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ID:33776771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8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第1页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第2页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第3页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第4页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石中英 尚志远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石中英 尚志远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石中英 尚志远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石中英 尚志远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石中英 尚志远  一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前,随着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制定,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总纲也正在研究与制定之中。在制定基础教育新课程总纲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得到了充分的考虑,成为整个课程改革方案的宏观背景。这其中特别强调了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2、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等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挑战和新要求,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方案毫无疑问地会对我国21世纪的教育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其思考又不可不深入,不可不周全。本文试图将课程总纲讨论中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考察扩大到对整个后现代知识状况的考察,为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个知识论的框架。  在基础教育课程总纲讨论中,研究者们也已经注意到了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综合发展的趋势,并由此提出了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综合课程的建设等主张。但是,仅仅注意到这些还不够

3、,主要是因为:第一,这些考虑只注意到了科学技术数量的变化,没有注意到性质上的变化,即人们科学技术观念和科学技术知识性质上的变化;第二,在数量的变化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科学技术上的数量上的变化,而很少考虑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数量上的变化;第三,在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上,只注意到了发展的外部形式,而没有注意到发展的内部机制;第四,在科学技术价值的问题上,只预设了科学技术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它的人文价值;第五,单纯由科学技术的状况推论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若干趋势,忽视了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中知识背景的复杂性,容易使得课程改革本身简单化,重犯美

4、国20世纪50年代末课程改革的错误;第六,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课程改革的内在关系缺乏必要的分析。这些方面的不足会使课程改革一些正确的方案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理论的分析。最终会影响人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影响到改革的成功。扩大的研究就是要弥补上述若干不足,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背景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和深入的分析。  为什么在这个扩大的研究中用后现代知识状况而不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描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背景呢?主要的考虑有两点:一是当今人们常说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数量和结构发生人所共知的巨大变化同时,在性质上也已经发生了

5、根本的变化,已经不符合17世纪以来的人们所广泛接受的科学技术理念了。也就是说,今天人们所谈论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性质上已经不属于现代的了,但它又不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无关的东西,而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称之为后现代的。后现代与现代的区别主要不是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与后,而是科学知识性质上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二是科学技术这个概念在汉语语境已经被严重地窄化和意识形态化了。所谓窄化是指人们经常地把它的外延局限在自然科学及其技术上;所谓意识形态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赋予其合理性、价值性以不可质疑的地位,丧失了理性批判的

6、意识,自觉地接受有关科学词语的控制。科学技术概念的窄化会极大妨碍我们考察社会知识的总体状况,会诱使我们忽视人类知识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把局部的知识状况当成总体的知识状况,把局部知识背景的教育要求当成是总体知识背景的教育要求。科学技术意识形态会遮蔽科学技术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系统的本来面目,导致对科学技术合理性和价值性的盲目崇拜。考虑到自然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也只是人类知识总体的一个部分,现代的科学技术在性质上其实是属于后现代的,所以在扩大的研究中就不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题,而以后现代知识状况为主题。  二  要分析后现代知识

7、与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首先就要对后现代知识状况进行概要的描述。而后现代知识状况又是与现代知识状况相区别的,因此,在描述后现代知识状况时,就不能不以现代知识为背景和参照。最重要的是,不仅是静态地描述两种知识状况的特征,而且要分析由现代知识状况向后现代知识转变的生动过程,探索后现代性知识是如何对现代性知识进行批判和超越的。自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里只能进行概括的介绍,作为后面基础课程改革问题讨论的基础。  ??由普遍化的知识到境域化的知识普遍化的知识也可称为客观化的或绝对化的知识,是17世纪以来人类所形成的知识观,是现代

8、知识最基本的性质。这种知识观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不以个人兴趣、爱好为转移的,也不是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是普遍有效的;知识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是如实地反映着、揭示着事物本质的,而事物本质是稳定的、唯一的,因此知识也应是确定的、不变的;个人的认识可能会犯错误,但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