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

ID:2401070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_第1页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_第2页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甲紫含量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的测定  甲紫(Methylviolet,MV)又名龙胆紫、甲基紫,三苯甲烷类芳香族染料,其溶液稀释后可用作外用药品(紫药水),是皮肤科常用制剂[1].由于其既可以杀死某些浅表真菌,又可以杀死细菌,因此常作为水产养殖抗真菌添加剂,具有较好的效果[2].然而MV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副作用,所以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水产养殖的禁用药物,也成为药物残留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3-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对皮肤科外用甲紫溶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是重量分析法[5].该法操作繁琐,耗时长

2、,灵敏度低。血清白蛋白是人和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重要蛋白,具有特殊位点,能与许多金属离子、药物分子和小分子染料产生特异性结合[6-7].研究表明,MV可通过疏水作用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使BSA内源性荧光猝灭,且这种猝灭作用随甲基紫浓度的增大而增强[8].本研究据此原理,建立MV含量测定的荧光分析法,测定医用甲紫溶液中MV的含量,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剂  荧光光谱仪(RF-5301PC型,日本岛津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Sigma公司,纯度≥98.5%,批号:SLBG8239V),甲紫(天

3、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141127),甲紫溶液Ⅰ(河北健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901),甲紫溶液Ⅱ(河北武罗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0801),甲紫溶液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4061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Sigma公司,纯度≥98.5%,批号:V浓度依次为5、10、20、40、80μg/mL时,BSA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其最大发射波长保持不变,见图1.  2.5最佳实验条件的考察  2.5.1仪器记录信号的稳定性考察考虑到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待测

4、液放入样品室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而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故本实验考察待测液放入样品室后0、2、4、6、8、10、12、14、16、18、20min时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BSA-MV体系在2~5min荧光强度稳定,5min后荧光强度下降明显。  2.5.2最佳pH的选择分别考察不同pH值的Tris-HCl缓冲溶液对BSA-MV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ris-HCl缓冲液pH为7.1时,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大。  2.5.3BSA-MV体系稳定性考察为了考察BSA-MV体系的稳定性,本实验固定甲紫与牛血清白蛋白

5、浓度,分别考察了BSA-MV体系在反应了0、5、10、15、30、60min时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测定体系在室温下反应10min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30min后趋于稳定,见图4.  2.6标准曲线的制备固定BSA浓度为135μg/mL,取2.1项下甲紫对照品溶液制成2、4、6、8、10μg/mL系列BSA-MV测定溶液,按2.3项下光谱条件测定,以荧光强度下降值△I对MV浓度作标准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11.709C+0.95,相关系数r=0.9992.说明MV对BSA的荧光猝灭信号与MV浓度线性

6、显着相关。  2.7精密度试验固定BSA浓度为135μg/mL,准确量取适量甲紫对照品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用pH为7.1的Tris-HCl缓冲溶液定容至刻度,配制成2、6、10μg/mL溶液各3份,按2.3项下实验步骤,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52%~2.8%.  2.8回收率试验精密移取供试品溶液0.5mL,按照高、中、低浓度加入甲紫对照溶液1.0、0.4、0.2mL制成系列测定溶液(n=9)。按2.3项下条件测定,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为97.3%~100.1%,RSD为0.24%~1.7

7、%.  2.9样品测定按2.3项下条件,分别测定了3批供试品,即甲紫溶液Ⅰ、甲紫溶液Ⅱ和甲紫溶液Ⅲ中MV含量,结果3批甲紫溶液中MV平均含量分别为1.016%、1.011%、1.029%,与标示量一致,见表1.  3结论  荧光是发射光,是分子、原子吸收光辐射被激发,然后发射出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是光致发光现象。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单快速,且取样量少等特点[9],是药品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仪器分析法之一。  BSA的内源性荧光主要于BSA内部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10],当MV与BSA通过疏水作用结合

8、时,BSA中荧光发色团的微环境及蛋白质分子构象行为的变化,使BSA的荧光强度下降[11~12].基于此原理,本研究首先考察了BSA与MV作用的最佳实验条件,然后建立了测定MV的荧光猝灭分析法。结果表明,在pH为7.1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BSA-MV体系在室温下放置约30min后趋于稳定,说明此时BSA与MV相互作用完全,因此本研究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