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

ID:33264467

大小:9.85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23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_第4页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姓名:马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预防兽医指导教师:崔言顺20120615缩略词表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引言1.1禽呼肠孤病概述禽呼肠孤病毒感染(Avianreovimsinfection)可引起鸡和鸭等禽类的多种疾病,包括病毒性关节炎、呼吸道疾病、矮小综合征、肠道疾病等。禽呼肠孤病毒病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鸡的年龄、病毒的致病型和感染途径。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在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生,我国f120世纪80年代后已有多个

2、地区发现本病的疫情,并分离鉴定出呼肠孤病毒。本实验的病料采集主要是从病鸭体内检测到鸭呼肠孤病毒。之前有文章报道了从不同种类的鸭体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所有的分离株与鸡呼肠孤病毒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但这些毒株与鸭病的致病关系并不清楚,但是从北京鸭分离株能够引起SPF鸡的膛鞘炎(Saif,2005)。我国1997年以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番鸭的饲养区发生一种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特征,肝脏、脾脏表面有大量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出血为主要剖检病变的传染病,称为番鸭“花肝病”。该病主要见于番鸭,7.45日龄多发,发病率为20%

3、.90%,病死率差异很大,一般为10%.30%,应激或混合感染时高达90%。2000年胡奇林等首次分离和初步鉴定该病的病原,认为是一种新的RNA病毒(胡奇林等,2000)。2001年吴宝成等经病原学、血清学和生物学特性证实该病的病原是呼肠孤病毒(吴宝成等,2001)。2001年以来福州北郊和闽侯地区的半番鸭场发生与肝白点病类似的疾病,黄瑜等从这些病例中分离到病毒,经形态、理化特性及血清定性中和试验等确定病原为呼肠孤病毒(黄瑜等,2001)。胡奇林、吴宝成等分离到毒株进行致病性研究,剖检和显微病变和国外早期的报道基

4、本一致(吴宝成等,.2001;胡奇林等,2004)。另外,姚金水等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病毒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姚金水等,2004),Lucia等于2002年对禽呼肠孤病毒诱导细胞凋亡也有报道(Luciaetal.,2002)。1998年以来,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等地商品鸭群中出现一种临床上以肿头为主要特征的鸭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商品鸭群多表现为突然发病,鸭群中首先出现少数病鸭,1.2天后,出现大量病鸭并死亡,4天左右死亡达到高峰,该病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达80%以上(岳华等,2002;程安

5、春等,2003)。程安春将该病命名为鸭肿头败血症,并指出应用病毒中和试验对该病进行确诊,试验证明,鸭肿头败血症与鸭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无抗原相关性(岳华等,2002),随后,程安春将鸭肿头败血症病原确定为禽呼肠孤病毒(彭广东,2007)。3禽呼肠孤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1.2禽呼肠孤病流行病学鸡和鸭是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炎—腱鞘炎的自然宿主。在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鸭很容易爆发本病,如果感染日龄较大的鸭,则一般症状较轻且潜伏期较长。粪便污染是接触感染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幼龄时感染该

6、病毒,呼肠孤病毒在盲肠扁桃体和踝关节可持续长时间,意味着带毒鸭是感染的可能来源途径。呼肠孤病毒可以垂直传播,但这种通过蛋的传播率低,约1.7%。急性感染时,可见跛行,慢性感染跛行更显著,有一小部分病鸭的踝关节不能活动。有时可能看不到关节炎/腱鞘炎的临诊症状,但在屠宰时可见趾屈肌腱区域肿大。这样的鸭群增重明显减慢,饲料转换率低,死亡率高,屠宰废弃率高,属于不明显感染。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以生长参差不齐、色素沉着差、羽毛发育不正常、骨骼变形和死亡率增加为特征,主要侵害1~3周龄肉用型鸡。1.3禽呼肠孤病

7、毒病原学禽呼肠孤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呼肠孤病毒科的成员众多,宿主包括脊椎动物、节肢动物和植物等。根据CITv2000年第七次病毒分类报告呼肠孤病毒科下设10个属,正呼肠孤病毒属是其中之一,包括下列成员: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ammalianReoviurs,MRV)、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urs,ARV)、纳尔逊湾呼肠孤病毒(NelsonBayReovirus,NBV)、狒狒呼肠孤病毒(BbaoonReovirus,BRV)和一个

8、未定种爬行动物呼肠孤病毒(ReptilianRoeviurs,删。根据宿主范围和能否诱导细胞融合,该属病毒分为三个亚群,不能诱导细胞融合的MVR是亚群I,能诱导细胞融合的ARV和NBV归为亚群H,BRV为亚群。ARV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的20面体,双层衣壳,直径60.80rim,氯化艳浮密度为1.36.1.379/ml。纯化的病毒只含有蛋白和核酸,基因组为10个节段的双股N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