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香港

通识教育在香港

ID:33634931

大小:312.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通识教育在香港_第1页
通识教育在香港_第2页
通识教育在香港_第3页
通识教育在香港_第4页
通识教育在香港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识教育在香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9卷增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S12007年4月JOURNAL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Apr.2007通识教育在香港庞海芍12,王瑞珍(1.北京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北京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1)摘要: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理念、实践模式等。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最为悠久,通识课程独具特色,香港大学十分重视非形式课程教育,两所理工科大学则极为重视中国文化研读。他们的做

2、法对大陆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关键词:通识教育;香港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70(2007)S1-0164-061911年,香港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大学均结合自己的历史和特点发展通识教育,各具的开始[1]特色[3]。。之后,1963年,港英政府将崇基、新亚、联合三所书院合并成立联邦制的香港中文大学;1988一、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年,成立了第三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1994年,将原有的香港理工学院、香港城市理工学院、香港浸中文大学是香港开展通识教育最早的大学,其会学院等升格为大学;1997年公开进修学院和岭

3、南通识教育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的“博雅学院也升格为大学。至今香港共有11所颁授学位的教育”,堪称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的典范。高等院校[2]。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的教育带有香港中文大学创建之初,是由3所书院组成的浓厚的殖民色彩,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汇、多元化等特联邦制大学。此前,各书院均有自己的教育抱负:崇色。这些特色自然也体现在通识教育中。基书院——发扬基督精神,引进西方文化,促进中国由于多元化的特点,通识教育在香港各大学的发之现代化;新亚书院——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展历史长短不一,有的创校之初即统筹规划通识教育,民族寻求新出路;联合书院——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如香

4、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有的则随着学校定适应世界潮流变迁。当时,各书院虽无通识教育之位的转变,发现专精教育的弊端才转而重视通识教育,名,但办学理想均不以专业训练为全部,而致力于追如从大专升格为大学的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求学生的全人发展。创校校长李卓敏确立的办校宗等。但近年来,通识教育普遍引起各大学的重视,香港旨即秉承各成员书院之教育理念,着重“人文教育与七所全日制大学均开设了通识教育相关课程。重视的专业教育均衡发展;技术精英的训练与领导人才的起因之一乃是香港政府对高中和大学学制的改革。培养并行”。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随着时代和大学本多年以来,香港的学制基本上套用了英国

5、的身的发展不断革新,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4]:3223模式,即小学6年,初中3年(中一—中三),高(1)书院联邦制下的通识教育课程(1963~1976):中2年(中四—中五),大学预科2年(中六—中七),书院各就其传统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安排,自行规划大学3年。1990年代中期,一些大学建议改革3年通识教育。此时虽然确立了共同的通识理念和发展学制为4年,一是为了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二是希望目标,但具体课程只是3个书院的松散组合,缺乏一增加通识课程。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贯性和整体构思;而且书院之间行政机构重复,大学了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采用334模式,即初中3整体资

6、源运用散乱。年、高中3年、大学4年,并表示于10年内完成学制(2)单一制大学下的书院通识(1976~1986):1976转换。近年来,在改革学制的同时,香港政府致力于年中文大学改联邦制为单一制,学系合并归大学管推动高中的通识教育,确立以“通识教育科”作为新辖。学系负责「学科为本」教学,传授学科知识;而书高中课程的核心科目之一,由此,通识教育才引起香院负责「学生为本」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潜能、判断港学界的讨论与重视。但是,迄今为止,香港政府对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识教育课程也由书院全权负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没有任何的指引或政策,各责。但新的矛盾再次出现,由于教学资源归各学系管收

7、稿日期:2007-03-05作者简介:庞海芍(1964—),女,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164-通识教育在香港理,学系大多致力于发展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书院的构成和表像的理解,以助其掌握当中的通则和多安排和统筹通识教育日益困难。样性,介绍探讨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议题的相关(3)系统化之「七范围」通识教育(1986~1991):理论和研究方法。1984年中文大学对本科生课程进行了检讨,对通识D.自我与人文——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之多教育的目标、学制结构、课程进行了重新厘清。改革后元性,学生透过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