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

ID:33354585

大小:7.88 MB

页数:135页

时间:2019-02-24

上传者:U-5879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_第1页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_第2页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_第3页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_第4页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 汇报提纲项目概况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概况任务来源: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油田事业部负责单位: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处完成单位:物探公司长江大学井下作业处项目负责人:张三元计划期限:2008年6月—2009年12月 汇报提纲项目概况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合同任务1、微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分析,微震产生的机理与波型理论分析。2、地层模型的建立与微震波场正演模拟(1)通过常规地震构造解释、测井解释与井间地层对比技术建立地层模型,由VSP或声波与密度测井确定地层参数.(2)在波型理论分析与建模的基础上进行波场数值模拟,分析微地震记录特征和各类波的传播规律。 3、微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1)微震波形频谱分析与去噪研究(2)微震极化分析与波场分离研究(3)微震P波、S波初至时间精确拾取方法研究(4)速度模型的建立(5)波形分析、导波的识别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合同任务 4、微震反演与解释方法研究(1)微震定位方法研究1)Geiger方法在微地震定位中的适应性及改进研究2)多种定位方法应用与优选研究3)空间域内的定位方法研究(2)测试层位区域岩石力学参数研究(3)压裂裂缝形态监测技术研究1)区域速度模型研究2)压裂裂缝形态监测模型研究3)震源反演技术研究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合同任务 5、在正演、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软件(1)裂缝定位功能模块1)裂缝定位功能模块的开发2)软件系统的集成(2)微震监测在开发应用研究1)水力压裂裂缝扩张过程与裂缝几何形态的监测2)微地震信号突变与压裂的关系规律研究3)压裂优化设计研究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合同任务 6、现场试验及应用效果评价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合同任务(1)完成模型正演、反演与解释处理的软件编制(2)现场试验1-2口井(3)提供试验区区域的裂缝分布规律,提高压裂有效率 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完成情况1、完成国内外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现状调研分析2、完成水力压裂微地震产生的机制研究3、完成微地震产生地震波的类型研究4、完成水力压裂诱生微地震的频谱分析5、完成水力压裂诱生微地震的强度研究微震机理与波型理论研究 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完成情况1、完成频谱分析与去噪研究2、完成微震极化分析与波场分离研究3、完成微震P波、S波初至精确拾取方法研究4、完成用于微震资料处理的速度模型的建立5、完成波形分析、导波的识别6、完成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监测处理方法研究 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完成情况1、搭建程序总体框架2、地层模型的建立与微震波场正演模拟3、微地震资料处理4、微震波形频谱分析与去噪研究5、微震P波、S波初至时间精确拾取方法研究6、微地震反演定位正演、处理与解释软件 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完成情况1、完成压裂监测配套技术研究2、完成老22斜-5井射孔与连续压裂监测现场试验及应用效果评价 汇报提纲项目概况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1、压裂监测方法研究水力压裂时,大量高粘度高压流体被注入储层,使孔隙流体压力迅速提高,高孔隙压力以剪切破裂和张性破裂两种方式引起岩石破坏。岩石破裂时发出地震波,储存在岩石中的能量以波的形式释放出来。诱发微震以剪切破裂为主要诱因。微震的产生机理 滑动产生P和S波速度不同:P波>S波可用三分量检波器接收PS剪切滑动P(t1)S(t1)P(t2)S(t2)检波器XY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2008年12月6-7日,在勘探处大力协调下,通过物探公司、长江大学、井下作业处、采油厂等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江汉探区首次压裂监测施工工作。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2、压裂监测数据采集 井  号老22斜-5油补距,m4.43套补距,m4.75地理位置湖北省潜江老新联入,m5.20构造位置老新构造水泥返高,m1619.0完钻井深,m2678.0人工井底,m2640.95井斜数据深度:2650.0m斜度:23.35°方位:80.68°试泵情况15Mpa×30min×0Mpa油层套管规范及深度139.7mm×2670.77压裂井参数 层位射孔井段m厚度m岩性声波时差ms/m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10-3μm2电测解释下332592.8-2596.03.2褐灰色油迹粉砂岩230.05713.7油层预计砂面:2600m下342612.8-2614.41.6褐灰色油迹粉砂岩油层压裂井主要措施油层数据参数 设计的泵注程序 开钻日期2008.10.11完钻日期2008.11.11完井日期2008.11.14完钻井深2700.0m钻达层位新下3联入5.15m油层套管钢级外径mm壁厚mm内径mm下深mN80139.707.72124.261674.939.17121.362695.02人工井底2668.50m水泥返高1422.00m阻位2683.79m油层段泥浆性能:密度g/cm3粘度s失水ml井斜数据最大井斜:24.46°井深:2175.15m方位:12.84°井底位移:245.42m闭合方位角:21.15°备注1、短套管位置:(1)2412.77-2417.82m(2)2592.73-2597.74m2、固井质量:合格老22斜-5观测井参数 地面记录系统地面记录系统:HDSeisGeoResImagine采样率:0.25ms监测方式:连续监测、事件触发数据格式:SEG-2记录长度:3s(连续监测数据)、0.5s(触发事件数据)监测窗口:256ms 10m10m10m10m10m10m检波器1检波器2检波器3检波器4检波器5检波器6检波器7电缆头60m井下检波器:OYOGeospaceDDS-250检波器级数:7级(采用10m柔性连接)前放增益:42db井下采集仪器 井下检波器的位置设计裂缝检波器微地震老22斜-5井老22斜-7井3.2m/1层2592.8m2596.0m2570m2630m 2008年12月6日实施射孔,成功地完成二次射孔记录。2008年12月7日实施压裂施工,成功地完成压裂监测。8:30分到达井场。9点完成记录系统相关测试。12:30分开始进行压裂前背景记录与压裂记录。12:40分开始循环替水。14:22分停泵。14:37分完成全部压裂监测记录。17点监测设备离开井场。老22斜-5井压裂监测施工概述 老22斜-5井射孔记录第一次射孔记录 老22斜-5井射孔记录第二次射孔记录 老22斜-5井压裂作业曲线 老22斜-5井典型的微地震事件记录压裂施工前的背景记录 老22斜-5井典型的微地震事件记录压裂事件记录 老22斜-5井典型的微地震事件记录压裂事件记录共记录402个微震事件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井中观测到的微震波型有体波(包括P波和S波两种)和导波两类。体波包括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及沿套管滑行的套管折射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达波,即从发震点直接传播到检波器被接收到的微震,它在记录到的微震总数中占绝大多数。其特点是:在三分量检波器记录上,每个分量上P波和S波成对出现,并且三个分量上的P波波至时间和S波波至时间分别相同。微地震的波型3、压裂监测数据处理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P波S波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套管折射波微震反射波导波当微震震源和观测点都位于低速波导层(裂缝带)时便可形成并记录到导波。它是微震能量被封闭在裂缝带内传播时形成的 微震监测数据处理流程图 压裂地震监测资料预处理和分频滤波在处理压裂地震监测资料处理之前首先要做预处理,其中包括提取Z、X、Y分量数据,进行道均衡,以使有效的微地震信号凸显出来。然后通过合理的频率滤波,去掉随机干扰和背景噪音。首先对地震记录x(t)做傅立叶变换,等到其频谱H(ω),进行频谱分析。根据有效波的频带宽度,设计合理的滤波器H(ω),在频率域进行滤波。然后对其输出做傅立叶反变换,得到滤波后的输出。 微地震资料处理前后对比图 由于不能直接确定检波器在井下的实际方位,就需要利用射孔记录来计算各个检波器的方位。利用这些数据对微震进行极化分析来校正。在确定检波器方位时,利用假定的地层速度模型和射孔及检波器相对位置,计算出微震的传播路径。射孔记录中的极化方向(ΦS)与传播路径方向(ΦR)的差值就是检波器的方位校正量(ΦΔ)。ΦΔ=ΦS–ΦR对微震初至进行极化分析以后,再利用检波器的方位校正量进行校正,就能确定出震源的真实方位角。极化分析 极化分析极化分析的基本思想寻找一定时窗内的质点位移矢量的最佳拟合直线。如时窗内的波形被确认为P波,则该拟合直线方向即为波的传播方向;如时窗内的波形被确认为S波,则该拟合直线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极化分析目的1、主要是确定波的传播方向;2、研究波的类型,3、从大量微震中挑选出高品质微震。 下图为实测微震数据,每个检波器由V,H1,H2三个分量;其中一个垂直分量(V),两个水平分量(H1和H2)。 利用两个水平分量H1,H2作矢端曲线分析,从矢端曲线的极化方向可得到微震波前传播的水平方位角。 在处理微震数据时,首先应该对不同的波形进行波场分离,使P波和SV波分离归位,得到完整的P波和SV波地震记录,为进一步的多波处理及参数提取奠定扎实的基础。压裂地震震源反演的关键问题是微地震事件的识别。而微地震事件识别的核心问题是纵、横波的分离识别。波场分离 基于F-K域的波场分离的方法就是基于F-K域多波变速波场分离,同时考虑了地震波的视速度,偏振特性及传播速度变化根据描述这二者关系的波场分离矩阵,在F-K域变换过程中进行分量分解可以实现有效波场分离。基于F-K域的波场分离 极化滤波是根据各种地震波在三分量地震记录上偏振方向、程度的不同,将待处理的地震数据分解到该数据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方向上来压制干扰,从而达到提高信噪比和对特定波型进行识别和分离的目的.利用极化滤波技术来进行波场分离在准确求取各类偏振参数的基础上,可将各类参数显示为相应的参数曲线或剖面;结合特定波型的理论偏振特性,通过对上述曲线或剖面的对比与综合分析,可以方便地简化波场,通过设计的波场分离器可以进行纵波与横波的分离、地滚波的剔除等;此外,还可以对特定时窗的偏振特性展开研究,进行横波分裂的识别、转换波的拾取、非测线能量的剔除等. 波场分离后的效果图 初至拾取初至拾取的难点:由于微震能量微弱,往往淹没在噪音背景里。S波初至常常受到P波能量的干扰。读取P波S波初至时间的方法:1、用手工目测读数。2、在计算机交互式拾取。采用的拾取方法是先使用能量比法进行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然后再人工对拾取结果做进一步的修改。 能量比法初至拾取流程图 能量比法初至拾取效果图 速度是微震精确定位的关键参数,建立速度模型是微震数据处理必须的一个环节,根据工区条件和数据采集设备条件,有不同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精度也各不相同.①当工区地质条件较简单,目的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各向异性弱,压裂井和监测井距离较近时,可用压裂井和监测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建立速度模型,这种方法给出的井间速度仅是推断值,当地下结构稍复杂些,就会带来较大误差。故该法多在施工设计阶段使用。②当设备条件有限,监测井中只有少量几个检波器时,可利用射孔时激发的地震波来建立速度模型。根据监测井中的地震记录,读取纵横波初至时间,因射孔和检波器位置都已知,按直射线假设便可计算出压裂井和监测井间的平均速度,从而建立起速度模型。此时,声波等测井、录井或岩芯资料都应充分收集和分析,以对速度模型进行标定。速度模型建立 建立速度模型步骤:(1)将目标地质体进行网格化,在三维空间中划分为M*N*H个立方体单元。(2)利用测井,地震以及其它方法获得目标地质体的详细速度分布(3)将速度赋给相应立方体单元,并且规定在单元内部的速度是均匀的或是线性变化的。速度模型建立 将目标地质体划分为立方体单元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4、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射线理论简介射线追踪基本思路是:射线以一给定的初始出射角从震源出发,在介质中波的传播遵循Snell定律,直至到达指定的接收点上,若射线终止位置不是接收点位置,则调整初始出射角,重新计算直至射线到达指定的接收点位置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已知射线始点位置和射线出射方向的条件下,确定射线路径;(2)给定初始出射角,逐步修改出射方向,直至射线足够精确的到达预定接收点。 均匀介质中射线追踪定位模型射线理论简介 层状介质中射线追踪定位模型射线理论简介 (1)介质模型网格化,采用等间距网格化;(2)给出射线初始点坐标以及假定出射角;(3)从初始点所在网格出发,以假定出射角追踪射线所到达下一网格,并记录下一网格位置;(4)对记录的网格运用微变网格方法对网格入射边进行扰动,然后求取下一个网格,重复计算,直至到达接收点所在网格,并且判断是否能到达接收点;(5)若是到达接收点,则记录出射角,并输出射线路径;否,则调整出射角,重复3、4步骤,直至追踪到满足要求的出射角。在以上步骤的设计思想下,得到如图的程序算法示意图和流程图:射线路径追踪实现 二维射线追踪法流程图射线路径追踪实现 利用速度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射线路径追踪实现 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模型设计建立坐标系根据水力压裂诱生微震的一般特点建立坐标系,取一般工区范围为立方体,立方体的中心位置为原点位置,将坐标原点设为压裂井的射孔位置,正东向为X轴的正向,正北向为Y轴的正向,Z轴垂直向上,流程图和效果图见下页:根据建立的坐标系,射孔井的射孔位置的相对坐标为(0,0,0),依据大地坐标,相应计算检波器坐标位置,单位为米(m); 三维射线追踪法流程图 建立地质模型考虑到工区范围较小,根据现有两口井的资料,建立层状介质模型,并修改层界面为平面。在工区范围内,层界面共分为3层,两口井的分层数据见下表。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模型设计 因为只有两口井的测井资料,一个界面上只已知两个点,不足以确定该界面的平面方程。考虑到在工区范围内的界面倾角不大(同一层界面井连线的倾角只有3°左右),我们假设同一界面与两井交点的连线的倾角即为界面的真倾角。根据这一假设,可以建立界面的平面方程。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模型设计界面方程的建立 根据声波测井资料,可以求两口井所在位置的速度,该速度近视认为是地震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利用下面经验公式求得;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模型设计层速度的建立 接收点R与炮点S不在同一层接收点R与炮点S在同一层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模型设计 下面验证该模型是否达到一定精度,满足正演和反演的需求。设源与检波器水平距离为300m时,层速度分布见下图,源坐标(0,0,0),检波器排布及旅行时见表: 生成合成记录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4、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震源定位问题的实质,从数学观点来说在于求观测到时和理论到时之差所构造的以假想位置为函数的目标函数的极小值,各种定位方法产生于对目标函数的构造、处理,以及求极小值方法的不同。震源反演是微震监测技术的最终目的,通过采集、处理得到的纵横波地震记录,确定震源位置,即确定压裂导致岩石破裂的裂点位置,进而确定裂缝延伸的方位与长度,目前确定震源位置的方法是借助于天然地震中震源反演方法。方法有:三圆相交定位法、纵横波时差法、同型波时差法、偏振分析定位法、Geiger震源定位法及Geiger修正法等。 由于以普通震源定位法操作起来却比较困难,再加上测量误差和速度场扰动,其解通常是不稳定的。通常的做法是对方程组进行近似和简化,得到一组近似解,然后再用Geiger法进一步修正,得到震源坐标的精确解。Geiger修正法包含2步,首先利用Tayler展开建立各观测点的关于震源参数(坐标和/或到时)修正量的线性方程组:Geiger方法在压裂地震定位中的适应性及改进研究 R为实测到时与初始参数计算到时之差,是已知量;a,b,c为时距函数在初始点的偏微分,也是已知量;e是二次以上的高截误差;σx、σy、σz、是待求的震源参数修正量。下一步利用最小二乘原理,令e的平方和最小化,从而建立下列线性方程组求解: 纵横波时差法当记录上同时存在同一微地震事件的足够高信噪比的纵波信号和横波信号,而且纵、横波速度都已知时,可采用此方法。设点Qk(xqk,yqk,zqk)为第K次破裂时的破裂源,Pi(xpi,ypi,zpi)为第i个测点.多种定位方法应用与优选 同型波时差法当在点记录的信号上无法确定出S波和P波的到时之差,但不同测点的P波或S波到时可以确定时(以S波到达时可以确定为例),也可以得到求解Qk(xqk,yqk,zqk)的基本方程组:当测点数大于4时,可由上述方程组求得Qk(xqk,yqk,zqk)。多种定位方法应用与优选 非线性定位算法基于Geiger算法的线性方法,线性迭代会使解陷入局部极小点,非线性方法是解决解陷入局部极小的一个途径。现行的非线性方法主要有:牛顿法、全局搜索法、Bayesian法、蒙特卡罗法、模拟退火法与遗传算法等。多种定位方法应用与优选 基于模型的正演、反演以及采样间隔等方面的综合考虑,选用改进的纵横波时差法,各检波器所求的的源与真实的源位置与真实源位置的偏差比较小,可以认为真实的反演震源基本位置,得到了较好的反演效果。结论多种定位方法应用与优选 反演方法设计与实现通过上文的研究对比,我们选择改进的纵横波时差法来进行震源定位 为了验证该反演方法的可靠性,我们对反演结果进行下如下测试:反演方法设计与实现 检波器1234567正演纵横波时差180178.1177.5175.7175.7175.1175.8理论+1%随机误差180178.974180.35178.528178.935180.874180.6382%180.82182.66182.78178.5178.12182.98182.063%178.17184.05184.89178.74176.94180.33180.484%180.96186.56186.12184.68174.72176.16186.645%184.9186.85186.85178.7176.45188.15174.05正演事件偏振角343.2342.6342.1341.5340.9340.4339.8设射孔点位置坐标为(0,0,0)(单位米),对于偏振方向,规定:0°对于正东向,逆时针旋转角度逐步增加。反演震源位置1.22115-1.194711.293276.862328.83333-4.93478-3.69.512029.608178.310593.30745-5.316476.73338.7329-11.7344-9.733211.70310.8028测试1: 测试1:测试1俯视图 测试1:测试1侧视图 检波器1234567正演纵横波时差180178.1177.5175.7175.7175.1175.8正演事件偏振角343.2342.6342.1341.5340.9340.4339.8理论+1%噪音343.61339.79341.42345.63341.91344.04346.112%347.26337.48339.56348.18337.9339.98347.523%337.26347.4347.79351.96347.46345.63345.334%349.88345.56355.88333.48349.24355.92350.165%337.75331.35357.4329.85337.35327.35327.4反演震源位置-1.221151.194711.293273.626371.270332.818682.712712.4-2.89503-5.183254.30897.38229.6453910.200716.93617-9.24571-10.4229-12.1029测试2:设射孔点位置坐标为(0,0,0)(单位米),对于偏振方向,规定:0°对于正东向,逆时针旋转角度逐步增加。 测试2:测试2俯视图 测试2:测试2侧视图 检波器1234567射孔记录一176175.5170.5167.5176174177.5339.7340.4341.7351.5340.4342.6339.6射孔记录二175181171.5177172.5160.5180.5339.5337.9341.1338.8338.7340.3337.5反演结果-16.461221.64910.16721.6471-34.839113.5467射孔位置反演设射孔点位置坐标为(0,0,0)(单位米),对于偏振方向,规定:0°对于正东向,逆时针旋转角度逐步增加。 射孔点位置反演俯视图射孔位置反演 射孔点位置反演侧视图射孔位置反演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5、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开发环境:MicrosoftWindowsXP编程语言:MicrosoftvisualC++、MicrosoftVB开发工具:Microsoftvisualstudio6.0运行环境:WindowsXP以操作系统硬件条件:CPUPentiumⅣ,内存1024M以上。 压裂工区管理压裂效果地震检测资料处理初至拾取极化分析速度模型建立压裂效果地震检测模型正演压裂效果地震检测反演定位三维显示及解释本软件主要有如下几项主要功能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微震监测的特点,得到如图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软件流程图 主界面 工区参数 工区参数建议本图与上图合并 微震数据处理 检波器定向图微震数据处理 检波器定向图微震数据处理 检波器定向图微震数据处理 射孔记录微震数据处理 射孔记录检波器定向图微震数据处理 微震事件滤波图微震数据处理 射孔记录第一个检波器振幅谱微震数据处理 微震数据处理对射孔记录进行数字滤波 射孔记录滤波图微震数据处理 波场分离图微震数据处理 波场分离且道集归一化显示微震数据处理 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 模型正演 模型正演 模型正演 合成记录生成模型正演 反演定位 反演定位 反演定位 结合本次压裂数据采集,总共产生微震事件400个,其中通过识别选择信噪比较高,纵横波区分比较清楚的有效微震事件267个,最后通过反演定位得出205个有效微震分布图如下:反演定位 微震事件反演结果(侧视)反演定位 微震事件反演结果(南北向)反演定位 微震事件反演结果(东西向)反演定位 微震事件水平投影图(白线所指方向为震源密集带的方向)反演定位 水力压裂裂缝图微震监测资料显示与解释 老22斜-5井水力压裂诱发微震的数据处理成果图如上图示,其中a为水力压裂诱发微震震源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b为诱生微震震源在沿裂缝走向(AB)剖面上的投影图,c为诱生微震震源在垂直裂缝走向(CD)剖面上的投影图。微震监测资料显示与解释 由图(a)可见,老22斜-5井水力压裂生成的裂缝走向(AB)为N39°E,两翼不对称,从压裂井向西南延伸约49M,向东北延伸约91M。图(b)表明,老22斜-5井水力压裂在两层中各生成一条裂缝,二者平行,并由老22斜-5井向老22斜-7井微微下倾。由图(c)可以看到,微震源投影点密集带呈垂直分布,说明水力压裂生成的裂缝是垂直的。在图8-2(a)、(b)、(c)里,虽然可以知道密集带的宽度和高度,但因震源定位误差,它们只是裂缝宽度和高度的近似值。微震监测资料显示与解释 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压裂监测方法研究压裂监测数据采集压裂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正演技术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反演定位方法研究压裂效果地震监测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论文发表情况 研究过程中撰写学术论文三篇:1、桂志先赵成李秀荣谢宋雷王鹏,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勘探地球物理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11月;2、谢宋雷李秀荣赵成桂志先,水力压裂微震资料处理方法,《石油天然气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8月;3、王鹏桂志先谢宋雷,水力压裂微震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研究,《物探与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1月;7、论文发表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 汇报提纲项目概况合同任务及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1、研究时间紧、任务重,参与的研究人员和单位多,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不够充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2、工区所在地区纵、横波速度相当高,导致微震数据采集的采样间隔相对较低,给微震定位来带相当大的困难。3、在地质建模阶段,我们不光要考虑压裂井和监测井的测井资料,还同时要考虑我们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还包括构造图等以便于我们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工区速度模型。4、可以供我们对比实验的资料不够多,只有一次压裂施工的监测资料,对于资料信噪比的判别,初至拾取、极化分析的精度的比较方面有所欠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方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解决水力压裂相关问题,还在于它是采油、采气和注水等油气田开发过程微震监测方法的基础。这是因为水力压裂微震监测的关键技术也正是油气采出及注水等微震监测的关键技术,只不过后者还有其它一些关键技术。目前,油气采出及注水等微震监测方法已有约20年的发展史,它虽不如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方法那么成熟,但已是一种实用方法,它在油气田开发过程实时监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计计算机科学高速发展和高油价的推动下,数字化油田正在快速发展中,微震监测将为其提供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数据。因此,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方法的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建议 ⑴在已经得方法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压裂效果微震监测的原理、方法,使我们在压裂效果微震监测的理论方法研究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形成一套完整而扎实的理论系统做准备;⑵进一步深入研究初至拾取前的各种预处理方法,特别是各种去噪方法;⑶结合更多地区的实际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微震监测的各种正反演模块的算法,改善微震资料处理的效果,从而提高反演精度,同时也为提高压裂效果地震监测软件的兼容性做准备。⑷进一步优化微震监测软件的各方面模块的架构和设计,使得该软件更加贴近和符合实际生产的要求,多与生产一线交流,及时依据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来对软件进行有目的性的优化和升级。建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汇报完毕,请批评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