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

ID:37321910

大小:730.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1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_第1页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_第2页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_第3页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_第4页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識教育在中國的本土化  北京理工大學通識教育的實踐模式龐海芍*北京理工大學GeneralEducation一詞發源於美國,後被華人學者高明士翻譯為「通識教育」,得到普遍認同。近十多年來,中國大學(指中國大陸的大學,後同)掀起了「通識教育」熱。然而,由於中國的政治體制、經濟模式、文化傳統等與美國不同,中國大學發展的歷史、環境、現狀和條件與美國也有很大差異,所以,探討在中國特有背景下形成的通識教育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學的通識教育實踐為個案,分析通識教育在中國的本土化概念。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40年的延安自然科學院。1949年前,該校提倡專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相結合、博和專相結合的

2、人才培養模式,但經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院系調整和文化大革命破壞,走上了專才教育佔主導地位的教育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理工大學結合自身學科特點,致力於改革專才教育的種種弊端,建立通識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拓寬專業、強化基礎、加強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北京理工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120通識快訊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素質教育等政策同步,目前形成了如下通識教育模式。通識教育目標1995年,北京理工大學成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52所「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院校」之一,1996年,學校制定了《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試點工作計劃》,從知識、能力和修養三個層面對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分別提出如下要求

3、:知識層面:1.了解人文社會科學(文、史、哲、藝、經、法)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2.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優秀文化有較為系統的了解,包括對重大歷史事件、人物及其思想、學說有基本認識和正確評價,了解世界優秀文化遺產;3.關注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大事件,關心社會發展趨勢;4.了解當代科技發展趨勢,關注計算機、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等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能力層面:1.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母語及英語進行書面和口頭表達;2.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能夠與人合作;3.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較高的理性思維水平,能夠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並提出自己的觀點;4.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善於探

4、索未知領域,推動社會進步;5.具有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合作精神。修養層面:1.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2.有良好的道德風貌和行為舉止;3.樹立起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質;5.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6.具有誠信品質。可以看出,文化素質教育目標著眼於培養大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文理貫通、全面發展,體現了通識教育的哲學觀,從這個角度看,可以說北京理工大學1995年開始的文化素質教育就是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在中國的本土化121倡導文化素質教育之初,其目標主要通過講座、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等非課程形式進行,好像只是團委1、學生工作部、各種學生社團等學生事務部門的工作職責

5、,並未成為全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直到了1999年,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在這一決定的推動下,文化素質教育才引起了大學教務部門的重視和參與。1999年8月,北京理工大學開始全面修訂教學計劃,其修訂的主要原則之一就是:按照打好基礎、加強實踐、提高素質、培養能力的要求,繼續加強自然科學理論基礎教育,加強德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能夠用整體眼光解決科學技術問題的能力。同時,提出了本科生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科技和人文交融、素質全面、適應性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科學技術專門人才。可以看出,此目標已經擺脫

6、了專才教育的模式,而與通達、博聞的通識教育一致。通識教育的組織形式目前,北京理工大學並沒有設立專門的負責通識教育的機構,但是有如下幾個專門組織都與此相關:教務處:負責全校通識教育基礎課(必修課)以及通識選修課程建設,課程由全校各院系教師,以及聘請校外人士講授。文化素質教育委員會:非常設機構,由校團委、教務處、學生工作部等有關部門的人員組成,負責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的規劃、協調等工作,日常工作主要由團委負責。1「團委」的全稱是共青團北京理工大學委員會,各個大學的校一級以及學院一級均設有此類機構,主要職責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指導大學生社團活動等。122通識快訊藝術教育中心:200

7、3年1月成立,主要職責是通過開設藝術類通識選修課和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美育,加強大學生的藝術修養。通識教育的模式:實施途徑和內容1999年的教學計劃修訂後,北京理工大學就加強了全校任意選修課程,旨在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實現新的人才培養目標。2003年,明確提出了通識教育的概念,並再次全面修訂教學計劃,縮減了總學分(200分減為180分),加大了通識選修課學分的比重(由以前的10%增加到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