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ID:79436886

大小:46.5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灯火阑珊2019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1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2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3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4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5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6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7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8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9页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_第10页
资源描述:

《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皮肤性病学(加粗重点)总论皮肤的结构1.表皮表角质形成细胞(属于外胚叶分化的上皮细胞基底层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分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由浅至深)(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80犯上。特点是有细胞问桥主要功能是形成起保护作用的角蛋白。)皮非角质形成细胞(树枝状细胞)“透明”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来自骨髓)黑素细胞(来自外胚层的神经崎)梅克尔细胞(同上)未定英细胞淋巴细胞(无角质成细胞特点和功能)2与的区别::有细胞间桥,能合成角质,产生角蛋白:无细胞间桥,不能合成角质,零星的散布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需特殊染色识别(仅黑素细胞可识别),数量很少。3.表皮分层特点如下: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该层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表皮更替时间(表皮通过时间):共约28天,基底层移到颗粒层最上部:约14d,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d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起以桥粒相连。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亦称为角质小体()或小体。颗粒层:位于棘细胞上方,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染色示强嗜险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故名颗粒层。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位于颗粒层上方。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碱、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保证了它不断的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便表皮厚度处于稳定平衡状态。4.表皮黑素单元:3/12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3.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之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也称网板)6.真皮真皮纤维1)胶原纤维2)弹力纤维3)网状纤维基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细胞1)成纤维细胞2)肥大细胞3)巨噬细胞4)真皮树枝状细胞5)郎格罕斯细胞6)噬色素细胞7)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等7.真皮有中胚层分化而来。皮肤附属器由外胚层分化而来。8.皮肤的附属器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甲3/123/12.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5-.水疱().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皮肤损害(皮损):指可以用视觉(看得到)或触觉(摸得着)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早期皮肤损害。-包括以下8种:1-.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只能看到,不能摸着,一般直径小于1cmi直径>1cm者称斑片。分为四种:红斑(真皮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引起,压之褪色)、出血斑(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层所致压之不退色)、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脱失)斑2-.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d<1的表浅隆起性皮损,高出皮面,可以摸到。表面可扁平(扁平疣)、圆形脐凹状(传染性软疣),粗糙不平乳头状(寻常疣)。3-.斑块()丘疹扩大或者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1的隆起型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4-风团()-真皮浅层水月中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损害。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速起速消,退后不留痕迹,自觉剧痒,见于尊麻疹。免疫。(七大功能)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月小于1,大于1者称大疱。6-.脓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型银屑病)引起。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粘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7-结节()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圆形或者椭圆形,可隆起亦可不隆起,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深度可达真皮或皮下组织,d>2-3称月中块()8-囊月中()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感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以下10种:1鳞屑()为干燥或者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者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2浸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所致表皮强度减弱,长时问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变软,变白3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形成的红色浸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剥脱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4溃疡()-病变位置较深,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慢,3/12 留有瘢痕5裂隙(饿裂)-可深达真皮,伴疼痛和出血,多发生于掌跖、指(趾)关节、口角、肛周6痂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痂可厚可薄,质地柔软或脆硬,附着于创面。7瘢痕-真皮或真皮以下组织缺损或破坏,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表面光滑、无皮纹、无毛发等皮肤附属器、无弹性。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8萎缩皮肤的退行性病变,可发生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表皮萎缩-表皮变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正常皮纹消失。真皮萎缩-局部皮肤凹陷,变薄,但皮纹正常,常伴皮肤附属器萎缩皮下组织萎缩-明显凹陷9抓痕(表皮剥脱)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10苔薛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崎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常伴剧痒。2.尼氏征()棘层松解征四种阳性表现:1)手推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动方向移动。2)手压水疱顶部,疱液向四周移动。3)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4)推擦外观正常皮肤,表皮即剥离。3.皮肤划痕试验()在尊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痕处出现红色线条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四.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1正确选择外用药物的种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选择:细菌性(抗菌),真菌性(抗真菌),超敏反应性(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组胺药),瘙痒(止痒),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度过化(角质剥脱剂)2正确选择外用药物的剂型I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而无皮损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详细向患者讲述用法和注意事项3/123/12各论病母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真菌性皮肤病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真菌病皮炎和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尊麻疹类皮肤病尊麻疹药疹药疹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皮肌炎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大疱型类大疱疮皮肤附属器疾病寻常座疮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白瘢风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3/12 单纯疱疹*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皮损以群集性水疱为特征、好发于口周、鼻腔、生殖器等部位、有自限性,但易复发▲发病机制:1侵入皮肤粘膜后,先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2以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区域神经的神经节中长期潜伏,当受某种因素激惹后,病毒可被激活并经神经轴索移行至末梢所分布的表皮,表现为疱疹复发。3感染人体后不产生永久性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不能阻止复发。▲临床表现:指4新生儿单纯疱疹:多数为引起5疱疹性湿疹(水痘样疹)发生于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原有皮损处红月中并出现群集水疱、脓疱,病情严重,可泛发全身,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复发型|(常由各种诱发刺激如发热,月经,受凉,消化不良等引起;具有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倾向,患者多为成人;复发型单纯疱疹往往较原发型的水疱小且密集;)初发型1疱疹性龈口炎:口腔、牙龈等处2疱疹性角膜2^膜炎3接种性单纯疱疹:接触部分,如手带状疱疹,(亲皮肤亲神经)定义: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沼―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血显的神经痛。临床表现11.典型表现:发疹前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既神经支配区域。患处潮红丘疹水疱结痂色素沉着。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者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2.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亦可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或脑膜脑炎。耳带状疱疹二综合征:膝状神经节受累时,可出现面标、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面瘫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其他;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通:泛发型、播散型。无疹型:无红斑丘疹、仅感觉疼痛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或小丘疹而不发生典型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现大疱出血型:疱液呈血性坏疽型:出现组织坏死、脓性分泌物、愈后留有瘢痕(多见于老年人和营养不良的患者)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播散型: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或脑等器官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根据簇集性水泡,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等特点不难诊断。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检测和病毒培养可作为确诊依据。本病前驱期或无疹型应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坐骨神经痛、尿路结石、偏头痛、胆囊炎等进行鉴别,发疹后有时需与单纯疱疹、脓疱疮进行鉴别。治疗原则J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这幅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或粘膜所致的表皮良性赘生物。有100多种亚型,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随口(为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多由14型所致);愉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多由3等亚型引起);住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性病疣,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12 ▲治疗: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内用药物脓疱疮定义: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薄壁易破的水疱、脓疱为特点,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临床表现:(分型及特点)好发季节好龄发年传染性好发部位皮损特点病程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寻常型脓疱疮)夏秋季,尤其是多汗闷热大气2-7童岁儿强,易在儿童中造成流行口鼻耳肢部、四方各面、、、管颜周周师暴位初为点状红斑、丘疹,迅速变为脓疱,壁薄易破,结蜜黄色痂,严重者可伴有局热、淋巴结炎及肾炎、败血症等1周。深脓疱疮(滕疮)营良童人养不的儿和老和常于叮糖肢池发虫和病下方继昆咬浜脓疱深,基底炎症浸润明显,向深部发展,中心坏死形成黑褐色痂皮,状如砺壳。痂皮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较深碟形溃疡。愈后留后瘢痕和色素沉着。伴有烧灼、疼痛感2-4周大疱型脓疱疮夏秋季,尤其是多汗闷热大气2-7童岁儿强,易在儿童中造成流行口鼻耳肢部、四方各面、、、管颜周周师暴位初为小水疱,1-2天内增至蚕豆或更大,疱内容物由清澈变浑浊,疱壁由紧张变松驰,脓液呈“半月征”为特征。壁破干后结黄痂,或呈环状脓疱疮。1-2周新生儿脓疱疮刚不婴(天)出生久的儿4-10一性在室流幅染,W儿成起传网婴造行初为豌旦至核桃或更大的水疱或脓疱,疱液由清澈迅速变浑浊脓液,疱壁极易溃破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水疱发展迅速,可在数小时至两天内波及大部分皮肤,粘膜亦可受累及,伴有发热、呕吐、腹泻,重者伴发肺炎、肾炎、脑膜炎及败血症危及生命。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凝固联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致病菌)三以童个月内儿多数为口周、眼周(呈放射状较裂)』汴、腹股沟等处的红斑,迅速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近端乃至全身。1-2天内红斑处尼氏征阳性,酷似烫伤样外观。红斑上出现松弛型大疱,短时间内结痂,大面积糠状脱屑。皮损伴有触痛。多伴有局热、呕吐、腹泻。可合并肩肺炎、败血症。7-14天脓疱疮治疗:外用治疗:杀菌、消炎、收敛、干燥。系统治疗:有全身症状者及时加用抗生素治疗。真菌病():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真菌性皮肤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毛发及指甲的疾病叵: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者、患畜(猫、狗等)无症状带菌者;间接接触传染,不洁的理发器具、互戴帽子、共用枕巾、梳子等7/127/12 临床表现分型:主要见于儿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也u皮损初起为淡黄红色斑点,头皮发炎潮红,并有薄片状鳞屑,此后形成以毛发为中心的碟形黄痂,称黄癣痂。黄癣痂常伴有鼠臭味。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毛发暗无光泽,脆而易折。病久者,毛囊萎缩、毛发脱落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口癣I致病茵:犬小抱子菌,石膏样小抱子菌;小抱子菌属多侵犯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较多。皮损初起为群集的红色小丘疹,向四周扩大成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以后在附近可出现一至数片较小的相同损害。脱屑斑一般无炎症反应。但亲动物性菌种常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甚至变为脓癣。病发在距头皮2〜4处折断,外围白色菌鞘,(高位断发)断发极易拔出。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痒感。青春期后可不医自愈。成人白癣很少见(皮脂抑菌)。愈后不留疤痕。★快点癣致病茵:堇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比前两种少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皮损初起为灰白色鳞屑斑,以后渐扩大成片,皮损炎症反应轻微。病发由于毛根内充满成串抱子,往往露出头皮即折断,其残端留在毛囊口,呈黑点状。病程发展缓慢,病久者,经治愈后常留有疤痕,引起局灶性脱发。★掖癣致病茵:亲动物或亲土性真菌。为黑癣、白癣的特殊类型。典型的损害是化脓性毛囊炎。初起常为一群集性毛囊小脓疱,继而损害弧形隆起,变成一暗红色脓疱,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毛囊孔呈蜂窝状,挤压可排出少量脓液。损害可单发也可多发。患区毛发易拔出。自觉轻度疼痛压痛。附近淋巴结常月中大。愈后常有疤痕形成,引起永久性脱发。▲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黄癣:病发可见发内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关节抱★黄癣痂内可见鹿角状菌丝★白癣:发外小抱子围绕病发紧密排列★黑点癣:发内稍大的小抱子呈链状排列▲治疗:服药(灰黄霉素)、搽药(2%*酊)、洗头(每天1次,8周)、剪发(每周一次,8周)、生活用品消毒。7/127/12体癣()发生于除头皮、掌跖、毛发和甲以外其它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7/127/12手足癣|(致病菌: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1手癣:皮肤癣菌侵犯指问、手掌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2足癣: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侧缘。▲临床分为三型(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水疱鳞屑型最常见。好发于指趾问、掌心、足跖、足侧。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水疱,壁厚,经数大干涸,呈领圈状脱屑。可不断向周围蔓延,瘙痒明显。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根、足跖及其侧缘。皮损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易发生饿裂,通常无瘙痒,饿裂时有疼痛。浸渍糜烂型常见于第四、第五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甚至裂隙。有不同程度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本型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等。甲真菌病|()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甲真菌病病因:致病菌与手足癣基本相同。多继发于手足癣。▲临床表现①白色浅表型口:真菌从甲面进入,形成不整形白色混浊斑,久之常致甲板变形、增厚变脆②远端侧位甲下型口:真菌从甲前缘或甲侧缘侵入,沿甲板向后发展,形成松碎的角质蛋白碎屑,堆积于甲下,使甲增厚,凹凸不平,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残缺不整,如虫蚀状,久之甲板全被破坏③近端甲下型[]表现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不平可破损④全甲毁损型口是各型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全甲板被子破坏,呈灰黄、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脱落,甲床残留粗糙角化5甲板内型罕见。机制:主要是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初次反应(诱导期)4天,二次反应(激发期)24-48小时,少数人,”迟发、泛发”斑贴试验阳性。共同特点: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1-2周接触到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肤斑贴阳性)临床表现|均伴有瘙痒★急性接触性皮炎:轻的红斑、丘疹;重的水疱、糜烂★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脱屑、浸润★慢性接触性皮炎:肥厚、苔葬样变7/12 7/12念珠菌病|()由念珠菌属()累及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寄居状态下念珠菌呈抱子相,致病时转变为菌丝相。菌丝相的念珠菌可分泌一些蛋白酶类,利于菌体对组织入侵与扩散。▲临床表现1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间擦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念珠菌性肉芽月中2粘膜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3内脏念珠菌病:消化道念珠菌病、呼吸道念珠菌病、其它:菌血症等▲防治原则:去除促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要加强支持治疗1皮肤念珠菌病:咪陛类霜剂,1-2次/日。2口腔念珠菌病:制霉菌素(10万)或二性霉素B(0.1g)含漱,每日数次。3阴道念珠菌病:外用制霉菌素栓两周或咪唾类栓一周,性伴应同时治疗。4念珠菌性间擦疹:外用酮康唾洗剂及抗真菌粉剂。接触性皮炎: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致病原与发病机制:|总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刺激物原发性刺激反应机制:直接损伤或破坏皮肤细胞、组织。共同特点: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接触性致敏物接触性致敏反应几种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两种触性皮炎的鉴别(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危险人群(任何人;;遗传易感性)★应答机制(非免疫性,表皮理化性质改变;;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物特性(有机溶剂,肥皂;;低分)★起病方式(随着表皮屏障的丧失逐渐加重;;接触后12~48小时,一旦致敏常迅速发作)★分布(边界常不明显;;准确地与接触物对应)★诊断方法(试验性脱离致敏原;;试验性脱离致敏原和(或)斑贴试验)★治疗(保护,减少接触机会;;完全避免)斑贴试验|()是寻找外源性致敏原的一种快速、简便和安全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接触变应原检测盒:20种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湿疹上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薛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不清楚、考虑与变态反应有关。★内因:慢性感染、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循障碍、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外因:食物、吸入物、环境物质等。临床表现★急性湿疹:轻则红斑、丘疹,重则水疱、糜烂。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杂有少量中性与嗜酸性细胞。7/127/12 ★亚急性湿疹:脱屑、浸润。片状角化不全、结痂、明显的棘层肥厚伴表皮突延长和融合、局部海绵性水疱,真皮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慢性湿疹:肥厚、增生、苔薛样变。表皮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粗,毛细血管壁增厚。★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湿疹。性皮肤病。表现为皮损瘙痒、多形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四:目前不完全清楚★遗传因素:已发现遗传易感基因★免疫因素:血增高,皮损中2增多★环境因素:屋尘蛾、花粉等可诱发。12/1212/12特异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特发性炎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复杂,多数内因,不易查清多属外因,有接触史好发部位任何部位主要在接触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无人疱或坏死,炎症较轻单一>态,口」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皮损境界[不清楚清楚自觉表现瘙痒,一般不痛瘙痒,灼痛或疼痛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验常阴性多阳性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葬(神经性皮炎)的鉴别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鲤病史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皮损病因各种内外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为主好发部位任何部位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箭部皮损特点圆锥状,米粒大小深褐色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看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呈苔鲤样变,边缘见扁平发亮丘疹演及可急性发作,有渗出频]慢性,干燥12/1212/12药疹: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生命。是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的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一种。|尊麻疹定义: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月中反应。临床表现★急性尊麻疹:皮肤瘙痒鲜红色风团扩大融合水肿苍白呈桔皮样。风团持续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无痕,但新风团可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心慌、烦躁、血压降低、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窒息。★慢性尊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皮损类似急性,但全身症状较轻。★特殊类型尊麻疹1)皮肤划痕症(人工尊麻疹)2)寒冷性尊麻疹3)胆碱能性尊麻疹4)日光性尊麻疹药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甚至危及8临床表现5)压迫性尊麻疹1、固定性药疹:致敏药物:磺胺、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等。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粘膜交12/12 界处。圆或类圆形的水月中性暗紫红色斑疹,重则水疱或大疱。停药后一周左右红斑可消退,遗留灰褐色色素沉着斑。复发时多在同一部位,但可数目增多、面积扩大。2、尊麻疹型药疹:较常见,临床表现现尊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重者可并发过敏性休克。3、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又称发疹性药疹,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致敏药物:半合成青霉素、磺胺、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等。麻疹样药疹: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密集分布但较少融合,对称泛发全身。猩红热样药疹:初为小片红斑或斑丘疹,彼此融合扩展,从面颈向下发展,尤其皱褶与四肢屈侧受累明显。较之真性麻疹及猩红热:疹色鲜艳、瘙痒明显;卡他症状轻、系统症状少。4、湿疹型药疹:多先接触外用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引起局部皮肤致敏;再次使用相同或相似药物后,出现全身泛发湿疹样改变;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小水疱,糜烂、渗出,也可转为慢性。5、紫瘢型药疹型或型超敏反应介导,皮肤表现为双下肢皮肤可触及性淤点或淤斑,重者可有坏死、血疱。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伤害,易复发多形红斑的特征性皮损靶型红斑或虹膜状红斑。此为多形红斑与固定型药疹的鉴别要点临床分型★红斑一丘疹型较常见,全身症状较轻,但易复6、座疮型药疹皮损为毛囊样丘疹、脓疱等,类似寻常座疮,多发于面及胸背部。7、光感性药疹皮损分两类:光毒反应性药疹:潜伏期短,皮损类似晒伤,非免疫反应;光超敏反应性药疹:潜伏期长,皮损类湿疹或接触性皮炎,免疫过程:★1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症,)★3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重型药疹的治疗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治疗。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发病前有一定的潜伏期,临床表现复杂,交叉过敏、多价过敏,停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发。皮损主要是为红斑,颜色鲜红血周围扩大;典型皮损为暗戏色或风团样皮损★水疱一大疱型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除四肢远端外可向心性扩散到致全身并出现糜烂。★重症型又称综合症,发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12/1212/12病历"摘要患者李新燕,女,27岁,公司职员。2天前因咳嗽、咽痛口服“氯芬黄敏”片(内含双氯芬酸钠、扑尔敏、牛黄等),2日后于面部出现米粒大的红斑或斑丘疹,瘙痒明显,在当地诊所给予“抗过敏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皮损渐延及躯干、四肢近端,瘙痒加重。无明显发热、头痛、恶心、心慌等症。既望有“青霉素”过敏史。T36.7。C,P85次/分,R20次/分,100/74。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月中大。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颈部、躯干和四肢近端弥漫性粟粒至花生米大的红斑或斑丘疹,色鲜红,压之褪色,皮温高;少数呈凤团样损害,面颊、颈部和上胸部部分皮损已融合成片;对称分布。指(趾)甲、粘膜无异常。麻疹和猩红热型药疹的鉴别诊断:1.与类似的传染性疾病鉴别:1)病毒性发疹()麻疹、风疹、婴幼儿急疹等。2)猩红热12/12 2.与猩红热样红斑鉴别:败血症、毒血症、肾炎、腹膜炎、风湿热等内科疾病的一种表现。治疗:首先停用致敏药物,包括可疑致敏药物,慎用结构相近似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出,尽快消除药物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一)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消退。可给予抗组胺药,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泼尼松。(二)重型药疹: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12/1212/12银屑病: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四型: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寻常型银屑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1.特征(具有诊断价值):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多形态,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结滴现象),刮去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奥斯匹兹()征,后者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2.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三期:进行期:有同形反应(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疹出现。退行期(恢复期):皮损缩小。12/1212/12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一12/1212/12红斑狼疮:类型: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丘疹鳞屑型b.环形红斑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新生儿红斑狼疮药物性红斑狼疮:男女之比为1:9,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皮肤、关节、肾脏、血液系统、受累多见,皮肤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诊断标准(,1997)1、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3、光敏感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7、肾病表现:尿蛋白>0.5g(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除外由药物、代谢病引起)9、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或血小板<10000010、免疫学异常:抗抗体(+),或抗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持续至少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反应,三者中具备1项)11、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11项中具备4项即可诊断大疱疮与大疱型类大疱疮:天疱疮:大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和粘膜的自身免疫大疱病,以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间有抗体(、和)和补体C3网状沉积、血清中存在针对桥粒成分的自身抗体大疱疮抗体(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现为壁薄、松弛易破的大疱为特征。临床表现12/12 一、共同特点:基本损害为薄壁、松弛易破的大疱。发生于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之上,棘突松解征或尼氏征(飞)阳性。水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渗出较多,不易愈合。常继发感染,散发臭味。也可附有淡黄色或淡褐色结痂。皮损此起彼伏,可见于皮肤粘膜的任何部位,病情进展快,可泛发全身。可发生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恶病质,常因严重的感染而死亡。2.好发于3060岁的青中年人。3.自觉瘙痒、疼痛、灼热等。二、大疱疮有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等四个亚型和特殊类型的大疱疮鉴别诊断寻常型大疱疮大疱性类大疱疮发病年龄青壮年老年人临床特点薄壁松弛性大疱糜烂面大、不易愈合尼氏征阳性常后口腔粘膜损害厚壁张力性大疱糜烂面小、少、易愈合尼氏征多为阴性少有粘膜损害组织病理表皮内水疱疱内棘刺松解细胞表皮卜疱,疱内、疱卜真皮内肩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荧光棘细胞间沉积基底膜带沉积间接安光抗棘细胞向物质抗体抗基底膜带抗体预后适当治疗多数可缓解有自限性倾向,5-6年性传播疾病,目前我国规定的性病监测病种有梅毒、淋病、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同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粘膜,晚期可使多个系统器官受累,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一)梅毒的分类与分期:根据传染途径将其分为后天(获得性)梅毒与先天(胎传)梅毒,两者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具体如下:后大梅母早期梅毒(2年内)一期梅毒硬卜疳二期梅毒二期早发二期复发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病期2年以上)晚期良性梅毒(皮肤、粘膜、骨、眼等)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小于2岁)晚期先天梅毒(年龄大于2岁)晚期良性梅毒(皮肤、粘膜、骨、眼等)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先天潜伏梅毒(二)各期梅毒主要损害表现后天梅毒1.一期梅毒主要症状为硬下疳,潜伏期为3周左右,受侵部位大多为生殖器,起初为单个暗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很快糜烂溃变为浅溃疡。典型硬下疳直径约1~2,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的单发溃疡,无疼痛及触痛,偶发2~3个,或发生于口唇、舌、扁桃体、乳房、肛门等处。未经治疗者可于2~6周后自行消失。感染1~2周后,附近淋巴结(尤以腹股沟淋巴结最多见)开始月中大,称为梅12/12 毒横疟(硬化性淋巴结炎),其质硬,不融合,无疼痛、发红、发热及化脓等现象,消退晚于硬下疳。少、齐、硬、净、无痒疼1.二期梅毒系一期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并大量繁殖播散所致。常先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月中大,继之出现以皮肤、粘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和神经系统的症状轻微或少见,皮损形态多样,其共同特点为:广泛对称,疏散不融合,发展与消退缓慢;常呈铜红色、褐红色,好发于掌跖;常伴粘膜、毛发、骨损害;损害内梅毒螺旋体较多,传染性强,梅毒血清反应阳性。(1)皮肤损害:模仿大师,模仿秀1)斑疹性梅毒疹:最早,包括鳞屑性红斑,白斑2)丘疹性梅毒疹:稍晚,面、躯干和四肢屈侧豆形丘疹性梅毒疹,丘疹鳞屑性,毛囊苔葬样,扁平湿疣,环形、花微性:复发性二期梅毒疹3)脓疱性,脓疮样,蛎壳状(2)粘膜损害:红斑、水月中、糜烂,膜状物1)梅毒性咽炎2)粘膜斑(3)梅毒性脱发及甲损害(三)治疗原则(一定要记住)早期、足量、足程。首选青霉素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分型:单纯性淋病(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宫颈炎、淋菌性肛门直肠炎、淋菌性咽炎、淋菌性结膜炎)淋菌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精囊炎、淋菌性附睾炎)、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鉴别诊断:1.淋病症状较重,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症状严重,尿道分泌物量多,呈脓性,实验室检查可于分泌物中检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即可确诊;非淋的潜伏期为1-3周,尿道炎症状较淋病轻,病原体为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等感染引起,也是性传播性疾病之一,也有尿频、尿急、尿痛和尿道口分泌物,症状与淋病很像。2.它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淋病患者尿道口有黄稠分泌物,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口仅有清稀分泌物。淋病淋球菌检查为阳性,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检查为阴性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在肛门以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皮损: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表面易发生糜烂,有渗液、浸渍及破溃,尚可合并出血及感染。12/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