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38681
大小:61.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6
《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构建摘要:21世纪,工科类院校普遍开展国际化产学合作,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实践,大多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略显不足。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跨文化教学、立体化教学、交际环境构建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证。关键词:国际化;产学合作;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0-02进入21世纪后,英语教学已经普及到小学,至大学毕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长达10〜15年,这与西方国家学习第二外语的时间相比长了很多。可是效果如何呢?据笔者在教学一线和国际交流工作
2、的实践证明,多数学生的语法都掌握得较好,甚至高于英语国家的母语使用者水平,但是他们的交际英语能力只停留在中等水平以下的阅读和简单水平的口头表达上。学生在课堂的口语互动环节上表现为缺乏词汇和思维能力,通常显得对话简单、生硬,不够生动。在与国际友人交流时,由于词汇量小,表达不流畅,常常造成交际信心不足,导致对话失败。可见,传统的“复习-导入-讲解-巩固-作业”这一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一、国际化背景下的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是学校与产业部门合作,学生除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以“职业人”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以
3、达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获取必要的生产技能的目的。它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HemanShneider)于1906年最先提出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在1985年开始尝试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随着信息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到来,职业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要培养能胜任国际间竞争的人才,必须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举措,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师生国际化视野。具体到笔者所在学校来看,由于学校是一所工科类为主的院校,主要教学模式是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为了同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标准接轨,我校积极开
4、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打通到国外进行产学合作的渠道,在国外进行两周左右的实践。截至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学校有多个国际化产学合作基地,各个国家都采用英语作为沟通语言。我校在进行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口语、写作能力较差,不能满足要求,一般需要筛选、挑取口语好的同学参加国际化产学合作和国外专升本合作办学,这大大限制了参与国际合作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二、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概念最早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被广泛关注。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沟通、学习和生活。
5、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分析一下近年来英语教学趋势。1•跨文化教学转向。在21世纪,中国的外语教学更多强调文化转向,即从单元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在本质上,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领悟、宽容和使用能力。英语教学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语言基础知识,还应该成为他们了解外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的桥梁。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和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跨文化意识,可推荐学生研读西方文化的发源性著作,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历史的了解,也能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2•多元立体化教学主导。多元立体化新型教学模式要素包括:
6、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立体化”教学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目前,各高校的校园网建设,计算机的配备为推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一般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校园有局域网或无线网络。教师上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自制或网络资源给学生补充最鲜活的、最有兴趣的知识,让学生在趣味和参与中提高英语能力。很多学校都有视听实验室,并购买先进的自主学习设备,学生可以按需学习,实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3.重视交际环境的构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
7、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基本要素。'‘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如果英语的使用能满足人的交际需要,那么学习这种语言的动力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构建学习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强调要把学习者作为活动的主体,从而在主观上形成情感交融、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客观因素上,可以从现有教材、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着手。多数教材瞄准学生交际能力设计,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马克思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