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一)宜黄县安石中学万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2)了解银行存款的种类及存款计息方式;(3)体会“零存整取”、“定期自动转存”等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了解“教育储蓄”.2.过程与方法通过温故、设问、思考、讨论、推导等具体的问题情境,发现并建立等差数列这个数学模型,会利用它解决一些存款计息问题,感受等差数列的广泛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等差、等比数列与日常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交流、讨论、推导与归纳,学会调
2、查学习,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重点:建立“零存整取模型”、“定期自动转存模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数学模型,发现并建立“零存整取模型”与“定期自动转存模型”;关键:结合例题,分析弄清“零存整取”与“定期自动转存”的储蓄方式.“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相同的x元,到期所获的利息组成一等差数列;“定期自动转存”是下期的利息计算以上期的本利和为本金.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情境,主动思考,互相交流,共同讨论,总结概括,发现并建立等差、等比数列
3、这个数学模型,会利用它解决一些存款问题,感受等差、等比数列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日常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数学模型.例如,存款、贷款、购物(房、车)分期付款、保险、资产折旧等问题都与其相关.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存款吗?你们知道储蓄有哪些业务种类?存款有利息吗?2.探索新知:(1)储蓄业务种类①活期储蓄②定期储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③教育储蓄④个人通知存款⑤单位协定存款(2)银行存款计息方式:①单利单利的计算是仅在原有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
4、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其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期以符号P代表本金,n代表存期,r代表利率,S代表本金和利息和则有②复利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3)零存整取模型例1.银行有一种叫作零存整取的储蓄业务,即每月定时存入一笔相同数目的现金,这是零存;到约定日期,可以取出全部本利和,这是整取.规定每次存入的钱不计复利(暂不考虑利息税).(1)若每月存入金额为x元,月利率r保持不变,存期为n个月,试推导出到期整取是本利和的公式;(2)若每月初存入500元,月利率为0.3%,到第36个月末整取时的本利和是多少?(3)若每月初
5、存入一定金额,月利率为0.3%,希望到第12个月末整取时取得本利和2000元.那么每月初应存入的金额是多少?分析:零存整取储蓄业务规定每次存入的钱不计复利,即按单利即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解:(1)根据题意,第一个月存入的x元,到期利息为元;第二个月存入的x元,到期利息为元;………………………………………………………第n个月存入的x元,到期利息为元.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各利息之和为而本金为nx元,这样就得到本利和公式为即①(2)每月存入500元,月利率为0.3﹪,根据①式,本利和为(3)依题意,在①式中,,所以答:每月应存入163.48元.(4)定期自动转存模型
6、例2银行有另一种储蓄业务为定期存款自动转存.例如,储户某日存入一笔1年期定期存款,1年后,如果储户不取出本利和.则银行自动办理转存业务,第二年的本金就是第一年的本利和.按照定期存款自动转存的储蓄业务(暂不考虑利息税).我们来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储户存入定期为1年的P元存款,定期年利率为r,连存n年后,试求出储户n年后所得本利和的公式;(2)如果存入1万元定期存款,存期1年,年利率为,那么5年后共得本利和多少万元(精确到)?师:定期存款自动转存储蓄,第二年的本金是什么?(第一年的本利和),这种储蓄的计息方式是什么?(按复利计息)3.发展思维:例3银行有一种叫作零存整取的储蓄业务,即
7、每月定时存入一笔相同数目的现金,这是零存;到约定日期,可以取出全部本利和,这是整取.规定每次存入的钱不计复利.银行按国家规定到期扣除20﹪的利息税(应纳税额=应纳税利息额×税率).(1)若每月存入金额为x元,月利率r保持不变,存期为n个月,试推导出到期整取时本利和的公式;(2)若每月初存入500元,月利率为0.3%,到第36个月末整取时的本利和是多少?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国家开始征收储蓄存款利息税:应纳税额=应纳税利息额×税率解:(1)根据例1,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