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ID:33326904

大小:3.47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2-24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3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知识创造过程的微观研究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从总体上看,由于这个概念出现的时间仅几年,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解释和因素分析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领域仍限于以现在概念解释管理现象,表面地挖掘各类相关因素、扩展使用范围,但对知识创造的微观机理以及基于此的影响因素分析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剖析。1.国外研究情况在ElsevierScienceDirectOnsite、ProQuestAcademicResearchLibrary(A

2、RL)等英文数据库中,通过“任意字段”输入“knowledgecreation",共查询34篇文献。从文献统计看,80%多的研究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5年开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15J。这些研究学者中,研究企业知识创造模型的有:Jill一JengHuang(2009);Gregorio,Pedro&Jose(2008);KarmaSherif&BoXing(2006);Fu·renLin,Tzu-pingHuang&Sheng—chengLin(2008);Daniela&Giovanni(2009)等。研究企业知识创造影响因素的有

3、:删a&Martin(2008);Ming—TienTsai&Yong—HuiLi(2007);Yong—HuiLi,Jing-WenHuang&Ming-TienTsai(2009);Subhashish&Savitha(2006);Uif,Ingmar&Mats(2005)。研究者对知识创造过程的模型构建存在差异,部分学者认同SECI模型,女[IJih-JengHuang、Gregorio、Pedro&Jose等,部分学者将知识创造过程数学化,女1]Daniela&Giovanni等。前期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对知识创造概念的界定及其机理模型的探讨,后期主要关

4、注知识创造的影响前因等内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Jm—JengHuangLo’(2009)在Theevolutionaryperspectiveofknowledgecreation-Amathematicalrepresentation--文中基于进化理论的视角研究了知识创造过程,用精确的模型解释了知识如何创造,在何种情况下创造,有哪些变量影响知识创造过程;Anja&Martin【7J(2008)在Organizationalknowledgecreationandthegenerationofnewproductideas:Abehavioralappr

5、oach--文中采用SECI模型知识创造的四个过程解释新产品开发,并提出社会化与内隐化对新产品开发具有积极作用,而外显化与组合化对新产品开发具有消极作用,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假设;Yong-HuiLi,Jing.WenHuang&Ming—TienTsaiLBJ(2009)在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andfirmperformance:Theroleofknowledgecreationprocessqb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企业家倾向、知识创造过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证明企业家倾向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而知识创造过程在此关系

6、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国内学者的研究概况国内与“企业知识创造"相关的研究,在“中国期刊网"和“万方学术期刊4基丁:“知识能级跃迁”的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研究数据库"等各类学术期刊和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通过“题名/关键词/主题/摘要/全文’’检索,共搜索到2005年到2009年有关“企业知识创造"的文献64篇。其中有13篇分析企业内知识创造机制及特征,或只提及“知识创造”概念,这些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企业知识创造机理研究(共5篇)、企业知识创造的实证研究(共6篇)、企业知识创造与心智模式的研究(共2篇)。国内的研究者中,王重鸣和田茂乖U(2006

7、)在“技术创业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较为系统地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知识创造过程和组织创造力产生缓冲作用作了案例研究[91;韩维贺和季绍波(2006)在“知识创造过程效果的实证研究——个人和团队层面’’一文中分析了知识创造的四个维度与个人和团队中知识创造效果的关系,感知的知识管理有效性被作为衡量知识创造效果的标准【1o】;楮建勋和汤书昆(2006)在“量子学习模型——对组织中隐性知识顿悟学习的研究"一文中借助学习理论中顿悟心理研究基础,用量子能级跃迁作为顿悟学习飞跃的隐喻而提出量子学习模型,并结合实际分析了该模型四阶段针对隐性知识的不同

8、学习策吲11】;王培林(2007)在系统地分析国内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