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住房双轨制改革及其不平等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第3期社会主义研究No.3,2006(总第167期)SOCIALISMSTUDIESSerialNo.167中国住房双轨制改革及其不平等性李基铉【摘要】住房分配是社会主义福利的重要部分,但中国住房分配往往偏向于一部分权力单位或富有阶层,使得住房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更加严重。本文考察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经过;探索了住房分配不平等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了住房分配的不平等现象是如何在中国住房分配的结构下得以延续的。【关键词】住房改革;双轨制;单位;经济适用房;不平等【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27(2006)03-004
2、6-04【作者简介】李基铉(1975-),男,韩国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一、绪论生的以及这一现象为何得以延续?为解决这些疑问,本文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内导算首先考察住房改革的历史经过,在此基础上探索住房分配入市场机制。对于投资、生产、分配的中央计划和控制逐渐不平等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住房分配的不平等现象是如何放松,私营经济形态逐渐涌现,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住房分配的结构下得以延续的。由于中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即中国的二、改革前住房分配体制的特征和不平等
3、改革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急速改革(BigBang)不同,是针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国家福利对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分阶段分步骤的改革。而中国转过去,中国住房分配体制是建立于国家社会主义的基础型期经济的主要特征则是双轨制经济,即过去的计划机制和之上的。国家社会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经济之间的高度结合,引进的市场机制并存于一个经济体制内。本文论述的焦点国家政权或党对经济进行直接控制。在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在于中国经济中住房部门在双轨制结构下的变化发展。本下,这种住房分配的模式也是社会主义组织和意识形态的理[1](P195)文打算特别探讨中国转型期的结构特征是怎样影响到
4、住房想反映。住房的所有形式是公共所有,一般在企业单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位内进行分配,而且住房的租金近于免费,这成为当时社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住房分配也是可以影响到国主义福利的典型。由于住房分配体制排斥市场机制,住房交家稳定的国家大事。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是社会主义福利易几乎不存在,一般人一生只拥有一套住房。在这种制度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人民的意识里,住房不是购买得到的而下,住房是由国家控制的,由国家实行统一建房,统一分配,是通过国家计划分配得到的。住房的购买,对于他们而言,统一管理。国家主导的住房分配体制实行于有中国特色的即使是现在也还是有些难于想像。
5、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整单位制度之内。单位不仅仅承担着生产的主要功能,也发挥体住房条件比较落后,但是中国的住房分配在表面上还是趋着重要的社会组织功能。大部分住房在单位内进行分配,当向于平等的。不过,实际上还是存在住房分配的不平等现时企业单位的利润都由国家统一管理,而劳动者对其劳动所象,譬如按照社会地位的不同来分配住房,按照车间单位的得的金钱报酬很少,因此单位就提供一定的物质补偿作为报规模来拨放住房建设资金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原理被酬的一部分,住房分配就是物质报酬之一。这种传统住房制引入住房领域,激发了国家主导的住房分配模式的变化。几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6、下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保证了解放初轮住房改革下来,住房产业逐渐发展,住房的市场交易也渐期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了社会安定,保证了重工渐成为可能。但大部分城市居民直到现在也还是依赖于计业化战略的实施。但是这种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并且不划部门解决住房问题。在计划和市场机制并存的结构下,住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住房需求增加等环境的快速变化。房分配往往偏向于一部分权力单位或富有阶层,使得住房分2.住房分配的不平等配不平等的现象更加严重。传统住房分配体制是由国家主导的行政性分配。按照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住房的不平等分配是怎样发一定规则实行住房分配,这
7、是一种垂直的、按照地位高低进46行的分配方式。在这一规则下,对于两口人的家庭提供一个人民的工资水平,使得城市居民也能买得起住房。在这种背房间、对于3-5口人的家庭提供2个房间,而给6-8口人景下,1988年首次提出了全国性住房改革方案,到91年为的家庭提供3个房间。但在实际分配中,这一分配标准很难止,有许多改革措施在不同的城市中得以实施。最令人瞩目执行。实际分配的标准要根据职业、行政地位、工龄、忠诚和的是开发商以市场出售为目的所修建的商品房的出现。尽政治的关系。而且不同的单位和国家机关各自又有不同的管单位在住房分配体制内影响还难以消失,而住房购买者也[
8、2](P420-421)分配标准。中国社会调查系统于1988年在北京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