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教学ppt课件

面瘫教学ppt课件

ID:33521309

大小:2.52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2-26

面瘫教学ppt课件_第1页
面瘫教学ppt课件_第2页
面瘫教学ppt课件_第3页
面瘫教学ppt课件_第4页
面瘫教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瘫教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樊莉1.定义面瘫是以口角或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口角喎斜或口眼喎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发病部位在一侧面部的表情肌。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与面有关的经脉及经筋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可见足阳明经的循行经过一侧面部,又有“面为阳明之乡”之称;手阳明经脉:“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手太阳经脉:“上颊,至

2、目锐眦”,“别颊……抵鼻,至目内眦”。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从经脉看,与面部联系最密切的经脉是足阳明经;从部位看,眼睑部分主要为足太阳和足阳明,口颊部分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面神经解剖结构面神经—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2、感觉神经纤维(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3、副交感神经纤维(1)支配泪腺(2)支配唾液腺上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面神经核上部支配---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下半部面

3、肌(颊肌、口轮匝肌)---面神经核下部支配---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3.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脉络空虚---风邪侵袭阳明太阳脉络---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面瘫风寒:兼见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风热: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风痰:气滞血瘀:湿热:气虚:阳虚:4.西医病因病理受凉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自主神经不稳神经营养血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轴突变性5.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2)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轻度疼痛。(3)病侧不能皱额、蹙眉、

4、闭目、露齿、鼓气、撅嘴等动作。吹口哨漏气、进食时包食、淌口水、泪液外溢。可伴发眼炎。(4)病变部位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舌前三分之二舌部味觉减退;(5)如在发出镫骨肌分支以上处受损,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舌部味觉减退与听觉过敏;(6)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时,除上述表现外,尚有瘫痪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中出现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7)本病自愈率达50%以上,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大约75%的病人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完全恢复在2~3月,超过6月不能恢复,多遗留后遗症。(8)面神经麻痹如恢复不完全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面

5、肌倒错、或联带运动。证型风痰阻络风寒袭络风热中络气滞血瘀主证口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消失,额纹消失口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消失,额纹消失口眼不能闭合,面部表情消失,额纹消失口眼歪斜突发或缓发,恢复缓慢兼证患侧面部麻木不仁,口角流涎,患侧面部麻木不仁,恶寒无汗患侧面部麻木不仁,伴发热,微恶寒,口干面白气短,神疲乏力舌、脉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舌暗有斑点,苔薄,脉细涩6.鉴别诊断中枢性面瘫---核上性损伤周围性面瘫---核下性损伤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病灶对侧同侧病变部位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位于面神经核以下

6、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面瘫范围眼裂以下面肌瘫全面肌瘫味觉正常可有障碍伴发症状常有,如偏瘫不一定7.针灸治疗7.1体针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目周:攒竹四白阳白太阳口周:地仓颊车承浆均患侧其它:翳风患侧合谷双侧或对侧随症选穴人中沟歪斜:水沟鼻唇沟变浅:迎香颏唇沟歪斜:承浆不能抬眉:攒竹不能闭目:攒竹或申脉、照海乳突痛:翳风舌麻、味觉减退:上廉泉或外金津外玉液听觉过敏:阳陵泉、中渚面部穴位与表情肌分布关系面肌运动点取穴额肌——阳白眼轮匝肌——太阳鼻肌——迎香口轮匝肌——地仓头颈部肌电兴奋点取穴颅顶肌点——阳白眼轮匝肌点——丝竹空

7、鼻肌点——鼻通口轮匝肌点——地仓皱眉肌点——攒竹上唇提肌点——颧髎颧肌点——颧髎与牵正连线中点笑肌点——牵正辨证选穴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操作急性期:面部穴位:平补平泻法,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穴位:泻法,手法宜重。恢复期:足三里补法,合谷平补平泻法。可加用灸法。方义合谷为循经远端取穴,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亦合“面口合谷收”之意。其余局部取穴,可疏通面部经络气血,疏调经筋。翳风可祛风止痛,适于初病耳后疼痛。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