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22706
大小:1.70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2-26
《宝纳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太学硕士学位论文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所以,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能够加强并促进组织良好的沟通,同时客观公正地评价组织和员工的业绩。从组织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业绩,有助于强化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并吸引新的优秀人才,有利于组织结构的优化;从管理者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减少管
2、理阻力,提高管理效率;从员工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提高个人绩效,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优厚的报酬。现代社会进步日益加快,科技发展迅速,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在加剧,组织所处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多变。人们对管理科学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硬组织形式变革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充满活力的现代组织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几乎各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一些符合现代生产经营规律的西方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在某种程度上以默认西方文化为前
3、提,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很多企业变革的效果并非想象中那样好。中国属于东方国家,有着非常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这种文化与针对西方文化而设立的组织形式在许多方面有冲突。我们不能否认西方管理文化的优越性,但在引进这样的管理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对这样的管理文化的本地化,即我们要对西方的管理文化进行修正,使之符合中国文化的具体环境,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出发建立一套与中国文化相契合的管理方式。和谐的管理理念逐渐兴起,并且成为一种趋势。1987年,席酉民教授提出和谐管理理论,其概念可概括为“组织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
4、优化设计和人的能动作用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形状,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u惰西民.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安:
5、!!i安交通大学,1987。席酉民.和谐理论与战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8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的。它是在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借鉴两方先进的管理科学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根据现代管理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管理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应运而生的新兴管理
6、理论。①和谐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不但可以体现企业与外界的和睦共处,与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员工之间的充分交流,相对于整个人力资源实践的各个部分来说,亦是承上启下,内通外联的。和谐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的互动与合作,真正把招募、培训、任用、升迁、调动以及退出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具体过程有机地串联起来。和谐管理提倡的是以人为本,重视与员工的交流、沟通,提倡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重视员工自身的发展,因此与员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绩效管理日益被提到战略的高度。
7、和谐的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的是双赢。和谐的前提要做到管理者和员工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因为管理者的工作成绩实际上是通过员工的工作绩效来表现的,员工的工作绩效较高,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成绩的证明。所以,在工作绩效的评定上,管理者和员工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业要追求效率,员工更关注公平,这也是一对矛盾。有人说,企业都希望员工是雷锋,多奉献,少索取;员工都希望企业是慈善家,多给予,少要求。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不对的,但不少企业和员工的确都有这样的错误心态。企业要生存,必然要有利润,因此必须要有效率,
8、速度要快,成本要降低,所以希望员工都好好干,工资要求不要太高;员工都要养家活口,都要追求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因此希望企业能给予自己更多的培训和机会,薪水能够增加,福利能够增强。这是一对矛盾,处理的好了,不会引起双方的不满,处理的不好,就容易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做大了,必然产生不公平性,因为每个员工的需求不一样,考核和薪酬制度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不公平是绝对的,所以一定要让员工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做的是尽量倾听大家的心声,降低这种不满意和不公平感,否则
9、容易引起员工的消极情绪。管理者实行绩效考核,并不是为难员工,也不是趁机批评、责难员工,而是。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让员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企业的意义,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企业来说,并积极肯定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同时帮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缺点,便于更好的改进,是企业、员工以及企业主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