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55923
大小:55.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3
《学做合一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做合一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的尝试-成人教育学论文学做合一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的尝试学做合一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的尝试文/李?蕾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在机械基础课程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学做合一?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主动学习中等职业学校传统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站在讲台怎样卖力地讲,多数学生依然不感兴趣,厌学现象十分普遍。这是众多老师所面临的苦恼的问题。如何解决中职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呢?经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枯燥的理论,更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领悟知识,掌握
2、技能,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为此,笔者在机械基础课程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采取学做合一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来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一、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讲解,导入新课是首要环节,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如果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后续环节便容易进行。本节课先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周边生活、学习环境中的铰链四杆机构,再播放蒸汽火车、起重机、挖掘机重的连杆机构动态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构是如何动作的?要实现这些动作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动脑筋,
3、将注意力很好地放在了课堂上。二、学做合一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仅有精彩的导入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差,主动学习能力较同龄孩子欠佳。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把握住一堂课中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最为活跃的时间段尤为重要。笔者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打破常规,采用了“学做合一”的行为引导型教学。行为引导型教学,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脑、心、手共同协调工作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是主演,教师是导演。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行为引导型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有序的环境,学生
4、了解这种环境的特点,不担心自己犯错误,教师也允许其有错误。但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面对错误,纠正错误,要求学生不仅动脑用心,还要各种器官全方位投入学习中。铰链四杆机构是由机架、两个连杆和连架杆组成的四杆机构,结构相对简单,取材方便。上课前布置给学生准备宽度为1.5厘米长度不等的四个硬纸板和图钉。课上学生3~5人为一组,分组实验,利用自制的小教具,按老师下发的任务书要求分析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掌握铰琏四杆机构的分类及曲柄存在的条件,最后填写任务报告书。实验开始前,将学生合理的分成四组,每组的设计任务各不相同。第一组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第二组设计双曲柄机构,第三组和第
5、四组都设计双摇杆机构。其中三组设计的是连杆为最短杆的双摇杆,四组则是无论哪个杆为机架,都无曲柄存在。实验过程之中,将硬纸板根据每组任务书上要求设计不同的长度,图钉好比铰链,硬纸板好比杆件,用图钉将杆件顺次连接,首尾相接。在转动时,硬纸板不能出现弯曲、扭转。最后把实验结果填入任务书的表格中,小组再总结出研究对象的特性。组与组间展开竞争,看哪一组最早最好完成任务,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任务的完成情况。实验中,课堂气氛大大转变,学生表现十分踊跃,兴趣十足。三、合理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的设计难易要适中,难度过大会使学生失去动力,容易放弃;难度太小,学生又会失去兴趣。最好的
6、是“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在实验过程中,设一些小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基本能克服困难,并得到意外收获的感觉。分组时需要合理搭配,每组都有好生和差生,好生带动差生;让每组各成员都有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也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好机会。实验任务书完成后,每组有总结,组组间有评价。教师最后汇总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相关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既动手,又思考,不但巩固了书面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实现了理论与实操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在陈述总结环
7、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四、小结采用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完成导演与演员角色的良好配合,实现教法、学法、能力训练三者统一,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上课厌学,被动学习的问题。参考文献:[1]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张美.浅析铰链四杆机构的课堂教学思路[J].职业,2009(12).[3]李华.怎样在课堂上讲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J].职业,2010(3).(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