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82056
大小:10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培养具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知识和突出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并为本专业博士授予单位提供优秀生源。毕业生应具有独立承担教学、科研及相关业务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科研;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服务。2、掌握汉语言文字学系统的专门知识与坚实的基础理论,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汉
2、语言文字学研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查找资料、发现和捕捉研究课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和论著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原著。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较好的处理文字信息。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二、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隶属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根据本学科覆盖面较宽的特点,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汉语言史、汉字学、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等三个方向。其主要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见表1。表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一级学科名称
3、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代码0501二级学科名称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代码050103序号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内容1汉语史主要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和古汉语语法2汉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发展、流变及规范化3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理论与实践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和弹性管理。按规定修满35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可申请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但最低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半,延期不得超过五年。允许分段完成学业,允许休学创业。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4、非学位课程包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课程学分最低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本学科的主要课程设置与学分见表2。表2: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点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M000203马列著作选读542春M000101英语1444秋+春M010401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543秋M010402中国语言学史543秋M010403汉字学543秋M010404汉语语法研究543春合 计18非学位课程必修课程M000201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秋M010421文献学362秋M010422音韵学362春M010423训诂学362秋M010424汉语修辞学362合 计10选修课程M000102英语口语361秋+春N000103第二外国语362秋M000301计算机应用类课程362秋M010441《尚书》研究362秋M010442《说文解字》与古文化研究362春M010443古文字研究的材料和方法362春M010444汉语辞格研究362秋M010445扬州方言调查与研究362春M010446清代扬州语言学家研究
6、362春+秋合 计7总 计35五、培养方式1、导师负责制采用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制定个人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学位论文等工作。指导教师应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应尊敬师长、虚心学习,勇于大胆发表意见,做到教学相长。2、四个结合的培养方法采用导师指导与硕士生自学相结合、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具体的科学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治学与修身
7、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六、培养环节1、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应在教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方案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交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应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硕士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5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跨专业入学者视专业差异,必须
8、至少补修3门与现专业相关的本科基础课程。以上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不计学分;考试合格,成绩登录时标明“补修”。2、课程学习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尤其是学位课和必修课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社会调查,在教师指导下,承担有关科研、调研任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