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90499
大小:56.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探析产后出血原因、预防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产后出血原因、预防和治疗【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产褥期死亡率。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分娩后出血的36例病人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产褥期出血临床较常见,出现率为2.2%,产褥期出血的常见病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而分娩方式的选择与产褥期出血密切相关;36例患者中临床常规治疗后,疗效显著24例,有效率为66.7%o结论产后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和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加强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及定期产检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及早发现并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挽救产妇生命具
2、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产后出血;影响因素;预防;治疗措施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过程中常见疾病,是常见产妇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在我国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1]。若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危及生命;后出血的正确治疗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住院分娩后出血的3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此来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1673人,其中3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占2.2%。年龄
3、22-43岁,平均年龄32.5岁;孕周为37+3-42+5;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8例;剖宫产21例、自然分娩15例。1.2产后出血量的诊断标准分娩后2h内出血量大于等于450ml或24小时超过6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2]。产后出血量计算采用容积法与目测法结合测定。1.3统计学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见表lo2.3治疗方法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手脚温度等的变化;并针对病因采取措施,首先按摩子宫,按压时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
4、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但要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宫体注射缩宫素20U或麦角新碱0.2mg,出血未控制时可给予前列腺素制剂治疗;剖宫产术中除按摩子宫及应用促宫缩药外,还应8字缝合胎盘附着部位。产道损伤引起出血时,要仔细寻找裂伤部位,发现后及时修补、缝合;有血肿者予以清除。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应在积极救治原发病基础上,并根据其化验结果迅速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则用纱布填塞宫腔以压迫止血血管断裂者行血管吻合术,若出血仍无改善则行子宫切除术。1.4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常规止血成功24例,成功率为66.7%o8例
5、经宫腔填塞纱布后止血,产后24h生命体征平稳将纱布条取出;1例子宫切口撕裂患者行子宫切口裂开处清创缝合修补术;2例行盆腔血管结扎;1例止血后仍有阴道持续出血,而出现DIC,在积极输血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行子宫全切除术,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产后42d随访子宫复旧良好。3讨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过程中常见疾病,目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病因,其发生率占2%-4%,本组住院分娩的产妇共1673人,其中36例发生产后出血,占2.2%,与有关报道相吻合。产后出血速度快,常引起垂体缺血而功能失调,而出现席汉氏综合症、失血性
6、休克,重者危及生命;所以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尽量避免子宫切除,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观察,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全、产道裂伤和凝血障碍有关,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而影响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复杂,本组研究显示,子宫收缩乏力21例,低于有关报道,可能与资料局限性有关。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分娩后阴道流血不止、量过多,常并发失血休克,继而出现贫血及感染,其表现也因病因不同而不同,病因明确后应及时处置。其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迅速止血的同时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分娩时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在
7、孕期、产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加强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及定期产检,以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并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并干预引起产程延长的因素;产后注意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以及阴道流血量。另外,产后出血也是剖宫产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研究资料显示,36例患者中剖宫产21例,占58.3%;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处理剖宫产分娩过程;剖腹产胎儿娩出后注意产妇子宫收缩以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综上所述,胎儿娩出后,严密观察宫缩及出血量,发现异常适时正确的治疗是产后出血成功处理的关键;一旦出血,针对出血原因
8、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可降低产科子宫的切除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郭鹏•产后出血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4):268-269.[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5-357.[3]冯亚徽.26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