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16741
大小:8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1.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某里土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 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 北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这表明秦代A.统一了铸币的形制和重量B.币制混乱引发社会纠纷C.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D.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丙盗铸钱,丁协助盗铸,被乡兵勇甲乙发现并被举报,反映秦朝法律规定禁止私铸钱,故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关于铸币的形制和重量等相关信息,排除A;材料主旨强调秦朝禁止私铸钱,且秦统一货币,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
2、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的相关信息,排除C。所以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乡兵勇甲乙举报丙盗铸钱,丁协助盗铸,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2.《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 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A.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C.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颜之乐”是指“仁”其所乐之事,是理学家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故A正确。“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是追求“仁”方法,排除B。理学家在“孔颜之乐”的影响下探寻世界的本源和方法
3、论,排除C。不是“重新构建”而是丰富和更新儒学体系,排除D。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孔颜之乐”意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颜之乐”在于“仁”,其所乐之事也就是“仁”,故可知道答案。3.元祐五年(1090年)规定:“凡私自刊刻实录或会要着,徒二年,告者赏緡钱十万。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杖一百。”宋朝此举的目的是A.严禁刊印历史和政治类书籍B.规范图书市场以避免无序竞争C.严格图书审查以维护其统治D.实施版权保护以维护作者利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私自刊刻实录或会要,徒二年”“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杖一百”体现宋朝对出版图书和印刻图书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体现了严格图书审查以
4、维护其统治,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严禁刊印历史和政治类书籍的相关信息,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规范图书市场以避免无序竞争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实施版权保护以维护作者利益,排除D。所以选C4.清代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 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此现象反映了A.封建官僚体制下世择的延续B.封建官僚体制有很大的弹性C.南方士人在科考中占据优势D.科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张氏六代翰林”可知一个姓氏甚至是一家之中接连产生翰林的事情,体现了封建官僚体制下世泽的延续
5、,A项正确。材料强调官僚体制下世泽与很大弹性无关,排除B。不能通过江苏桐城就能说明南方士人在科考中占据优势,排除C。D说法错误,排除。所以选A5.郭嵩焘(1818年-1891年)是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他在位时不仅积极研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然而其主张却不容于当世。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实质上反映了A.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艰难曲折C.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D.中西隔绝影响了国人的认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主张因为积极研究和肯定西方政体,背上“汉奸”的骂名,体现了其主张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批判,实质上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道
6、路的曲折,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无关,排除A。材料涉及郭嵩焘肯定西方政体的优点却被受到批判,与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无关,排除C。D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西学东渐,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抓住两个关键:一是郭嵩焘因为其积极研究和肯定西方政体,背上“汉奸”的骂名;二是“本质”反映了西学在中国传播遭受曲折。6.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 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
7、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答案为B项。一届人大于1954年召开,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排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于1956年提出,而不是1949年,排除D项。考点: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