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98183
大小:10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3
《关于加强商业银的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思考■陈宝权巴菲特说过: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破坏它,5分钟就够。良好的声誉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是维护正常经营的基本前提,是维护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客户关系的重要保证,对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简言之,“声誉管理就是生产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对负面舆情及其带来的声誉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置,已经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掌握规律,提升声誉风险事件应对与处置策略研究数据显示,60%的声誉危机为积发型,客户从对银行服务或经营不满意到引发媒体报道一般要经过业务办理、服务投诉、媒体采访报道3个阶段。银行必须针对
2、每个阶段的征兆,高度重视,掌握规律,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处置,努力将风险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一、萌芽阶段要及时沟通这一阶段多数是因为客户认为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自身利益受损,要求银行给予解释、解决或补偿,但是大部分客户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与银行接触的。分行对处于萌芽阶段的风险事件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应指导基层员工根据标准化的应对手册正确处理。一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体谅客户的感受,给予客户力所能及的安抚和帮助。对于确属本行过错的,应及时承认错误,给予合理的补偿,求得客户的理解,及时化解矛盾。二是对于微博方面的投诉和信息,可以主动联系求证,请求博主删帖。对于记者采访,可以给予婉拒,并联系其主管部
3、门说明情况,避免报道。二、发展阶段要快速阻断这一阶段事件延烧趋势加剧,客户希望借助媒体力量把事情扩大化,以求自身利益得到解决,甚至是提出无理要求。风险事件进入发展阶段,分行应根据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行汇报,并启动应急处理机制,重点在于快速阻断风险爆发的路径和趋势。一是与当地主流媒体联系,确保负面报道不刊发、不转投、不转载;新闻媒体到基层网点采访时,网点负责人及一线员工在热情接待的同时,必须立即报告,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二是对事件进行分析,对于双方均有过错的或我方无过错的,应积极进行磋商,对于对方恶意诽谤或攻击银行的,应积极求得当地政府、公安和宣传主管部门的支持。三是积极引导微博舆情导向
4、,通过组织微博评论员对事件给予澄清,分散观点,引导网络评论向有利于银行的方向转化。三、爆发阶段要正面引导这一阶段媒体力量已经充分显现,风险事件已经形成社会效应,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甚至引起消协、工商、司法机关介入,银行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会产生不可控制的后续影响。风险事件进入爆发阶段后,必须突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进行正面引导。一是明确统一的披露口径,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或发布相关信息,防止因为发言不当导致矛盾进一步恶化。二是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对于银行确无过错的,要及时澄清;对于银行业务或产品有瑕疵的,要及时更正并给予说明;对于银行确有问题或过错的,应联系主流媒体减少报道,
5、重点抓主要渠道进行阻断和深埋,避免或减少后续深度报道。微博方面,可以联系关系较好的知名博主进行引导性评论。三是积极做好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沟通解释工作,求得理解和支持,减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被动性。四、消除阶段要密切关注在风险爆发的末期阶段,虽然主要媒体可能已不再进行后续报道,受众的焦点已转向其他热点,但仍不可掉以轻心。舆情监测团队要密切关注动向,防止事件重新被炒作成为热点。同时,对银行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立即总结和整改,下发全行警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加强机制建设,防患声誉风险于未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声誉风险对银行业的影响并非危言耸听。做好声誉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6、,必须坚持“预防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五有”原则打造声誉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变“被动管理舆情”为“主动管理风险”,从源头和机制上控制产生声誉风险的诱因,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才能保证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长治久安,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有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声誉风险分类标准、责任主体、管理原则,建立声誉风险预防、监测、报告、处置体系。在各机构、各业务部门设立声誉风险管理联系人,明确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实现流程化管理;确保声誉风险事件发生时,归口管理部门能迅速做出正面引导,有效化解风险。二是规范信息披露机制,必须明确未经相关领导或办公室同意,任何单位和员工不得擅自接受媒
7、体采访,不得擅自在互联网上发布任何信息;对同意采访的,确保信息准确、真实;对提供给新闻单位的稿件,要确保稿件的真实、严谨,并需提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必要时由行领导审定。三是建立声誉风险应急预案,虽然声誉风险发生具有不可测性,但是危机处理方式有其共性和固定的模式,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主要声誉风险类型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晰处置流程,实现对重大声誉事件处置的流程化管理。二、有意识强化声誉风险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