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676369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 - 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湖南省岳阳县相思乡卢塅中学 李世兵当今,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使教师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要使自己的的课堂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都必须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这一点对语文老师来说尤其重要。叶圣陶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思想教学的任务之外,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的”。因此,语文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并在任用语言方面作出表率,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同时,教师的语言修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是上好语文课的一个
2、十分重要的条件。拙以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明白晓畅,言简意赅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每句话的意思讲明白,让学生能听懂每句话的含义。这是对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解释词句、分析课文,或是向学生提出问题,都要让学生能准确无误的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若教师的语言晦涩难懂、含糊其词,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解其意。尤其在讲解内容比较深奥的课文及难以理解的语句时,教师更应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课文中有些常见的词语,看上去似乎容易讲明白,其实不然。例如“天空”“田野”“草原”等等。“-8-所有这些看起来都是很简单的东西,
3、但是当我们试图创造出每样东西的鲜明的、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形象时,就会发现这件事并不这么简单。”(苏霍姆林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去“找到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让学生比较容易领会其含义。其次,教学语言要口语化。有的语文老师习惯在教学语言中运用书面语言,那是从教学参考资料上直接搬运过来的。书面语言不能代替口语。口语作用于人的听觉;书面语言易形成视觉形象,听起来往往不容易接受。教师讲课时,应把教案上的书面语言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否则,学生听课就会感到呆板、枯燥。解释词语,也不应照搬词典上的解释。词典上运用的是书面语言,有些解释从概念到概念,如不化为口语,学生就会感到难以理解。
4、当然,口语也要求“规范化”,用词、造句都要求符合语法,不讲不通顺的话。外来语的倒装句式,也不宜在教学语言中使用。再次,教学语言要少而精。教师的语言精当,要言不烦,画龙点睛,学生就能抓住要领。教师说得多,不一定就能讲明白;说得少而精,讲在点子上,学生反而易于接受。叶圣陶说:“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是很有道理的。教学时教者语言简炼、精当,则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读书、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二、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教学语言仅仅达到“明白”“简炼”,不一定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以语言的情趣来感染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文彩,当我们分析一篇情文并茂的课文时,若能用文学
5、语言来讲,就会与课文相得益彰。有位教师在教《出师表》时,用抒情的语言对学生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代名臣诸葛亮,与后主刘禅亦-8-君臣,亦父子。不论刘禅如何不堪,他却总是抱着一颗忠诚之心,全心全意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那种苦口婆心,那种真挚的情感和包融一切的胸怀,深深的让人感动。或许他失望过、或许他犹豫过,面对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他把一切都埋在心里,如同一位家长,无论孩子如何不听话,他也总是千方百计的为他着想,为他的一切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这一段教学语言,既是一段演讲,又是一篇抒情散文,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了,有利于学生对
6、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语言形象生动,还必须借助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在起始课文的导语中常常运用设问的句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或造成悬念;讲述文章的重要部分,语言可以适当重复,或运用排比句,以便加强学生的印象。要使教学语言能感染学生,教师就必须于其中倾注真实的强烈的感情,情动于中才能言于表。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有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孤独之旅》时,他首先讲了自己的成长故事:“那是一次帮父亲为稻田喷洒农药。本来父母从来没有要我做过这样的事,但是那次父亲病了,而十多亩的稻子又到了非喷洒农药不行的
7、地步。于是我决定帮父亲喷农药。当我打完了一壶农药,正准备又兑一壶农药时,突然发现父亲蹲在换药水的地方。他已换完药水,正想站起来。也许是病了的原因吧,原本结实高大的父亲竟然一连起了三次都没有站起来。那一瞬间,我眼睛潮湿了,也突然感觉父亲老了。那天,我拼命的喷药,即使自己的双肩被勒的通红,但我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撑着”-8-。这位老师,结合《孤独之旅》这篇课文的内涵,参照农村学生认知的实际,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个影响自己成长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感情真挚、深入学生的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