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

ID:33621844

大小:5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7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_第1页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_第2页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_第3页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_第4页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华长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育创新走进每一所学校,让广大师生学会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急迫问题。笔者以为教育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创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加强研究。本文试图从教学创新的必要性、理论基础以及实现途径对教学创新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教学创新是时代与现实的呼唤首先,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基石教育创新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等”陈至立《坚持教育创新,不断开拓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9日,教学创新就是“要改

2、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年大会上的讲话》2002年9月8日。这是贯彻新的教育思想、检验教育体制创新实效的重要杠杆。教育创新的目的在于“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学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基石。14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看,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活动,是给学生以智慧的活动,教育即生活,而教学是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学校进行德智体美育的重要途径。教育以教学为

3、重要基础,教育往往通过教学实现已定目标,可以说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主战场、主渠道,教育创新如果离开教学创新,就无异于海市蜃楼,纸上谈兵。其次,教学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世界的竞争日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为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学活动不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承的过程,而且是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过程。接受性、积累性的学习必须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的学习。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显得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识在数量上

4、的迅速膨胀、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等都对现行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学担负起新的使命,确立新的理念,加快培养具有极强的信息接受能力、判断能力、处理能力、辨析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备现代国际观念、掌握与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能够主动并善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型人才。无疑,我们的教学要与之适应,必须进行教学创新。第三,教学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素质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开发人的潜能,着力培养人的个性的教育”辜胜阻减

5、轻学生过重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载《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到学”“由学到教”向“教学相长”14的师生互动的转变,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的转变,教学导向从“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向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转变,师生关系从“权威—服从”向“民主--合作”的转变。但是众所周知,目前处于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素质教育贯彻尚不彻底,难以深入地推进,形成一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出现了教学“三多三少”,即“课程多,补习多,作业考试多;休

6、息时间少、社会实践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导致“三差三困”的现象,即学生“自主创造性差、发展性差、社会实践能力差”,对“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关爱不够。要促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育创新,同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2年9月8日。二、师生互为主体是教学创新的基础(一)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随着主体性教育的

7、思想在中国由一种思想演化为一次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运动,主体性教学成为了教学创新的“聚焦”14。笔者认为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它强调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使二者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学创结合的教学。参阅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邹议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第4期。6参阅《主体性

8、教学:内涵与特征》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卷第3期主体性教学真正实行应对教学主体予以探讨。目前教育界对教育主体的探讨,代表性观点有:(1)一元说,包括教师主体论与学生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