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

ID:33687357

大小:3.22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2-28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_第1页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_第2页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_第3页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_第4页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符号说明缩写符号英文名称中文名称AAleuroniclayer糊粉层AGPPAdenosinediphosphateglucosepyrophosporylase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DBEStarchdebranchingenzyme脱分支酶DWDryweight干重FWFreshweight鲜重GBSSGranule.boundedstarchsynth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DHGIutamatedehydrogenase谷氨酸脱氢酶GIuGlutamicacid谷氨酸GInGiutamin谷

2、氨酰胺GOGATGlutamatesynthase谷氨酸合成酶GSGlutaminesynthetase谷氨酰胺合成酶NiRNitritereductase亚硝酸还原酶NRNitratereductase硝酸还原酶PBProteinbody蛋白质体SSucrose蔗糖SBEStaurchbranchingenzyme淀粉分支酶SPSSucrose.phosphatesymhase磷酸蔗糖合成酶SSSucrosesynthase蔗糖合成酶SSSSolublestarchsynthase可溶性淀粉合成

3、酶StStarchgrains淀粉粒UGPP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pyrophosphorylase尿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在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贡献得个入或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握。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本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4、山东农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2逊导师签名:墨缒卜一日期:乏翌呈:厶12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小麦籽粒发育阶段协调并行着碳代谢和氮代谢两条主要代谢途径,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籽粒的物质积累,共同决定着籽粒是质。阐明氮代谢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的调节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对指导不同类型优质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试验选用蛋自质含量显著不同的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

5、品种各两个,大困种植,研究了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氮代谢主要物质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氮代谢的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灌浆期蛋自质含量呈“高一低一高”的变化趋势,且表现为强筋品种>中筋品种>弱筋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氮素同化及NR、GS活性密切相关,强筋品种较高的旗叶NR活性和较高的籽粒GS活性使其氮素同化能力高于中、弱筋品种,为籽粒蛋自质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更有利于蛋自质的积累。2.旗叶和籽粒蔗糖合成与代谢的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灌浆期籽粒蔗糖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旗

6、叶SS、SPS活性和籽粒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不同筋强晶种旗叶SS活性之间比较,弱筋品种>中筋品种>强筋品种。籽粒SS活性的峰值高度为中、弱筋品种高于强筋品种。旗叶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表现为弱筋品种早于强、中筋品种。这可能是弱筋品种淀粉含量高于强筋品种的一个重要原因。3.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AGPP、UGPP、SSS、GBSS、SBE和D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间存在一定差异。AGPP、UGPP、SSS和GBSS峰值活性表现为中、弱筋品种显著高于

7、强筋品种。说明弱、中筋小麦淀粉合成能力强于强筋品种,这是弱、中筋小麦总淀粉含量高于强筋品种的主要原因。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间籽粒SBE和DBE活性峰值无明显差异。淀粉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与淀粉积累速率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因淀粉组分不同而不同。4.强、弱筋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发育的显微结构不l_】品质类型小麦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随灌浆的进行,两个品种糊粉层变得厚而质密,胚乳细胞内淀粉粒逐渐增多。灌浆同一时期GC8901胚乳细胞内淀粉粒数量少于LM21,同一品种同一时期比较,籽粒背部淀粉粒小而密,腹部淀粉

8、粒大而稀。GC8901籽粒糊粉层为一到两层,而LM21仅为一层,GC8901一到两层的糊粉层结构可能与其蛋白质含量高于LM21有关。5.氮代谢对籽粒淀粉形成的效应花后15d之前,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旗叶SPS/NR比值和籽粒AGPP/GS比值较低,且不同类型间无明显差异,而此时强筋品种的NR、GS活性高于弱筋品种,致使光合碳架用于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花后15~30d,旗叶SPS/NR比值及籽粒AGPP/GS比值显著升高,弱筋品种SPS/NR比值的峰值显著高于强、中筋品种,中、弱筋品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