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

ID:33721375

大小:62.3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_第1页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_第2页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_第3页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_第4页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探究[摘要]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图像测量离体牙槽骨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其应用于牙周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BCT对8具干燥下颌骨进行扫描,在图像上重复测量236个人工选择标志点处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同时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以上标志点处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图像对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重复测量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图像与游标卡尺对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测量结果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图像

2、可清晰显示牙与牙槽骨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其对牙槽骨高度体外测量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关键词]锥形束CT;牙槽晞顶;釉牙骨质界;放射摄影术[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2.06.010牙槽骨是颌骨包绕牙根的部分,具有支持和固定牙齿的作用。当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时,牙齿逐渐松动,甚至脱落。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牙周炎诊断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多为二维成像方式,存在影像放大、扭曲失真、解剖结构重叠等缺点,无法对牙槽骨的吸收情况进行精确的测量。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是应

3、用于口腔临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其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经济消耗少、图像处理方便等优势[1],并可清晰显示牙与周围骨组织的三维形态及微细结构[2]。本研究选用CBCT对离体干燥下颌骨进行扫描,在图像上对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进行重复测量,并与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CBCT用于评价牙槽骨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将其应用于牙周炎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仪器和参数ProMax3Ds锥形束CT扫描机(Planmeca公司,芬兰),管电压为78kV,管电流为13mA,曝光时间为12.14s,视野(F0V):4cmX4cm,分辨率(即体素尺寸)为10

4、0umo所有图像原始数据传至PlanmecaRo-mexis2.5.1.R工作站处理。使用NEC2090UXi彩色液晶显示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对CBCT图像进行阅读,LCD分辨率为1600X1200,亮度为500cd・m-2。读片室照度W50lux。1.2实验模体和定点选取8具干燥下颌骨标本为研究对象,要求每具标本至少拥有6颗余留牙,且牙体硬组织完整,无明显松动,牙槽骨无明显缺损。本实验中共有59颗牙(前牙24颗,前磨牙19颗,磨牙16颗)入选作为实验牙。每颗实验牙分别选择颊面的近中、中央、远中以及舌面中央4个部位,共236个位点,以实验牙4个位点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将15号

5、牙胶尖6〜8mm的尖端剪下,蜡融化后分别粘接其两端于各选定位点的釉质和牙槽骨上以辅助定位,使牙胶尖尽量与牙体长轴平行,粘接部位要避开牙槽靖顶及釉牙骨质界,以免影响测量(图1)。1.3具体步骤1.3.1实验模体扫描、图像重建以及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测量将下颌骨标本以专用支架固定于CBCT扫描架内,平面与地面平行,正中矢状面与设备矢状定位光标重叠,进行曝光。将所有图像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处理。使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的方法分别重建实验牙各位点的影像,具体如下。1)舌侧位点:调节轴位及冠状图像位置,使矢状图像通过唇侧中央位点,并与舌侧牙胶尖

6、长轴重合;2)唇侧位点:调节轴位及冠状图像位置,使矢状图像通过舌侧位点并与待测位点的牙胶尖长轴重合。层厚0.2mm,层间隔2mm,调节窗宽、窗位,使牙槽靖顶及釉牙骨质界图像清晰,使用Romexis的距离测量工具测量矢状图像上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图2),并进行记录。每个参数测量2次,2次测量间隔1周,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所有的图像重建及参数测量由A、B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学影像医师分别在同一台工作站独立完成,取两者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CBCT图像测量法的最终结果。1.3.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牙槽靖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由同一名实验者用游标卡尺(分辨率为0.01mm)直接测量、记录

7、。每个参数测量2次,2次测量间隔1周,取2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游标卡尺测量法的最终结果。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CBCT图像对牙槽端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重复测量结果的差异(包括同一观测者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观测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CBCT图像与游标卡尺测量牙槽晞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结果的差异,检验水准为P=0.05o2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