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阅读个性理解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

ID:33556998

大小:123.8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2-27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_第1页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_第2页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_第3页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_第4页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阅读个性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阅读,个性理解新课改下新教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大邑中学陶霞一、社会现状:对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呼唤江泽民总书记在1998年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200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例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

2、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上个世纪也有一位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人李约瑟问道: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到目前为止,有9位外国国籍的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中国国籍的华人获奖?施健子在《不会提问的中国学生》一文中谈到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和13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北京大学的学生拙劣的提问。学生不会提问或者提不出有水平的问题,对此,徐小平认为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失败的一个例证。长期以来以一元化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制式反应已经内化到我们的思维当中,因此学生在

3、提问时,往往带有一个非常具有倾向性的预设立场,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同样如此,我们没有足够的好奇去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国家需要创新人才。然而现状却是:尽管我们的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学生却依然习惯了被教育,依然被考试分数捆起来读书,依然缺乏独立思考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9“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今天我们的教育可以为改变这些现状做些什么呢?二、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的改变我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开始进行,我们可以来看看它的理念与目标的一些变化,

4、看看新课改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它的课程性质不变,坚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理念上,它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在课程总目标中,包括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5个方面,在最高层级“发现·创新”中,目标提出:“侧重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创新,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并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别

5、人的意见或成果,养成严谨、踏实的学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文化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到新的学习领域中去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多角度的反复阅读优秀作品,在阅读中产生新的体验和发现;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去认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注重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注重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标中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

6、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尊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29,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相互切磋,乐于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新课程的改编修订可以看出它对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三、课改体现:新教材课后习题的比较思考1.《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一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7、?2.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3.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4.《小狗包弟》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议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5.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觉得课文

8、是怎样体现他的这种主张的?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6.《荷塘月色》课后练习三:“下面是一些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