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

ID:33252949

大小:3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2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_第1页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_第2页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_第3页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_第4页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课程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生学习本单元后能理解阐述课程的一般含义。      2 .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      3.掌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策略。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基本教育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授、讨论、自学结合教学时数:8课时                                                           第一章  课程的意义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1.在中国:宋

2、代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课程指功课及进程。       古代课程实际上是“学程”,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教法的规定;近代课程与“教程”相似,注重教学的范围与进程的规定,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展开。       2.在国外: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95),由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意为跑道(race-course),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简称学程。       材料:       有人说

3、:“美国的课程与中国的课程恰好相反,在中国,凡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都不能进入课程,什么家庭财务、装修、购物等等;但是,在美国的学校里,凡是儿童生活中有的事情,都能在课堂上学到,包括吃喝拉撒玩,课程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11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美国哈佛大学有8000门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中国很多大学只有2000多门课程。他认为,学校要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选择面小,成材的机会就少。       思考:什么是课程?如何理解课程?课程受到什么因素影响?学校应该为学

4、生准备怎样的课程?       二、课程的定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全部经验,包括课内外一切活动在内,而不限于各科知识的教学。      狭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主要是课内的课程),包括各教学科目的名称、地位、开设的顺序和教学时数。       综上所述,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创设的所有教育影响。       关于课程的几种认识       (一)课程是知识(或学科、科目)       学校课程的主要使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

5、,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欧洲中世纪初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众多的教育学教材也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即广义的课程);或者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即狭义的课程)。       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思考:这种课程观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是什么?      (二)课程是学习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学习)      11 

6、这种课程定义的核心,是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课程是让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       代表人物: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学生个人的经验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一个教师如何同时满足几十个学生独特的个人生长要求?如何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课程计划?        这种课程定义过于宽泛,不易于对课程的研究。       (三)课程是目标或计划       这是一种预设性的课程观。       我国学

7、者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过分强调课程的计划性,会导致教学的窄化和僵化。      (四)课程是活动或进程       这是一种非预设的生成性的课程观。它具有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特点。       这是一种理想的课程。教师要用发展的、多元的观点看课程。      目前一些教育工作者日常理解的课程概念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将课程理解为学科       二是将课程理解为教材       三是将

8、课程理解为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       这种传统的理解往往容易导致学科中心、教材中心、课堂教学中心、教师中心等弊端。       四、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讨论理解)      (一)从强调学科知识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二)从强调课程目标计划到强调课程过程本身      (三)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四)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11(五)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