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19802
大小:7.82 MB
页数:202页
时间:2019-02-2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平衡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平衡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姓名:张运刚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人口学指导教师:吴忠观20040701内容摘要正如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研究员卢茨(WolfgangLutz)所讲的那样,“如果说20世纪是人口增长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会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老龄化己经成为近代以来世界人口演变的基本趋势,.人口老龄化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7个重点之一。尽管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及发展水平呈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但各国人口老龄化却是
2、不断加深的,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给老年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特别对养老保险制度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导致传统现收现付模式运行困难。基金筹集模式向完全积累模式或部分积累模式转轨,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这必然会产生隐性债务问题,能否合理地测算并消化隐性债务成为制度转轨成败的关键。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因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手段也具有特殊性。为此,笔者试图运用人口学、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理论,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3、相结合,来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来探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应对未来迅速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第二章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演化趋势。首先,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其次,在回顾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得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然后缓慢发展,在21世纪上半叶将迅速加深,随后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人口老龄化仍将继续发展下去,并且归纳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4、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同时,人口高龄化也迅速发展。第三,重点以我国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回顾了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过程,指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20世纪最后30年里老龄化缓慢发展;预计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明显回升,2020-2030年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简称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然后老龄化速度将有所减缓,但老龄化的基本趋势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同时,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一
5、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二是未富先老;三是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别、城乡差异,指出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口中女性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三章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影响。首先,界定并分析了养老保险的有关概念、模式及特征,回顾了中外养老保险的演变历程,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概括性地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养老保险制度所产生的影响:第三,具体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影响,指出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
6、加重,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发生困难,不得不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第四章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问题研究。人口老龄化演变的直接后果就是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困难,对不同基金筹集模式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问题进行一般性的研究,主要概括研究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采用现收现付、完全积累模式所引起的基金平衡问题;其次,对现收现付模式下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将使养老保险费率不断上升,并预测了在继续实行现收现付模式下的费率趋势;第三,对完全积累模式下养老保险基金平衡
7、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一个“平均人”在完全积累模式下的基金平衡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了利率、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替代率、平均预期寿命、参保年限、待遇年限、平均就业年限等参数变动对费率等变量的影响,强调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个人账户基金同样会发生收不抵支的长寿风险。第五章为人口老龄化与隐性债务问题研究,基本思路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模式向部分积累模式、完全积累积累模式,或由部分积累模式向完全积累模式转轨,在转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隐性债务问题。首先,评析了有关隐
8、性债务的几种定义,明确给出了笔者关于隐性债务的定义,并归纳出了隐性债务的本质特征,也分析了隐性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后果;其次,强调隐性债务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及可变性,明确了隐性债务发生在制度转轨过程中,指出了偿还隐性债务对实现制度转轨的重要意义。第三,在分析了有关隐性债务规模大小的各种测算结果及局限性的基础上,笔者试图根据自己对隐性债务的定义和理解得出自己的测算结果,分别使用“过去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