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

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

ID:33255862

大小:55.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3

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_第1页
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_第2页
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_第3页
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此“对话”不可取-教学设计论文如此“对话”不可取吴建群(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225008)学校语文教学研究课期间,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蚂蚁和蝈蝈》一课。学习第2段小蝈蝈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唱歌、跳舞时,教师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了“自由自在”的含义后,开始了如下对话: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生我觉得是自由的。生讨厌的。师噢?看看谁能猜出老师想要的是哪个词。生高兴的。生自由的。师是“懒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辑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中,“对话”是关键,它是人与文本、人与人之间平

2、等的交流,是思维碰撞、心灵启迪、体验接纳的过程。上述教学片段,暂且不论认定蝈蝈“懒惰”是否恰当,仅就这个对话过程而言,显然没有真正体现对话的意义。如何引领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编者间更好的对话?我以为,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处理好“人与本”、“人与人”的关系,把握好向纵深的“经度”和向横面的“纬度”的延伸,注重对话过程中思维的拓展、知识的再构,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答案。一、多元解读文本,精心预设所谓“多元”,即以不同的身份阅读文本。一是以普通读者的身份,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二是以施教者的身份,弄懂编者的

3、意图。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有一篇琦君的《桂花雨》,选用时编者删去了“乡愁”这一部分,其意很明显:让三年级的学生重点感受摇桂花时的快乐,受到亲情与乡情的熏陶。《蚂蚁和蝈蝈》一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或是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或是懂得做事情要考虑后果,或是知道不同的时间(时期)应作不同的事情,等等。三是以学生的身份,了解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和应该感悟到的程度。唯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适宜的目标,抓住“文脉”或“题眼”预设与文本对话的主话题。《蚂蚁和蝈蝈》一课教学

4、,可以从冬、夏不同季节中两个小动作的不同表现引发问题。既可以顺向思维设计:“小朋友,夏天的时候蚂蚁和蝈蝈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冬天又有什么不同?怎么会这样呢?”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又可以逆向思维设计:“小朋友,读了课文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蚂蚁和蝈蝈过冬时的情景不同呢?”从而达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这样引领学生对话,学生能紧紧围绕“冬、夏不同季节中两个小动作的不同表现”,自觉地将文章的前后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思考。这不正是我们需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学习方法吗?不正是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吗?《蚂

5、蚁和蝈蝈》一文,逐段探讨蚂蚁是怎样的蚂蚁、蝈蝈是怎样的蝈蝈,意义不大。二、尊重学生感受,拓宽思维作为对话的“首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才能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拓展学生思维,推进主话题的深入交流,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理解。阅读,首先要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感受。教师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进文本,充当其中的角色,在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其次,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向深处和广度拓展。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句式——“我是一只()的蝈蝈,因为我()”,引领学生对话。或者当学生说到“讨厌的蝈蝈”时

6、,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追问:“噢,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想吗?”而不是不顾学生的真实感受,一味追求教案中预设的底线——“懒惰”,一锤定音。教师的直白“看看谁能猜出老师想要的是哪个词”,实不可取。以上教学片段并非不是个别现象。常见教师请了若干学生发言,当一位学生的发言达到了预设的点子上时,对话也就戛然而止。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拓宽,认知也没有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课堂上,唯有教师善于追问,善于点拨,学生的思维才会碰撞出火花并有所创新。比如,前面设计的主话题和表达句式,既训练了学生依据语言

7、文字提取信息的能力,又通过追问引发了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注重对话过程,淡化结果杜威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必须要有参与——学生和他们所学对象的一种互动。课堂上的对话,是建立在文本意义上的,是阅读主体意识与文本意义进行互动。这个过程是不断丰富的过程;一是向纵深发展;二是向横向拓展。就如一泓水,靠着它自身的和外在的力量“流必向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要素之一的学生,需要的是宽松、民主的的体验,需要的是相互的唤醒、碰撞、激励。以上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当蝈蝈,朗读第2段,获得对蝈蝈的感受——自由的、

8、讨厌的、快乐的、舒服的等等。然后进行引领:“小蝈蝈们此时你们很快乐,但想过吗,冬天到了没有食物怎么办呀?”在角色体验中,引发学生冷静思考,进而恍然大悟——在自由自在的快乐中也要考虑今后的需要,认识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人文性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学习有了意义。我以为,既然“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一个班这么多的个体,由于生活经验不同、知识积累不同、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同,就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面对这些,我们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