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掖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高台县第二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二〇一四年四月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班级管理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班级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初中是中小学教育的中间环节,往下是
2、小学教育,往上是高中教育,初中生一般年龄为11、12岁-一14、15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特征表现出动荡性,其言行举止与小学生、高中生有明显不同,所以,初中班级往往不好管理,即使有优秀的班主任带班,也不一定把初中班级管理得完全到位,因此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是学校教育、学校管理的需要。大家知道,学校的教育质量一在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二在于学校各级管理初中班级管理是初级中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初级中学教育目标,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处在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面临着升高中的压力,还有面
3、对社会的艰难与困惑,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个性化被曰益重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一个班级的班风、学习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是高台县第二中学的一名教师,而且担任班主任,深知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深知初中班级中的问题,尝试研究初中班级管理正是因为对初中班级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怎么才能管理好初中学生,形成一个有凝聚力、有正确舆论的班集体。借这次课题的机会,真正去研究初中班级管理,扎扎实实地做一些理论研究,提
4、升自己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作为初中班主任,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初中班级管理实践。管理者只有对初中班级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对策研究,运用正确的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和潜能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许多基础教育学校以应试教育为重,不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育目的,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对班级采取的管理方式也是以“他主管理”为主,即以教师和少部分所谓的学生精英为管理中心,其余学生充当言听计从的角色,没
5、有发言权和自主权。在这样的管理模式里,班级气氛压抑,学生没有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这不但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以及教育活动、教育方式和师生关系的不民主,有时甚至无视学生的尊严和人格,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最小基层组织,也是实现教育理念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寻求适合的策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采取新的班级管理方式,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全面发展。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把学生当做主体对待的管理模式,它把①“人
6、的权利与尊严需要提到了首位”,使学生能“以一个完整的②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目前,关于班级自主管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展,许多学校根据本身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可是,不同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中也存在着各自的问题和局限。笔者拟以自己的工作单位——高台县第二中学为例,借鉴他人研究精华的同时结合本校的特点,对班级自主管理进行探索性实践的研究。围绕这个主题,本课题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班级自主管理的相关内涵。第二,以往班级管理的问题和成因。第三,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性实践。第四,班级自主管理的成效和思
7、考。二、研究的问题、目标、意义(一)研究问题无论是从本人在初中多年的教学经历,还是从报刊资料等所看到的信息,都表明中小学生的班级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我所做的调查中,尽管大多数班主任都认为他们是在实行自主管理,但学生自主管理水平不高,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①刘德华.善与真的教育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29.②刘德华.善与真的教育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54.③④高。问题是他们对自主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说的自主管理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他们对自主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参与层面上。实质上还是一
8、种“他主”式的管理方式。在这种“他主”式的管理下,班级管理强调学生遵守纪律,强调强制与灌输,强调统一与稳定。教师很少探究和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体的需要。“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