府各項推行電子商務策略。(3)修改稅賦結構,因應各項獎勵措施。(4)發表年度性的電子商務報告,檢討並闡明電子商務推行情況。4.「背景條件類策略」:5 此類策略為推廣電子商務的長期必要條件,故稱之為「背景條件類策略」,其中英國所採取的相關配合措施包括:(1)隨時檢視電信市場中是否出現新的市場障礙,避免形成嚴重問題。(2)準備因應國際間稅賦、智慧財產權及版權等議題。(3)推動全民在資訊科技上的使用技術及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4)更重要的,設計方法並定期評估英國在電子商務上的推動情形。三、加拿大所推動之電子經濟白皮書面對電子商務所帶來的新型商務型態,加拿大政府有鑑於目前加拿大本身所俱備的優劣勢,在2000年1月提出「加速向前:提昇加拿大在數位經濟中領導優勢」(FastForward:AcceleratingCanada’sLeadershipintheInternetEconomy)白皮書,以說明加拿大政府推動電子商務的願景與行動。(一)評估加拿大推動數位經濟時所遭遇之障礙,可分為下列三點:1.對滿於現狀的加拿大企業而言,有下列幾點是造成電子商務無法順利發展的原因:(1)缺乏警覺性(2)加拿大的市場過於狹小(3)缺乏資訊人才(4)對電子商務仍缺少信賴感2.不像美國舊金山、波士頓及紐約等城市,目前加拿大缺乏整體應用電子商務的交易體系,也無法產生電子企業園區(e-businesscluster),以交流經驗及發揮規模經濟。3.電子商務的相關企業在包括公開發行等管道上,受到法令限制的瓶頸,使得相關企業無法於成立初期公開募集所需的資金。(二)加拿大推展電子商務的六大目標與相關的推動策略如表1-1所示:6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表1-1加拿大政府推動電子商務的目標與策略四、新加坡所推動之電子商務在1996年8月公佈「電子商務培育計劃」(theElectronicCommerceHotbedPrograme)後,為了達到電子商務在新加坡的廣泛使用,及強化新加坡在國際上電子商務扮演的角色,接著更公佈了電子商務主要計畫(ElectronicCommerceMasterPlan),其目標設定在2003年,電子商務金額能達四百萬新幣(二百萬美金左右)是經由電子商務完成。此計畫有五大訴求:(一)發展國際連結的電子商務架構包括金融及物流部門將是此目標的成功關鍵。計劃在兩年內,建立一個含括企業間網路交易系統、國際貿易系統及多國貨幣支付系統的電子商務環境。(二)提昇新加坡成為一個電子商務的中心這方面將發揮新加坡在商業貿易中心原本所具有的種種優勢,包括穩定傑7目標相關推動策略1.藉著達到世界上Internet的最高使用率,來促使加拿大成為電子商務的領先者。1.由各商會及工會推廣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及急迫性至各廠家。2.經由架構一個快速且專門的電子商務市場,讓加拿大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產業投資標的與形塑加拿大的電子商務國際品牌。2.經由推廣中小企業達到最高的Internet運用率,以使電子商務相關產業佔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率成為世界最高。1.提供各項投資抵減,鼓勵中小企業推動電子商務。2.配合加拿大產業學生連結計劃(IndustryCanada’sStudentConnectionProgram),提供中小企業為減低營運成本時所需資源。3.利用工會聯繫並推廣會員,加速採行電子商務。3.以佔GNP的比例而言,加拿大應該建立世界最高比例的集資市場以及最多電子商務企業公開市場發行的家數。1.提供如園區等資訊科技研發所需各項資源。2.利用開放外資等政策開放,加速便利電子商務廠商募集所需資本。3.排除各項較美國投資環境嚴苛的初次資本公開發行的管理法規。4.加拿大應該培育與吸引資訊人才進駐,以使資訊人才佔人口比例達到世界最高。1.調整股票選擇權及稅賦結構等,以鼓勵人才加入資訊產業。2.將電腦使用技能證明作為中等教育畢業證書的條件之一。5.加拿大政府應該成為世界上最數位化的政府。1.將所有政府服務上線。2.由政府設置入口網站(portal)及搜尋引擎以便利訊息蒐集。6.經由廣泛採用加拿大的生產標準,讓加拿大成為國際網路發展相關政策的研擬中心。1.依循加拿大消費者保護法,在網路中建立一個國際認可且信賴的消費者保護制度。2.在解決國內外網路爭端與明瞭責任歸屬上,發展出中立的解決機制,以提昇加拿大在國際法上的重要角色。 出的金融基礎設施、有效率的交通物流系統、以及強大的通訊服務系統等等,結合新加坡跨國企業與本國公司之電子商務基礎,共同達成。(三)鼓勵企業策略性運用電子商務教育及其他協助將用來幫助企業拓展電子商務,以提昇生產力及競爭力。特別是對中小企業提供簡單便利使用的交易平台及所需的資訊人才。(四)運用政府部門及企業界共同推廣電子商務的使用配合各項推廣工作目標,期望全民及企業界皆能享受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利益,也為新加坡開創一個運用電子商務的風氣。(五)整合電子商務有關的法令與政策讓企業有信心運用電子商務與國外夥伴進行交易,特別是法令上的保障,必須經由國際協商,逐次完成。至於各個訴求的具體計劃,又分別由政府公告具體策略行動計劃,以促進新加坡電子商務環境之建立。五、香港所推動之電子商務香港政府於1999年公佈了「數碼21新世紀:資訊科技策略」網站,其中說明針對香港推行電子商務的策略方向,分別整理如下:(一)建立高容量的通訊系統1.強化電信基礎建設2.加強推動公共服務電子化3.建設成為亞太區WWW通訊中心(二)研發共通軟體介面做妥善的電子交易1.設置中文介面2.推動電子認證(公鑰基建)3.訂定相關法規4.迎戰Y2K問題(三)培養通曉應用資訊科技的人才1.推廣資訊科技在教育方面的應用2.增加資訊科技的人才供應(四)激發創意與樂於應用先進資訊科技的文化與環境1.政府充分應用資訊科技8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2.結合電視市場發展3.建設成為亞太區WWW資訊中心4.研發中文應用系統5.結合資訊科技業共同推廣6.增加或吸引資訊科技業投資7.在資訊科技發展上精益求精8.推廣對資訊科技及資訊服務的認識9.在社會各界推廣資訊科技綜合上節所述,各國不論推動的是電子商務、電子化企業抑或網路經濟相關政策,其要旨在協助政府、產業、企業乃至個人充分掌握數位經濟的發展趨勢並為各界塑造一個無障礙的數位化交易環境。各國推動政策所具備的共同特色與意涵分析如下:一、強調電子商務之急迫性在各國電子商務相關之政策白皮書中均大幅強調電子商務,尤其是B2B(企業間)電子商務,將在日後的國際經貿中扮演重要角色。相較於世界上這方面最為發達的美國而言,各國有必要急起直追,否則將喪失廿一世紀中,國家經濟全面發展的契機。二、加強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輔導政策對於推行電子商務所需的人力及技術等資源,相較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存在著較多的限制。爰此,在各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政策中,協助中小企業推行電子商務的具體輔導政策自是不能偏廢,以避免中小企業在這一波電子商務的浪潮中因無法強化經營體質而被市場淘汰。三、推廣政府與產業間之相互配合不同於其他產業發展政策,電子商務的推動將更依賴政府本身對電子化政府的推行,不論是在招標過程或在政府所提供的一般服務上。藉由政府本身以身作則推行電子化政府,並發行及推動各項資訊產品認證,再結合企業之研發活力,才能建立各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優良環境,以利電子商務發展。四、重視電子商務法規之制定與修改作為一種新型態的交易方式,電子商務所牽涉到的法規修訂將是一項極為浩大的工程,各先進法制國家基於電子商務所可能帶來的巨大衝擊,特別是在避免智慧財產權及版權侵犯、規範電子支付系統及減少網路詐騙等方向,在電子商務白皮書中加以載明法令修訂方向與管理方針。9 五、明訂各國推動全球電子商務時的角色與定位由於電子商務乃是架構在全球網際空間中的商務行為,所以各國在制定其電子商務白皮書時,均明確依照本身所具備的各種優勢,界定出在全球電子商務架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在願景中加以宣揚,形成全民共識,匯聚共同的力量以達成目標。第三節政府所應扮演之角色針對資訊科技與電子商務在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如前所述各國政府莫不提出相關因應對策,以在國際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而政府在推動電子商務所扮演的角色,依據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在「電子商務對政府帶來的機會與挑戰(ElectronicCommerc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forGovernment)」一書中的分析,為了促進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政府的角色可主要分為:一、提供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一)對於有關資訊通訊、電子金融交換或其他任何與電子商務推展有關的電子服務,必須儘速被核准開放且鼓勵以配合推動電子商務應用。(二)在避免專利權的發放成為進入產業障礙或阻礙研發的前提下,政府應針對各項與電子交易相關的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的推動,以利電子商務的發展。(三)在資料交換上,政府應在民間部門的協助下,推動加密技術(Cryptography)的使用與發展,並與國際協商加密資料(EncryptedData)之接受,以便利貿易等經貿行為利用電子商務。此外,資料保護法的立法與執行,將避免全民對電子交易的信心遭受損害,以避免消費者的個人資料被濫用或盜用。(四)由於電子商務也被大量運用於實體商品的商務行為中。所以政府有必要將整體運輸基礎建設,配合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進行規劃,以配合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不會因為物流體系或交通運輸系統的無效率,拖延了電子商務發展速度。(五)政府同時有必要公告電子商務行動綱領,以使產業間與政府對於發展目標有更緊密的認同感與一致性。二、提高電子商務的能見度,並促進產業間/政府間對電子商務的互動(一)在這方面,除了應有專責機構負責協調政府與民間外,對於政府為促進電子商務的政策或行動,更應大幅度的報導與推廣,以刺激並維持大眾對電子商務的信心與信賴。(二)產業界與政府部門間在面對電子商務與資訊政策上,應維持一種動態且和諧的關係,以確保政府與民間部門關係的彈性。政府規劃良好的電子商務10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推動政策,將可以協助產業界面對電子商務所帶來在產業經營環境上的衝擊。(三)利用獎勵、培訓人力與技術推廣,來促進所有具電子商務發展潛力的產業,推行電子商務。三、重新界定政府在數位經濟經營環境中的管理原則(一)面對法規的修訂,如電信自由化的措施必須審慎進行,以避免這些自由化過程造成對既有壟斷勢力的保護。(二)法規的釐清與修正方向,政府應調整法規以適用於實體與非實體財貨的交易環境。這些法規應同時能對電子商務中的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三)法規的執行成效,在推展電子商務時必須謹慎考慮。(四)政府應該加強關於對智慧財產權的適用範圍及國際協議等種種可能影響電子商務推動成效之法規制定工作。(五)對電子商務的稅賦設計,OECD不建議在針對交易過程進行課稅,以避免造成稅賦上的不公平。相對的,其建議僅針對交易貨品的來源地與目的地作為課稅的標的。第四節我國因應數位經濟之基本條件各國政府對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或電子化企業等議題所投注的心力,深切地體會到各國對數位經濟的發展的重視,也可看出各國力圖在二十一世紀持續提昇經濟優勢的企圖心,其中各國所採取的政策及行動值得我國政府當局及企業決策菁英引以為鑑。我國政府相關機關、研究機構與產業界在網際網路、企業自動化與電子化及電子商務都有階段性因應方案。本節將從我國產業因應數位經濟之基本條件如自動化推動歷程、自動化、電子資料交換與我國資訊服務業等發展情況分析推動電子化之基礎以及面臨的機會與挑戰。一、基礎與現況(一)我國產業自動化推動歷程我國產業自動化相關推動歷程與基礎如表1-2所示。11 表1-2產業自動化發展歷程12時間推動產業自動化大事紀要民68我國為積極推動全國整體科技發展,民國六十八年五月由行政院頒布實施「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作為政府各有關部、會、署推動科技發展共同努力與配合的方針;並於當年十二月成立「科技顧問組」,作為行政院院長在科技事務之幕僚單位。民72召開第二次全國科技會議,修訂「科學技術發展方案」,選定「生物技術」、「光電科技」、「食品科技」、「肝炎防治」、「能源」、「材料」、「資訊」及「生產自動化」八大重點科技加速推動,資訊被列入重點科技。民72成立「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為我國資訊軟體服務業全國性代表之組織,現有會員500多家。民79國內開始引進EDI的觀念與技術,且由民國八十年起開始推動商業EDI、海空運通關EDI、製造業EDI、金融EDI及環保EDI等大型計畫。民79「財政部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於1990年奉行政院核定成立,建置第一個國家級的整合性系統網路-關貿網路。主要任務為推動海空運通關自動化,除制訂貨物通關自動化實施辦法,根據聯合國UNEDIFACT標準制訂我國通關EDI標準訊息,並整合海空運業界、海關、簽審機關及銀行等完成相關TURNKEY和系統整合。民82由於國際間趨勢,資訊軟體工業未來的成長率較硬體高且更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乃在民國八十一年開始構思如何加強推動我國的軟體工業,一則掌握此一契機,二則希望能促進資訊軟硬體工業的均衡發展,確保產業長期的競爭能力。並於八十二年提出「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1993年∼1997年)」草案,次年底經產諮會審議通過暨報奉部次長核示。民83n行政院成立「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推動方案」(NII)推動小組,負責推動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的各項計畫。n財政部於八十三年十一月一日指示由金資中心擔任我國推動金融EDI之專責單位,負責制定金融訊息標準暨建置電子銀行共用網路系統,簡稱(FEDI),提供銀行與企業界有關金融EDI相關之各項服務。民84經濟部工業局為了推動『軟體工業生產力提升輔導計畫』,委託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成立「軟體產業服務團」,以國內軟體業者為對象,以輔導強化其軟體發展技術、品質管理制度以及經營管理能力等要素。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表1-2產業自動化發展歷程(續)(二)我國產業自動化現況1.製造業電腦化應用製造業運用資訊技術或自動化技術算起來並不短,無論CAD應用於設計,或CIM、MRP應用於生產製造,或各種MIS軟體應用於管理工作,都已具有相當成效。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及運用導入,對製造業整體經營活動所帶來的便利與時效,已逐漸為企業所認同及接受。而要因應內外部競爭的環境與變化快速的時代,領先應用電腦與資訊科技,更是未來企業要贏得挑戰、獲取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據1999年調查顯示,在受訪的2,775家廠商中,已有高達83.39%的製造業者已業務電腦化;就企業規模觀察,大企業業務電腦化的程度更是高達95.37%,明顯地較中小企業高出16.83個百分點。各業中業務已電腦化的比率高達九成以上者為化學製品業(95.24%)及電子電機業(95.10%);而無業務電腦化打算的業別則以皮革、毛皮及其他製品業的比率稍高(23.08%)(請參考表1-3)。就已電腦化的業者其電腦化的應用種類,以會計、財務管理(89.07%)最多,訂貨、出貨及商品交易(80.64%)居次,銷售管理(72.86%)及生產管理(67.29%)分居第三、四位。企業網路(Intranet)應用為今年調查新增之調查問項,即有38.46%13時間推動產業自動化大事紀要民85教育部為建立公共圖書館資訊網路系統,並全面提升公共圖書館之服務品質,規劃實施加強公共圖書館建設五年計畫,未來當可有效改善連線速度緩慢、網站數量過少及諮詢服務專業人力不足之現象。民86行政院通過「電子化網路化政府(八十七至八十九年度)中程計畫」。計畫總目標是「三年三百萬人口上網」,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建造一條政府的資訊骨幹網路,串連所有的政府機關,構成一個完整的政府服務網。民87n第二期「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1998∼2002)」。n經濟部商業司推動「網際網路商業應用四年計畫」,期於四年內推動四十個行業五萬家企業深入應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高效率、低成本的商業營運模式。民88n民國八十八年六月,行政院第二六三一次會議通過「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其目標為推廣五萬家企業、二百個體系以上,深入應用BtoB電子商務,提升產業競爭力。n行政院台八十八經第42008號函明訂網際網路工業由經濟部工業局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n政府明示軟體業為重點扶植產業,網路服務項目正式納入輔導範圍。另外,立法院也針對「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修正草案,積極推動放寬資訊業上市上櫃條件,以期提升台灣資訊軟體產業的競爭力。 的比率位居第五。其餘如人力資源管理(37.90%)、物流管理(36.04%)、顧客資訊管理(30.21%)等亦有三成以上之比率(請參考圖1-3)。表1-3業務電腦化的情形圖1-387~88年業務電腦化之應用種類比較2.電子資料交換(EDI)推動成果(1)製造業EDI自民國80年,經濟部工業局即針對汽車產業及工具機業者做全面性的宣導及推廣活動,以促進中衛廠商對EDI的認知與瞭解,並於民國81年成立「製造業EDI應用推廣計畫」,於民國84年間擴大到其他製造業,如:自行車業、航太工業、電子/電機業、鋼鐵業…等。到民國88年,已有七個產業共計536家廠商進行體系間電子資料交換,運用的交換訊息也14業務電腦化之情形總計按企業規模分按四大行業分大企業中小型企業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業化學工業民生工業合計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公司無業務電腦化之打算7.781.1310.487.022.228.4510.10公司目前無業務電腦化,但已列入近期計畫8.833.5010.989.493.899.309.87公司已業務電腦化83.3995.3778.5483.4993.8982.2580.02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有十三個之多,於85年完成「製造業EDI標準訊息規範」第一版,以提供製造業各體系之中心衛星廠連線(垂直面)使用,同時透過網網相連,將與金融EDI跨行付款作業體系及商業EDI體系做水平面整合,將製造業EDI自動作業朝向更寬廣、更開放、更自由、快速與安全之全面透通無阻礙的網路資訊運用環境。(2)商業EDI商業自動化計畫自八十一年度起執行,目標為建立健全自主的自動化商品行銷體系;設置自動化配銷據點,改善商品流通速度;引進現代化科技及管理技術,促進商業現代化;以及建立並推廣各項標準規格與資訊網路,以加速傳統商業轉型與升級。至民國八十五年先後完成「電子訂貨加值型網」並推廣應用於業界,已有555家、1,217點、42個體系使用及「全國商業電子資料交換加值網」提供21家資訊業者技術移轉,擴大電子資料交換(EDI)的應用,完成150家業者、2,778個作業點之系統導入。於民國八十七年完成兩個網路相連,提昇國內商業自動化之發展環境,有效促進流通業四流(商流、物流、金流及資訊流)之暢通,加速產業自動化。同時依據我國EDI標準,制訂商用EDI訊息,目前已完成的訊息包括五個行業別:電子業十二種、流通業十六種訊息、IC業四種訊息、圖書業八種訊息、食品製造業二種訊息。(3)金融業EDI金融電子資料文件交換是電子銀行中最受矚目的一項服務功能,亦是銀行提供企業各種服務的最佳途徑。為了避免各個銀行獨立發展,造成日後系統整合之困難,財政部於八十三年十一月一日指示由金資中心擔任我國推動金融EDI之專責單位,負責制訂金融訊息標準暨建置電子銀行共用網路系統,簡稱(FEDI),提供銀行與企業界有關金融EDI相關之各項服務。至目前我國參加金融EDI作業的金融機構有27家,其業務成長更能表現國內的需求;以一月份為例,在跨行轉帳/付款交易方面,由民國八十八年的4,531筆、金額約四十五億,提升至八十九年的13,033筆、金額約一百六十三億,在自行轉帳/跨行轉匯款方面,由八十八年的7,324筆、金額約二百六十九億,提升至八十九年15,466筆、金額約五百億,可見國內金融電子資料交換每年均有二至三倍的成長。金融電子資料交換作業範圍非常廣泛,凡與金融有關需以電子資料交換方式處理之業務均可納入,除目前提供之付款性交易服務,下一階段將推出信用狀作業,爾後則配合金融業務之需求,持續擴充服務功能。(4)海空運通關EDI15 由於我國經濟快速成長及貿易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海關業務量劇增,進出口貿易已益趨複雜,行政院為積極推動關務現代化,於七十九年十一月核定「貨物通關全面自動化方案」,在財政部之下成立「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簡稱通關小組),積極建置通關自動化資訊網路「關貿網路」,配合關稅總局共同推動貨物通關自動化,並在第一階段完成空運系統,已於八十一年十一月上線,本系統作業是由報關行將報單資料、倉儲業將進倉資料傳送至海關;海關空運系統處理後,將錯單、派驗、稅單、放行等訊息傳送給報關行,也將錯單、放行等訊息傳給倉儲業,以EDI方式加速完成報關程序。第二階段海運系統於八十三年十一月與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連線作業,本系統作業是由船公司將艙單資料,倉儲業將進倉資料,報關行將報單資料分別傳給海關,海關海運系統處理後,將錯單、派驗、放行等訊息傳給倉儲業,再將放行訊息傳給船公司,以EDI方式加速完成報關程序。海運通關自動化共設計有55種訊息,所有連線機關及業者均透過關貿網路互相傳送有關訊息,並提供各項加值服務(如海關資料庫:提供線上最新報單狀態、進倉、稅費及廠商資格等資料查詢,以利報單流程控管及追蹤;關貿網路資料庫:提供稅則、稅率、簽審規定、報關匯率、納稅辦法、關務法規及貿易統計等資料查詢)。3.網際網路發展與應用網際網路建設為電子商務推動基礎建設工作,為建立資訊網際網路良好發展環境,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已積極檢討修訂相關法規。至目前為止,已研擬政府資訊公開法及數位簽章法草案。修訂刑法、電信法、有線廣播電視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仲裁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銀行法、所得稅法、稅捐稽徵法、營業稅法等十一項法律。同時檢討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貿易法、公司法及商業登記法、電子資金移轉法、洗錢防制法、證券交易法、關稅法等九項法律。同時積極建立電子認證制度,維護安全及可信賴之網際網路環境,輔導廠商建立電子交易契約一致性規範,以預防糾紛。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建設工作已有極大之進展,包括骨幹網際網路、接取網際網路及國際連網等,提供國人快速、方便、價廉之網際網路服務。今後為配合企業電子商務之推動,將持續建設寬頻網際網路,以滿足新一代網際網路多媒體應用服務之需求。在骨幹網際網路建設方面,已擴建完成臺北、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及花蓮主要節點間骨幹網際網路頻寬;在擴建國際連網頻寬方面,由八十六年六月之二千一百四十四萬位元,增加至八十七年十二月之二億一千七百四十四千位元,成長9.8倍。在加強國際直16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接連網方面,已建置完成國際直達電路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香港、韓國、英國、澳洲及新加坡。國際漫遊國家包括世界各大洲等七十個國家。根據國外的市場調查公司推估,目前全球使用Internet的人口已高達一億五千萬人,足以證明網際網路的盛行在未來的世紀將攀上顛峰,電子商務必為邁入廿一世紀必然的營運方向。台灣身為全球第三大資訊國,上網人口將近五百萬人,連網主機與世界各國相比,位居世界第七,在亞太國家僅次日本與澳洲,並且領先韓國、紐西蘭、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等亞洲各諸國(詳如圖1-4)。圖1-41999年各國上網人口數比較我國在網際網路的利用情形,根據1999年調查顯示(詳如圖1-5),業務已電腦化的國內製造業者中,有高達71.39%的比率運用網際網路,資訊電子工業的應用比率更是高達90.24%。若按企業規模觀察,大企業則較中小企業高出22.11個百分點。和87年調查結果比較,國內製造業者利用網際網路的比率較87年增加了14.53個百分點。其應用的業務內容則是以利用電子郵件傳遞業務相關資料(74.46%)最多,利用網際網路收集相關資訊(58.72%)次之,有設網站或網頁(57.45%)再次之;其餘依次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公司宣傳活動(38.50%)、利用網際網路銷售公司產品(20.40%)、利用網際網路提供答詢及技術服務(14.53%)、利用電子郵件定期傳送資訊給消費者(13.92%)。和1998年調查結果比較,國內製造業者於網際網路上的各項運用,其比率皆有明顯的增加,其中又以利用「電子郵件傳遞業務相關資料」、「有設網站或網頁」等二項增加較多,分別提升了14.61及13.60個百分點。 17 圖1-587~88年網際網路應用的業務內容比較4.軟體工業發展情況資訊工業是政府為因應我國未來發展需要,所積極推動的十大新興工業之一,其中資訊硬體工業經由產業界與政府的共同努力,目前產值僅次於美、日二國,成為全世界第三大;而在資訊軟體方面,由於侷限於有限的國內市場,以及公民營機構資訊化的遲緩,過去十餘年來雖有成長,但與硬體工業的快速發展相較之下,其發展的速度便顯得相對的緩慢。而就全世界資訊工業的發展趨勢來看,資訊軟體與服務的市場規模早於1993年即已超越硬體的市場規模,而且這個差距正在逐漸的拉大之中。政府有鑑於此,為健全我國軟體產業之發展,由經濟部扶植業者積極投入這個市場之開拓,正執行多項輔導措施,其中第一項為「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自1993年開始規劃、推動第一期的五年計畫(1993年~1997年),以加速推動我國軟體工業的發展,及時掌握市場的發展契機,並均衡軟硬體工業不平衡發展的態勢,增強我國資訊工業的總體競爭能力。第一期的推動重點,主要是希望藉由產品、市場、競爭、發展環境四大發展策略,以及產品發展、技術發展、人才培訓、發展環境、整合性推動等五大具體的推動措施,為我國軟體工業的長期發展做好紮根的工作。第二項為南港軟體園區的建立,該園區預計可以容納一萬八千人工作,在園區裡,政府提供適合軟體公司經營所需之基礎環境,如市場情報人員的訓練、品質的認證、共用軟硬體設施及網路之建置,園區並將引進國外大型高科技公司進駐,以利軟體公司拓展國外之市場;第三項則為主導性新產品之開發輔導,軟體業者於開發軟體新產品時,凡經審查符合輔助條件者,政府可補助部份相關費用及開發貸款,以降低業者開發新產品所投入之成本。而從1998年開始,「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也正式邁入第二18 第一章迎向數位經濟期的推動時程,擴大對產業之服務。截至1997年底止,我們可以從相關軟體的營業額、外銷額、成立家數、就業人口數、總資本額及技術水準來觀察我國軟體產業已有顯著成長;在總營業額方面由1992年的263億元,增加為623億元的規模,平均年複合成長率約19%;在軟體外銷金額部分也由16億元,成長到51億元,平均年複合成長率約26%,其中又以1995年至1996年間成長較為突出;此外在軟體家數方面,則由1992年的400家,成長至約500家;主要從業人力約由20,000人,成長至25,000人;總資本規模則由1992年的100億元,擴充至約150億元,其中在1996年至1997年間,業者有較巨幅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們的軟體技術水準,已與美國等先進國家逐漸拉近當中;軟體產品線的廣度與深度擴增,產品研發規模擴大,產品數也增加許多,尤其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與日俱增;而各種國際合作案例也顯著的增加,同時軟體公司在亞太及歐美等14個國家,也建立了72處的行銷據點,每年外銷的產品數量超過了100種。除此之外,主要的軟體公司在營收與獲利方面,都有明顯的增長;具有特色的創新軟體公司大幅增多,而他們的技術團隊多來自於學校,或來自於海外歸國的專家學人;傳統產業或異業的企業集團,自1996年也開始尋求合適的切入點,進入軟體業。對於軟體業在政府及大家的努力,發展的環境已改變很多,綜觀下列各點可推斷我國軟體業發展已漸趨成熟:1.資訊應用的普及,政府及民間機構委外(outsourcing)的意願已逐漸提高。2.資訊硬體在國際上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及知名度,也有不少國際化的經驗,這些對於軟體業來說是蠻好的事,幾家上市的軟體公司就是借此而能往國際發展。3.軟體業經過這幾年努力的結果,無論是管理能力、技術能力、品質等均已達世界的水準。4.關於Internet,它改寫了產業的遊戲規則,造就了許多新的軟體跟服務業,我們看到了許多新的機會。5.政府輔導軟體業者上市、上櫃,對業者籌措資金及健全財務等事項,有正向且積極的幫助。二、機會與挑戰在邁向廿一世紀之際,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紛紛對其數位競爭力做出整體檢討,以作為國家未來發展導向之依據。本節的內容將分析我國推動產業電子化的機會與挑戰,政府如何據之研擬妥適的政策擷取機會並克服環境的挑戰,以協助我國產業電子化的有效推動。19 (一)機會1.以資訊產業為例,國外大廠強列要求國內大廠配合,且逐漸延及其上游各級供應廠商,因此各界對運用通訊與網路科技強化與重整供應鏈流程與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2.我國積極推動Internet及相關網路品質等提升計畫,為我國產業電子化的推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3.國外各級產業乃至企業在電子化的成功應用及導入經驗不虞匱乏且取得便利,將可作為於我國產業推動電子化時之參考依據,以提升我國產業電子化的推動效能。4.國外E-Business服務大廠看重國內市場,紛紛投入我國產業電子化服務業的經營領域,順勢將提升我國新網路服務業的服務品質與能量。(二)挑戰1.我國產業以外銷導向為主,若不積極推動產業電子化以配合國際間電子化作業環境,其競爭力將逐年減弱乃至喪失。2.我國若不積極推動產業電子化,將無法拉大與東南亞諸國間的距離,將使我國產業的競爭力逐漸消失。3.目前我國網際網路頻寬及安全性堪慮。4.我國缺乏完整的基礎運作環境(法令、認證機制)。5.國外資訊服務大廠全面壓境,國內相關軟體服務業發展較不易。綜合以上所述,政府在擬訂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時,應充分瞭解我國產業在國際間的機會與挑戰,並依據我國各產業所稟賦之競爭利基與資源,研擬相關的資訊與通訊應用及流程改造計畫,將我國產業推上國際的競爭舞臺,再創下一波數位經濟奇蹟。20 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自民國七十年起,政府即陸續推動「產業自動化服務團十年計畫」及「產業自動化十年計畫」,全面性輔導製造業、商業、農業、營建業,進行生產合理化、標準化、電腦輔助工程設計製造及整廠整線自動化,帶動產業設備全面更新、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穩定產品品質,並促進產業升級。近年來每年的自動化設備投資均超過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自動化設備普及率與自製比率達六五.五%及四七%,我國產業自動化及企業電腦化已提升至相當水準。觀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電子商務將蓬勃發展,這種藉由網路快速傳輸能力,所建立起的網路交易制度,可縮短上市時程、降低生產成本、增進交易效率、改善服務品質及提升產業競爭力。下一世紀的競爭將會是資訊、網路應用及電子商務競爭的時代,面對這股電子商務帶來之產業革命潮流,我們必須及時跟上,才能掌握國際市場的先機。行政院自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推動方案」(NII)以來,我國網際網路人口已超過350萬人,惟除少數資訊業者已配合跨國性公司深入應用企業對企業(BtoB)電子商務外,其餘產業尚未積極進行。行政院鑒於推動BtoB電子商務對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重要性,一方面繼續推動NII計畫建立網路建設、教育及法制等方面之優良環境;另方面將原核定之「產業自動化計畫」擴大為「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除繼續推動生產、倉儲、運送及銷管四方面之自動化工作外,並選擇重要行業積極推動供應鏈及需求鏈的電子商務。相信藉由本方案之推動,不但可大幅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可逐步將我國由目前之個人電腦世界中心,變成國際以電子商務為導向之產品運籌中心。本章首先對產業電子化的內容與範圍作一概述,其次分析我國推動產業電子化的背景、內容、障礙與影響,最後將推動方案的重要內容提供各界參考。第一節產業電子化之內涵與範圍一、電子商務與電子化企業、產業電子化(一)以企業的角度來作定義電子商務狹義的定義是指企業之電子化商務交易。然而近年則泛指任何經濟單位(政府部門、自然人、法人)間,以電子化的形式進行協調溝通、交易及其他作業之過程與結果;因此產業價值鏈中企業與上下游合作夥伴或顧客進行電子化溝通及交易的過程與結果均屬電子商務範疇。然而,實施電子商務的基礎是相關企業都必須轉型為電子化企業。21 電子化企業係指運用網路與資訊科技,來轉化並改造企業核心業務與流程;透過網路,對內與員工進行作業及知識流程的協調、分享與合作,對外與企業合作夥伴間之交易及合作,並進而改善企業模式,提昇經營績效。電子化企業為未來數位經濟環境中的基本經濟單位,亦為有效推動產業供應鏈中合作夥伴及顧客間進行電子商務的必要基礎。企業為因應電子商務所帶來的衝擊,必先預作準備進行體質的改造活動,充分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對內健全企業管理機能間資訊流之傳遞及暢通,對外便利合作夥伴間及顧客之商流、資訊流、物流與金流之自動化與數位化,此過程及手段即為企業電子化。(二)以產業整體的角度來作定義電子化企業透過網路與上下游合作夥伴及主要顧客進行線上溝通、線上交易、線上服務以及商情、技術資訊以及專業知識的分享與合作,使價值鏈中各成員緊密連結,以提昇產業整體競爭力,則是「產業電子化」的具體表現。因此,我國政府電子商務的推動是以產業體系為重心,運用網路與資訊科技與創新管理策略,將傳統供應鏈之協調與整合,轉型成為全球電子商務導向之產品研發製造中心。其特色包括:1.增強資訊分享與商機獲得便利性:我國外銷比例極重,是全球供銷體系及產品價值鏈上相當重要的一環,未來必須快速轉型成能配合國外主要客戶之全面電子化作業環境,否則商機及競爭力將逐年銳減。藉由產業電子化的推動,積極佈建我國通訊網路及電子商務的相關應用環境,讓全球性的企業能十分方便利與我國透過網路進行B2B的合作與交易,進而創造我國全球產品運籌中心之製造與服務利潤,以成就專屬我國之數位經濟優勢。2.保有製造與服務的效率與彈性:大陸及東南亞諸國近幾年來,以較低的人力成本,屢屢攻略我國原有產品的國際比較利益(如:較低的人力成本、製造成本等…)。因此如何提升我國產業的附加價值,並塑造我國產業專屬的競爭力,便成為維持我國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我國產業的上、中、下游如能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於電子商務及供應鏈管理使得供應與銷售體系能有效率的運作,降低時間、人力與作業成本,保有並強化我國產業原有的製造與服務能力的效率與彈性,形成國際間供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2 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3.提昇全球運籌管理能力:全球產品運籌中心以服務世界各地,增加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之策略地位與競爭優勢為目的。然上述目的有效達成必須植基於國內產業具備下列的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其全球營運效能。(1)製造能力(OEM)及研發設計能力(ODM)(2)Inbound及Outbound物流管理能力(3)全球營運據點之佈建與管理能力(4)協調與整合全球各營運體系成員之能力(5)行銷與服務能力上述能力的提升為我國產業與國際知名大廠進行策略聯盟時,提高移轉成本並造成鎖單效果的關鍵能力。為提升我國產業的全球運籌管理能力,必須由原先只強調製造效能與彈性的能力逐漸擴展為供應鏈管理能力,並由供應鏈管理能力躍升為全球運籌管理與服務能力,以提供顧客從接單、統籌各地零組件供應商、設計、製造、行銷到後勤物流等整體性服務,強化我國產業在國際間的競爭優勢與策略定位(如圖2-1所示)。國內外供研發與製造能力顧客服務與物流能力國內外應產品創意產品開發生產製造市場行銷品牌推廣通路配送銷售服務顧商以Web為基礎並整合供應鏈、企業資源規劃、顧客關係管理、企業智慧、知識管理等之技術平台圖2-1構成我國成為全球產品運籌中心的主要能力要素二、產業電子化的主要應用內容根據Malecki1的對產業電子化(E-Busieness)的定義,乃以企業而非產業為的觀點出發,他認為企業的有效e化乃為整體產業成功推動電子化的基礎關鍵。因此他認為產業電子化的主要應用範圍係涵蓋了企業與企業間透過企業內網路(Intranets)、企業外網路(extranets)、及網際網路(Internet),將重要的企業情報與知識系統與其供應商、經銷商、客戶、內部員工及相關合作夥伴緊密結合;藉著網路技術的運用,改變原有企業流程,其中主要的技術應用範圍包含:企業流程再造、顧客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企業智慧等,以創造、客1MaleckiIII,M.H.[1999],“IntroducitontoE-business,”產業電子化運籌管理研習營23 傳遞及累積企業價值,其產業電子化(e-Business)的主要應用範圍如圖2-2所示。企業策略管理(企業定位、經營模式)各階商業流程再造與管理知識產生流程之再造與管理國內外供應商Internet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Intranet顧客關係管理主要企Internet業ExtranetExtrane買企業智慧之技術與系統(BI)t主電子化企業相關技術範圍Web相關技術的應用與整合範圍(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圖2-2電子化企業之主要應用範圍示意圖資料來源:修正自IBM綜上,產業電子化的應用範圍主要以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顧客關係管理為主,知識管理及企業智慧管理等為輔。以下將分別說明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顧客關係管理的定義與主要應用範圍:(一)供應鏈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Metz2(1998)將供應鏈管理定義為「一個以整合採購、生產和顧客服務的整合流程以提供顧客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採購、生產和配送等活動;供應鏈管理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次供應商、供應商、企業內部營運、零售商和最終顧客,其中涵蓋了物流、資訊流及資金流。」此外,全球化供應鏈論壇(GlobalSupplyChainForum)的與會成員於1998年時再度修正先前於94年提出的供應鏈管理之定義,試圖賦予供應鏈管理更明確的定義:供應鏈管理乃整合主要企業流程,而這些流程就是整合相關產品、資訊、服務的加值供應商,以提供最終消費者完整的服務。在此本產業電子化白皮書中,對供應鏈的定義為:供應鏈並非僅止於企業間一對一的鏈結合作關係,而是一個整合性的網絡架構,貫穿了消費者到最初供應商之間的所有企業交易與合作流程。我國各主要產業供應鏈管理效率能否2Metz,P.J.,[1998],”Demystifying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yChainMangementReview,WinterIssue.24 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有效提升,將端視各主要產業供應鏈中各成員間的企業流程整合(規劃、採購、製造及配送等流程)及供應鏈流程與主要成員間的相互連結程度。(二)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依據Davenport(1998)的定義,企業資源規劃為一種用於企業資訊整合的科技其核心為資料庫,該資料庫匯集企業內外各種商業活動及相關流程的資料,並運用網際網路讓各單位能迅速連結此資料庫,查詢相關資訊及應用相關程式模組。整體而言,ERP為一組將企業製造、財務、行銷及其他相關功能能達成平衡的應用軟體。對內,它整合企業體內之多元資源,透過系統的最佳規劃與分配達成組織資源的有效應用;對外,它透過網路與系統結合主要的客戶與合作廠商形成水平或垂直整合虛擬企業之全球競爭實體。ERP系統可將企業內行銷、財務、人事、總務及生產等作業之資訊系統加以有效整合,以提升企業的運作效能。(三)顧客關係管理(Custer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顧客關係管理的策略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忠誠且互利的顧客關係,利用資訊系統紀錄客戶資訊並分析顧客的需求,將能提升顧客對企業的信賴並刺激進一步的消費與合作。為提升我國產業建設全球運籌管理中心的能力,顧客關係管理能力將為關鍵,而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將扮演關鍵的推手角色,其透過網際網路蒐集國際買主對從採購、生產到配銷整體運籌服務的需求,並依據需求設計符合其所需之服務,以建立與顧客長期的合作關係。三、產業電子化對我國經濟發展之影響(一)由「製造利潤」轉向「製造與服務利潤」以資訊產業為例,該產業導入產業電子化的相關策略與資訊技術,對該產業將形成許多衝擊,以接單後生產(BuildToOrder,BTO)的作業模式為例,透過電子商務的應用,國際大廠不再根據以往市場預測的方式,預先下單給我國廠商,而是接到客戶或經銷商的訂單後,才下單給我國業者進行生產。我國資訊產業未來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統籌來自世界各地的零件商,並深入歐、美等國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就地組裝配送。此外,其他產業如:服務業、商業、營建業等皆面臨產業環境快速變動、客戶服務要求提昇、時間壓縮、產業全球化和企業虛擬化的趨勢下,未來的競爭基礎將由單純的’’成本優勢’’,轉為’’成本、品質、服務與速度的綜合優勢’’,此意涵我國產業未來的經營利潤來源將由原先的「製造利潤」,擴展為「製造與25 服務利潤」。(二)創造相關產業的商機政府推動產業電子化方案將創造我國B2B電子商務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預估在西元2004年時我國B2B電子商務市場的交易規模將達五百八十七億美元(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2000年3月)。此外,由於產業電子化的推動將順勢為我國相關服務業者如:電子商務及資訊服務業者、軟體業者、資訊與通訊等硬體業者及網路服務業者創造無限的商機與就業機會。上述趨勢對我國整體產業電子化的推動與經濟的活絡實為關鍵注挹。第二節產業電子化發展背景自民國七十年起,政府即陸續推動「產業自動化服務團十年計畫」及「產業自動化十年計畫」,全面性輔導製造業、商業、農業、營建業,進行生產合理化、標準化、電腦輔助工程設計製造及整廠整線自動化,帶動產業設備全面更新、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穩定產品品質,並促進產業升級。近年來每年的自動化設備投資均超過新台幣二千五百億元,自動化設備普及率與自製比率達六五.五%及四七%,我國產業自動化及企業電腦化已提升至相當水準。此外觀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電子商務將蓬勃發展,這種藉由網路快速傳輸能力,所建立起的網路交易制度,可縮短上市時程、降低生產成本、增進交易效率、改善服務品質及提升產業競爭力。下一世紀的競爭將會是資訊、網路應用及電子商務競爭的數位經濟時代,面對這股電子商務帶來之產業革命潮流,我們必須及時跟上,才能掌握國際市場的先機。行政院自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推動方案」(NII)以來,我國網際網路人口已超過三五O萬人,惟除少數資訊業者已配合跨國性公司深入應用企業對企業(BtoB)電子商務外,其餘產業尚未積極進行。行政院鑒於推動BtoB電子商務對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重要性,一方面繼續推動NII計畫建立網路建設、教育及法制等方面之優良環境;另方面將原核定之「產業自動化計畫」擴大為「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除繼續推動生產、倉儲、運送及銷管四方面之自動化工作外,並選擇重要行業積極推動供應鏈及需求鏈的電子商務。相信藉由本方案之推動,不但可大幅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可逐步將我國由目前之個人電腦世界中心提升為以電子商務為基礎之全球運籌管理中心。一、推動產業電子化之意義與基礎回溯我國產業近廿年的發展歷程,競爭基礎由代工產業所強調的製造效率轉變為全球分工產業的加值服務。在整體產業經營環境的演進過程中,產業的26 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競爭基礎與經營方式也隨之改變(如圖2-3所示)。產業專業代工國際分工1990年以後競1970~1990全球運籌爭優勢來源1970年以前製造管理■生產效率■成本控制(人力和製造成本)製造與配銷管理■生產效能■資本/技術的投資與管理管理■整合性供應鏈與運籌管理規劃與管理的效能■專業知識的創造與流通產業經營發展趨勢圖2-3我國產業發展與競爭基礎未來我國產業在面臨工資上漲、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原料補給線逐漸拉長及顧客需求變化快速的種種考驗下,如何規劃我國產業競爭力提升之策略並建構全球運籌管理能力,將是我國產業所必須面對的挑戰與追求的目標。若政府若無法預先研擬正確回應之策,恐將撼動我國產業既有之競爭基礎。我國製造業作為推動全球運籌管理模式之先驗產業,在全球製造生產及當地組裝配銷所累積的快速回應能力,自然促使其成為全球價值鏈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以PC產業為例,對於多變化且產品壽命週期短的PC產業,國內具有完整的相關產業群聚(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成功地吸引了我國相關資訊產業聚集),連成上、中、下游的完整的合作網脈,無形中提升了PC產業的供應鏈管理的效率。此外,加上台灣高科技廠商生產專業化,專注生產一到兩項產品,善於靈活彈性應變,具有相對的優勢,可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價格能力,成為全球半導體及電腦週邊產品的生產重鎮,也是全球高科技零件最大的供應國,堪稱是美日電腦工業的生產中心,及高科技產業的延伸點。由於各國社會及經濟條件及競爭利基不同,許多跨國性的企業基於比較利益法則,往往採行國際分工的生產模式,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服務的競爭力。以台灣和大陸為例,企業多半在台灣進行產品研發及設計等工作,在大陸設廠進行製造生產後再將產品銷往歐美等國,以降低成本提昇競爭力。此外,各國的經濟環境與資源稟賦不盡相同,產品價值自有差異,為降低產品的進貨價格並提昇產品供貨效率,企業多採行跨國採購。未來我國希望成為以電子商務為27 導向之全球運籌管理中心,應結合國內物流服務業、商業及製造業積極佈建資訊與通訊網路及應用電子商務及全球運籌管理之相關軟、硬體,以提昇我國產業之全球運籌與顧客服務能力,強化我國產品的附加價值。二、現階段各產業推動電子化的障礙為研擬完備的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必先瞭解我國推動產業電子化的相關障礙並在方案中擬定相關的配合措施,以降低產業在推動電子化時所可能遭遇的問題,進而有效提昇各產業推動電子化時的效率,茲將我國產業所面臨的主要障礙分析如后:(一)企業的高階主管尚未知覺e-Business所能帶給企業的策略性利益。(二)我國除資訊產業以外,運用資訊電子化的情況並不如預期的理想。(三)缺乏獎勵措施與完整之推動機制。(四)缺乏建構e-Business的專業資訊顧問及導入人才。(五)國內缺乏e-Business的應用案例,作為培植專業人才及企業應用示範的基礎。綜合以上所述,各產業應依據推動電子化的策略與遠景及現行推動障礙,積極研擬各產業之電子化推動計畫架構,以為未來各產業的電子化推動方向領航,其中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的共同目的為:(一)建立我國產業界對建構e-Business的認知與信心,並提昇我國產業在全球數位經濟環境中的競爭力,以塑造我國積極提升產業數位競爭力的國際形象。(二)初期以資訊電子業為推動電子化的重點產業,作為其他產業推動電子化時之示範產業。(三)研擬產業電子化之相關獎勵與輔導措施,以吸引並協助我國主要產業內之相關企業進行電子化流程的改造。(四)結合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進行國內外E-Business典範案例之研究,並將的研究成果作為培養我國產業電子化相關之管理與資訊技術人才及產業應用示範的基礎。第三節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之內涵行政院於八十八年六月三日通過「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除繼續推動生產、倉儲、運送及銷管之自動化外,並選擇重要行業推動企業間電子商務。28 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本項方案之推動一方面建立自動化及電子化相關之網路、教育及法制優良環境;另一方面藉電子化提升產業競爭力,使台灣成為國際電子商務導向之高科技產品供應中心。一、推動方案之目標(一)推廣五萬家企業、二百個體系以上,深入應用BtoB電子商務,提升產業競爭力,其中至少八O%為中小企業。(二)優先完成資訊業BtoB電子商務示範體系。(三)針對目標產業,積極發展產、儲、運、銷模組及其整合技術,建立示範點四十處;另於五年內自製造業、商業、金融證券業、農業及營建業等產業,輔導二千家廠商建立整體自動化之能力。二、推動方案之策略(一)由民間部門主導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之發展,政府應儘量減少限制,但應積極建置電子商務所需之法制環境及網路建設。(二)以資訊業做為推動之標竿,規劃完整之整體推動計畫,並藉推動實務過程解決相關問題,建立推動模式,再推展至各重點行業,相關之硬體建設、法令建置及金融、賦稅配合措施,應配合標竿計劃之時程同時完成。(三)政府應與國內外大企業共同努力,以提供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獎勵措施及制度面的建立等方式,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參興。(四)由政府部門率先建構在網路上採購及提供資訊之機制,以帶動相關產業之參與。三、推動架構與分工(一)設立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並成立指導委員會及民間諮詢委員會,下設產業自動化分組及產業電子化分組,選定製造業、商業、金融證券業、農業、營建業、政府部門(含國營事業)為推動範圍,其整體架構如圖2-4:29 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即電子化推動小組委員會召集人:楊政務委員世緘副執行秘書蔡所長新源委員:有關部會副首長執行秘書黃處長重球民間諮詢委員會副執行秘書柯副執行長志昇工作小組/工作會議製商金農營政配造業業融證券業建業府部門合措施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商業司業財政部行政院農委會內政部營建署行政院工程會政府相關單位圖2-4產業電子化方案推動組織架構(二)分組分工:1.製造業由經濟部工業局負責。2.商業由經濟部商業司負責。3.金融證券業由財政部負責。4.農業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負責。5.營建業由內政部營建署負責。6.政府採購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負責;國營事業由經濟部、交通部負責。上述各重點產業電子化計畫之內涵、策略、目標及行動概要檢附於附件一。四、推動方案之推動方式(一)籌備成立推動小組並訂定「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設置要點」30/////// 第二章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報院核定。(二)推動小組立即提出推動資訊業電子化之整體計畫,並積極推動。(三)由各產業主管機關儘速研提中程計畫,送推動小組審核後報院備查。(四)由本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研提政府採購電子化推動計畫,送推動小組審核後報院備查。(五)配合措施(詳見第三章)由推動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督促各相關主管機關執行。本方案自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起實施,至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共計五年六個月。31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第一節獎勵與輔導配合措施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推動方案依據過去輔導產業之經驗,研提下列獎勵配合措施,這些措施先以資訊業為推動標竿以建立推動模式,再積極推展至各重點行業。(一)租稅獎勵:運用「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六條規定辦理,內容如下:1.公司投資於電子化支出金額適用於研究與發展、人才培訓之支出,其支出金額百分之二十五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2.上述抵減額度於當年度不足抵減時,得在以後四年度內抵減之。3.有關投資抵減之適用範圍、施行期限及抵減率,由行政院定之,並每二年檢討一次。(二)優惠融資:由行政院開發基金提供部分資金配合銀行辦理下列優惠融資,以協助廠商購置自動化機器設備及導入電子化所購置之電腦軟硬體。1.「購置自動化機器設備優惠貸款要點」(第九期):總額度為新台幣600億元,每筆貸款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百分之廿五,由本國銀行承貸銀行出資百分之七十五,搭配貸放或以補貼利息方式擇一辦理,貸款風險由承貸銀行承擔。貸款利率按交通銀行基本放款利率減年息2.125%機動計息。2.「輔導中小企業升級貸款要點」(第八期):總額度為新台幣300億元,每筆貸款由行政院開發基金出資四分之一,承貸銀行自行出資四分之三,搭配貸款或以補貼利息方式擇一辦理;貸款利率按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基本放款利率減2%機動計息。(三)技術發展:運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業界科技專案」及工業局工業合作〈ICP〉技術引進等方式支援相關單位進行自動化及電子化有關技術開發。(四)人才培訓:運用工業局現有之「加強資訊軟體人才培訓方案」、及「產業電腦化規劃及應用軟體設計人才培訓計畫」等,培育各產業界工程師級自動化及電子化之系統規劃、設計及系統整合人才。(五)產品開發:1.以「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辦法」及「鼓勵民間事業開發工業新產品辦法」,提供補助款及配合款鼓勵民營企業研究開發電子化及自動化產品(主導性新產品開發經費50%由政府提供補助款,其餘款項由政府提供配合款,分期攤還;工業新產品開發經費50%由政府提供配合款,分期攤還,其餘款項由申請廠商32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自行負擔)。2.運用「軟體工業發展五年計畫」協助軟體業者,開發電子化相關應用軟體。3.運用「業界科技專案」協助企業開發自動化及電子化相關系統產品。第二節產業電子化相關法規電子化與電子商務法規由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小組(簡稱NII小組)NII推動方案下的NII法制工作推動小組,負責檢視企業自動化與電子化推動過程中須排除的法律障礙及應增加的新的法規,以加速電子商務的推展,提昇整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由於電子商務的法律環境有賴健全的NII法制環境,因此,本文將先從NII基礎建設法律環境面談起,再切入產業電子化的資訊流、金流、物流三大構面(參圖3-1),介紹健全電子商務環境所涉及的法律規範與現階段之因應措施。態務政府對企業服務(GtoBService)企業對消費者服務(BtoCService)企業對企業服務(BtoBService)EC境資訊流金流物流活絡資本獎勵措施電信自由化網路安全與犯罪防治資訊智財權規範消費者保護電子簽章身分認證與電子文民間自律件效力I礎設圖3-1電子商務法制架構圖一、NII基礎建設法律環境電子商務之推動,必須有良好之基礎環境加以支持,而基礎法制議題包括資訊基礎環境建設、資訊安全相關加密技術、認證機制與管理、電子簽章與電子文件法律效力、網路犯罪防制與網路通訊監察問題等國家政策與基本法律之訂定;以及有關網路著作權、網域名稱系統管理、營業祕密等資訊智財權保護規則。此外,建立使用電子商務信心之措施,包括消費者保護、隱私權保護、電子商務相關業界之自律措施、中小企業之法制輔導等,都是推動電子商務,不論是B2C或B2B都會共同面臨之法律議題。自NII法制推動工作小組成立以來,相關法制共已檢討24項法律11項行政法規,重要內容簡介如下:(一)電信網路建設法規NII建設的基礎在於網路建設,欠缺網路的鋪設,所有的目標與策略都無從落實,因此,積極推動電信自由化,加速寬頻通信網路的建置已經成為我國33 NII建設推動的首要任務。為此,電信法與有線廣播電視法已先後在88年完成修法,允許電信與有線電視業者跨業經營、開放有線電視雙向傳輸、開放有線電視業者自行鋪設線路、開放有線電視幹線出租等。(二)網路安全與犯罪防治網際網路盛行之後,相關的網路犯罪亦隨之興起,從色情網站林立、網路誹謗案件發生、散播電腦病毒、入侵電腦竊取資料或變更他人的電腦資料、網路購物詐騙等,讓社會大眾憂心網路應用普及的同時是否也引發新形態的犯罪,現行法律是否足以對網路犯罪的行為加以規範。現行刑法已在86年10月修正,對於目前常見的網路詐欺、竊取資料檔案、網路入侵與資料篡改、散播電腦病毒等行為均明訂處罰的依據,是目前遏止網路犯罪的最重要之規範。(三)網路資訊智財權保護鑑於網際網路上流通的資訊係以數位形式呈現,具有相當容易拷貝流傳之特性,建立網路資訊流通的智慧財產權規範即為刻不容緩,因此保障文學、藝術、科學創作的著作權法、處理網域名稱與商標或產品服務名稱衝突的商標法與公平交易法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在以往高科技產業一再重覆上演的專利追索事件也逐漸在網路產業浮現,預計電子商務的專利糾紛案例將隨電子商務營業金額的提昇快速竄升,業者須及早因應準備。(四)消費者保護根據各種網路使用者調查一再透露網路購物者最關心的議題在於網路的安全以及個人上網資料的保護,因此主要規範網路個人資料蒐集利用範疇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保障消費者購物權益與交易秩序建立的消費者保護法、公平交易法就成為建立消費者購物信心的重要基礎。其中消費者保護法與公平交易法大致足以因應網路發展,暫無任何修正調整計畫。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案則在立法院審議中。(五)民間自律規範在科技發展與應用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法律調整腳步經常無法滿足科技發展與應用的需求,而網路秩序的架構與建立在層出不窮的現實糾紛中又凸顯出其不可或缺性,為彌補科技與法律規範間的斷層,民間團體或是產業的自律規範是彌補法律不足的可行方案之一。為鼓勵並促進民間業者團體積極加入,經濟部商業司於八十八年五月廿七日舉辦「電子商務業者自律公約草案」座談會,邀請眾多電子商務業者共同討論,完成電子商務業者自律公約草案初步研擬,後續將規劃進行相關活動;經濟部商業司基本立場為:政府並非位居主導34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角色,而是藉此拋磚引玉,鼓勵相關民間業者自發建立眾多民間自律組織,以建立消費者可資信賴的電子商務環境。二、電子商務相關法規產業電子化除了B2C、B2B電子商務共同面臨的基礎法制問題外,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中,每筆交易均包含三個層面,資料加值與傳遞之「資訊流」、交易款項轉帳支付的「金流」與貨物配送之「物流」,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以下就該三層面分述相關之法律議題:(一)資訊流企業電子化的交易過程中,由於交易夥伴彼此有密切的交易關係,於雙方同意以電子化往來簽訂契約、交換資訊,即得先以契約規範彼此之間相關的法律關係、解決許多電子化法律問題。然而,所有交易的訊息都透過網際網路完成時,電子形式的文件在法律上效力的確認、生效時點之認知、認證單位之使用等等,以及將來糾紛發生時能否成為法院接受的證據,這些就成為電子商務推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建立安全機制及可信賴之網路環境,確保資訊在網路傳輸過程中不易遭到偽造、竄改或竊取,且能鑑別交易雙方之身分,並防止事後否認已完成交易之事實,必須推動安全電子交易系統。政府及民間企業現前均致力於利用現代密碼技術,建置各領域之電子認證體系,提供身分認證及交易認證服務,以增進使用者之信心。傳統之通信及交易行為,係以書面文件(如契約書)及簽名、蓋章來確定相關之權利義務,在網路環境中,電子商務必須依賴電子文件及電子簽章作為通信及交易之基礎。在網路上進行傳輸的電子文件及電子簽章,於現行法上並無法符合有關「書面、簽名蓋章」要式行為要求,所以電子文件及電子簽章在現行法律規範下並無法突破這些限制障礙。要解決這個重要問題,世界各國均訂定電子交易法或電子簽章法賦予電子文件及電子簽章其法律效力。而為積極因應國際趨勢,我國行政院亦早已開始進行電子簽章法之研擬工作:行政院首由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進行數位簽章法之前瞻性研究;而後,行政院NII小組為建立電子簽章法制,裨益電子商務發展,決議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會同行政院法規會、法務部、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工研院電通所、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及有關學者專家組成研擬小組,進行電子簽章法研擬工作。研擬小組於86年1月成立,經參酌美國、德國等主要國家之立法經驗,以及參考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及歐聯「電子簽章法指令」等國際組織訂定之電子簽章立法原則,完成「電子簽章法」草案擬具,陳報行政院,本草案於八十八年十二月廿三日第二O六一35 次院會正式審議通過「電子簽章法」草案,並送至立法院進行法案審查。電子簽章法草案立法目的為:推動電子交易(當事人以電子方式相互作用所完成之行為)之普及運用,確保電子交易之安全,特制定本法。而主要立法內容將規範電子文件及電子簽章之使用,建立電子認證制度,增進電子通信及交易之安全,律定電子文件電子簽章其法律效力,訂定電子通信及交易收發文時間與地點之推定準據,並規範憑證機構管理機制,進一步促進我國電子化政府及電子商務相關應用。電子簽章法草案之重要立法原則可歸納如下:1.技術中立原則:任何可確保資料在傳輸或儲存過程中之完整性及鑑別使用者身分之技術,皆可用來製作電子簽章,並不以「非對稱型」加密技術為基礎之「數位簽章」為限,以免阻礙其他技術之應用發展。本草案爰採聯合國及歐盟等國際組織倡議的「電子簽章」(electronicsignature)為立法基礎,而不以「數位簽章」(digitalsignature)為限,以因應今後諸如生物科技等電子鑑別技術之創新發展。利用任何電子技術製作之電子簽章及電子文件,只要功能與書面文件及簽名、蓋章相當,皆可使用。2.契約自由原則:對於民間之電子交易行為,宜在契約自由原則下,由交易雙方當事人自行約定採行何種適當之安全技術、程序及方法作成之電子簽章或電子文件,作為雙方共同信賴及遵守之依據,並作為事後相關法律責任之基礎;是以,不宜以政府公權力介入交易雙方之契約原則;交易雙方應可自行約定共同信守之技術作成電子簽章或電子文件。另憑證機構與其使用者之間,亦可以契約方式規範雙方之權利及義務。3.市場導向原則:政府對於憑證機構之管理及電子認證市場之發展,是以最低必要之規範為限。今後電子認證機制之建立及電子認證市場之發展,將由民間主導發展各項電子交易所需之電子認證服務及相關標準。(二)金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利用網際網路電子傳輸的商業交易將持續成長。因此如何提昇國內金融市場資金移轉之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加強金融服務,提昇國內金融業之國際競爭力,並提供產業經濟、安全、快速、便利、自動之資金交易模式,是我國推動金融業電子化之重點。我國金融機構在民國七十三年即開始進行業務電子化及資訊化的推動,除了運用封閉式網路進行日常一般含清算、訊息傳送的作業流程外,並陸續進行36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各項金融服務的金融自動化。同時在主管機關的主導下,責成財金資訊公司制訂國內金融EDI訊息標準及建置完成金融EDI共用系統,提供包括稅費繳付、商業付款、轉帳、企業內部資金調撥、信用狀申請、通知及金融相關訊息等傳輸交換,使企業得在封閉式網路環境中完成企業對企業交易付款,提升企業自動化作業效能,奠定電子商務企業端對企業端(B2B)及無店鋪銷售時代付款作業之基礎。目前電子銀行共用封閉性網路主要服務對象為國內金融機構與企業,未來除加強對國內企業之推廣,並可朝向與國際性網路連結,提供國際間支付作業的服務,使金融電子資料交換之應用,從國內企業間之交易關係擴及全球。而為了開放網路跨行資金移轉之可行性及兼顧網路開放環境下金融支付之安全考量,財政部金融局於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五日制訂「金融機構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做為落實推動金融業辦理電子銀行業務資訊安全之基本要求;同時配合網路銀行的開辦,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廿五日頒佈「個人電腦銀行業務及網路銀行業務服務契約範本」,做為網路銀行業務開辦之基礎規範,目前並已正式核准財金資訊公司開辦網路銀行共用系統作業。未來將在安全無虞及保護存款人權益之兩大前提下,推動網路銀行業務,同時隨著技術進步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應適時檢討安控基準之作業要求,架構開放有序之規範,協助業者積極發展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之相關應用,提供助於各產業發展之電子商務金流環境。為期加速提昇國內金融、證券、關貿及保險等產業所提供電子網路服務之品質,因應金融業進行網路金融交易作業安全需求,並降低網路認證之營運成本、提昇市場競爭力,財政部目前已同意財金資訊公司、關貿網路、台灣證券交易所及台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共同合作成立台灣網路認證股份有限公司,專責辦理網路電子認證業務,作為財金界共用之認證作業專責機構。未來在不妨礙市場機制自由運作之原則下,財政部將樂見其金融認證業務之推動。此外,為因應電子商務交易中小額付款機制之需求,發展現金儲值卡以取代小額現金之使用,財政部於民國八十八年九月核准Mastercard國際信用卡組織之MONDEX現金儲值卡在台之試辦作業,除解決持卡人找零之困擾,減少整體社會小額現金處理成本外,更可滿足電子商務發展小額付款之需求。另針對網路上各種新興支付工具所涉及之金融監理問題,財政部目前亦研擬銀行法修正草案,納入儲值卡的相關規範,做為未來開放儲值卡及電子貨幣及相關管理辦法之法源依據,該草案目前已送立法院審議中,未來並將持續針對法規相關管理規範有所不足之處持續檢討及修正。再者,電子商務潮流所形成的金融服務整合、異業結盟、競爭者與合作夥伴的重新洗牌,亦使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為因應未來網路金融服務整合及金融機構合併之趨勢,目前財政部金融局已針對金融服務跨業經營與合37 併相關法規進行研擬與修正,在網際網路打破既有行業藩籬之際,未來更應朝向全面的整合與開放努力。另外,基於銀行為特許行業,以及銀行在整體金融穩定的重要角色,銀行法相關法規對銀行轉投資有諸多限制,為配合電子商務產業發展之需求,如何調整此類法規,都將為促進網路金融發展不可忽略之議題。(三)物流在分秒必爭的數位經濟時代,物流的流暢與便利,將是電子商務經營的決勝點,如何配合電子商務物流的需求調整現有運輸法規,便利物流業者的用地取得並享受相關的優惠措施即為重要課題。此外,隨著國際物流服務業蓬勃發展,為吸引外商來台設置據點,經濟部向行政院提出「國家物流發展政策」草案,希望透過土地規劃、交通便捷等措施,整合國際運籌、區域產銷、都市消費物流,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物流運籌中心。其中牽涉到用地供應、交通、通訊、物流體系等部分,則由各主管部會提出具體執行措施。首先,有關倉儲用地取得,相關法令散見於「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都市計畫法臺北市施行細則」、「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工商綜合區開發設置管理辦法」、「物流中心業倉儲批發業軟體工業財務及事業計畫審核要點」、「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有些法規未明確界定物流中心是否得直接適用該法令,因而未來對於物流中心土地之取得與其適用性,政府部門將與業者進一步討論修正規範,以有效帶動相關行業之發展。其次,在運輸管理方面,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由地方政府制定如「臺北市大貨車及連結車禁止通行範圍及路線」等相關規範,但為考慮物流業者之權益,未來政府得參考日本「流通業務市街地整備法」建立相關之配套措施,期能同時達成提高貨物流通機能與都市內道路交通順暢之政策目的。另外,國際物流中心的相關議題上,現存問題包括︰(1)營運時間受限於海關辦公時間。根據保稅倉庫設立及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貨物進出保稅倉庫,應在海關規定之辦公時間內為之,造成廠商運作之不便。(2)營運成本,依「海關徵收規費規則第五條」規定,貨物須運離管制區外進出不同碼頭時,則海關須派員押運,並收押運費,造成廠商成本之增加。目前高雄港考慮以泊船方式來突破,以及設置高架道路將各港區加以連接,不僅可掌握時程,亦可解決押運問題。(3)海關作業程序方面,依「海關管理貨櫃辦法第六條」之規定,轉口之貨櫃須加裝、分裝或改裝者,應事先以書面載明貨櫃號碼、封條號碼及貨物品名、數量,向海關申請,不適合物流中心營運特性;且物流中心之理貨作業屬日常例行工作,若每日皆須經海關核准後才可為理貨作業,將造成時間及成本之浪費。38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針對上述相關問題,財政部關稅總局已初步研擬「物流中心貨物通關辦法」,目前呈財政部審核中,依據此辦法,業者將可從事國際物流中心進、出口及轉運物流;提供較保稅倉庫設立及管理辦法更優惠的條件,包括准許物流業者實施自主管理,以及電腦與海關通關資料連線等,達到貨物隨時到、隨時通關的快速通關服務。同時,為鼓勵企業申設物流中心,財政部亦提供物流業者有利的租稅優惠,物流業者轉手銷售的貨物,不管是出口或內銷,其所得的計算一律按轉手銷售額的千分之三計算,業者不必按全額報所得稅。最後在獎勵部份,目前所引用之投資抵減辦法為「民營批發業零售業及技術服務業購置設備或技術適用投資抵減辦法」,除了批發行之物流公司勉強可列入「批發業」而加以適用外,專業物流公司則因其開立發票之內容並非「銷貨」而係勞務收入,且非屬「批發零售」,亦非屬「技術服務業」,故均無法適用本辦法。為達成前揭政策性目標及各業別間之公平待遇,並避免租稅政策左右其經營型態。經濟部商業司正在研擬草案,欲將物流業納入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中;若物流業能順利納入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中,則得享有營利事業所得稅或綜合所得稅之抵減(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八條)。在快速變遷的網路世紀,掌握新技術、新產品、產業新生態已經成為參與數位產業革命者不可或缺的生命內涵;就產業電子化新模式所激盪的新興法律問題,政府將持續觀察國際趨勢與國內業者之需求,釐出清晰的遊戲規則供業界遵循,暢通邁向國際競爭的坦途。第三節標準的研究與推動在數位經濟的時代中,產業內各企業在其供應鏈中及跨供應鏈間與其交易夥伴進行電子商務時,面臨比從前更殷切的電子化資料交換的需求。舉凡產品編碼、產品分類、商業往來交易資料交換及交易流程等構面若能有業界共通之規範或標準,則可加速資料交換與資訊共享,簡化電子化作業時企業間與企業內資訊流整合,使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更能落實。行政院於八十八年六月間核准通過「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後,使得過去各產業界所推廣的電子資料交換(EDI)產業標準研訂與推動業務,將走向更寬廣的電子商務領域。政府目前推動中的各項電子化專案,如商業加值網路推廣及資訊業電子化計畫等,都需要B2B訊息交換相關標準做為架構的核心。在傳統EDI時代,有聯合國的UN/EDIFACT及美國ANSIX12兩種標準在歐洲及美洲被各產業廣泛使用,現在這兩種標準已趨近於合流,逐漸以聯合國UN/EDIFACT的電子商務標準為主軸。目前國內於金融、關貿、航港、工業、商業及環保等有關的交易訊息交換標準,都是以UN/EDIFACT為基礎而研訂。過去數年中除陸續完成必要的金融、關貿與航港相關訊息交換標準外,亦針對39 電子業、圖書業、IC業、流通業、製造業等產業研訂必要的商業文件表格及相應之訊息交換標準,並進行應用輔導與推廣。在早先的EDI應用環境中,封閉型的加值網路是傳遞電子資料的主要平台,現階段專屬型網路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已走向開放式的網際網路應用環境,所以傳統的EDI訊息交換標準,也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走向EOI(EDIOverInternet),進而發展至以XML為基礎,定義交易過程中之必要文件與資料交換格式,透過網際網路交換資訊。由於以XML為基礎之傳輸架構與平台仍在加速發展中,許多產業為能充分運用彈性的電子式資料交換及網際網路傳輸的好處,不得以先行研訂XML/EDI之過渡性標準。自一九九九年九月起UN/EDIFACT及OASIS聯盟,一同強力主導新一代電子商務標準傳輸之架構和平台(Framework)ebXML的制訂工作,未來極有可能將逐漸取代現有的BizTalk(Microsoft)、eCo(CommerceNet)、cXML(CommerceOne)及RNIF(RosettaNet)等不同的XMLFramework。一、推動策略與行動方案我國在推動產業電子化標準時,宜以各垂直產業的應用標準為主體。以XML為基礎之標準應為產業電子化標準的核心,並遵從UN/EDIFACT及OASIS組織所發展之ebXML架構,逐步進行各產業EB/EC標準之研訂與推廣。產業EB/EC標準之研訂與推廣應為民間自發性的行為,根據商業利益而自行由眾多供應鏈規範逐步形成業界共通標準,並持續維護與修訂。政府資源僅用於XML相關基礎研究,追蹤國際發展趨勢,研析關鍵技術並引介國內,及對各產業初期之輔導與帶動。至於應用電子化標準並連結於企業後台資訊系統之中介軟體、伺服器、轉譯器或其他應用工具則應鼓勵國內民間軟體業者自行研發或引進。綜合而言,我國推動電子化標準之策略與行動方案可歸納為下述各項:(一)整合產業電子化標準相關之主管機關的權責與資源(二)以產業組織為推動動力1.成立各產業標準發展及應用之推動組織,包含營業、採購及資訊各類人員2.結合國內各相關標準推動機構,整合資源(三)以既有經驗為發展依據1.參考各類型標準之國際現行規範2.以各產業中國際重要買主及供應商之現行資料交換方式及未來趨勢為我國推動依據3.持續追蹤國際相關標準組織各項標準制定之內容及發展趨勢,並作國際交流40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四)以業者需求為執行重點1.研究各垂直產業之電子化應用標準,包含產品編碼規範、產品分類規範、商業交易資料交換標準及通用介面流程標準等2.界定不同產業中各企業應用標準之共通需求3.界定按個別產業特性及產品分類特性所引發之標準需求及推動重點4.排定需求優先順序及推動工作優先順序(五)落實標準推動成效1.針對各產業領導企業之經營者及高階主管進行觀念廣宣2.針對各企業標準應用及執行人員作觀念廣宣與系統應用之教育訓練3.針對各資訊軟體廠商作XML相關工具開發及資訊系統整合之教育訓練4.針對顧問界作流程整合及標準應用教育訓練二、執行方式目前全球以XML為基礎之垂直產業電子化標準計有RosettaNet(資訊與電子)、AIA(航太業)、SWIFT(金融業)、ACORD(保險業)、OTA(旅遊業)、以及HL7(醫藥業)等。其中RosettaNet由於有最為嚴謹之方法論、最完整之研發過程與最齊備之文件、資料、與介面流程之資料庫和產品編號及產品分類字典,亦已發展完成資訊傳輸架構與平台,可與多種中介軟體(Middleware)相容而能實際整合於企業後台資訊系統,進行實際之資料交換和流程整合的B2B電子商務,故成為其他多個產業爭相借鏡之依據。由於我國經濟結構傾向於外進,產業內各企業規模多為中小型,在以國際化為導向、資源有限且時間緊迫情況下,建議參考RosettaNet標準發展模式及其各種既有資料庫內容,根據我國各產業所界定之供應鏈流程特性和標準需求,進行修正與研訂,則可爭取時間並節省資源。具體而言我國製造業及商業各產業在推動電子化標準時,可參考下述方式進行以因應短期和長期標準研訂與推廣之需求:(一)轉換傳統EDI標準為XML標準將既有之EDI訊息語意(Semantics)抽出,成為XML文件內容,並遵照XML資料格式定義(DTD)規則予以定義為標準化格式。此種XML/EDI過度性標準成為發展XML/EDI轉譯器(Translator)之基礎。現有透過EDI訊息作交換資料之企業可藉由XML/EDI轉譯器及XMLServer和新企業夥伴作以XML為基礎之資訊交換。亦可以透過現存各加值網路公司(VAN)或應用軟體租賃服務公司(ASP),由其所提供之XML/EDI轉譯器及XMLServer和非EDI使用夥伴作XML41 資訊交換。如此可以使各企業選擇目前最適用之標準和不同性質體系夥伴作電子商務連結。(二)由流程面切入規範業界供應鏈流程,界定與交易夥伴各作業之介面流程(PartnerInterfaceProcess),定義其間所需標準化之關鍵文件(DTDs)與資料(TagNames及NameSpace)種類。確實研訂出XML對XML之資料交換標準,始可真正享有XML彈性、快速、簡單又便宜之資料交換的優點。(三)成立各產業統一的電子資料庫索引典(Repository)及字典(Dictionary)為避免產業中各供應鏈體系定義不同DTD及PIP,未來形成混亂而難以跨體系溝通,有必要於開始就訂定各產業統一的資料庫索引典,其中包含DTD及PIP。各產品編碼規範及分類規範亦須為業界通用者,且與聯合國相關組織之編碼系統對照。資料庫索引典及字典之各項資料須依據國際標準發展趨勢之變動或業界作業流程的改變而隨時修正和更新。第四節人才培訓企業推動電子化,各階層人員作業方式受到劇烈變革,企業主經營理念發生改變,採購、行銷、人事管理等現職人員工作方法亦全然革新,與傳統企業運作模式相比較,電子化後的企業流程講求快速、效率及精簡,企業須以改造的理念,積極教育與訓練現職人員具備電子化作業能力,不推動產業電子化,企業將無法順利再造與轉型。政府對產業電子化已有相當完善的規劃計劃,並積極推動5萬家企業,深入應用電子化管理與資訊技術,以平均每家企業指派8人次接受電子化培訓來預估,總共需培訓之企業現職人員高達數10萬人次,不可謂少數,故應立即推動人才之培訓作業,分階段利用政府及民間培訓資源,以培養產業電子化所需之龐大人力。一、培訓需求預估配合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人才培訓配合措施將自製造業、商業、金融業、農業及營建業等民間產業及政府採購體系,共計推動5萬家企業、200個體系,共計培訓產業電子化過程中所殷切需求的在職專業人才約33萬人次,國內各產業電子化之人力培訓需求推估如下表:42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表3-1國內各產業電子化之人力培訓表上表之推估方式是針對各產業,調查該產業應先期導入產業電子化之大型及中型廠商之數量,再根據各產業特性、規模及國內外推動產業電子化之經驗來計算需導入之應用系統模組數量及所需人力,培訓人員分為應用人才及規劃推動人才二類,應用人才培訓係指對企業內各類職務(如採購、出納、人事、倉管、會計、製造、行銷…等)之現職人員,實施各類職之應用系統的操作訓練,而規劃推動人才培訓則針對負責規劃推動產業電子化專案及導入應用系統之中高階資訊及管理現職人員,施以產業電子化之專業訓練。由於產業及企業規模之不同,導入之應用系統模組數量及所需之人力數額即有不同。二、培訓目標依前述未來培訓需求預估,各產業未來五年共需培育約三十三萬人次之在職人員,以因應企業電子化所需,而在政府所扮演之角色,為負起領導及催化的責任,可為民間企業承接起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培需求,其餘部分則可透過各產業之企業內訓或客戶服務等形式完成,故在實際推動面,各產業之主管機關應依年度預算並參酌各產業人才需求來規劃實際執行培訓之目標量。初估培訓量如下表所示:表3-2產業電子化人才培訓量估算表三、培訓計畫產業電子化的推動,亟需優秀人才的投入,就人才培訓而言,企業內不同階層人員需接受各種不同的電子化訓練,產業電子化人才培訓的定位即為培訓43產業別目標廠商(家)應用人才規劃推動人才合計人次製造業5,50072,50014,50087,000農業7005,3001,7007,000商業20,000126,00041,000167,000營建業1,00018,5002,50021,l000金融業3007,4002,60010,000政府採購12,50025,00013,00038,000合計330,000主管機關人才培訓計畫名稱培訓量(人次)經濟部工業局製造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30,000農委會農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2,000經濟部商業司商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18,000內政部營建署營造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5,000財政部金融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5,000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10,000合計70,000 各產業的各階層現職人員,使企業有能力規劃、推動、建置及操作電子化管理與應用技術,並配合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之執行。行政院目前正在推行的加強資訊軟體人才培訓方案,是為第二專長訓練,所培訓的各類初階程式設計師,經就業輔導就業後可進入各產業服務,成為基層資訊技術人才。電子化應用專業顧問及服務公司(ASP)可協助提供產業電子化所需的方法、工具、技術與經驗,但顧問及服務公司的不同階層人員亦需接受各種不同的訓練,雖然訓練項目部分與產業電子化訓練相同,但亦有相當大的差異性,目前政府部門如工業局已有相關人才培訓計劃在進行此方面的人才培訓。四、培訓類別人才類別定義如下:(一)電子化輔導顧問人才1.輔導/顧問有實務經驗者,培訓其養成顧問輔導職能,協助產業電子化之顧問、諮詢與推動。(二)電子化規劃建置與推動人才1.企業負責人或高階決策主管企業主管,透過研習瞭解企業導入電子化的策略方法與宏觀架構,及如何建構企業電子化團隊…等。2.專案經理企業內現職電子化專案管理人員,訓練使其具備協調公司內外部資源,選擇最佳化方案的專案提案和管控能力。3.規劃/導入顧問師企業內現職人員,訓練使其有能力從事各類應用系統的規劃與導入(如ERP規劃/導入、網路安全規劃/管理、…、及其他資訊技術的規劃與導入)。4.系統開發工程師企業內現職人員,訓練使其有能力從事企業內部系統開發、維護與管理。5.系統整合工程師企業內現職人員,訓練使其有能力從事企業內或企業間系統、流程與資料的整合、運用與分析。(三)電子化應用服務人才1.電子化系統應用師企業內現職人員,訓練使其有能力從事各類企業內部應用系統的操作與實務應用(如ERP應用與操作實務、SCM應用與操作實務、CRM應用與操作實務、…、及其他應用系統的操作實務)。2.電子商務系統應用師44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企業內現職人員,訓練使其有能力從事電子商務流程整合及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五、實施方法與策略(一)電子化人才培訓委員會由各產業別主管機關或受委託之電子化人才培訓規劃管理單位,邀集相關產官學研代表,分別成立各產業別電子化人才培訓委員會,研訂各產業別之電子化人才培訓執行方向。並於各年度召開相關委員會議,針對各年度之執行成效及下年度執行工作提供建言。為落實人才培訓之成效,並成立各產業別之電子化人才培訓推動工作小組,結合各相關產業公會及地方政府之各產業推動組織,協助調查各產業之人才以及培訓需求,並瞭解地方性需求差異,以研訂或修正培訓方向及作法,供委員會核定執行計畫內容之參考。(二)計畫規劃與管理為求各培訓執行單位達到一致之培訓品質要求,委由專業機構執行計畫規劃與管理工作,以進行各協辦培訓單位之協調與訓練督導;並定期查核各單位執行成效,以及學員培訓成效追蹤調查,並加以記錄,以作為次年度申請審查之參考依據。為使各執行培訓單位或有意申請為培訓單位所屬電子化師資,其素質及教學內容達致一定水準,針對各培訓中心之師資開設重點課程之種子師資培訓。(三)調查電子化人力需求首先由計畫規劃與管理執行單位,調查各產業別電子化人力中長期需求,並將調查結果提報各產業別人才培訓委員會,以研擬各產業別電子化人才培訓中程目標;並於各年度進行細部調查,以供研擬修訂各年度培訓課程重點方向以及培訓量。(四)建立人才培訓機構評選及輔導制度為擴大培訓成效及能量,人才培訓工作可委由審查合格之各大專以上相關科系所、專業技術財團法人組織或電子化專業服務公司執行。針對培訓單位審查工作,成立產業電子化人才培訓機構評審工作小組,根據委員會所訂之年度計畫培訓課程內容,定期公告甄選年度培訓執行單位,由申請單位提出培訓計畫書,並邀集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審查。通過審查之各合格培訓單位即可依據審查通過課程項目及培訓量,進行培訓工作。(五)建立電子化人才培訓資源及知識中心45 為整合各培訓及服務單位資源,委由計畫規劃與管理執行單位,成立人才培訓資源及知識中心,以網站形式提供各培訓中心及學員線上服務。該中心主要任務如下:1.產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服務網站之建置與管理2.收集並公告國內外產業電子化訓練課程及學習資源之訊息3.公告各產業別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相關活動及訓練課程4.登錄及公告合格訓練機構資料5.編製基礎觀念推廣教材6.收集整理各培訓單位上課教材,成立教材庫7.收集師資及專家資料,成立師資庫,以供業者參用8.收集整理學員資料(六)產業電子化人才能力鑑定體系的推動為使我國產業電子化人才素質達致一定水準,可參考國內外相關能力鑑定制度,邀集相關單位研商建立電子化專業人力能力鑑定體系並加以推廣。此能力鑑定體系之建立一方面可促使我國電子化相關從業人力經由能力檢定測試,加強本職學能以提昇人力素質;一方面可提供業者用人及支薪標準之參考。針對人才培訓計畫之學員,可鼓勵其參加考試,以作為人才培訓計畫成效考核之指標。(七)建立各行業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之經驗交流管道成立跨各部會電子化人才培訓規劃單位經驗交流聯誼會,藉此分享各行業電子化主管機構間執行各產業別之電子化人才培訓經驗,以避免各部會承辦單位重覆相同規劃程序,以節省經費及人力之支出。六、預期效益產業電子化人才培訓將大幅提昇就業人口素質,無論對民間及政府都將起正面的連鎖效應:(一)對國家總體經濟而言︰整體的企業電子化,將有助於提昇國家的經濟形象,提昇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向成為『科技島』及『已開發國家』的願景再邁進一大步。(二)對企業而言︰充分的專業人才,有助於加速企業再造的完成。就現時的全球經濟型態而言,能夠早日完成電子化,使企業在國際化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將是二十一世紀企業生存的利基。46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三)對就業個人而言︰經過專業的培訓過程,資訊技術人員將從中學得更高層、更專業的技術,能為其服務的企業建置符合需求的資訊系統;經營管理人員亦將擴大其經營管理應用的能力與範圍,將系統充分運用。因此,就消極面而言,是在避免造成結構性失業人口;但就積極面而言,則是提昇現職人員的生產力與競爭力。第五節資訊通信基礎建設鑒於寬頻網路是電子商務發展之基石,各國無不積極規劃建置其寬頻網路基礎建設,藉由基礎建設技術的昇級與整合,建構安全可靠的電子商務服務環境,以吸引更多企業與消費者參與使用電子商務。因此,資訊通信技術的使用為發展電子商務的先決條件,而如何加強基礎建設則為發展全球電子商務之關鍵所在。一、建設目標推動產業電子化目標就是提高企業競爭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並為民眾創造福祉。而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之目標就是在於提供電子商務:(一)足夠的網路頻寬(二)合理的服務價格(三)安全的、可靠的通訊環境(四)跨國界的互連與互通(五)現代化的網路管理(六)良好的通信品質二、發展策略國際電信聯盟(ITU)主要任務為國際間之電信監管、電信標準之制訂及協調合作與發展。ITU藉由鼓勵電信基礎建設、技術移轉革新及提昇電信效率,積極協助開發中與未開發國家推動電子商務。ITU為加速電子商務成長訂定下列發展策略,值得我國訂定資訊通信基礎建設發展策略之參考:(一)政府最高層宣稱全力支持Internet發展,增加大眾對電子商務之認知。(二)藉由電信自由化之實施,促進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之佈建(三)開放與擴充公眾網路之接取點(四)鼓勵以較優惠之市內電話費率提供Internet服務47 (五)針對Internet服務之提供,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六)促進採取以成本計價之費率租用專線我國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之發展策略從「資訊社會電信監理架構之規劃」「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之佈建」及「電信自由化政策之設計」三方面來考量,現分述如下:(一)資訊社會電信監理架構之規劃在預期未來資訊社會中的主流產業將是由電信、資訊與傳播所匯流而成的「資訊通信(info-communications)產業」情況下,政府產業政策係依據構成通訊產業的兩個不同服務層次:虛擬網路及實體網路之性質而加以設計。實體網路的政策重點在頻寬的「充分建設」,而虛擬網路的政策重點則在頻寬的「有效使用」。所以,針對虛擬網路,我們採自由開放策略,透過市場自由競爭機制,鼓勵創新及加值服務,以提供多樣化服務;對於實體網路,除涉及稀有資源之限制仍採管制策略外,目前已加速自由化腳步,解除不必要限制,鼓勵業者投資佈建寬頻網路,為電子商務之健全發展奠下良好基礎。(二)資訊通信基礎建設之佈建策略配合產業發展趨勢及社會、經濟及文化等各方面發展需要,我國資訊通信基礎建設推動策略,略述如下:1.網路寬頻化2.藉由電信自由化,引進民間資金,加速改善我國公眾通信網路3.運用政策設計及法規力量,鼓勵引進新科技與服務4.妥適維護市場秩序及建立一個穩定的監理政策,以吸引民間資金投資網路基礎建設及服務之研發5.借鏡先進國家發展經驗(三)電信自由化政策之設計為促進寬頻網路之建設,早日實現資訊社會目標,我國電信自由化政策之設計,有以下幾項主要考量:1.為鼓勵寬頻網路之建設,在固網開放政策上,先引進以設施為基礎的競爭;並要求相當規模的市內網路建設,為使業者有合理的經營空間,乃給予業者同時經營回收較快的國際與國內長途網路。2.開放公用事業經營國內陸纜電路出租業務,以充分運用其現有傳輸網路頻寬。48、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3.規劃頻譜資源,引進寬頻無線用戶迴路技術,加速市內網路建設。4.因應整合趨勢,不再依業務別(如電話業務、數據業務等類別)核發執照,以利網路經營者可依據消費者需求,提供語音、文字、數據、影像、視訊及多媒體等組合式服務。三、發展狀況現階段全球網際網路的接取已相當普遍,不過絕大部份使用者都是透過傳統的電話線上網。由於傳統電話網路僅提供單純的語音服務,在有限的頻寬下無法同時提供語音、數據與多媒體的服務。隨著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可提供快速與寬頻的網路替代方案逐漸受到使用者注意,例如非同步數位用戶迴路(ADSL)與纜線數據機(CableModem)等,已成為下一波電信業者採用的解決方案。暫且不論ADSL或CableModem誰能提供較好的服務,它們最終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寬頻化的通信服務。另一方面,全球對頻寬的大量需求,也引發國際上大量的海纜建設計畫,例如FLAG、ProjectOxygen、LEVEL3及GlobalCrossing等。使得國際頻寬價格大幅下降。據報導,新的海底電纜價格只是以前的1/3,頻寬供給卻趨於無限。由於國際頻寬建設的增加及價格下降,將促成網際網路之高度成長,人類將更緊密結合。我國在行政院NII小組大力推動「三年三百萬」的上網目標之後,根據統計,目前我國網際網路的使用人口已經超過4百萬人,國內網路使用人口就如同滾雪般越來越大,使用人數將會不斷地成長,相對地網路頻寬之不足也成為國內網路使用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為因應網路寬頻化的來臨,中華電信公司已在國內積極推動G.Lite寬頻上網服務(即網易通HiFly),將使得連線速度從現有的56Kbps達到1.5Mbps。G.Lite技術是ADSL的一種,除了寬頻化是其競爭優勢外,未來中華電信公司計劃以低於新台幣一千元以下的月費提供寬頻服務,將頗具市場競爭力。寬頻上網技術以纜線數據機與ADSL兩者競爭最烈。目前利用有線電視上網也成為有線電視業者進入電信服務的試金石。國內兩大有線電視集團包括和信超媒體與力霸集團的東森寬頻網路,均已對國內民眾推出利用纜線數據機(CableModem)上網的服務。由於國內有線電視普及率已達80%以上,並且纜線直接連結到用戶家中,使得利用有線電視上網或提供電信服務,也成為解決網路頻寬不足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有線網際網路的持續發燒應用下,無線網際網路(WirelessInternet)的應用正在崛起中。利用行動電話上網的使用者,最常抱怨的就是上網速率太慢,目49 前第一代及第二代行動電話上網速率只有9.6Kbps至32Kbps不等,就算較快的行動數據系統也只有19.6Kbps。但運用第2.5代的行動電話GPRS技術,上網的傳輸速率則高達100Kbps。目前GPRS已經成為亞太地區行動電話業者提供高速上網的競爭指標,我國內行動電話業者已開始投資GPRS建設,預定89年第3季即可提供寬頻無線上網服務,配合GPRS的手機,行動電話將不再只是行動電話,除了打電話外,行動數據應用也快速成長,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大力支持下,目前世界各大電信廠商正透過各種場合與管道努力達成共識,預計89年5月ITU將可以確定「第三代行動電話(3rdGeneration;3GMobilePhone或IMT-2000)」無線接取之標準。第三代行動電話在安全性上強調空中傳輸及網路互連的安全性,用戶不必擔心個人資料會遭受侵入或盜取。一旦安全性得到保障,各項線上交易或認證手續才能取得公信力。另外在傳輸速度上將提供每秒2MB的寬頻傳輸,是當前個人電腦使用56Kbps數據機傳輸速度的卅七倍。第三代行動電話系統除了實現一機行遍天下的理想外,更讓行動電話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緊密結合在一起,使人們可以輕鬆地連接網際網路,收發電子郵件,或從事網路下單、電子交易、網路認證等商務活動。亦可以利用手機連上銀行或發卡公司網路,進行銀行轉帳及刷信用卡。除了第三代無線通信服務標準,無線網際網路還有幾項值得注意的科技發展,包括WAP無線應用通信協定(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藍芽(Bluetooth)開放式作業系統。WAP無線應用通信協定是一種國際間通用的開放式標準。透過這種標準,網際網路內容及先進的加值服務可以傳遞到行動電話及其他無線裝置上。未來不論採用何種數位無線網路技術,WAP都可以提供多種無線傳輸服務。目前來自全球一百家電信業者已組成「無線應用通信協定論壇(WAPForum)」,該論壇目前也以WWW:MMM的符號在全球推廣行動電話直接上網趨勢。當然,無線網際網路的應用並不只限於行動電話和傳呼網路,行動數據網路、直播衛星網際網路(DirectPC)、區域多點分配系統技術(LMDS)、MMDS都是。只不過由於行動電話和傳呼網路用戶數較多,所以無線網際網路的應用比較容易切入,前景也較看好。四、施行措施(一)積極推動電信自由化我國電信自由化考量,採階段性、漸進式自由化策略。依85年電信法之精神,第二類電信事業是全面開放的,惟依據我政府階段性策略之自由化政策,語音單純轉售須至民國90年7月始准經營。迄今,已開放第二類業者經營各種加值網路服務、網際網路服務、虛擬專用網路服務等。至於第一類電信事業則50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依事先規劃之時程表循序開放,已於86年開放行動電話、無線電叫人、行動數據與中繼式無線電話等四項行動通信業務,87年則開放衛星行動通信與衛星固定通信業務,而88年開放公用事業經營國內電路出租及1900兆赫數位式低功率無線電話二項業務,89年3月再開放固定通信網路業務。電信自由化是交通部戮力推動的政策之一,主要目的在引進民間資金及經營效率,透過市場競爭機制,加速電信基礎建設及加強研發,讓消費者早日享有高品質、低價格及多元化的電信服務,也為國內經濟帶來更大的商機與繁榮。由於固網為各類電信業務之磐石,為促成我國全面資訊化社會的早日實現,交通部乃積極推動固網之開放,期結合民間之力量,建設中華電信公司以外之第二套寬頻網路。根據3月21日公告固定通信網路審查核可之台灣固網、新世紀資通及東森寬頻三家公司之事業計畫,未來六年期間,總共投入新台幣1,500億元,除東森寬頻主要利用其既有CATV網路升級外,台灣固網及新世紀資通均將新建光纖網路並配以部分寬頻無線用戶迴路之建設。目前3家業者均已取得籌設同意書,即將展開網路建設,預計可於90年7月前提供服務。在開放公用事業利用其既有光纖傳輸網路經營國內出租電路方面,為有效利用電力事業、大眾運輸業、石油業、自來水事業、天然氣事業、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等擁有之既有網路資源,以加速綜合網路業務經營者之國內網路建設時程,以及第二類電信事業之頻寬需求,交通部於88年6月29日起至90年6月28日間受理申請電路出租業務,至89年4月底止,已有17家業者(包括3家行動電話業者與14家有線電視業者)提出申請,並已於89年2月完成兩個申請案審查,分別為東信電訊與和信電訊兩家行動電話業者,其他15案仍在審查中。為加強我國在國際寬頻網路上之連接性方面,為因應網際網路之普及、電子商務之推動及固網綜合網路業務開放所需之頻寬需求,並進而增進我國國際通信市場競爭力,發展台灣成為亞太電信中心及亞太網際網路樞紐,預計89年7月開放國際海纜電路出租業務,以期迅速擴充我國國際海纜容量,並降低國際電路成本。繼建設寬頻有線網路之固定通信業務開放之後,為積極構建我國寬頻無線通信網路,使我國大眾享有與世界脈動一致之電信服務,預計90年開放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二)加速寬頻網路之建設配合行政院NII「八十九年底三百萬用戶使用寬頻網路上網」之目標,中華電信公司積極建構一個全國數位化、光纖化、寬頻化與智慧化的電信網路,為全國各界提供完善的寬頻骨幹網路及接取網路,以滿足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51 設(NII)、下一代網際網路新應用及提供未來各項寬頻多媒體服務。以下說明中華電信公司寬頻骨幹網路、寬頻接取網路、無線寬頻接取網路等三方面建設計畫及其建設成果:1.寬頻骨幹網路(1)HiNet網路建設HiNet網路自84年4月正式商用以來,用戶蓬勃成長,其網路架構除台灣全區16個話價區均設有網路節點外,並於偏遠地區如:馬祖、烏坵、金門、澎湖、南沙、東沙、小琉球、綠島與蘭嶼等增設設備,提供台灣全區HiNet用戶均能以低廉之市內通話費率接取Internet之服務;此外,為提升訊務之暢通,已將骨幹網路(含臺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之速率提升至DS3。為滿足Internet用戶之蓬勃發展及大量訊務之疏通,未來HiNet網路建設,速率將由45Mbps提升至155Mbps或622Mbps。在網路接取部份,將廣建用戶接取機房(POP),以縮短Internet接取距離,提升連線服務品質。並在全區建置區域網管與服務中心(RSC),以提供HiNet用戶各種應用及網路管理,並在臺北建設網連中心(TWIX),提供國內大ISP作網連之用。(2)ATM網路建設ATM網路預計於87年度至89年度,先後在臺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蓮等地建設ATM主交換機(MainSwitch)及網管系統,以建構全區ATM主幹網路,並同時建置ATM接取交換機(AccessSwitch)及ATM多工機等相關設備,並依業務需要擴及到全國其它地區,以利接取多媒體資訊應用系統,提供先進的資訊服務,ATM網路建設量如表3-2所示。表3-3ATM網路建設量(3)SDH網路建設自88年起建設長途及市話SDH局間中繼網路,預定於民國90年以前陸續完工啟用。89與90年度SDH網路建設量如表3-3。52年度項目878889主交換機0811接取交換機01165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表3-4SDH網路建設量單位:STM-1區間(4)局間光纜建設局間光纜建設的進度如表3-5所示。表3-5局間光纜建設量單位:心公里2.寬頻接取網路(1)寬頻高速上網ADSL/G.Lite系統因皆具有單向高速傳輸的特性,非常適合提供用戶非對稱性資訊接取服務,包括網際網路接取、隨選視訊VOD、遠端區域網路資料擷取、電子商務及遠距教學等應用。初期ADSL提供局端與用戶端間下行6Mbps(而G.Lite下行速率1.5Mbps)、上行640Kbps以上的高速接取頻寬及遠端數位資訊擷取、聯合社區網路等方面之服務應用。但因考量服務層面、建設效益及ISP業者的配合支援等因素,所以初期仍以需求明顯及同質性高之集合用戶所在區域為建設重點,對象包括機關、學校、大企業、大型社區、SOHO、商業用戶及超高建築等單體。爾後視市場需求及策略演進,可進一步結合ISP或節目提供者,擴大服務範圍與用戶對象,增建ADSL/G.Lite網路服務點,再透過區域網路交換器互連及網路系統之運作,連結ADSL/G.Lite服務網,以增加用戶多元服務管道,並架構寬頻用戶迴路之基礎,推動寬頻之多媒體服務。(2)光纜建設預先建設用戶主軸光纜,待需要時建設用戶引進光纜。原則以交換機局為中心形成環型架構(採雙路由設計),因管道工程或工程經濟因素時可採用星型。建設初期先針對特定地區(如都會商業區)先行佈放光纜,中期擴充至大用戶(如全國各中小企業、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等),最後才建設住宅用戶部分。下表為用戶光纜建設時程表。53年度項目87888990國際海底電纜(路)--144,780長途(心公里)長途光纜24,97335,027--15,000國內海纜--6,0000市內中繼光纜(心公里)16,30010,70033,00053,815項目89年度90年度備註長途中繼電路1,1462,336光纜電路市內中繼電路3,0422,616 表3-6用戶光纜建設單位:心公里3.無線寬頻接取網路無線寬頻接取網路,目前建設第2.5代GPRS系統,以提供無線寬頻上網。配合第3代行動電話之發展,積極引進,使無線上網頻寬提高至2Mbps,其中相關的推展進度如表3-7所示。表3-7無線寬頻接取網路建設計畫一覽表4.寬頻網路建設成果近年來寬頻網路建設成果分別有網路進行光纖化、公眾電話網路(PSTN)進行數位化、市話交換局進行ADSL之佈建、促進國際連線、參與國際海纜系統的投資建設及與新加坡電信合資建設中新衛星等成果歸納如后:(1)近五年網路光纖化比例表3-8民國85年~89年網路光纖化比例(2)近五年公眾電話網路(PSTN)數位化比例表3-9民國85年~89年公眾電話網路(PSTN)數位化比例54年度項目888990919293行動通信系統數據服務功能提昇GPRS引進IMT-2000引進LMDS技術FieldTrial年度8586878889備註長途網路99.79%99.89%99.99%100%100%局間中繼市內網路93%95%96.2%99%99.5%局間中繼接取網路22%36%40%48%55.6%FiberToTheCabinet單位89年度90年度備註建設量65,00099,643年度8586878889備註PSTN96%98.5%99%100%100%交換系統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3)市話交換局之ADSL涵蓋率自88年起建設ADSL用戶接取網路,市話交換局之ADSL涵蓋率已達87%,預定於民國89年底以前達100%(4)國際連線增加情形近年來呈穩定成長,連線之國家或地區達69個,連線之電信機構達90個,總電路數達28,525路(64k)。(5)參與投資建設國際海纜系統包括橫太平洋五號海纜、亞太光纜網路、法新歐亞三號海纜、中美海纜網路、亞太光纜網路二號、日美海纜網路等。(6)與新加坡電信合資建設中新衛星綜言之,沒有完善而發展良好之電信基礎建設,電子商務是不可能存在。而不具備普及之接取資訊網路與服務之能力,將不可能有全球資訊經濟。在我國全面推動電信自由化及完成亞太營運中心與NII等計畫後,我國電信市場將全面開放。在自由公平競爭之環境下,鼓勵民間主導參與現代化、寬頻化、高速化網路之建設,以滿足21世紀資訊化社會多元化、多媒體之通信需求。藉由加速網路基礎建設,全面提升我國電信服務之品質,配合資訊化社會通信需求,並透過市場競爭機制,使網路經營者得以合理價格使用寬頻網路,消費者方能享受價廉物美之電子商務服務,促進電子商務之蓬勃發展,進而引領我國邁入資訊化社會之新紀元。第六節產業電子化相關研究與調查產業電子化係屬新興之技術應用與管理趨勢,而產業進行電子化過程中仍未建立一套共通之經營管理及績效考核的準則,且缺乏相關的應用示範案例,其結果往往會導致企業推動電子化時無法收事半功倍之效。基於各界對產業電子化相關研究與調查成果之需求日益殷切,經濟部技術處乃委託相關學術與研究機構從事產業電子化之各國政策比較、前瞻經營模式規劃、應用示範案例之編撰及績效考核指標與衡量制度之研擬等基礎研究工作,以協助業者於電子化過程中,能減少相關的投入成本、增加電子化作業之效率,並能適應各種迅速變化之經營環境。一、目標與策略(一)目標1.加速提昇產業電子化的研究與調查水準2.提昇各界對產業電子化的策略意義與效益之認知55 3.充實我國產業電子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基礎(二)策略1.舉辦產業電子化專家論壇及種子師資培育活動(1)產業電子會論壇主要邀集產、學、研各界代表,分別以理論與實務的觀點討論研究方法、調查機制之嚴謹性,並研討相關研究主題如:各國政府推動E-Commerce及E-Business時之角色與定位分析、企業上網數、上網人口數、我國E-Business績效指標等,以迅速提昇我國在產業電子化基礎研究與調查工作的質與量,並鼓勵相關的研究與調查成果於國際研討會與學術期刊對外發表。(2)產業電子化種子師資培訓活動2.舉辦產業電子化成果發表會,促進業者對產業電子化的認知舉辦產業電子化研究成果發表會,將研究成果如:產業電子化對企業的策略意義、關鍵效益及具體作法等研究成果系統性地與產業界人士分享,以提昇業者對產業電子化相關內涵及策略性意義的認知,並促發業者積極投入資源,擘劃相關的電子化推動策略。3.建立產業電子化的理論架構由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共同進行國內主要產業(現階段以資訊產業為主)之電子化推動過程之記錄與分析,利用嚴謹的研究方法與跨個案分析比較,研擬我國產業電子化之應用(供應鏈的重組與效率化)與技術研發之典範案例,以瞭解過程中產業所遭遇的問題與困難,及問題解決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與知識,以建立兼具實務與理論的參考架構,使並迅速擴散至其他產業參考使用,以降低產業電子化之應用與技術導入的失敗機率。二、研究與調查重點(一)我國企業之E-Business策略規劃指引:企業電子化的成敗關鍵之一,在於企業研擬電子化策略時的品質與效率。而企業研擬電子化策略時,普遍缺乏兼具理論與實務的策略規劃模式作為參考,往往無法收事半功倍之效。爰此,為協助業者有效規劃進行電子化時之相關策略目標、行動方案與績效考核制度,政府委託研究與學術機構從事企業之E-Business策略規劃指引,作為業者規劃企業電子化政策時之參考依據。(二)我國E-Business前瞻經營模式之研究: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將促使電子商務之供需雙方改變原有之經營模式,為協助業者瞭解國內外成功電子化企業之經營模式,並據之規劃企業所適56 第三章產業電子化相關配合措施用的經營模式,由經濟部技術處委託研究與學術機構從事國內外成功電子化企業之經營模式研究,以作為國內企業規劃電子化經營流程與模式之參考依據。(三)我國產業電子化成功案例之研究與編撰:該研究計畫初期主要以參與政府資訊業電子化計畫之企業為研究對象,由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共同組成研究訪談團隊,進行相關業者的訪談與個案研究,並將其中業者應用E-Business的成功經驗確實記錄、分析,以作為其他業者的參考依據。(四)我國E-Business績效指標之研究與調查:該研究計劃初期主要以參與政府資訊業電子化計畫之企業為研究對象,探討企業提出之企業電子化計畫中目標、內容、與績效評估指標之關係,藉以瞭解我國資訊業推動電子化之過程,並研擬企業推動E-Business時之相關績效指標與衡量方法。三、預期效益預計透過上述產業電子化之相關基礎研究與調查、成功案例之研究、績效指標的研擬與調查等研究事項,能協助政府乃至業者瞭解國內外E-Business整體環境建設的現況、E-Business整體環境境變化之趨勢、產業電子化相關績效指標與衡量機制,以加速我國產業電子化的有效推動。57 第四章推動產業電子化,發展台灣資訊市集21世紀將會是資訊、網路應用及電子商務競爭的時代,有效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形成企業間電子化交易與合作模式將可縮短上市時程、降低生產成本、增進交易效率、改善服務品質及提升產業競爭力。我國產業在面臨全球數位經營環境逐漸成形的階段,必須重新思考我國產業之核心能力,以決定自身在全球網路經濟體系中的價值與獲利模式。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自八十八年推動迄今將近一年的時間內,回顧各項環境的基礎建設、各產業電子化推動、人才培育、產學研究等工作均獲得國內外各界的重視,也獲得初步的成果;然而,其間也發現有一些相關議題亟待政府與產、學、研各界共謀解決之道後,方能加速我國達成以電子商務為導向之全球運籌中心的願景。第一節推動產業電子化時所面臨之關鍵議題我國各產業在推動電子化的過程中普遍面臨應用、供給與基礎環境等三方面的問題,簡述如后:一、應用面之議題(一)缺乏本土前瞻模式與應用實例(二)中小型企業資訊化及網路化程度不足(三)缺乏相關標準,企業與企業間資訊及流程整合不易二、供給面之議題(一)軟硬體系統、諮詢顧問、服務廠商的品質與價格仍有改善空間(二)國內電子商務應用或標準應用之軟體開發能力尚待加強(三)產業電子化的規劃管理、實作應用與技術人才普遍不足三、基礎環境面之議題(一)電子認證與電子化付款機制尚待普及(二)網路頻寬與傳輸品質仍待改善(三)電子商務相關法律須持續研究與修訂未來我國政府在持續推動產業電子化的過程中,將配合產業需要研擬相關的政策與措施以提昇我國產業電子化體系的質與量,並加強企業主對應用E-Business的認知、持續結合產學各界共同研究參考模式與成功案例,且佈建相關的基礎網路與通訊建設、適時研修適用的電子商務法規以加速我國產業電子化的推動。58 第四章推動產業電子化,發展台灣資訊市集第二節未來展望一、持續強化我國產業之製造與全球運籌服務能力產業電子化推動方案現階段是以供應鏈體系為重點,結合我國產業製造基礎與電子商務能力支援全球策略性採購,逐步達成全球產品運籌中心的願景;吾人可以預見屆時我國產業有下列境界。(一)強化產業資訊流通與分享的便利性:透過產業電子化方案的持續推動,佈建我國通訊網路及電子商務的相關應用環境,讓全球性的企業能十分便利與我國透過網路進行B2B的合作與交易,進而創造我國全球運籌中心之製造與服務利潤,成就專屬我國之數位經濟優勢。(二)提高製造與服務的效率與彈性:政府應協助產業持續提昇整體上、中、下游的供應鏈管理效率,並運用前瞻的資訊與通訊科技於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及顧客關係管理等,使得供應與銷售體系能有效率的運作,降低時間、人力與作業成本,保有並強化我國產業原有的製造與服務能力的效率與彈性,形成國際間供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三)提昇全球運籌服務與管理能力:我國地理位置優越且相關的製造、電信通訊、海空運能力已臻於完備。未來,政府除積極輔導產業提昇統籌及管理全球零組件供應商之供貨效率外,應積極研擬完整的配套法規及措施(如:進出口法律之鬆綁、全球物流資訊系統的佈建、稅收及用地限制等..),以加速達成我國成為以電子商務為導向之全球運籌管理中心。二、協助台灣企業塑造一個無障礙的全球交易市集依據麻省理工學院MichaelDertouzos的定義,資訊市集(InformationMarketplace)是一個由人、電腦、網路、軟體和服務所組成的虛擬市集,它提供方便有效的資訊服務、商機搓和以及支援必要的商業活動;資訊市集是一種網路商務系統,它必須兼顧產業特性與商業需求。相關單位據以規劃台灣資訊市集(TaiwanInformationMarketplace,簡稱TIM),在國際商品市場推出一個能凸顯台灣產品設計、製造及服務特色的虛擬資訊市集,強調台灣特有的接單設計、少量多樣生產、製程控制、造價控制及全球定點交貨能力。相較於供應鏈體系的策略合作與採購,資訊是即是一種低耦合度的商業模式,無固定交易夥伴,交易是由價格主導。TIM經由網際網路提供全球客戶進入台灣貿易入口網站以獲得產品及廠商資訊,以高效率撮合機制協助國內廠商特別是中小企業從事全球電子商務。資訊市集可以提供下列功能:(一)依據產業別等分類建立廠商與產品電子目錄;59 (二)應用網路行銷擴大國內廠商與產品國際知名度以及買賣商機;(三)提供線上詢報價、議價、比價、下單等電子商務功能。(四)提供我國產業資訊以及投資、商務與貿易法規。TIM不僅提供台灣新產品或形象產品”PUSH”and”PULL”網路行銷功能,提供台灣廠商國際商機,也將引導國內廠商轉型為電子化企業(e-Business)。資訊市集所需之經營資源,以技術的角度而言須包括: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平台之研發製造與供應管理、知識管理及商業智慧等相關軟體的應用與佈建;以流程管理的角度而言須包括:行銷、交易及認證、付款及物流運送等機制。我國政府未來將透過獎勵方式,鼓勵各產業共同成立一全球化資訊市集。市集的成立將有助於中小企業行銷與交易成本之降低。此外電子市集蓬勃發展順勢將帶動我國相關服務業者(如圖4-1中所示之ContextProvider註1,ContentProvider,Commerceprovider)的無窮商機並活絡我國數位經濟的發展。資訊市集入口網站大企業大企業買主小企業買主ContextProviderCommerceContentProviderProviderASP服務賣主小企業賣主圖4-1台灣資訊市集示意圖總而言之,政府為協助我國產業因應新數位經濟體制所擘劃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在數位經濟各成長階段中將適度協助台灣產業創造獨特的價值並累積寶貴的數位資產。現階段產業電子化方案以提升我國供應鏈體系效能為主,以提升採購、生產及配銷的效率與競爭能力;台灣資訊市集的推動則將有助於吸引國內外主要買主的線上交易與大量的訂單,其中供應商的有效聚合、統籌管理及與顧客需求的有效撮合等,都是穩固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地位之有力策略,也是我再創經濟奇蹟新猷的機會。註一:ContextProvider係指如Portal業者,提供許多聚合的內容與建立一個完整的溝通環境之服務業者60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第一節標竿計畫-資訊業電子化一、目標(一)建立資訊業企業間產品供應鏈電子化(BtoBE-Commerce)作業能力,以提升我國資訊業競爭力。(二)帶動國內資訊業供應鏈二千五百家中小企業建立電子化作業能力。(三)A類計畫促成資訊產品採購商結合國內資訊業,組成供應鏈體系三至五個,帶動每年採購資訊產品約一百五十億美元。(四)B類計畫促成國內資訊產品主導廠商結合國內重要零組件供應商,組成供應鏈體系二十至三十個,帶動二千五百家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化作業能力。(五)藉本計畫之執行,解決我國推動產業電子化各項環境面與制度面瓶頸,並作為其他產業推動模式之參考。二、行動策略本計畫實施期間自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起至九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行動策略包括:(一)資訊產品採購商,在台年採購金額達十五億美元以上者,可結合國內資訊業之重要廠商、國內電子化服務業者組成供應鏈體系,提出電子化A類計畫。(二)國內資訊產品或關鍵零組件之供應鏈主導廠商,其年營業額達新台幣壹佰億元者,可結合國內資訊產品零組件供應商組成供應鏈體系,提出電子化B類計畫。(三)資訊業執行電子化計畫所發生之部份費用如人事費、材料廢標設備使用費、技術移轉費、差旅費及委外服務費等,由經濟部技術處提供補助,補助額度以不超過五十%為原則。(四)資訊業執行電子化計畫所需之優惠融資及須政府協助相關事項,由經濟部工業局協助辦理。三、工作重點(一)租稅獎勵:產業電子化所發生之費用,由財政部賦稅署與經濟部工業局會同訂定辦法,俾供稅捐稽徵機關核准適用相關租稅獎勵。(二)優惠融資:產業為導入電子化所購置之電腦軟硬體設備費用,得適用購置自動化設備優惠貸款及中小企業之相關優惠貸款,其適用範圍及認定事宜,由經濟部工業局協助辦理。61 (三)標準建立:經濟部工業局協調業者建立電子化相關標準。(四)人才培訓:經濟部工業局辦理產業電子化之人才培訓。(五)推廣宣導:經濟部工業局加強辦理產業導入電子化之推廣宣導工作,以及)藉由資訊業電子化計畫推廣說明會,促成電子化服務業參與資訊業體系之系統建置服務及提供資訊業零組件中小企業之電子化服務。(六)問題解決:經濟部工業局負責主動拜訪研提計畫之廠商,針對電子化之資訊流、物流及金流所遭遇之制度面、法令面、執行面及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化作業等問題,洽商相關單位協助處理,必要時可提送行政院產業自動化與電子化推動小組委員會協商解決。四、預期效益(一)A類計畫促成資訊產品採購商結合國內資訊業,組成供應鏈體系三至五個,帶動每年採購資訊產品約一百五十億美元。(二)B類計畫促成國內資訊產品主導廠商結合國內重要零組件供應商,組成供應鏈體系二十至三十個,帶動二千五百家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化作業能力。藉本計畫之執行,解決我國推動產業電子化各項環境面與制度面瓶頸,並作為其他產業推動模式之參考。第二節製造業電子化推動計畫民國七十八年行政院核定之「產業自動化十年計畫」執行迄今已邁入第十年,對我國產業體質的提升及應變國際衝擊的能力均大為增加,使得國內產業得以成為全球供應鏈上的一環。不過,在邁向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的進步及網路時代的來臨,漸漸地朝向電子商務經濟發展,使得交易模式從廠商主導轉變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生產形態也由傳統計畫式生產轉變為接單式及客製化生產,更改變了傳統企業內及企業間之運作模式,對產業也遭受前所未有的變動及挑戰。一、推動重點面對未來全球化、數位化、客製化、速度化之趨勢,彈性與速度將成為市場生存法則,而其成功的關鍵在於資訊的快速獲得與傳遞。因此,八十年代所強調的產品品質與成本已不再為主要之競爭優勢,取而代之的是藉由即時化、電子化的資訊處理效率,而我國企業若能因應此一時代潮流,與先進國家之企業間建立一以網路為基礎的運作新模式,則在所謂的全球性之電子商務環境下,將可有立足之處。否則,恐怕過去數十年所建立之競爭優勢將在這第四波革命下快速消逝。因此,未來應朝向製造業電子化發展,加強產業間上下游的整合,以提升產業生產力及國家競爭力。62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二、政策目標因應全球經營環境改變,以及面對資訊、網路及電子商務的競爭時代,如何快速反應市場的需求,從訂單、製造至運送採用電子化的技術,能快速且正確地交貨,已成為爭取市場的唯一利器。因此如何藉由電子化的資訊處理效率,將每個產業環節連接起來,整合供應商-研發-行銷/銷售-採購-生產/製造-配送/服務到財務等形成一個包括資訊流、物流、金流及作業流程的同步運作供應鏈,並強化運籌管理與企業紀律,以提高企業營運效率,進而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作為未來政府產業政策推動之重點,預計未來五年將達到以下推動目標:(一)推動製造業至少八十個供應鏈體系,深入應用企業間電子商務技術,並推廣至少5,100家企業建立電子化作業能力,並帶動國內製造業供應鏈體系之建立,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二)以資訊業做為推動之標竿,規劃完整之整體推動計畫,優先完成二十至三十個資訊產業供應鏈體系之企業間電子化示範體系建置,提升我國資訊業競爭力。並藉推動實務過程解決相關問題,建立推動模式,再推展至各重點行業,相關之硬體建設、法令建置及金融、賦稅配合措施,應配合標竿計畫之時程同時完成。因此,政府應運用現有之法人機構、學術單位與民間業者,協助建立產業電子化相關之技術能力;並優先支持國際性公司及國內企業建立示範體系,並以資訊業做為推動之標竿,建立資訊業電子化(BtoBE-Commerce)能力,以提升資訊業產品供應鏈競爭力,使我國產業與全球跨國企業合作模式,由早期的OEM(委託代工)、ODM(委託設計與製造)調整到ODL(Originaldesignlogistics委託運籌)、GL(Globallogistics全球運籌)模式;從訂單、製造至運送採用電子化的技術,將資訊流、物流及金流整合成同步運作供應鏈,以降低成本、提升品質、縮短交期,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快速且正確反應市場的需求,以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三、行動計畫篩選國內自動化及電腦化程度較高之產業體系(例如車輛、紡織、石化、電機電子…等產業)進行企業與企業間之電子化應用輔導,其優先輔導產業及主要工作項目如下圖附1-1,加黑框者係優先輔導之產業,其他產業將視產業發展狀況予以協助電子化的有效推動。63 圖附1-1製造業電子化應用產業為配合達成上述目標,擬訂主要工作項目概分為下列7項:(一)資訊業電子化輔導1.目的:配合「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並依據「推動資訊業電子化計畫」協助資訊業推動效率化之供應鏈體系。2.實施方式:(1)由經濟部主動協助資訊產品採購商及國內資訊主導廠商研提計畫書。(2)88年12月31日前資訊產品採購商及國內資訊主導廠商,向本局提出計畫書申請,於90年12月31日前完成。(3)由經濟部技術處提供經費補助,以不超過總經費50%為原則。(4)有關執行計畫所需政府協助之事項,由工業局協助辦理。(5)舉辦推廣說明會及進度追蹤等。(6)協調資訊業建立電子化相關標準。(二)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企業間電子化輔導1.目的:篩選國內自動化及電腦化程度較高之產業體系(例如車輛、紡織、石化、電機電子…等產業)進行企業與企業間之電子化應用輔導。2.實施方式:(1)國內重點產業廠商結合體系內之供應商、國內電子化服務業者組成供應鏈體系提出電子化計畫書。(2)輔導期限以二年為上限,政府補助不超過總輔導經費的50%,一個體系以結合四十家廠商深入應用電子化為原則。64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3)供應鏈體系電子化建置完成後應配合本局將成果編成教案提供人才培訓、成果發表及示範觀摩。(4)協助重點產業建立電子化相關標準。(三)一般產業個別廠商企業內電子化輔導1.目的:優先協助已導入體系電子化產業之廠商進行企業內電子化以發揮產業體系電子化整體效率及提昇廠商競爭力。2.實施方式:(1)由工業局委託經本局審查合格登錄之輔導單位協助廠商進行企業內電子化輔導,其輔導相關費用由工業局予以補助。(2)輔導期間以一年內完成為原則,政府補助不超過總輔導經費的50%。(3)廠商進行企業內電子化輔導後,其投資於電子化支出金額,如需要政府有關單位協助辦理融資優惠、租稅獎勵,由工業局洽有關單位協助辦理。(4)輔導完成後,編成教材、錄影帶等提供人才培訓使用,並舉行成果發表會、示範觀摩。(四)產業電子化輔導規劃1.目的:選擇供應鏈範圍廣,上、中、下游關連性高之重點產業委託執行單位進行輔導規劃。2.實施方式:(1)由專責單位搭配電子化專家進行該產業之現況調查、診斷。(2)進行導入電子化關鍵及共通性流程、技術需求調查,並編撰產業電子化指引。(3)辦理示範廣宣,加速產業導入電子化以提昇產業競爭力。(五)電子化工程服務業者登錄1.目的:鼓勵電子化工程服務業者提升技術能力,予以有效管理,並培訓電子化相關人才,協助製造業者導入電子化。2.實施方式:(1)邀集電子化相關民間、學校及法人單位舉辦登錄說明會,強化製造業電子化供給能量。(2)協助業者研提登錄申請書,並召開登錄審查會。(3)通過審查的單位,頒發工業局登錄合格證書,並可參與工業局輔導計畫65 及人才培訓計畫。(4)透過網站、刊物將登錄合格業者推薦給業界參考。(六)電子化推廣宣導1.目的:藉由示範廣宣活動,宣導企業導入電子化之效益及必要性,加速製造業導入電子化以提昇製造業整體競爭力。2.實施方式:(1)辦理製造業電子化示範觀摩、技術發表會暨展覽。(2)配合季刊及快訊發行加強電子化相關觀念及技術輔導。(3)提供自動化及電子化資訊服務網站。(4)辦理製造業電子商務國際研討會。(七)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1.目的:培育各產業界工程師級電子化之經營管理、系統規劃、設計及系統整合人才。2.實施方式:(1)先運用「加強資訊軟體人才培訓方案」及「產業電腦化規劃及應用軟體設計人才培訓計畫」進行電子化人才培訓。(2)進行電子化人才培訓機構登錄評鑑作業,以利未來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培訓專才。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1.因資訊化程度較高,對Internet相關技術、系統配備瞭解較深,目前國內企業導入電子商務,以資訊、通訊、半導體產業對導入B2BEC的態度最為積極。2.為因應國際採購大廠所發起的接單生產模式(BTO),促使大廠將組裝製造的工作外包給上下游協力廠商。3.代工生產業者為爭取下單機會,不僅努力改善產品品管水準,更加強對大廠的彈性生產設計服務。4.國內晶圓代工業者已提出「虛擬晶圓廠」,讓下單客戶可透過Extranet查詢其存貨狀況、訂單處理與產品生產進度。5.其他傳統產業也面臨國際分工生產趨勢之影響,為調節庫存,掌握主要供66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應商之原料存貨狀況,並擴大其行銷管道,以達產品供應鏈各環節零庫存的目標,積極轉型其營運模式以提高國際競爭力。6.國內製造業者在產品開發與行銷力較弱,故以代工生產方式為主要之營運模式。7.為彌補技術開發能力、使用者應用情報與設備製造技術之不足,必須從單純的委託代工設計製造業(OEM/ODM),轉型為整合製造與物流供貨的製造服務業。8.許多業者相繼導入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鏈管理(SCM),以產品為主軸的供應鏈管理概念應用在營運模式上,以「零庫存」為目標,減少生產批量、改善生產流程,建立「順序生產」及「最大最小生產量自動控制系統」的管理方式。9.結合Extranet與上游供應商連線,掌握原料供需狀況;藉由Internet連結全球各地工廠,調整產能並迅速交貨予客戶。(二)未來展望1.21世紀將會是資訊、網路應用及電子商務競爭的時代,建立電子商務,可縮短上市時程、降低生產成本、增進交易效率、改善服務品質及提升產業競爭力。2.企業面對電子商務之時代,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能力,決定自身在網路世界的價值與獲利模式。第三節商業電子化推動計畫面臨數位經濟與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世紀潮流,傳統商業經營之本質與內涵,已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斯為危機,亦是轉機。為因應電子商務對商業經營的衝擊,並協助國內企業掌握數位商機,政府乃積極推動商業電子化計畫。因此本節將依據計畫目標、行動方案、現況與未來展望等項,闡述商業電子化推動計畫。一、推動重點商業之營運功能乃在連結生產單位與家計單位,並有效分配流通其間的消費性財貨,與民生之攸關最為直接。隨著我國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服務業產值已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4.12%(民國88年第四季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商業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地位,亦愈形關鍵。為謀國內產業經濟之發展,商業電子化計畫乃因應而生,並依據上述五項趨勢進行整體規劃,其推動重點計有四項:67 (一)新興觀念之宣導電子商務雖然對產業競爭力影響深遠,是未來企業存續之關鍵,但由於是全新的商業觀念,且其施行上又多落實於高科技產業,故國內中小企業少有深刻瞭解電子商務之意義與內涵者。面臨數位經濟時代的到來,欲推動商業的全面電子化、資訊化與網路化,實應由觀念宣導做起,藉以激起企業的變革決心及行動力量。(二)相關人才之培育電子商務的經營方式徹底顛覆傳統,企業面臨之市場機會與市場競爭均超越國界,行銷工具與配銷通路的型態也產生虛擬化,為此,企業必須仰賴優秀的電子商務專才,方能順利導入全新之經營思維與作法。由於受電子商務影響的領域遍及各產業,故相關人力資源的培育極為迫切。(三)企業營運之輔導企業營運由傳統方式蛻換為電子商務,必須歷經徹底的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舉凡企業目標、組織架構、運作機制等皆須於短期內重新檢視、設計,對欠缺相關變革經驗的國內企業而言,實構成莫大之壓力。為使企業有方法、有步驟的完成流程再造,以快速建立電子商務營運模式,相關專家的輔導協助實為必要。(四)配合機制之建立由於電子商務發展過速,相形之下,有關的法律規範、作業標準與商流、物流、金流等外在配合機制的建立倍感落後,此將影響商業電子化之推動成效。為達成落實商業電子化的目的,在促成企業內部改革之同時,亦須加速建構完善的外部配合機制。二、政策目標商業電子化計畫之主要目的,乃在促成國內產業之上中下游企業運用電子商務技術,整合其間的商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以建立一有效的商業運作環境,提升商業之整體競爭力。計畫之政策目標計有五項:(一)推動價值鏈體系之電子商務以構成價值鏈體系之上中下游業者為目標,推動其導入電子商務,使體系內之企業各自朝其合適的電子商務應用架構發展。(二)促進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在未來三年內,推廣至少20,000家企業、100個體系,深入應用企業對企業間(BusinesstoBusiness)的電子商務,並以其中80%是中小企業為目標。68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三)協助企業轉型為電子化企業以協助建構企業營運模式為核心,輔導企業轉型成為具有擴展全球市場能力的電子化企業。(四)建立競爭性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持續深入研究國內外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與現況,並研擬各項與電子商務攸關之法規議題,制訂良好的推動政策,建立一個具競爭性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五)構築安全性的電子商務消費環境從消費需求角度,破除相關的環境障礙,構築一個使消費者安心、放心且運用便利的電子商務消費環境。就計畫之績效指標而言,計有十項,茲彙整如表附1-1。表附1-1商業電子化之績效指標三、行動計畫為達成上述之政策目標,商業電子化計畫之執行重點,規劃為兩項行動計畫:BtoC電子商務推動與商業電子化,茲就其工作目標及實施方式分述於下。(一)BtoC(BusinesstoCustomer)電子商務推動69序號績效指標項目評估基礎目標值中程達成年度長程達成年度1導入企業電子化之企業體系累計企業體系數6091100932導入企業電子化之企業家數累計企業家數10,0609120,100933產業供應鏈與需求鏈整合示範累計案例數3916934BtoB電子商務交易量累計億元7,7009117,000935BtoC電子商務交易量累計億元36091720936企業營運電子化作業比例% (以3C流通、食品日用品、圖書視聽娛樂品、成衣服飾、觀光旅遊、藥妝等六大產業為基準)30%9150%937電子商務種子人才培育數人員總數3,000917,000938增修XML/EDI訊息訊息數209140939優良電子商店標識累計接受優良電子商店標識企業家數200915009310行業別電子商業標準流程行業數491693 1.目的:以協助建構企業營運模式為核心,健全企業對消費者(BusinesstoCustomer)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2.實施方式:(1)以協助企業創新營運模式為核心,並擴及商品之選擇、服務模式與系統之建立、行銷方式、顧客區隔等與企業經營BtoC電子商務有關之策略。輔之以協助企業建立金流、物流、資訊流等相關系統。(2)秉持民間主導、政府協助的基本原則,結合民間資訊業者、公協會及學界共同推動之。本項行動計畫係以企業對消費者(BtoC)的電子商務營運模式研究與建立為重點,向外擴散,對企業與消費者各有不同之工作內容,計畫架構如圖附1-2所示。宣導推廣企業輔導推動輔導業者建立B2C物流機制促成策略聯盟共同行銷建立諮詢顧問中心種子人才培育B2C營運模式研究基礎環境建立健全網路消費環境機制本土網路消費環境調查研究電子認證機制支付機制推廣圖附1-2BtoC電子商務推動計畫架構圖(二)商業電子化1.目的:推動產業上中下游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應用,促進產業供應鏈資訊、需求鏈資訊與流程之整合,以增進企業運作效率,提昇產業整體競爭力。初期優先推動之行業為:3C產品流通業、食品日用品流通業、藥妝業、圖書視聽娛樂業、成衣服飾品業及觀光旅遊服務業。2.實施方式:70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1)藉由創新發展與塑造應用環境,建置示範應用系統,產生運用成效。並經由技術移轉,將技術研發成果擴散於業界。(2)結合資訊服務業者及公協會直接參與推動,以獲得推廣應用的乘數效果。(3)分析並找出商流中具主導能力的關鍵廠商(poweruser),以其為中心,帶動上下游業者進行資料交換與整合,以加速商情取得速度,提昇整體價值鏈的經營效率。本項行動計畫係以企業對企業(BtoB)間的電子商務應用推廣為核心,主要之工作項有環境與技術建立、人才培育、觀念廣宣與個案輔導補助四類,計畫架構如圖附1-4。20,000家企業、100體系B2B電子商務應用(80%為中小企業)環境與技術建立個案輔導產業輔導推動補助觀念國際廣宣技術蒐集引介營運模式與流程研究標準建立與制定人才培育政策研析調查研究法制環境整備圖附1-3商業電子化計畫架構圖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商業自動化計畫之推動,始於民國八十一年度,至民國八十八年乃擴大為「商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計畫」。執行迄今,其計畫成果計有:1.塑造商業自動化環境2.投資抵減:完成「民營批發業零售業及技術服務業購置設備或技術適用投資抵減辦法」,截至八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投資抵減申請案件計三、0五六件,核證二、三二一件,投資金額達新台幣三十五億元。71 3.標準制定:食品、日用品、雜貨類之條碼普及率達九十%以上﹔完成流通業EDI標準訊息十六種、電子業EDI訊息十二種及其他各行業的EDI訊息新增修共十三種、訂定表單標準格式八種及相關代碼。訂定棧板國家標準,完成包裝箱標準尺度、儲運箱標準尺度及運輸車輛載貨臺車標準尺度等標準建議書。4.商品資料庫:完成訂定「全國商品資料庫規劃指引」,並輔導建立花卉及不動產房屋仲介資料庫。建置「條碼商品資料庫」,目前資料庫已累計四十五萬項商品之基本資料,消費者及企業透過網際網路即可查詢。5.引進及研發商業資訊流通技術(1)資訊技術:完成無線式手持終端機等五項技術開發。(2)網路技術:建立全國電子訂貨加值型網路中心,發展加值型網路互連技術,並技術移轉國內業者。(3)物流技術:完成模組化輸送機等六項技術開發。(4)經營管理技術:編印完成超級市場等七本實務叢書。6.推廣輔導與資訊服務(1)輔導推廣9,669個連線端點使用商業加值網路。(2)成立「商業資訊化服務團」進行流通業者之整合輔導服務,已完成精品百貨、電器量販、藥業等十一種行業之資訊化參考手冊,輔導自動化、資訊化商品100家。(3)建置共同銷售情報系統,建立資訊共享機制,提昇中小企業決策品質。(4)完成五個先導廠商之企業流程改造示範案例,改善企業流程效率。(5)推動國內三十個行業、一百二十七個企業體系、三萬家企業深入應用網際網路於商業活動上。(二)未來展望1.藉著關鍵項目之推動,破除消費者上網的障礙,以改變國人既有之消費行為,建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環境。2.經由組織性輔導及推廣措施,帶動我國企業對消費者(BusinesstoCustomer)間的電子商務產業。3.經由商業電子化企業體系之建立,引導業者垂直、水平整合,並協助業者排除障礙,降低實施成本與時間。4.透過網路及資訊技術運用,建立商業及相關產業運作新模式,強化產業競爭72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力。5.經由組織性的推廣工作,可全面帶動我國網際網路之良性認知及發展,進而達成邁向資訊化社會之目標。6.有效提供中小企業進行商業資訊整合的解決方案。7.經由參與國際組織,將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推向國際化,以提升我國於國際間之經貿競爭力;且有助於爭取我國成為亞太地區的電子商務中心,進而奠定華人世界電子商務之領導地位。8.引進國外先進市場及技術資訊,提升我國電子商務之應用水準,並建立一個符合國際趨勢的開放性電子商務架構。9.透過民間公協會及領導廠商的直接參與,達到政策面與市場面的互補綜效,冀能嘉惠產業,並達到創造消費福祉,擴大整體經濟產值的效果。10.擴大國家資訊通信基礎建設的應用成果。11.強化國內商業服務體系,提升消費服務品質,進而帶動內需之擴大,促進經濟成長。12.藉由國內產業電子化之推動,確保我國下一世紀之競爭優勢,並發展成為亞太電子商務中心。第四節農業電子化推動計畫「科技」促進了農業產銷的創新發展,也改變了傳統農耕作息。網際網路的世界,農業的生產、農村的生態及農民的生活必然地與網路通訊產生密切互動關係。新「電農(eFarmer)」時代已儼然來臨。對於農業體系而言,產銷過程中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組織結構、交易模式、品質標準化、產品商品化、供應鏈物流運籌管理等等,甚至於在農產品供銷與消費市場中通路結構,均將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而面臨調整與適應。一、推動重點我國農業在推動自動化、電子化的SWOT分析:73 隨著電子商務新經濟的腳步,未來農業部門必須充分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建立以電子商務為核心之競爭力,以降低生產管理、交易等作業成本及提升服務品質,創造農業產銷虛擬價值鏈。二、政策目標本計畫目標係在確保交易安全機制之前提下,藉由充分整合資訊及網路技術等科技,提升農漁牧產業生產供應鏈、運銷交易組織及需求鏈之經營效率與品質,強化整體農業產銷體系的營運體質,降低交易成本,增進國產農產品之市場競爭力。藉由電子化與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農產品運銷新通路形成,加速改善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與提昇交易品質,促進現代化交易市場,均衡供需,穩定價量,提高農民收益。主要工作目標有:(一)建立「農產運銷全球資訊網」。建立國內外農產品行情報導系統、農產品價量資料庫、農產運銷電子化標準與編碼等相關資訊網。提供農民及農業產銷團體迅速掌握農產品行情、產品規範與產銷訊息。(二)推動「農產運銷組織電子化」。在農業產銷組織自動化基礎上,推動組織電74優點(Strength)1.政策支持與民間需求。2.台灣資訊產業強大競爭力。3.降低交易成本。4.創造無地域限制交易機會。5.提供24小時交易機會。6.顧客及交易訊息精準管理,提昇決策品質。7.提高運銷效率,創造企業新形象。機會(Opportunity)1.透過網路從事農業產銷之所謂新「電農(eFarmer)」人數日漸增加。2.相關非破壞性品質檢測設備、供應鏈管理技術等電子商務相關環境漸趨成熟。3.品牌農產品日漸成為新興消費型態。4.消費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接受程度有提高趨勢。缺點(Weakness)1.電子商務交易之相關法令未臻完備。2.產業電子化相關技術人才亟需加強培訓。3.農產品品質分級標準化、包裝規格化及產品編碼化程度相對遲緩,產品處於較低商品化狀態。4.電子商務物流運籌體系尚待建立推動。5.農業產銷組織電子化程度尚需加強。威脅(Threat)1.電子交易安全因素。2.國外進口農產品商品化程度較高,具電子商務競爭優勢。3.農產品實體物流配送需較高「全溫層」之保鮮技術與設備。4.我國農業生產經營屬小農型態,不利於產品品質之穩定與供應量之安定。5.農產品品項繁多,生產單位小,配送需求屬多點次,物流技術難度相對較高。6.傳統批發市場與直銷市場之競爭。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子化作業,加強產銷及交易訊息之傳遞效能,進而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並透過電子化過程促進作業流程合理化,提昇「企業再造」效果。(三)促進「農產品交易電子商務化」。輔導農民或農民團體透過網路市場進行交易活動,提供需求鏈及供應鏈網路買賣,促進農產品流通效能,穩定供需。(四)建構「農業產銷組織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輔導相關農業產銷班、社場及農漁會等組織,加強相關營運管理與現場管制資訊整合系統,提昇作業效率,建構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三、行動計畫(一)89年及90年為農業電子化基礎建設期1.目的:降低開發及營運成本,期於最短時間內達成效率化之組合。2.實施方式:(1)遴選農產品批發市場、供銷中心、農業合作團體或農民組織,建立示範性電子商務體系。(2)建構電子商務軟硬體建設並選擇發展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系統。(3)進行電子商務之觀念宣導、人才培訓,以及制定農產品電子商務產品規範與標準。(二)91年至93年為農業電子化推廣發展期1.目的:結合已建立之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擴大商務規模與應用範圍。2.實施方式:(1)對於擬導入電子商務之單位,由農業電子化技術服務團,協助其電子化與網際網路化推動技術計畫之諮詢與輔導。(2)加強農業供應鏈與需求鏈之深度與廣度。農業電子化計畫之實施策略上,將朝向整合現有資源體系,以建立具功能互補的策略聯盟方式為原則,共同創造國產農產品電子商務新紀元,讓網際網路時代的新「電農(eFarmer)」,整合成為具備國際化高度競爭力的農業產銷集團。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1.指完整建構包含花卉、蔬菜、水果、家禽、肉品與漁產等六大類,「農產品75 行情報導全球資訊網」,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建立交易價量資料庫體系,以及品質分機標準化、包裝規格化及產品編碼化等制度化訊息。2.選定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網路批發交易系統、臺北縣農會--農會超市電子商務服務系統、「真情百寶鄉」農產食品行銷資訊入門網站系統、台灣省觀賞植物運銷合作社網路交易系統、桃園縣農會網路商城系統等五個農業合作團體或農民組織,建構電子商務示範組織體系;3.在2中前二單位以其組織與業務規模較大,將以發展「企業間」電子商務為目標,而後三者則以發展「企業與消費者間」電子商務為目標。前者著重供應鏈(SupplyChain)的資源整合,後者著重在需求鏈(DemandChain)的發展。4.上述第一項與第二項統稱為農委會八十九年度「一加五」計畫。(二)未來展望1.利用電子化促進農業產銷體系效率化與現代化。2.藉由電子商務的發展,提昇農業經營者的能力與信心。3.建立優質的新「電農(eFarmer)」文化。4.加速改善農產品交易品質,建立農產品品質分級標準化、產品編碼化及包裝規格化程度,為農業電子化與電子商務之發展建立可長可久之基礎建設工作。第五節營建業電子化推動計畫面臨勞力短缺問題以及政府加入WTO後接踵而至之國際競爭壓力,營建業必須提昇技術水準及生產管理效能來減少人力需求,以達到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的目標。就國內營造業競爭力之強化,除在硬體方面之提升,包括機械施工機具之運用,自動化施工技術之落實;在相關軟體建設之提升,亦應是國內營建業為因應環境變動所帶來之衝擊及挑戰,提升本身體質之重要關鍵。就營建生命週期,營建工程從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及管理維護等,專業分工介面多且複雜,若不能有效透過電子化與標準化來整合並管理生命週期中之各種工程資訊,易造成工程各單位各行其事、資訊重覆建置、徒增錯誤、浪費資源、降低效率,進而影響工程品質。又企業規模相對於其他產業資訊化的程度較低,內部資訊人才及設備皆不足,對資訊技術、網際網路的了解與普及程度較低。因此為使營建業廣為利用資訊,加強產業競爭力及提升工程品質,建構一完整的營建業電子化系統,以強化推動營建產業電子化及資訊化之能力。76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一、推動重點依據行政院第二六三一次會議核定之「產業自動化與電子化推動方案」分工架構,本署負責營建業分組並擬訂「營建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計畫」,自本八十九年度起積極展開,透過資訊整合、建立營建業上、中、下游廠商之關連體系,達成資源分享及有利作業環境。為宣示此一政策之推行,謀求電子化發展之規劃綱領,擬定營建電子化白皮書,以期能積極推動營建電子化。研擬營建電子化白皮書之目的可以歸納為:1.宣示政府推動營建電子化政策與決心。2.確立營建電子化之推動方向與施政依據。3.研擬達成營建電子化之策略與措施。4.爭取民眾認同及參與。二、政策目標營建業電子化整體推動架構,詳如圖附1-5,由內政部營建署擬定政策、確立推動方向。基於分工原則,由營建署負責土木營建產業範疇之電子化推動,另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負責建築營建產業範疇之電子化推動。為求擴大營建業電子化之成效,將結合學研單位、協公會、資訊服務業者與體系之中心企業共同合作,發展應用系統技術,輔導業者建立示範應用,以達到本計畫之目標(見下表附1-2)。表附1-2營建業電子化之目標77短期目標中程目標長期目標l促成營建業20個供應鏈體系約250家廠商導入電子化作業。l完成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l建立登錄輔導機制。l完成營建業供應鏈20個體系500家廠商應用電子化作業。l完成電子化相關人才培訓共約12,000人次。l促成營建電子資料交換改進作業流程,達到無紙化作業環境。l工程技術資料整合管理,建立營建電子資料庫應用。 營建業電子化中程計畫負責營建業自動化及內政部營建署(建研所)電子化推動計畫之規劃管理、成果追蹤及計畫管考評選委員會輔導面推廣面供給面環境面電子化-營建業電子化輔導-重點供應鏈體系企業間電子化輔導-個別廠商企業內電子化輔導-營建產業電子化輔導-媒體廣宣-發行專刊及eB快訊-eB技術研討發表會-示範觀摩及展覽-營建業eB服務網站-輔導單位能力鑑定與登錄:法人單位民間業者大專院校-關鍵技術引進推廣-租稅獎勵-人才培訓-優惠融資-EC標準訂定與維護-法令制定規劃圖附1-4營建電子化推動架構圖具體而言,營建業推動電子化計畫之具體目標如下:1.選定工程項目,加速推動規劃設計標準化工作,就已完成設計標準化工程項目,賡續推動施工階段施工技術標準化的工作。2.建立登錄輔導機制,成立輔導性組織,加強輔導功能,以提高效率。3.加強自動化推動層面,落實設計、技術、材料機具及營建管理各項研發成果。4.辦理「績優營建自動化工程」評選,表揚具有實績之營建自動化工程,透過此機制的建立,鼓勵廠商推動營建自動化,提昇專業形象。5.舉辦不同案例的示範觀摩,不同類別的示範案例詳細記錄,彙編為教材推廣自動化成效。6.進行營建業組織評估、業主需求評估及流程評估等流程再造之項目,協助企業重新設計工作及組織架構。7.建立營建業上、中、下游供應鏈電子化作業,促進組成供應鏈體系。8.帶動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及營建管理電子化作業能力,帶動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化作業能力。三、行動計畫於實施策略上,必須兼顧推動之深度與廣度,並達到使用者與資訊服務者供需之良性循環,使營建業電子商務之運用與發展持續蓬勃發展。就深度實施策略而言,可藉由創新發展與塑造發展環境,建置示範應用體系,產生電子化標竿運用之成效;並藉由技術轉移,將技術研發成果擴散於營建產業。就廣度實施策略而言,可結合資訊服務者與學研單位及協公會之直接參與與推動,獲78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得推廣運用之加成效果。並結合營建產業上、中、下游業者進行資料交換與整合,加速情報取得與運用之速度,提升營建整體經營效率。具體推動作法陳述如下:依據上述營建業電子化推動策略與架構,擬訂本計畫之主要工作項目概分為營建業電子化應用推廣(前5項)及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最末一項)兩個部分,分述如下:(一)電子化輔導規劃1.目的:確立營建電子化應用之技術標準,協助規劃廠商電子化需求架構。2.實施方式:(1)由主辦單位邀請學者、專家進行現況調查、診斷,瞭解營建業電子化之需求領域。(2)進行導入電子化關鍵及共通性流程、技術需求調查,規劃建立廠商電子化需求架構,確認電子化應用技術與資訊交換標準,並編撰營建產業電子化指引。(3)辦理示範廣宣加速業界導入電子化,以提昇營建業競爭力。(二)供應鏈體系企業間電子化輔導1.目的:協助廠商建立上、中、下游營建資訊整合及協同合作之運用能力。2.實施方式:(1)國內營建廠商結合體系內之供應商、國內電子化服務業者組成供應鏈體系提出電子化計畫書。(2)輔導期限以四年為上限,政府補助以不超過總輔導經費的50%。(3)供應鏈體系電子化建置完成後,應配合本署將成果編成教案提供人才培訓、成果發表及示範觀摩。(4)協助建立電子化相關標準。(三)營建廠商企業內電子化輔導1.目的:協助廠商建立網路上交易能力,互換訊息,並與內部MIS系統整合,提升價值鏈的反應能力。2.實施方式:(1)由營建業者與在本署登錄之電子化服務業者結合提出計畫。(2)輔導期間以一年內完成為原則,政府補助不超過總輔導經費的50%。79 (3)輔導案建置完成後應配合本署將成果編製光碟片等教案提供人才培訓、成果發表及示範觀摩。(四)電子化登錄及輔導服務1.目的:協助供需雙方形成策略聯盟,提供技術資訊及顧問諮詢服務。2.實施方式:(1)邀請專家學者共同擬訂登錄標準及作業流程。(2)辦理登錄說明會,透過相關公(協)會或法人機構針對登錄作業召開說明會。(3)業者提出計畫申請。(4)召開登錄審查會。(5)審查通過,登錄為營建業電子化輔導廠商,並定期舉辦「登錄合格單位授証典禮」,頒發登錄合格証書。(6)透過網站、刊物等將合格登錄單位及技術能力案例等推薦給業者。(五)推廣宣導1.目的:協助營建產業加速進入網路行銷市場。2.實施方式:(1)以體系化輔導推動企業間EC應用。(2)辦理營建業電子化示範觀摩、技術發表會暨展覽。(3)配合專刊發行加強電子化相關觀念及技術輔導。(4)提供自動化及電子化資訊服務網站。(六)營建自動化及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1.目的:儲備營建自動化及電子化之人力資源,培育電子化發展所需之營建人才。2.實施方式:(1)委託學術研究單位調查業界自動化及電子化人才供需狀況,以規劃年度之人才培訓方案。(2)依據調查結果,擬訂自動化及電子化人才培訓計畫,由學術機構或法人團體舉辦基礎和進階系列課程。(3)配合營建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技術輔導,將輔導成果做成教案於課程中教授。80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網際網路的應用已經是發展的趨勢及全球新競爭力的指標,經由營建自動化十年的推動之後,其計畫成果計有:1.少數甲級營造廠的內部電腦化Intranet已經成型,文件傳送都是透過網路來進行。2.以往營建自動化著重技術面,強調工程技術,而電子化則著重環境面,強調的是企業系統整合。3.企業與企業間的整合、體系與體系間的整合,以及供應鏈與供應鏈的整合,其間的整合機制需透過企業資源規劃、供應鏈管理、產品資料管理、合約資訊系統及企業流程再造來達成。4.根據推動營建自動化十年計畫之成果與技術基礎,加強環境面及技術面,以示範、推廣、輔導與人才培訓及建立體系為主,並輔以租稅獎勵、優惠融資、研究發展、人才培訓、績優獎勵、技術輔導、推廣宣導等各項配合措施。(二)未來展望未來將在設計與施工、新工法與新技術的引用、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市場需求四方面尋求進一步之作法:1.施工方面,著手建立『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1)整合混凝土工、圬工、金屬工、電器、機械等現場施工各細目之作業準則,建立劃一之工程項目編碼及工程項目名詞。(2)促使『公共工程工料價格資料庫與調查機制』物價調查項目一致。2.設計方面,制訂『公共工程製圖手冊』。(1)提供標準化資訊,讓顧問公司及工程機構從事設計工作時,具有格式化的圖樣。(2)藉由『公共工程經費電腦估價系統』提供快速的經費使用規劃,提高對施工程序的掌控,讓設計與施工作業能夠達成一致性。(3)在基本圖交換機制上建立標準平台,整合標準化規範,以提供更確實的工程規劃。3.引進新技術、新工法及新機具,使工地電子化朝向工程機具化、工程預鑄化,以縮減人力。81 4.透過網路影像監視、即時監控,可將一般工程監測數據透過網路傳輸監造單位,或由監造單位透過網路直接監控工地。5.改善業界投資環境。(1)內政部營建署制訂「購置自動化機器設備優惠貸款要點」、「辦理自動化機器設備認定作業要點」。(2)行政院制訂「輔導中小企業升級貸款要點」、「企業購置電腦軟體融資貸款作業要點」。(3)建立營建電子化輔導登錄機制,結合輔導廠商,由本署補助部分經費,協助營建業提升電子化水準。6.擴大市場需求。(1)營造相關產業的上、中、下游一定程度的電子化,形成完整的電子化供應鏈體系。(2)建立電子商務體系,加速相關產業的物流,提供製成產業產品交流的環境。(3)增強產品交流之訊息,有利於市場供需的增加,提昇營建業的產能。7.營建業電子化計畫的推動方向將以並以業者的需求為導向,並加強產品資料管理、企業資源規劃及供應鏈管理等重點技術的導入與應用,以加速提升營建業競爭力。8.結合產、學、研各界技術研發,擴大宣導推廣研發成果,以提高營建業電子化績效指標及效益,協助營建業上、中、下游廠商導入營建電子化的產業範疇。第六節金融業電子化推動計畫隨著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金融市場面臨國際性競爭將更形嚴峻,惟有掌握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等新興科技,以網路科技為競爭力核心,整合資料倉儲(DataWarehouse)等技術,建構電子銀行,提供無地域限制、無時間限制的多元化銀行服務,以滿足顧客需求,降低服務成本及提升服務品質,才能真正強化金融機構競爭力,創造金融虛擬價值鏈。一、推動重點我國金融業在推動自動化、電子化的SWOT分析:82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金融創新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而日新月異,電子支付工具亦不斷推陳出新。建立一個安全、可信賴、迅速與便捷的支付系統(PaymentSystem),以及完善的金融服務網路,以有效地結合金流與商流的自動化,進而創造電子商務良好的交易環境,加速資金移轉與資訊的流通效率,促進整體亞太營運中心的發展,提昇國家競爭力,實乃金融業電子化最主要課題。二、政策目標(一)推動各金融機構建置電子化金融服務通道1.金融電子資料交換服務通道2.網路銀行服務通道(二)督促金融業建立電子商務金流自動化作業以輔助產業金流自動化1.提供各行各業便捷之電子化金流及金融資訊相關服務2.達成五年內五萬家廠商完成產業金流自動化目標三、行動計畫(一)金融業電子化計畫作業項目,由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審核,轉請各金融機構配合辦理。(二)金融機構辦理本計畫所發生之費用,依「公司導入電子化支出適用投資抵減作業要點」辦理。(三)金融業為導入電子化所購置之電腦軟硬體設備費用,得適用購置自動化設備優惠貸款。83優點(Strength)1.NII支持發展2.台灣資訊硬體業強勢競爭力3.降低營運成本4.提供顧客二十四小時更便利的服務5.服務範圍無限6.服務項目多元化,提供專屬個人化的服務機會(Opportunity)1.金融創新產品帶來新商機2.上網人數急遽上升3.相關技術成熟4.法規鬆綁,金融自由化以及多元化缺點(Weakness)1.網路人口年齡結構過於年輕,無法成為銀行主力客層2.偏遠地區的網路基礎設施不足,上網的人數仍佔少數3.法令修正尚未完備4.相關技術人才的缺乏5.線上金融服務標準尚未明朗化威脅(Threat)1.面對國外銀行的競爭,我們的專業國際競爭力可能不足。(包含金融專業及ITSupport廠商)2.外商銀行的全球化拓展,市場開放後國內外業者加入競爭,利潤趨薄3.實際交易行為仍有安全上之考量 (四)訂定金融業電子化各項跨行系統規格、系統安全等相關標準。(五)加強辦理金融電子化人才培訓工作。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我國金融電子化始自民國七○年代,初期以建置櫃員工作自動化為主,分階段完成各種銀行業務連線系統(例如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等),並提供各項自動櫃員機服務、跨行通匯服務;八○年代則以開發多元化的電子付款工具為主,例如:IC金融卡、信用卡、金融EDI、企業銀行、轉帳卡、網路銀行等,其執行成果:1.行政院推動NII(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政策,使金融機構透過專屬網路、加值網路及網際網路提供各項金融服務。2.八十七年五月公布「金融機構辦理電子銀行業務安全控管作業基準」,強化金融機構之安控作業。3.八十八年五月公布「個人電腦銀行業務及網路銀行業務服務契約範本」,以確保消費者權益,使非約定帳戶之轉帳作業涉及金融機構與消費者間之權利義務有較明確之規範。4.目前各金融機構所建置的電子銀行,依其所使用工具或所經過網路之不同,概略可分為:電話銀行(InteractiveVoiceResponse;IVR)、個人電腦銀行(PCBanking)、金融電子資料交換(Financial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FEDI)、網路銀行(InternetBanking)。5.交易可分為六類,如表附1-3。表附1-3金融交易分類表84交易類別交易內容查詢類利率、匯率、債票券利率、基金淨值、帳戶餘額、交易明細、匯入款、託收票據、信用卡額度、信用卡消費明細、信用卡積點…等,少數金融機構提供進出口信用狀查詢。轉帳類1.少數金融機構提供自行帳戶間轉帳、活存轉定存、繳信用卡費用、繳貸款本息、預約自行/跨行轉帳…等。2.參加財金公司之網際網路繳稅作業,民眾利用網際網路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地價稅、牌照稅…等。試算類基金投資、標會、貸款攤還、定存利息…等。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表附1-3金融交易分類表(續)(二)未來展望電子銀行是未來銀行交易的趨勢,傳統銀行交易方式將逐步為電子銀行所取代,未來金融業電子化的重點應著重於下列特性:1.支援各種工具(AccessDevices)、網路通道(Channels)。2.非由金融機構提供工具,以客戶自備工具為主。3.提供每日24小時/每週七天服務。4.嚴密的安全機制,保障交易與資料的完整及安全。5.提供線上即時的、正確的、完整的金融資訊。第七節證券業電子化推動計畫我國證券市場自民國七十四年起,即分階段實施「電腦輔助交易作業」,目前已進入「電腦全自動交易系統」,由證券商、台灣證券交易所、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及台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等單位,共同投入業務之電子化,將委託、撮合、成交回報、行情揭示、交割、結算及監視查核等,依其性質儘可能達成全面電腦自動化。同時,主管機關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亦就本身之業務,推動電子化便民服務,除完成「證券資訊整合專案」,對外開放網站提供有關證券及相關法令查詢之免費資訊外;對於公開發行公司、證券商、證券服務事業等財務業務資訊之公開及外資保管銀行資料之申報等,均要求採用網際網路或媒體申報之方式,提供投資人參考,並便利主管機關之管理。一、推動重點證券業電子化現階段首要目標,係在積極推動客戶端的電子式交易,主要部分即是目前正蓬勃發展的「網路下單」業務。鑑於國際網路證券商發展快速,我國網際網路環境也在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專案推動小組(NII)及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積極推展下,進一步延伸到證券業電子化交易之領域,由於利用網際網路交易得以降低證券業者 及投資人雙方之交易成本,也有助於交易效率之提高,因此,證券業面臨85交易類別交易內容申請類信用卡申請、空白支票簿、對帳單、存款證明…等,以網路收申請單或客戶列印申請單再寄送金融機構後,以人工方式處理或以檔案傳送方式送予客戶。檔案傳送類整批匯款、代扣代發、託收票據、交易明細…等。購物類提供信用卡購物網路收單作業。 此波電子化之衝擊,莫不順應潮流,積極發展網路證券交易之業務,迎接網際網路時代之來臨。二、政策目標由於證券業自動化及電子化已大抵完成,為因應網際網路融入日常生活之趨勢,故政策目標係集中於提昇證券業原有自動化及電子化之效率,並積極推動「電子化證券交易」之電子商務,依此,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自八十七年起,即配合政策目標修訂相關規章,開放證券商得以從事網際網路等電子式交易之委託業務。然而,在電子交易開放且急速成長的世界潮流之中,證券網路交易將成為未來主流,其無遠弗屆的特色,將使證券交易,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更為容易。為搶得商機,證券業應及早規劃因應更具安全、效率及紀律的網際網路證券交易制度,故主管機關除深入瞭解國內外網路證券交易之現況與規制,聽取業者建議,做為國內規範之參考外,同時持續檢討現行證券管理相關規範,使其符合電子式證券交易之特性,並加強證券業者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與安全機制,以維護網路交易之安全。三、行動計畫(一)證期會推動電子交易工作計畫大綱如次:1.深入瞭解國內、外網路證券交易之現況與規制。2.檢討現行網路證券交易制度以維護交易安全(1)全盤檢討網路證券交易流程。(2)加強證券商內控內稽制度及風險控管。(3)強化網路交易查察功能。(4)檢討網路交易之認證規範。3.配合前開計畫項目修訂相關證券管理法規。(二)推動情形:為因應網際網路等電子式交易型態發展之趨勢,並為有效執行前揭工作計畫,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已邀集相關單位共同會商檢討網路證券交易相關規範,並就下列事項提出未來改善方向。1.研議電子式交易型態委託內容由現行受託買賣人員檢查,修正為電腦自動化檢查。2.研議簡化網路下單客戶開戶流程。3.研議延長證券商有關電子式交易型態委託之電腦紀錄保留期限,俾利交易糾紛之處理及不法交易案件之偵查。86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4.針對電子式交易特性,研議放寬現行證券商場地設備標準,以降低經營之成本。5.研議提供電子式交易服務之證券商,應提供有效率執行客戶下單之系統、完善之承載量及備援系統,定期進行測試,同時應將無法執行電子式傳輸時之備援措施告知投資人。6.加強證券商電子式交易之內控內稽,落實電腦安全控管,並研議採網路下單交易之證券商,應將相關交易加以認證,以確保交易之安全與秩序。7.證券商、台灣證券交易所及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於發現電子式委託交易涉有不法情事時,應即與檢調單位聯繫,強化網路查察功能,便利網路不法交易之偵查。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1.證券業原有自動化與電子化之情形:(1)委託系統:證券商接受投資人之委託後,以主機連線方式,將委託資料透過證券專用網路,傳輸至台灣證券交易所主機。(2)撮合系統:撮合系統累計接收到的委託資料,以決定成交價格,該系統產生兩種資料,其一係將成交價格與成交數量記錄於行情揭示檔,供即時行情傳輸系統使用;另一則係將符合成交條件的委託,記錄於成交資料檔,供成交回報系統使用。(3)成交回報系統:此系統係以主機連線方式,透過證券專用網路將成交回報傳至證券商主機,而投資人得透過電話或當場詢問營業員、證券商營業大廳刷卡查詢系統、電話語音及網際網路查詢成交回報。(4)資訊傳輸系統:資訊傳輸系統係透過播送(broadcast)方式,將即時行情資料傳送至資訊公司,資訊公司再將加值後的行情資料傳至證券商端的資訊系統。(5)監視查核系統:此系統係擷取電腦主機委託、成交及行情揭示等相關資訊,載入資料庫線上即時監視針對個股、證券商、投資人當日交易狀況進行線上監控。87 離線監視則係針對特定時間、特定標的進行統計分析及歸納,以便查核監控。(6)證券集中保管系統:A.有價證券存託作業。B.有價證券庫存管理。C.有價證券買賣交割或設質交付之帳簿劃撥。D.有價證券帳簿劃撥事務之電腦處理。(7)公開發行公司資訊公開系統規範各公開發行公司、證券商、期貨商、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及證券金融事業,應將財務、業務資訊等資料,併以網路方式申報並充分公開。(8)外資保管銀行媒體申報系統對於外資保管銀行實施媒體申報代替書面申報,並整合外資保管銀行管理之系統,以有效建置外資相關申請與核准之資料。2.電子化證券交易之現況:(1)八十六年十一月六日起,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開放國內證券商辦理網路下單為買賣證券之委託方式。截至八十九年四月底,國內證券商從事網路下單之服務者,已達七十六家。(2)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之統計,國內電子式委託開戶人數已達一百零五萬戶,下單總金額超過五十億元,總成交金額約二十七億元,電子式委託占市場成交金額比例,已從八十七年一月之萬分之四,成長至八十九年四月之百分之五點三二。(3)由於證券商架設網站並設置網路交易系統之成本,較增設分公司及日後維護之成本更為低廉,打破證券商地區性之服務客戶的特性,使國內證券商紛紛跟進。目前證券商所設置之網站,除提供公司簡介、盤勢分析、即時資訊、產業研究之靜態資訊外,而證券商研發及規畫實力更展現於互動的網路下單功能上。(二)未來展望1.證券業者未來應在資訊科技、產品及服務、經營成本等方面,加強競爭力,吸取國外經營電子化交易之證券業的經驗,學習他人經營成功的要領。2.證券業在電子化趨勢中,更應確保網路交易之安全與風險控管,除資訊設88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備技術上之提昇外,亦應加強其內部控制,並留意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及新的交易方式與服務所帶來之生存契機與危機。3.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將將參酌國際間發展的趨勢與共識,建立適當機制,保障電子化證券交易之安全性,維護市場之公正與誠實,使我國證券業更具國際競爭力。第八節政府採購電子化推動計畫目前網際網路技術已漸趨成熟,電子採購將成為下一世紀商業交易之重心。世界各先進國家及國際組織皆重視此一趨勢,大力推動採購業務電子化工作。我國亦配合國際脈動,積極進行政府採購業務電子化之推動,以期簡化政府採購作業流程,縮短作業時間,提高政府採購作業效率,降低採購成本。一、推動重點依八十八年度全國各機關所辦理採購案件之統計資料結果顯示,八十八年度公告金額(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採購案件數有十一萬三千多筆,佔全國總件數十四萬三千多筆之百分之七十五,而其累計之金額為新台幣四百八十億元,佔全國總採購金額六千億之百分之八。如此龐大數量之採購案件,其採購作業程序繁瑣且重複性高,徒增機關處理紙本之作業負擔,亦造成廠商往返奔波所耗費之時間,且採購對象未能擴及全國廠商,往往導致投標家數不足,流標機率過高,延宕機關之採購效率。鑑此,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擇定小額採購之案件優先辦理各項採購作業電子化之工作,期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用,並擴大民間企業參與政府採購之機會。預定之推動重點如下:(一)以民間無法建立,須政府公權力介入者為原則,其中以主導政策、建立規格標準、共用性軟體工具開發及法令研修為主要工作。(二)系統以使用簡單、低建置成本、自動化與人工作業可雙軌並行為原則。(三)與現行法令規章不相抵觸,現有技術可克服者,優先推動。(四)配合我國電子化政府推動時程建立相關應用系統。(五)有效利用外在資源(資訊整體委外)。 (六)從金額小及重複性高之採購業務開始推動。(七)選定資訊能力較強之機關先行試辦,再逐步推廣至其他機關使用。89 二、政策目標為開啟國內廣大之中小企業進入電子商務之門,由政府部門率先在網路上提供政府採購資訊及建置相關採構機制,以帶動相關產業之參與。積極推動「政府採購電子化」計畫並加以落實,建立一個公開、公平、有效率之政府採購現代化作業環境,以降低政府機關採購相關成本,再者亦可運用最少資源,有效推動各級政府機關逐步實施電子式採購,藉此提昇政府行政效率,並達到樹立政府行政電子化良好典範之目的。其推動目標如下:(一)建構政府電子採購環境,激勵廠商參與電子商務。(二)建立公開化、透明化政府採購制度。(三)促成公平競爭,降低政府採購成本。(四)提升政府採購效率,提高國家競爭力。三、行動計畫本計畫擬使用網際網路資訊科技技術,整合政府採購業務生命週期中之招標公告、詢價、報價、下訂單及付款等作業,建立一安全、可靠及便捷之網路交易環境,以提升政府採購行政效率。計畫內容如下:(一)資訊系統建置1.目的:藉由應用先進資訊及通訊技術,改善政府採購相關作業流程。2.實施方式:研究並導入國外E-Business相關IT技術。(二)法規作業辦法研修1.目的:健全採購制度,並建立政府採購標準規範。2.實施方式:擬配合相關機關研修下列法規:(1)未達公告金額採購作業辦法。(2)政府採購信用卡使用辦法。(3)政府採購CA營運管理辦法。(4)政府採購電子領投標實施辦法。(三)教育訓練輔導推廣1.目的:培養政府進行電子採購之管理及技術人才。2.實施方式:本計畫擬依前述推動策略及系統開發時程,分別由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依序進行系統試辦、教育訓練及推廣輔導等活動,主要時程 90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如下:(1)本計畫之各試辦機關及相關廠商,自89年1月1日起進行試辦。(2)中央各部會及北、高二市政府自90年1月1日,縣市政府暨所屬機關自91年1月1日起陸續進行教育訓練及推廣輔導,預定至93年底有2,500個政府機關參與本計畫之使用。(3)相關廠商,自89年1月1日起進行教育訓練及推廣輔導,預定至93年底有10,000個廠商參與本計畫之使用。(四)計畫推動分工1.目的:本計畫相關業務分由各主管機關負責,以達整合政府資源,有效推動之目的。2.實施方式:分工如表附1-4。表附1-4政府採購電子化各單位分工表91工作項目工作內容主辦機關協辦機關資訊系統開發建置招標公告、領標、報價、下訂工程會信用卡支付、跨行轉帳財政部、工程會主計處集中支付主計處、財政部工程會網路交易安全建置政府採購憑證機構工程會研考會經濟部內政部財政部建構完善網路環境NII研考會中華電信相關法規研修1.電子詢報價系統作業須知。2.政府採購電子領投標實施辦法3.政府採購信用卡使用辦法。4.政府採購CA營運管理辦法。5.網路銀行作業管理辦法。工程會財政部研考會經濟部主計處教育訓練推廣政府機關使用訓練工程會各機關廠商使用訓練推廣工程會經濟部及各公協會 四、現況與展望(一)計畫執行之現況為有效推動「政府採購電子化」計畫,以提昇政府採購效率並擴大民間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機會,公共工程委員會已陸續完成了「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廠商電子型錄系統」及「電子詢報價系統」等。茲分別說明如下:1.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1)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八十五年完成「政府機關招標資訊布告全球資訊網」查詢系統之設置,以利廠商透過網際網路查詢各政府機關之招標資訊。(2)八十八年初完成「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之開發,其中除了原有之招標及決標公告外,尚包括拒絕往來廠商名單資料庫、多餘不用堪用財物公告、變賣出租、公開徵求廠商提供參考資料及公開取得企劃書或書面報價等功能。(3)至本(八十九)年二月底,共有五八七三個政府機構透過系統提供招標資訊,系統收錄之招標公告計有三十一萬餘筆,經由電腦網路查詢本系統招標資訊之使用人次已累積超過二六八萬人次,平均每月有二十多萬人次使用。(4)八十八年一月起,「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改為全天候二十四小時服務,以提供更彈性便利服務。(5)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政府採購法正式實施後,所有政府機構超過公告金額(一百萬元)之各類採購公告必須在系統網站上公告,平均每天有超過五百筆採購資訊公告上網,使用效益將更為提昇。2.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1)「簡化眾多政府機關零星採購程序」,各政府機關得以共同採購建立較大經濟規模,提高議價空間,降低政府採購支出預算。 (2)減少各需求機關重覆採購作業之人力。(3)完成「共同供應契約實施辦法」之研擬工作,進一步詳細之定義、辦理共同供應契約招標文件應載明事項、各機關可適用共同供應契約訂約之情形、區分應利用及得利用共同供應契約機關之情形、共同供應特殊之採購程序等內容。92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4)結合各機關具有共通需求特性之財物或勞務,與廠商簽訂共同供應契約,公告於資訊網路上,並提供給其他採購需求機關,可直接利用該契約訂貨付款。3.廠商電子型錄系統(1)設計理念以使用操作方便,並兼顧安全性、效率性與實用性。(2)提供一電子型錄登錄場所,使有意願參與政府採購之廠商,進行登錄作業。(3)各廠商於系統上登錄其可提供之財物或服務項目,完成系統之建檔。(4)各政府機關採購單位於辦理採購時,可直接進入廠商電子型錄系統,運用系統內資料庫,瀏覽尋找適當之廠商與產品,或列出各種採購條件需求,利用系統內建置之搜尋工具,篩選符合採購條件需求之廠商名單,再依據政府採購法規定進行相關採購行為。(5)省去傳統採購中許多需要個別往返接洽之繁瑣程序,可以節省許多採購人力。(6)政府採購單位可接觸到之資訊更加廣泛,廠商資訊得以充分揭露。(7)各廠商與政府機關訂約機會均等。有利於達成扶植中小企業之政策目的。4.電子詢報價系統藉由電腦網路詢報價以達成下列目標報程序:(1)便捷採構程序、降低採購成本(2)建立公開之採購環境,便利廠商報價作業(二)未來展望將來預定推動的項目有領標電子化、投標電子化及訂購、支付電子化等,然而要將網際網路技術融入政府所有採購程序,除須檢視全部政府採購流程外,並需配合政府整體公開金鑰基礎建設及掃除可能之法律障礙,才能落實政府採購流程全面電子化之長程目標。 第九節國營事業電子化推動計畫一、台電電子化推動計畫依據「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小組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有關國營事業採購電子化之應辦事項辦理,據以研擬台電採購電子化推動計畫,以配合行政院政策之推行,達到提昇台電之整體行政效率,落實採購電子化之93 目標。(一)推動重點因應電業自由化後之競爭壓力,積極運用網際網路之便捷性與優良供應廠商建立策略聯盟關係,以穩定材料供應來源,提高供電品質。(二)政策目標以全公司各單位均實施電子採購、整合台電現有採購資訊及政府電子採購資訊、建立網際網路服務功能、提昇採購作業效率及增進企業生產力為目標。在工程採購、財物採購、及勞務採購皆為實施範圍,中長期將結合供應廠商建立電子供應鏈及需求鏈的B2B電子商務,以達到降低成本、增加作業效率、簡化交易流程、資訊快速傳遞、資訊正確與便利共享、改善產品供應問題及完善的資源管理。(三)行動計畫1.成立推動小組:推動小組由採購主辦部門(材料處)及資訊部門(資訊系統處)共同組成;材料處負責規章程序與辦法之制定及電子採購業務之宣導、輔導及推廣;資訊系統處負責網路基礎建設、應用系統開發及採購資訊整合工作。2.擬定推廣計畫由推動小組共同研擬台電之採購電子化推動計畫。3.宣導(1)對各單位採購人員及經常往來廠商舉辦說明會,說明政府採購電子化之推動策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電子採購推動時程及台電採購電子化推動計畫。(2)於標單上註明政府電子採購網址及台電電子採購網址,宣導廠商運用網際網路辦理電子詢報價作業及電子領投標作業。4.推廣與輔導(1)台電未達公告金額購案及公開性招標購案,將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推廣時程,選擇相關單位參與試辦。(2)選派人員參加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所舉辦之各項有關電子採購訓練課程培養種子教師,種子教師受訓完成後負責對各單位經辦人員施以訓練,以加速全面推動電子採購業務。(3)台電各單位將全面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電子化各系統之上線日期,實施電子採購業務。94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5.網路基礎建設分期建構台電之企業網路,於89年十二月完成八十四個單位連線,以統一窗口連結政府電子採購網站,進行電子採購業務。(1)開發採購資訊網頁台電採購資訊網頁將整合台電現有採購資料,提供即時及更詳盡之採購資訊,並設置廠商留言區,以為雙方之溝通管道。(2)開發電子採購介面子系統為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電子化各系統之實施,台電將開發電子詢報價介面子系統、電子領標暨投標介面子系統、電子下訂暨付款介面子系統,特定性器材選商暨招標介面子系統及共同供應契約公告介面子系統,以資料交換方式,整合台電現有MIS系統與政府電子採購系統,避免資料重複輸入,提昇工作效率及資料正確性。(四)現況與展望1.計畫執行之現況(1)台電目前國外採購案件,為降低購料成本部份委由中央信託局辦理,部份由台電自行辦理;國內採購則全部由台電自行負責。(2)為達到採購業務電子化目標,台電先後開發完成「採購管理資訊系統內購作業」及「採購管理資訊系統外購作業」,功能包括請購、採購、訂購、押匯、運輸、報關、交貨、驗收、付款、索賠、結案等作業,採購項目則包含一般材料、通用配件、專用配件及設備等。(3)自78年迄今,已推廣至所有營運單位及輸變電工程處。(4)採購案件金額在100萬以下者約佔全年採購案件之96.3﹪(以87年「採購管理資訊系統」全年所處理之購案統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電子詢報價系統涵蓋台電絕大部份之採購案件。2.未來展望(1)積極配合政府採購電子化之推動策略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電子化推動時程,推動台電之電子化採購業務。(2)中長期將結合供應廠商建立電子供應鏈及需求鏈的電子商務。(3)透過供應商管理(SupplierManagement)、庫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配送管理(DistributionManagement)、通路管理(ChannelManagement)、付款管理(PaymentManagement)等五項機能,以達到降低成本、增加作業效率、簡化交易流程、資訊快速傳遞、資訊正確與95 便利共享、改善產品供應問題及完善的資源管理。二、中油電子化推動計畫近年以來,國際能源需求型態的轉變,諸如主要能源與常用油品輕質化、石油化學產品需求增加、石油煉製產能過剩與煉製利潤下降等,除已間接促成了各國際油公司的合併與重整外,各國際油公司亦多已採取更積極性與競爭性的電子化策略,創造網路營運優勢。中油公司為因應國內油品市場自由化與企業經營型態網路化的競爭環境,目前正積極計畫導入電子商務,未來並將與推動中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相互整合,提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一)推動重點由於國際油價的無法預測與不確定性,過去石油產業的營運活動皆取決於市場需求的變化,也由於油價的不可掌控性,全球石油產業一直相當重視企業內部各項生產、煉製與銷售成本的控制,以增加企業體的利潤與競爭力,中油公司面對產業自由化、國際化與民營化的衝擊,唯有加強資訊科技的運用來自我革新,轉型為電子商務經營模式的公司,並利用電子商務的商機,伺機轉投資相關事業,成為多角化經營的企業體。1.及早跨入電子商務領域,維持公司在網路經濟中的競爭力。2.以石油產業為主軸,發展B2B與B2C電子商務,提高顧客的滿意度。3.垂直整合資源,橫向擴大結盟力量,以降低整體營運成本,提昇競爭優勢。(二)政策目標1.在EC建置方面:預期91年完成B2B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佔百分之二十五,約660億元;B2C佔百分之五,約四十三億元。2.在物料採購方面:配合政府電子採購計畫推廣時程,預期91年完成電子採購佔百分之三十五,約60億元。3.在ERP建置方面:預期91年系統使用者佔百分之六十。(三)行動計畫由各業務部門與事業部(BusinessUnits)成立專案推動小組(StrategicPlanningTaskForce),並聘請電子商務專業顧問指導,透過內部工作流程檢討與產業分析,根據以下策略行動方案,擬訂具體可行的細部工作計畫及優先順序,據以執行。1.建立客服系統導向EC平台:開發EC雛型,再整體推動主要油品EC系統(B2B)、強化民營加油站服務(B2B)及推動加油站多角化經營(B2C)。2.利用現有資源投資EC事業:形成電子商務交易市集96 附錄一各產業電子化推動計畫(1)進軍應用軟體提供者(ASP)市場(2)主導經營電子商務社群(e-BusinessComminity)3.建立e組織培養e人才:利用Intranet員工自我服務(1)推動電子訊息應用(2)建立知識管理資料庫4.整合EC與ERP系統:預定89年6月開始建置(1)提供員工網路化工作環境(2)提供企業間電子通道創造競合環境(四)現況與展望1.執行之現況:(1)電子交易初期以提供問題諮詢與電子型錄等單向式資訊展示服務為主,預計89年導入線上下單、訂單追蹤、存貨查詢等雙向服務,90年導入線上報價,售後服務等應用項目。有關線上付款、對帳或轉帳交易,則因交易機制尚未成熟,應用的時程訂在91年。以潤滑油下單系統為標竿計畫,現正進行平行測試,預定89年四月起正式上線使用。(2)電子採購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電子採購計畫推廣時程,目前可使用政府採購資訊公告系統、廠商電子型錄及電子詢報價系統、共同供應契約公告系統等,預定89年四月起推動電子領投標系統,六月起開始試辦電子領標系統,十二月試辦電子投標系統。(3)電子行政配合行政院研考會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除電子採購外,正積極推動電子公文、電子人事、電子計畫管理、電子法規、電子新聞、電子郵遞等相關工作;目前已完成線上差勤、線上公文、人才庫、新聞剪輯、議事追蹤、工安查核與走動管理等應用系統,這些具體成果對本公司邁向電子化企業奠定良基。(4)ERP建置中油對電子商務與ERP之推動與建置均自88年度起列入五年整體資訊發展作業計畫。ERP建置專案已報准辦理,現正進行軟體系統與導入專業顧問之評選,預定90年六月起第一階段開發完成之主要業務系統將可正97 式上線使用。至電子商務專案將與ERP整合規劃,重新構思本公司的業務流程,設計出一套逐步發展的藍圖。2.未來展望(1)隨著企業高速網路的成形與網路應用服務的提供,預期中油將逐漸轉型為一個高度數位化的企業體。(2)透過業務資源的分享與專業智能的累積與傳播,中油的員工將有一個開放互動、可以全時學習的工作環境,以提昇員工的生產力。(3)經由網際網路服務的落實,在未來買方的世界裡,中油也可以更加接近市場消費者,隨時聆聽顧客的需求,並將來自市場的訊息轉化為內部企劃與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動力。(4)積極建立一個數位化與效率化的團隊,發揮國營事業應有的示範作用。98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第一節全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網際網路的發展已徹底改變人類資訊傳遞方式與商業交易形態,網際網路的市場商機也已逐漸由連線服務走向電子商務;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BtoBEC)更衝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所產生的商機已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國際顧問公司IDC估計,2002年全球B2BEC市場將達到美金3,270億美元;ForresterResearch更預測到了2003年,B2BEC將有1兆37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平均成長率(CAGR)高達99%,相較於企業與消費者間電子商務(B2CEC),企業間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與成長空間更大。單位︰十億美元1,6001,4001,2001,000800600B2BECB2CECCAGR=78%1,3704002000CAGR=28%19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圖附2-1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估資料來源︰ForresterResearch,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1999年12月第二節全球B2BEC線上服務經營形態B2BEC的崛起也產生了許多企業新興經營模式,通稱為B2BEC線上服務業。B2BEC線上服務則以提供企業委外處理B2BEC服務為主,可再分為四類,包括有提供線上商品資料庫的內容社群網站、集中式交易配銷通路、以拍賣競標為主的採購代理服務、大規模交易搓合的線上交換中心(如圖附2-2)。99 資訊仲介服務VerticalPortal小價格波動大採購代理服務Broker產品品項與服務內容多寡l內容廣度與分析深度高l資訊個人化程度高l適合專業與大量採購之諮詢l應用案例:VerticalNet、CheMatch、PetroChemNet經營模式多元化線上配銷通路Distributorl整合企業作業與決策流程l集體採購議價力量大l適合MRO、生產零組件、售後服務採購l應用案例:Chemdex、SciQuest、Healtheon、NetBuyl交易一方匿名競標,交易過程更加透明化l適合同質但交易成本高的產品,如抵押品、貨運服務l應用案例:NationalTransportationExchange、Freemarket、PaperExchange增加交易量線上交換中心ExchangeCenterl資訊分析深度高、交易量大l適合須避險操作之商品,如能源、礦物、電信頻寬等l應用案例:Arbinet、Band-X、Altra圖附2-2B2BEC資訊服務新興經營模式資料來源:SGCowen,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整理,2000年1月內容社群網站多由資訊仲介業者經營,關鍵因素在於專業化與豐富的網路內容和個人化的資訊服務機制。其主要收益包括網路廣告、會員訂閱專屬內容、透過網站促成離線交易(offlinetrading)手續費等。社群(Communiy)企業採購者產品光碟製作企業採購者企業採購者產品/供應商目錄公佈欄電子郵件網頁空間即時交談通訊(Communication)研討會/展覽聯合促銷活動產業座談會資訊仲介(VerticalPortal)企業採購者產業新聞市場研究報告產業專家專欄新產品資訊技術支援文件內容(Content)圖附2-3資訊仲介提供內容以建置產業社群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1月線上配銷業者經營特色在於整合企業採購流程與ERP,可減少作業無效率與不透明交易的損失;並安全與容易使用的操作界面促使使用普及,有利集體採購議價力量。營收來源包括軟體授權、產品促銷費、交易撮合手續費、和網路廣告等。100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企業採購者提出採購需求完成採購程序供應商1線上採購軟體回覆訊息供應商2ERP企業採購產品規格價格上限交貨期限商品目錄商品共同資料庫供應商3供應商4作業流程圖附2-4線上配銷整合企業流程與採購服務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1月線上採購服務業者整合帳務、稅務、貨運、軟體支援、內容提供、採購組織及各產品與服務供應商,專注於辦公室耗材、差旅、設備租賃採購市場;線上交換中心經營模式類似股票公開市場交易,透過市場價格機制撮合成交,由商品交易衍生新興虛擬市場,如網路頻寬交易指數等。第三節我國企業導入B2BEC應用現況一、大型企業大型企業往往是產業中資訊應用程度較高者,且大企業在該行業中具有代表性,足以反映該產業的特質與其對於網路商業化應用之需求程度,對於該行業之中小型業者具有擴散影響之效果。我國現有業者推行B2BEC現況,根據MIC1998年對國內大型企業計畫導入B2BEC應用調查,若依其實際達成比例推估,2000年國內企業導入B2BEC應用比例仍然低於40%(有效樣本125份);除了電子型錄、線上問題諮詢等單向服務有近四成企業會導入應用,其他如線上下單、存貨查詢及訂單追蹤等雙向服務應用不到30%(詳如圖附2-5)。101 單位:應用比例問題諮詢電子型錄線上下單存貨查詢訂單追蹤線上報價售後服務線上付款線上對帳051015202530354045圖附2-5國內大型企業應用B2BEC時程推估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1999年1月由圖附2-5分析可知,國內B2B電子商務市場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行政院也積極推動企業導入EC的應用,除了透過觀念宣導與輔導企業網際網路商業應用外,也正研議將投資電子商務之企業納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投資抵減適用對象,並由行政院開發基金提供策略性貸款等相關措施。(一)應用現況據資策會MIC調查指出,有超過半數業者導入B2BEC的目的,是要拓展行銷管道(詳如圖附2-6),特別是國外大廠如Dell、Cisco等線上行銷管道成功範例,激勵不少國內大型企業希望在Internet上開闢另一個業務管道,以延伸其業務客戶面觸角。譬如印刷業者設立網站,直接將需要印前處理之影像、文字電子稿件,透過Internet傳至印刷廠輸出,減少人工跑件與比稿作業時間,並提供額外的印刷品輸出業務通路。單位:受訪比例(%)6050403020100開拓行銷管道簡化與協力廠增強控管能力其它商之作業流程圖附2-6國內大型企業導入B2BEC之目的102年估2000()年估1999()年19985427128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1999年1月其次,有近三成的企業應用目的是與上游供應商或下游之協力業者,利用Extranet建立溝通管道,以加速供應鏈之快速回應。例如國外資訊硬體、半導體透過Extranet直接下單至國內代工業者,而代工業者透過Web之建置,提供其客戶隨時線上查詢其訂單製造進度、存貨狀況等訊息,以彈性調整本身產能,達到降低庫存的目標。再根據1998年企業導入EC調查分析,國內企業已導入Extranet應用佔34%(詳如圖附2-7),較1997年導入應用比例增加4%,可見國內推動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已逐漸產生效果。但若細究前後兩年的調查結果,1997年預計於1998年導入的業者有45.1%,但1998年僅有34%的企業實際導入應用,顯示有超過一成的業者暫緩實施B2BEC應用。根據業者表示,1997年國內Internet風潮興起,許多企業為趕搭流行,紛紛計畫導入B2BEC之應用,但經實際試行體驗後發現,要成功的執行B2BEC,除了要有資訊與網路技術支援外,必須搭配企業內部作業流程改造、企業組織重整,企業主或高層決策人員對於B2BEC的支持態度,成為B2BEC實施與否的決定因素。而預計導入應用的企業中只有5%的業者有具體實施目標與計畫,無計畫導入或導入意願的比例也由17.6%上升至22%,顯示國內企業對於導入B2BEC應用的需求不如預期快速。單位:受訪比例(%)5045.11997年1998年403030.4343217.62220126.9100已導入應用預計一年內導入預計二年內導入無計畫導入圖附2-71997與1998年國內大型企業導入B2BEC現況比較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1999年1月(二)問題與瓶頸103 連續兩年針對國內企業Extranet應用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於導入B2BEC,都有超過四成的業者擔慮網路安全問題(詳如圖附2-8)。對於特別重視營業機密安全的企業用戶而言(如金融業),除了在伺服端安裝多道防火牆,並輔以具有知名公信的網路認證方式外,客戶端僅以瀏覽器40-bit的SSL加密即進行交易,大多數提供電子商務服務的企業,對於資料在傳輸過程的遺失或被篡改,皆抱持不願負責的態度,相較於使用EDI,雖然須承擔較高的使用費用,但所增加之成本僅佔營業額不到1%,且EDI業者會對資料遺失、不一致等意外狀況負稽核責任,因此也降低了企業自行導入EC的意願。單位:受訪比例(%)50403020100網路安行業特上下游交易機頻寬問缺乏相全尚有性不適業者配制標準題尚待關情報同業尚未導入對於降缺乏網缺乏技低經營路技術術支援疑慮合合有困未定解決缺乏競成本人才難爭動力影響不大圖附2-8國內大型企業導入Extranet應用瓶頸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1999年1月至於其他應用瓶頸問題,多源於國內EC環境尚未成熟之故。除了資訊軟硬體等基礎建設外,企業對資訊化的認識與了解也會影響其推動EC的態度。我國為全球第三大電子資訊製造生產國,其他如塑化、機械組件等製造業也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較其他亞太國家更具發展B2BEC的優勢,面對全球B2B電子商務市場的蓬勃發展,必須加緊腳步,急起直追,才能在全球電子化革命後維持競爭優勢。二、中小企業(一)應用現況比較國內各型企業導入B2BEC之現況,中型企業導入應用意願較小企業顯著積極。從已導入情況分析(如圖附2-9),中型企業有近四成(39%)已導入應10442.527.52522.520202017.517.515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用,而小企業則不到三成(24%)。由導入意願分析,中型企業有28%無計畫或意願導入,計畫於兩年內應用業者為33%,而小企業則高達62%表示不會考慮導入,計畫導入中之企業亦不到兩成(14%)。中型企業會考慮計畫導入原因是其上下游大型協力廠商之推力所致,例如中部汽車零件製造業者貿鴻企業,本身為裕隆、中華汽車製造中衛體系成員,因汽車製造業者已開始規畫Extranet之建置,故為配合大廠的要求以能持續接單生產,遂隨著大廠要求而導入。相反的,小企業如部分傢俱、運動器材製造業者則表示其以加工生產為主,訂單來源穩定且其下游零售商或賣場等通路業者並未設網站做訂貨下單等應用,故暫無導入B2BEC應用之打算。中型企業無計畫或意願導入28%已導入應用39%小型企業已導入應用24%計畫1年內導入8%計畫1~2年導入16%計畫1年內導入17%無計畫或意願導入62%計畫1~2年導入6%圖附2-9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比例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網際網路商業應用計畫,1999年6月再由各導入應用項目之時程分析,平均來看中型企業導入時程也較小企業為先,依各應用項目導入優先權數,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已導入應用、計畫1~1.5年導入、1.5~2年內導入、2年內導入。其中又以1.5~2年內導入之項目種類最多元化(如圖附2-10)。由於千禧年前,中小企業之資訊系統主要在做更新汰換、解決Y2K問題等,因此從調查統計分析各型企業導入規畫時程,只需購置硬體、設定好網路即可執行的檔案傳輸為最普遍之應用;而因企業資料庫數位化程度不一,資料查詢、問題諮詢與產品型錄等應用則須將書面文件資料電子化,並建立資料庫與前台之整合後方能實施應用,因此上線時程至少在1年後。面對快速即時回應的交易趨勢,中型企業必須彈性調整其產能與生產排程,以滿足客戶需求,故監測內部生產資源的存貨查詢、掌握訂單來源與快速處理之線上報價、下單與訂單追蹤功能被列為主要導入應用項目,但因為B2BEC從計畫導入到實際應用至少要2年,因此從1998年下半即開始規畫導入應用之105 企業,最快會在1.5~2年間才會出現上線應用實例。至於售後服務、線上付款、對帳等應用,則因線上交易模式尚未成形,尚無急迫導入需求,故時程將在兩年後。而小企業則因在產業結構中影響力低,為了掌控存貨狀況以彈性調貨、爭取持續的業務來源以永續經營,將以存貨查詢與線上下單為兩年內導入應用之項目,其餘項目也將暫不列入考慮。小型企業中型企業1-1.5年1.5-2年2年以後檔案傳輸資料查詢問題諮詢產品型錄存貨查詢線上報價線上下單訂單追蹤售後服務線上對帳線上付款圖附2-10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時程推估(依規模別分析)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網際網路商業應用計畫,1999年6月(二)問題與瓶頸由整體應用環境分析(如圖附2-11),中小企業共同的癥結點在於欠缺技術支援來源。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在MIS的投入相較於大型企業少,加上B2BEC之應用也是近半年才為企業所重視,連一般大型企業內部都缺乏相關的技術,更遑論中小企業,要導入應用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不知何時導入為最佳時機?不知該找什麼資訊服務廠商來協助建立?導入應用能獲得何種好處(包括來自於政府的補助、租稅減免等)?106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30中型企業小型企業2524.4201516.714.912.515.616.711.818.810507.56.32.42.1交易市場欠缺交易疑慮不足支援未定不足限制圖附2-11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環境面問題(依規模別分析)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網際網路商業應用計畫,1999年6月此外,中型企業較關注網路交易安全問題(24.4%),主要是因為中型企業已有相當之營業規模,若將交易資料在網路流通,業主擔心營業資料在傳輸過程間因斷線、當機而致使對方未即時收到。小企業除了欠缺技術支援外,主要擔心因交易機制不確定,而導致原本交易方式混亂。小企業希望其交易方式與業務來源穩定成長,而線上交易機制與標準尚不明確,致使對B2BEC應用有所遲疑。從個別問題分析(如圖附2-12),有15.9%的中型企業認為營運模式不適用線上交易為主要問題,分析其原因是內部欠缺同時懂得業務與網路技術的人才,無法提出導入績效評估指標以及一套整體導入計畫,加上企業主重視程度不夠,平時並未隨時跟催執行進度,只要經費一緊縮就先裁掉這部分預算,且內部組織未能配合調整,沒有產生具體的實施效果和足夠的誘因吸引上下游廠商配合,因而延緩導入時程。107 %1815.9中型企業小型企業1614.614.614.6141212.512.212.511.510.210.510.4108.38646.36.16.36.14.42001.70營運模式配合上用低欠缺技術人才欠缺導入資訊營業加低擔心資料降大外洩大系統整合不易內部人員抗拒圖附2-12國內中小企業導入B2BEC應用個別問題(依規模別分析)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網際網路商業應用計畫,1999年6月由上圖分析,除了因小企業營運未達規模經濟,而於導入B2BEC所產生之預期綜效不顯著(10.4%)外,企業主未能體認B2BEC之重要性以使B2BEC應用與原有營運模式協調,藉以作為強化競爭優勢及增加營業收入的手段,為推動小企業應用主要障礙。第四節我國B2BEC線上服務業發展現況國內相關業者主要集中在資訊仲介服務線上配銷通路兩大區隔(如圖附2-13)。資訊仲介服務的業者多且規模較小,以提供共同商品資料庫的服務形式為主,如以提供3C產品目錄的Best3C、外貿協會的CetraNetOnline、提供貿易業者產品黃頁(YellowPage)服務的GlobalSource、輔導中南部小型外銷製造代工業者為主的聯合國際等業者。108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小大資訊仲介服務本土業者轉投資採購代理服務多VerticalPortal佳事通數位久大資訊台灣亞虎網巨科技美商邦捷(Best3C)賦力慧(EcommUSA)GlobalSource本土網站阿里巴巴亞洲上線Broker奇碁金氏電腦SEEDNet聯合國際CetraNetOnlineComputexOnline線上配銷通路Distributor代理外商網站EDI/EOS業者轉型i2IBM+中國數碼Compaq+CommerceOne線上交換中心ExchangeCenter外商寡關貿天河汎倫偉盟鋒昊台灣電訊仲訊國際宇盟科技東捷商務機器本土業者轉投資圖附2-13國內B2BEC線上服務主要業者分布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線上配銷通路則有兩群業者,一為EDI業者轉型線上交易委外服務中心(CommerceServiceProvider;CSP),如關貿、天河、偉盟、鋒昊(AMO),另一類為新加入的業者,包括中信銀轉投資的仲訊國際、由精業、台灣微軟與Compaq合資成立之宇盟科技、東元集團轉投資之東捷商務等。而在採購代理服務部份,則有光寶集團轉投資的旭網eoffice.com、SEEDNet的政府採購公報、GEIS與Acer合資的奇碁,以及i2的RHYTHM、IBM與中國數碼合資之B2BEC網站等外商。總括來看,國內集團業者轉投資之線上服務以耗材採購管理為主,而外商則結合大陸業者,以兩岸三地企業為目標市場。從國內目前已展開營運的B2BEC線上業者分析(如圖附2-14),各業者均以整合金流與物流之交易中心(Hub)為主,輔以其核心競爭力提出其市場策略。例如仲訊即定位為全球貿易交易節點,以中國信託在全球的跨國金流體系,與星、日、歐、美等交易節點,提供貿易外銷業者得自此一網路控管其海外據點之存貨、物流、應收帳款與稅務處理。宇盟科技則以NT平台為主,提供B2BEC之各類中介軟體開發,未來目標市場以汽車材料與修護、餐飲、裝潢業等供應商規模小且分散的產業為主,企圖從中小企業資訊系統前端應用軟體切入,建立產業使用界面標準BizTalk。東捷商務則以其郵務自動化與訊息交易平台為核心,整合集團內東源儲運之物流,華銀與財金之金流,提供B2BEC交易平台服務,初期以集團內購服務為主。旭網則以耗材採購服務為主,整合台視、商業周刊的網站內容、台擎與網擎的軟體技術開發,與中菱建業合作提供辦公室傢具採購、修繕與租賃,與新光保全合作提供辦公室保全服務。109旭網國際 圖附2-14國內B2BEC線上服務主要業者服務分析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1999年國內B2BEC線上服務市場仍以EDI/EOS、線上商品型錄與資料庫服務為主,但由於EDI業者面臨Internet挑戰,整合企業營運流程積極推出相關解決方案,並轉型為線上配銷或採購代理服務,加上包括宇盟、仲訊、旭網等新興業者加入競爭,結合線上拍賣、集中式交易市集與線上交換中心等多元化經營模式,將帶動國內B2BEC線上服務的快速成長。第五節我國B2BEC市場規模預估據資策會MIC統計,我國1999年B2BEC的市場規模為55.2億美元,相較於美國的2,803億美元,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詳如表附2-1)。隨著各項資訊基礎建設的逐漸完成,國內企業勢必會因應時代趨勢,加快資訊化的腳步;在國內企業以外銷為大宗的環境下,為加強與上下游廠商的聯繫,B2BEC將會有相當大的發展。預估到了2004年,我國B2BEC的市場規模將以年複合平均成長率60%的趨勢成長至578億美元。110 附錄二我國B2B電子商務之成長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表附2-1EC市場規模現況與預測單位:億美元註:()中數值代表年複合平均成長率資料來源:資策會MIC整理,2000年3月111項目19992004台灣B2BEC市場規模52.2578(60%)B2CEC市場規模3.810整體EC市場規模56588美國B2BEC市場規模280323364(52%)B2CEC市場規模3992448整體EC市場規模320225812 附錄三我國B2B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與服務市場成長趨勢根據美林證券的研究顯示,亞太地區產業以代工製造為主要經營形態,其中代工接單、先期採購等生產過程,若能結合Internet將對企業產生顯著的時間與成本節省效益,B2BEC的發展潛力也因此較其他地區更大。我國為全球第三大電子資訊製造生產國,其他如塑化、機械組件等製造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故除了較其他亞太國家更具發展B2BEC優勢外,對於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亦有顯著助益。在這樣的產業與市場的發展背景下,國內許多企業也紛紛擬定B2BEC相關的導入或投資策略,對資訊服務業而言,這也是一項新興的市場區塊。B2BEC運作的核心為企業內部及與其交易夥伴間的作業流程(BusinessProcess),故以其作業流程區分,B2BEC資訊服務範疇可分為針對上游原物料供應商之供應鏈管理、耗材採購管理(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MRO),針對下游通路之配銷通路管理(DistributionChannelManagement或需求鏈管理)三類區隔市場(如圖附3-1);這三類資訊系統也就是企業導入B2BEC最關鍵的核心技術。線上服務(按量計酬)線上交換中心ExchangeCenter採購代理服務Broker後台線上配銷通路Distributor產業社群/內容服務前台Community/Content解決方案(一次計價上游供應商原料組件供應商/耗材供貨商下游通路商配銷商/零售門市)圖附3-1B2BEC資訊服務市場架構圖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供應鏈管理』係指製造商與直接物料(原物料、零組件等)供應商之間之下單採買、進銷存貨等作業管理資訊系統。『耗材採購管理』為製造商與間接物料(設備租賃、耗材等)供應商之間,所有採購、進銷存貨等管理資訊系統。『配銷通路管理』則為製造商與通路業者、各層級通路業者間之仲介、配銷管理資訊系統。若從業者經營模式分析,B2BEC解決方案整合軟、硬體與建置、導入應用之顧問服務,提供供應鏈管理、線上採購與配銷管理等應用。112資料倉儲DWERPCRM線上採購系統配銷管理系統 附錄三我國B2B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與服務市場成長趨勢第一節國內B2BEC資訊服務市場發展現況以下分析將以業者競爭態勢、主要產品、服務特性與優劣勢、市場規模等角度切入,剖析國內B2BEC資訊服務市場現況。一、供應鏈與線上採購系統以外商為主歸納國內目前提供B2BEC解決方案的業者可知,在供應鏈管理與線上採購系統多以外商產品為主(如圖附3-2),供應鏈管理市場以i2、Paragon、Manugistics等三大供應鏈產品業者最早切入,加上SAP、Oracle等業者延伸其ERP產品功能,在國內大型企業市場佔有90%以上的規模。此外,外商也挾其技術與既有大型企業客戶的優勢,結合國外線上採購軟體切入國內中小企業,如HP、JDEdwards與Ariba策略聯盟,Compaq與CommerceOne合作建置中小企業入口網站服務。國內業者除了EDI業者關貿、天河積極開發線上採購解決方案外,其他軟體業者則以配銷管理系統、支援性軟體工具開發為主,如普揚、鼎新將其ERP產品延伸支援採購作業功能,參數科技將產品設計管理(PDM;ProductDataManagement)結合Internet成為支援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的工具軟體。配銷管理系統一般被歸類為賣方型(Sell-side)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其功能與B2C軟體類似,在垂直產業應用方面,逐漸建立標準功能,包括線上型錄出版、行銷支援工具、訂單管理、線上付款工具(如電子錢包軟體CyberCash、VeriFone等),以套裝軟體搭配伺服器方式銷售。未來發展將逐漸與B2C軟體功能有所區隔,例如該類軟體強化與ERP整合功能。i2SAPManugisticsParagonOracle供應鏈管理系統大型企業HP+AribaJDE+AribaCompaq+CommerceOne關貿線上採購系統中小企業通路業者配銷管理系統太一信通(Extricity)華經(EXE)英特連網勁科技天河支援性工具軟體康和資訊宇太新華茂鼎新參數科技普揚三商電腦三慧科技叡揚/網擎圖附3-2國內B2BEC解決方案市場主要業者分布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國外業者以一對一(One-to-one)解決方案著稱的BroadVison,由其B2C軟113 體One-to-oneCommerce為核心,搭配推出網路金融軟體One-to-oneFinancial、MIS系統One-to-oneKnowledge,讓通路商得依其業務需求整合商流、金流與資訊流。其他如SingleInternettechnologies的Segway、InternetWorld的CommerceExchange也都是以B2C軟體延伸配銷通路管理功能之案例。歸納市場上主要之B2BEC解決方案業者,應用平台、EDI業者在各區隔市場均有介入,其他則包括SCM、ERP、B2C、B2B等應用軟體業者(如表附3-1)。配銷管理則有B2C、B2B、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ment)之業者參與市場。由於配銷管理系統所支援的功能與B2C軟體雷同,故在此一區隔市場之產品,以B2C軟體較具競爭優勢。表附3-1國外B2BEC主要資訊服務業者114類別業者說明應用平台Microsoft、Netscape供應鏈管理、線上採購系統、配銷通路管理均有介入EDI業者IBM、GEIS、SterlingCommerce、Harbinger供應鏈管理SCMBaan、i2、Manugistic、Logility、QRS、Industri-Matematik、EXEEDI軟體開發商之產品是以EDI為基礎之相關供應鏈管理軟體ERPSAP、PeopleSoft、Oracle、J.D.EdwardsEDI軟體開發St.PaulSoftware、DynamicWebEnterprises耗材採購管理B2BEC軟體開發Clarus(購併ElcomSystems)、Trilogy、RequisiteTechnologies、Trade’ex、RightWoksMRO係指間接物料採購軟體開發商VAR(ValueAddedRetailor)加值經銷商MROAriba、CommerceOne、TPNRegister、Citius、Concur、Intelisys、PSDiSCMBaan、AspectDevelopmentERPSAP、PeopleSoft、Oracle、J.D.EdwardsVARInfobank 附錄三我國B2B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與服務市場成長趨勢表附3-1國外B2BEC主要資訊服務業者(續)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二、國內業者從系統建置學習經驗國內業者在B2BEC系統之開發雖較外商晚,然而較熟悉本土企業的資訊需求、與本土中小企業之往來關係較深則為國內業者的相對優勢(如圖附3-3)。以線上採購系統為例,關貿網路為台塑集團建置網路採購系統後,由於成效良好,加上建置期間累積塑化業龍頭的管理經驗,後續將較易於開拓其他經營模式相近的石化、鋼鐵業客戶。另外,例如替台積電、威盛等半導體大廠建置B2BEC系統的太一信通,其代理Extricity產品,整合台積電晶圓代工的經營知識(Know-how)建構TSMC-Online,提供IC設計公司隨時可上站查詢其代工進度、交貨日、品質控管情況,有利其代工客戶之生產排程、會計作業等。透過建置這些知名廠商的經驗背書,未來進入園區其他半導體業者之系統建置市場將十分有利。115類別業者說明B2CEC軟體開發ConnectInc.配銷通路管理B2CEC軟體開發BroadVison、ConnectInc.、Edify、InterWorld、SingleInternetTechnologies、IronsideEdify開發支援Voice功能之B2C軟體B2BEC軟體開發OpenMarket、Saqqara、SpaceWorks、TrilogyCRMVantive 主主要要產產品品參考客戶目標市場競競爭爭優優勢勢線上採購系統配銷管理系統圖附3-3國內B2BEC解決方案主要業者之產品分析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第二節國內B2BEC資訊服務市場成長預估從市場成長趨勢分析,由於2000年後Y2K警報解除、ERP建置熱潮漸褪,加上政府在推廣國內網路使用人口已超過400萬人,目前正積極推動企業上網與電子商務之應用等市場驅動因素,國內B2BEC解決方案市場將以CAGR近七成速度成長。此外,國內產業結構係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型企業多考慮建置供應鏈管理系統,故線上採購系統之成長潛力較其他區隔大(如圖附3-4)。單位:新台幣百萬元10,0008,0008,662配銷管理與支援工具軟體CAGR=53.7%6,0004,0002,000CAGR=68.32%2,0463,0665,824供應鏈管理系統CAGR=66.9%線上採購系統CAGR=75%6410199819992000(e)2001(e)2002(e)圖附3-4國內B2BEC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預測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2000年2月116Ø網路安全技術關貿石化與鋼鐵關貿金商通台塑集團Ø金流體系已具雛形業上市公司Ø服務體系完善宏碁Ø行業別應用開發經驗資訊、家電、天河SkyWeb神達汽車業Ø既有EDI客戶群天河裕隆Ø中興保全網路支援特力屋買賣業者Ø軟體開發具彈性全虹通信英特連SuperShop英特連Ø中鋼集團支援匯通科技太一台積電Ø品牌形象太一代理Extricity園區半導體製信通威盛電子造業者Ø參考客戶建置經驗信通系統參考客戶目標市場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楊世緘行政院政務委員委員林中森顏慶章尹啟銘毛治國薛琦江偉平李健全李建中何美玥苗豐強施振榮何薇玲陳輝龍童子賢果芸楊日昌李家同梁定澎呂秀雄內政部次長財政部次長經濟部次長交通部次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秘書處組長神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宏碁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康柏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華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暨南大學校長中山大學軟體育成中心主任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117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編輯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黃重球行政院iAeB推動小組執行秘書委員柯志昇蔡新源吳思華韓復華鍾乾癸楊雅惠游張松洪德生郭聰欽楊錫安林培旺蔡慶年朱兆銓許來發劉坤堂劉明忠王碧蓮蘇錦夥行政院iAeB推動小組副執行秘書行政院iAeB推動小組副執行秘書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交通大學資工所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台灣大學工管系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行政院農委會輔導處處長行政院工程會企劃處處長內政部營建署組長財政部金融局副局長行政院證期會副主任委員經濟部工業局組長經濟部商業司司長國營會組長交通部電信總局處長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118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撰稿委員行政院iAeB推動小組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工程會劉一強顧問陳約宏技正張鍾棋處長內政部營建署吳冰科長財政部金融局財政部證期會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商業司台灣電力公司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部電信總局台灣經濟研究院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推廣服務處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推廣服務處資訊工業策進會市場情報中心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119劉明賢專員耿一馨稽核傅新彬科長甘薇璣科長林美科處長林茂文處長徐名盛科長黃崇德研究員林美華副處長林玉凡經理孫珍如組長柯獻凱處長 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編者電話發行人總編輯編輯顧問企劃編輯出版者地址出版日期中國民國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02)2737-7019黃重球劉一強龔仁文林玉凡、樂以媛、陸正國、王智弘行政院iAeB推動小組台北市和平東路106號5樓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產業電子化白皮書/中華民國產業電子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編.--臺北市:產業電子化推動小組,民89面;公分ISBN957-02-6434-9(平裝)1.電子商業494.03890104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