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

ID:332748

大小:27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07-24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_第1页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_第2页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_第3页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_第4页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牛血清白蛋白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摘要: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尝试在弱碱性溶液中以BSA为给体,核黄素为受体,研究BSA与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情况。考察了缓冲溶液体系、BSA的浓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80μLpH7.43的Tris-HCl缓冲液中,反应时间为8min,6.9×10-7mol/LCTMAB,核黄素的浓度为1.2×10-6~1.2×10-5mol/L范围时,其线性回归方程Fa/Fd=0.0863+0.0884C(10-6mol/L),相关指数和检测限分别为0.9973和2.6×10-8mol/L。该方法灵敏度高,为核黄素的测定提供

2、了新的方法。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绪论血清白蛋白是人和动物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与各种带正负电荷的物质及电中性物质均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各种药物进入体内首先与血清白蛋白结合,通过血浆的存储和运输,到达受体部位产生药理作用[1]。测定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可为疾病诊断、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及数据。因此,从不同角度研究以白蛋白为代表的蛋白质与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荧光光谱的研究,可以获得蛋白质分子中荧光生色基团的种类、结构和所处微环境及其分布情况等有用信息,同时还可以得到外源物质与生

3、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有关数据。目前已有多篇文献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药物分子如槲皮素[3]甲基硫菌灵[4]等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核黄素(Riboflavin,RI)又称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具有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促使皮肤、指甲、毛发的正常生长;消除口腔内、唇、舌的炎症;减轻眼睛的疲劳增进视力,协助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具有利尿消肿防治肿瘤,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等保健功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 transfer,FRET)是一种非辐射能量跃迁,通过分子间的电偶极相互作

4、用,将给体激发态能量转移到受体激发态的过程。发生FRET需要几个条件:供受体在空间上比较接近(1~10nm);供体的荧光量子产率较高;供体的发射光谱与受体的吸收光谱要重叠;供、受体的发射光谱要足够分开[5,6]。目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已应用于无机离子的测定[7,8],维生素的测定[9,10],蛋白质分析[11]以及作为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等诸多领域。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9尝试在弱碱性溶液中以BSA为给体,核黄素为受体,研究BSA和核黄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情况。1实验部分1.1仪器和试剂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配有R3896型红敏光电倍增管10m

5、m标准石英池);PHS-3CT型精密酸度计(上海大普仪器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Amresco.0930,分子量:67000);核黄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pH=7.43的Tris--HCl缓冲溶液,配制1.0×10-4mol/L的BSA标准溶液,6.0×10-4mol/L核黄素标准溶液,两种标准溶液均在0~4℃冰箱中保存。实验所需浓度由此稀释而得。Tris,HCl,NaCl均为分析纯;水为双重蒸馏水。1.2实验方法在10mL比色管中加入80μLpH=7.43的Tris-HCl缓冲溶液,60μL浓度为1.15×10-4mol/LCTMAB溶液,100μL

6、浓度为1.0×10-4mol/LBSA,一定浓度的核黄素溶液,定容到10mL,放置8min,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以295nm为激发波长,测定Fa和Fd,计算Fa/Fd,做标准工作曲线。2结果与讨论2.1FRET的构建BSA与核黄素的荧光能量转移的首要条件就是给体的发射光谱和受体的吸收光谱要有相当程度的重叠[12]。在实验条件下,BSA的荧光峰(350nm)与VB2的吸收峰(375nm)有较好的重叠。这样就为BSA和VB2的能量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用波长为295nm去激发BSA和VB2的混合体系,既可以保证BSA有较大的发射,而VB2又不会被激发,使能量转移效果好

7、。实验中观察到,在混合体系中,给体在295nm处的荧光峰比单独存在时明显下降,而VB2的荧光峰比单独存在时明显增强,这充分说明了在这两种物质间确实发生了荧光能量转移(图1)。加入NaCl溶液时对于体系,BSA荧光强度减小不明显,VB2的荧光强度增大不明显,说明离子强度对体系影响不明显;加入CTMAB时BSA荧光强度减小明显,VB2的荧光强度增大明显,且荧光峰位均没有变化,也就是说CTMAB对体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影响明显。9图1 BSA-VB2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光谱图1:BSA,2:VB2,3:BSA+VB2,4:BSA+VB2+NaCl,5:BSA+VB2+CT

8、MAB2.2影响FRE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