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

ID:33280503

大小:241.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3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_第1页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_第2页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_第3页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_第4页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2期审计与经济研究Vol.27,No.22012年3月JOURNALOFAUDIT&ECONOMICSMar.,2012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12梁斌,罗文洁(1.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厦门361005;2.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南宁530003)[摘要]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框架的描述以及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下政府行为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得出: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且这种联系是多向的、混合的,有时甚至还是负向的。为此,针对我国绩效管理方式、政府行为给绩效审

2、计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改进我国绩效审计的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绩效审计;地方审计;国家审计;效益审计;政府审计[中图分类号]F23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2012)02-0020-06一、引言1991年,国家审计署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开展财务审计同时,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效益审计方面延伸”。随后,我国地方审计部门(如青岛、深圳)开始开展绩效审计,并取得良好的审计效益,得到当地政府及人大的肯定。2003年7月,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

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在注重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绩效审计在审计机构开展的审计业务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绩效审计所占的比重还相对较低,绩效审计业务的发展还不平衡。二、文献综述对于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

4、1948年,阿瑟·特在《经营审计》一文中提出“绩效审计”的最初概念。1977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九届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利马宣言》,强调国家审计机关除了开展财务审计外,还应对政府、公营部门开展3E审计。Stuart等[1]认为独立性、权威、探索、综合和信息发布这5要素构成了绩效审计的概念框架。Dittenhofer认为特定目的的审计计划、专业化的审计人员、政府导向的审计范围、政府报告是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主[2][3]要特征。Johnsen等认为绩效审计报告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Po

5、llitt认为国家[4]审计应当对公共组织行为的合法性做出判断,帮助公共组织改善业绩。Grnlund等研究发现瑞典审计委员会很少开展传统的VFM审计,而是采用改进后的VFM审计与合法性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5]式,并将绩效审计划分为8类VFM审计和3类合规性审计,形成24种组合。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绩效审计以来,大量学者对绩效审计进行了研究。吴勋认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瓶颈是由于[收稿日期]2011-04-23[作者简介]梁斌(1974—),男,四川蓬安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会计和审计

6、研究;罗文洁(1969—),女,广西兴安人,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从事会计与审计研究。·20·[6]评价指标不科学、审计目标相对单一、审计结果不受重视等原因引起的。王慧、欧阳日辉认为绩效[7]审计的评价标准应当满足可调整性、可计量性和可实现性。本文结合政府绩效管理手段以及绩效管理体制下的政府行为,深入探讨政府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相互作用的机理。三、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一)政府绩效与绩效管理体系1928—1933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危机,政府部门为了应对财政资金紧张、官僚作风严重的不利局面,开始

7、引入企业管理思想,大力开展绩效管理,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和运营效果。绩效管理有助于促使政府部门在资源有限的情形下,合理地配置财政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加速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地发展。政府在从事绩效管理时,需要处理好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的关系;需要处理好政府内部与政府外部环境以及政府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与协作关系。一个良好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综合地对政府行为、活动进行审视和管理。具体绩效管理流程如图1:1.政府目标与

8、规划为了规划当地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在立足当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订发展目标和政策,规划社会、经济的发展途径和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然而,由于政府规划不当,常常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造成规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发展规划未经严格科学论证。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建立在领导权威的基础之上,缺少对当前的客观现实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缺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2)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